CN220601683U -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1683U
CN220601683U CN202321458847.5U CN202321458847U CN220601683U CN 220601683 U CN220601683 U CN 220601683U CN 202321458847 U CN202321458847 U CN 202321458847U CN 220601683 U CN220601683 U CN 220601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outlet pipe
fog
mist outlet
detach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88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决源
肖永瑞
吴仁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irpple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irpple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irpple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irpple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88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1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1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1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出雾管沿轴向对称的分为至少两个导雾壁,相邻所述导雾壁贴合,并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分的连接。一种加湿器,其包括底座及装配在底座的水箱,所述水箱内可拆分的安装有出雾管及出雾口;所述水箱底部设置雾化器;所述出雾管连通雾化器及出雾口,形成制雾、导雾通道。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导雾壁对接构成出雾管,使得出雾管是一个可拆分的管体,在实际清洁过程中,仅需要将出雾管对半拆分,即可对出雾管的内壁进行有效且便捷的清洁、消毒,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确保加湿器出雾的清洁度,确保加湿器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1854506.6所公开的一种出雾管组件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加湿器,其采用“所述出雾管和所述水箱为相互独立的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结构,实现出雾管可从水箱内拆分的目的,也达到雾管便捷清洁效果。
现有出雾管内壁因长时间使用,导致其内壁存在污垢积累,出雾管因其圆管且具有轴向尺寸较长的结构不便清洁,在清洁中需要配备圆形的刷伸入出雾管内,并对内壁进行清洁,在实际清洁过程中,采用圆形的刷进行清洁后的雾管仍然存在污垢;存在污垢的出雾管直接影响加湿器排出雾气的质量,存在引起使用者身体不适的风险,降低使用者感受。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出雾管结构,可对出雾管的内壁进行有效切便捷的清洁、消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连通加湿器的雾化器及出雾口,其沿轴向对称的分为至少两个导雾壁,其中:
相邻所述导雾壁贴合,并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分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卡扣结构,其包括凸扣及扣槽;
所述凸扣及卡槽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导雾壁;
相邻所述导雾壁贴合,所述凸扣与扣槽可拆分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扣凸出于导雾壁设置,所述扣槽开设在导雾壁的外表面,其内置有第二卡条;
所述凸扣伸入所述扣槽,凸扣的第一卡条与扣槽的第二卡槽卡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雾壁用于贴合的两个边沿分别设置有凸扣及扣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吸附结构,其包括两个相互吸附的吸附件,所述两个吸附件均为磁性件;
两个所述磁性件分别装配于相邻的两个导雾壁。
进一步优选的:相邻所述导雾壁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贴合;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插接定位的定位凸起及定位槽孔,所述定位凸起及定位槽孔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导雾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雾壁用于贴合的两个边沿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及定位槽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雾壁开设导通孔,连通出雾管的内腔及外部;
多个所述导通孔沿出雾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雾壁开设导气孔,所述导气孔靠近所述出雾管的排雾端,并连通出雾管的内腔及外部。
一种加湿器,其包括底座及装配在底座的水箱,其中:
所述水箱的顶端开设出雾口,其内可拆分的安装有出雾管;
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雾化器,并通过快接耦合结构与底座连接;
所述出雾管连通雾化器及出雾口,形成制雾、导雾通道;
所述出雾管为上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导雾壁对接构成出雾管,使得出雾管是一个可拆分的管体,在实际清洁过程中,仅需要将出雾管对半拆分,即可对出雾管的内壁进行有效且便捷的清洁、消毒,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湿器中出雾管采用可拆分的与水箱连通,从而出雾管可便捷的从水箱内进行拆分,出雾管本身也可拆分,进一步提高出雾管清洁的便捷性,降低出雾管清洁的难度,避免污垢及死角的产生,确保加湿器出雾的清洁度,确保加湿器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雾管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雾管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雾壁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一(图中箭头为同一导雾壁翻转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雾壁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雾壁的结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雾管的结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A-A处结构剖面图;
图8是图6中B-B处结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浮子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浮子的结构剖面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浮子的结构剖面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浮子的结构在雾化液中悬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浮子的结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湿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湿器的结构剖面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湿器的水箱的环形壁与出雾管连接处的结构剖面图。
上述说明书附图的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11、耦合器;12、香薰盒;13、风机;
2、水箱;21、水箱底座;22、耦合连接件;23、雾化器;24、水箱本体;25、环形壁;26、旋槽;
3、出雾管;31、导雾壁;32、挡片;33、连接条;34、卡扣结构;341、凸扣;342、扣槽;351、定位凸起;352、定位槽孔;36、导通孔;37、导气孔;38、连接凸沿;381、旋扣;39、最高水位线;310、排孔;
4、上盖组件;41、出雾口;
5、浮子;51、出雾体;511、管状部;512、片体部;52、消音片;521、消音凸起;53、通孔;54、导入凸沿;55、连接筋;
6、导风管;61、出风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加湿器的出雾管常为一体式结构,导致其无法有效清洁及消毒,常存在污垢及未清洁到位的四角。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连通加湿器的雾化器及出雾口,其沿轴向对称的分为至少两个导雾壁,其中:
相邻所述导雾壁贴合,并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分的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导雾壁对接构成出雾管,使得出雾管是一个可拆分的管体,在实际清洁过程中,仅需要将出雾管对半拆分,即可对出雾管的内壁进行有效且便捷的清洁、消毒,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湿器中出雾管采用可拆分的与水箱连通,从而出雾管可便捷的从水箱内进行拆分,出雾管本身也可拆分,进一步提高出雾管清洁的便捷性,降低出雾管清洁的难度,避免污垢及死角的产生,确保加湿器出雾的清洁度,确保加湿器的使用安全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3,结合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3的结构进行结构说明如下:
所述出雾管3由至少两个导雾壁31组成而成,用以获得可拆分的出雾管3,有效的降低对出雾管3本身的清洁难度,提升出雾管3的内壁清洁的便捷性。具体的说:两个所述导雾壁31相互贴合,再利用连接结构将贴合的导雾壁31可拆分的连接,获得所述出雾管3。
所述出雾管3为贯通的管状体,其两端分别为进端及出端,所述进端为进雾端,所述出端为排雾端;所述出雾管3的形状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雾管3以圆管为例进行说明,但出雾管3不限制为圆管,组成出雾管3的导雾壁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以所述导雾壁31为两个为例进行以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雾管由两个导雾壁组成,任一所述导雾壁31呈半圆形,继而,每个所述导雾壁31实现贴合的边沿为两个沿出雾管3轴向设置的边沿,所述两个边沿分别为第一边沿及第二边沿;两个导雾壁31在贴合中,是一个导雾壁31的第一边沿与另一导雾壁31的第二边沿贴合,同理,一个导雾壁31的第二边沿与另一导雾壁31的第一边沿贴合,所述贴合为对应贴合;继而,贴合后的两个导雾壁31利用所述连接结构可拆分的连接。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卡扣结构34或吸附结构。
当所述两个导雾壁31通过卡扣结构34可拆分的连接,所述卡扣结构34包括扣槽342及凸扣341,所述凸扣341及扣槽342分别设置在导雾壁31的边沿,贴合后的两个导雾壁31通过所述凸扣341与扣槽342可拆分的连接,实现两个导雾壁31对接。所述凸扣341置于所述第一边沿处,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边沿设置,所述扣槽342是由第二边沿向导雾壁31之内开设的凹槽;两个对接的导雾壁31在实际对接中,一个导雾壁31的第一边沿与另一导雾壁31的第二边沿贴合,所述第一边沿的凸扣341与第二边沿的扣槽342扣合,实现两个导雾壁31的连接。具体的说:所述凸扣341为凸出于所述第一边沿的片体,其朝向导雾壁31的内腔方向具有凸出的第一卡条;所述扣槽342为开设在第二边沿处的凹槽,所述扣槽342内具有第二卡条,当所述凸扣341与扣槽342卡合时,所述第一、第二卡条在扣槽342内抵压连接,实现两个导雾壁31的对接。所述卡扣结构34的数量是根据出雾管3的轴向长度以及对接紧密度需求等因素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所述导雾壁31的第一边沿具有两个间隔设置凸扣341,相应的,所述导雾壁31的第二边沿则对应的设置有两个扣槽342。
当所述两个导雾壁31通过吸附结构(未示出)可拆分的连接,所述吸附结构为磁吸结构,其包括相互吸附的第一吸附件及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及第二吸附件分别设置在导雾壁31的边沿 ,贴合后的两个导雾壁31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吸附件可拆分的连接,实现两个导雾壁31对接;具体的说:任一所述导雾壁31的第一边沿安装有第一吸附件,第二边沿则安装有第二吸附件;两个导雾壁31通过第一吸附件与第二吸附件的相互吸合实现可拆分的连接,优选的:第一吸附件嵌入第一边沿开设的凹槽内,第二吸附件嵌入所述第二边沿开设的吸附件;所述吸附结构的数量是根据出雾管3的轴向长度以及对接紧密度需求等因素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所述导雾壁31的第一边沿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第一吸附件,相应的,所述导雾壁31的第二边沿则对应的设置有两个第二吸附件。
两个所述导雾壁31之间通过定位结构进行贴合定位,从而提高贴合操作的精确度,实现准确且快速的拆装。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凸起351及定位槽孔352,具体的说:任一所述导雾壁31的第一边沿或第二边沿具有定位凸起351,相应的,第二边沿或第一边沿则具有定位槽孔352。两个导雾壁31贴合时,所述定位凸起351插入定位槽孔352内,从而提高两个导雾壁31的贴合的准确性及便捷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雾壁31的第二边沿开设所述定位槽孔352,进而第一边沿侧具有定位凸起351;所述定位凸起351呈条形状,并置于第一边沿的贴合面上,所述贴合面为两个导雾壁31对接的对接面,所述定位槽孔352为开设在所述贴合面的凹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定位凸起351与定位槽孔352的设置,构成了两个导雾壁31对接过程中的定位导向结构,有效的提高了两个导雾壁31之间对接的准确性及便捷性,同时也有效实现出雾管3的快速拆装。
所述出雾管3设置最高水位线39,所述最高水位线39凸出于所述出雾管3的外壁设置,所述最高水位线39上还设置提示说明,如:MAX。具体的说:任一所述导雾壁31的外侧面均设置弧形凸起,弧形凸起之上设置所述提示说明,弧形凸起为所述最高水位线39,所述最高水位线39靠近所述出雾管3的排雾端设置。并将导气孔37与导通孔36分隔,即:导气孔37置于所述最高水位线39之上,并靠近所述排雾端设置,所述导通孔36位于所述最高水位线39之上。
所述出雾管3开设多个导通孔36,所述多个导通孔36沿出雾管3轴向间隔分布,每个导通孔36能连通出雾管3的内腔及其外部;具体的说:任一所述导雾壁31开设导通孔36,多个所述导通孔36沿出雾管3的轴向设置,两个所述导通排对称分布。多个沿所述出雾管3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导通孔36,构成多层式的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连通的是出雾管3的内腔与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所述导通孔36可以根据出雾管3的内腔及外壁的具体情况,导通制雾水或空气,从而适应实际制雾需求。
所述排雾端设置挡板,用以遮挡大颗粒水滴。因出雾管3为贯通的管体,进而所述排雾端的排雾口为排雾端的开口;所述挡板置于排雾口内,并与所述排雾口之间具有排雾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圆形板体,其圆周的边沿与所述排雾口之间构成环形的所述排雾缝,所述挡板遮挡出雾管3带出的中部水滴,因中部水滴多为大颗粒水滴,从而挡板实现遮挡出雾管3排除的大颗粒水滴,并将相对较小颗粒的水滴从排雾缝中排除。
靠近所述排雾端开设导气孔37,其内径大于所述导通孔36,从而导入大量空气,有效提升出雾管3的排雾效果。所述导雾片均开设所述导气孔37,所述导气孔37呈条形孔,并紧靠所述出雾管3的排雾端设置,用以连通出雾管3的内腔及外部的空气,使得空气能够大量的导入至排雾端,用以提高排雾效果。
所述进雾端开设排孔310,所述排孔310沿进雾端的周向间隔设置,用以在出雾管3从水箱2拿出时,利用多个所述排孔310可将其内腔的制雾水高效的排出。具体的说:每个所述导雾壁31对应进雾端的边沿开设所述排孔310,多个所述排孔310沿半圆状的导雾壁3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排孔310用于雾化液的排出,排孔310的数量可以根据排水水量等因素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雾壁31的排孔310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排孔310沿半圆状的导雾壁31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挡板通过连接条33与出雾管3连接。因出雾管3是由两个导雾壁31对接而成,为了适应出雾管3结构,所述挡板有两个半圆形的挡片32组成,两个所述挡片32随两个导雾壁31的对接而拼接呈圆形的所述挡板,用以遮挡出雾管3中部的大颗粒水滴。具体的说:所述挡板通过六根所述连接条33与出雾管3连接,每个挡片32的周侧设置三根所述连接条33,每个挡片32中的对接边沿设置两根所述连接条33;当两个挡片32随导雾壁31对接而拼接呈圆形的挡板,位于挡片32对接边沿的连接条33对接,在对接构成的所述挡板的四周构成了十字形状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导雾缝隙分隔成四个圆弧状的条缝,用以导出较小颗粒水滴。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挡板、连接条33与出雾管3是由一体注塑成型,而获得的一体连接的结构;换言之,所述挡板、连接条33与出雾管3一体连接。
所述出雾管3的进雾端具有连接凸沿38,所述连接凸沿38的外径小于所述出雾管3的外径设置,所述连接凸沿38为出雾管3沿其轴向延伸获得的凸沿;所述连接凸沿38的外表面具有旋扣381,所述旋扣381与加湿器的水箱2内旋槽26配合,实现出雾管3的可拆卸安装。所述旋扣381为凸出于所述连接边沿的L形状块体;所述出雾管3的连接凸沿38插入水箱2的连接孔内,所述旋扣381则插入旋槽26内,驱动出雾管3或/和水箱2旋转,使得所述旋扣381与旋槽26卡合,用以将出雾管3安装在水箱2内;反向旋转,则将出雾管3从水箱2内拆卸。
一种浮子5,结合说明书附图图9至图13所示的浮子5的结构进行结构说明如下:
所述浮子5置于出雾管3内,并在出雾管3内浮动。所述浮子5包括一体连接的出雾体51及消音片52,所述出雾体51开设通孔53,所述通孔53用以出雾,所述消音片52通过连接筋55与出雾体51一体连接,所述消音片52呈环形,其置于所述出雾体51之上,所述消音片52的内孔与出雾体51的通孔53同轴分布。
具体的说:所述出雾体51包括一体连接的管状部511及片体部512,所述片体部512呈环形状,并套在所述管状部511之上,所述消音片52置于所述出雾体51之上,并通过竖向的连接筋55与片体部512一体连接。
所述消音片52设置消音凸起521,所述消音凸起521具有凸起的消音球面,水滴落在消音凸起521的球面之上,分散水滴,并用以消音球面进行消音导流,从而达到消音目的。所述消音凸起521是由消音片52朝水箱2的出雾口41方向延伸所得,所述消音凸起521具凸出于所述消音端面的消音球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消音凸起521的凸出于所述消音片52设置,且消音凸起521提供消音球面,即:所述消音凸起521的外表面为消音球面。朝浮子5滴落的水滴首先与消音凸起521接触,并最先与消音球面接触,消音球面能够将滴落的水滴分散,分散后的水滴,沿音球面导流,从而达到消音目的;为了尽可能对水滴进行消音处理,所述消音端面布满所述消音凸起521。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消音凸起521的最高端高于雾化液的液面,从而能够承接水滴并将滴落的水滴进行分散,而后消音。
所述消音凸起521布满所述消音片52,即:所述消音片52具有多个所述消音凸起521,多个所述消音凸起521则布满所述消音片52的顶面,相邻的消音凸起521之间具有间隙。为满足加湿器的消音以及便于浮子5的制造,还要考虑成本等因素,进而多个所述消音凸起521呈环形阵列的分布在所述消音片52上。
所述出雾体51具有出雾端及导入端;所述出雾体51的出雾端置于雾化液的液面之下,且出雾体51的出雾端与雾化液的液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用以获最大出雾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出雾体51浮在雾化液的上层,并沉于雾化液之内,出雾体51的出雾端靠近雾化液的液面,并与雾化液的液面之间存在15mm的直线距离,所述雾化端的端面优选为平面。
所述出雾体51的导入端具有导入凸沿54,所述导入凸沿54从出雾管3的进雾端伸出,并靠近所述雾化器23;所述导入凸沿54由浮子5的通孔53朝雾化器23方向延伸所得的环形凸沿。
一种加湿器,结合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16所示的加湿器的结构进行结构说明如下:
所述加湿器包括底座1及水箱2,水箱2装配在底座1之上,并通过快接耦合结构连接,大大便捷了底座1与水箱2的装配及电连接,所述快接耦合结构包括分别安装在水箱及底座的耦合连接件22及耦合器11;所述水箱2的底部安装雾化器23,雾化器23的制雾端与水箱2内的出雾管3连通,所述出雾管3内具有浮子5,所述浮子5的通孔53向水箱2顶部的出雾口41导雾,水雾从水箱2顶部的出雾口41排出。
所述水箱2包括水箱底座21、耦合连接件22、雾化器23、水箱本体24、出雾管3及上盖组件4。
所述水箱底座21的上开口的容器,其的底面开连接孔,所述耦合连接件22置于水箱底座21内,并对应所述连接孔设置,所述耦合连接件22的连接端对应连接孔设置,该耦合连接件22封堵所述连接孔,从而获得能盛雾化液的水箱底座21;所述雾化器23置于水箱底座21内,并位于所述耦合连接件22之上,所述雾化器23与耦合连接件22电性连接,所述耦合连接件22的制雾端背向所述耦合连接件22设置,即:所述耦合连接件22的制雾端朝向竖向底座1的开口设置。
所述水箱本体24为为上开口的容器,其内腔用以灌入雾化液,其上开口的端面被上盖组件4封闭,构成一个独立的容器;所述水箱本体24置于所述水箱底座21之上,所述水箱本体24的内腔与水箱底座21连通,用以朝向水箱底座21进行有效补水。所述水箱本体24的底面开设对位孔,所述对位孔的边沿朝向水箱底座21方向延伸,构成环形壁25;所述环形壁25插入水箱底座21内,并置于所述雾化器23之上,所述环形壁25的内孔对应雾化器23的制雾端设置;换言之,所述雾化器23制雾后通过环形壁25导入至水箱2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环形壁25远离所述水箱本体24的一端设置碗状导向沿,所述碗状导向沿呈圆环形,并对应且适应雾化器23的制雾端设置;所述碗状导向沿置于所述雾化器23的制雾端之上,其中心孔与所述雾化器23的制雾端连通。
所述环形壁25的内侧面开设旋槽26,利用所述旋槽26与出雾管3的旋扣381可旋转拆分的连接;具体的说:所述出雾管3的连接凸沿38插入所述环形壁25内,所述连接凸沿38的旋扣381插入所述环形壁25的旋槽26内,驱动所述出雾管3相对于水箱本体24转动,使得所述旋扣381与旋槽26卡合,实现出雾管3的安装;反向旋转出雾管3,则实现出雾管3的拆卸,显然,出雾管3与水箱本体24之间的可旋转拆分的结构,大大的提升了出雾管3以及水箱本体24清洁及消毒的便捷性,降低操作难度。所述出雾管3与环形壁25同轴设置,所述雾化器23的制雾端对应出雾管3的进雾端设置;所述出雾管3内设置所述的浮子5,另浮子5的出雾体51在雾化液的液面之上出雾,并利用上盖组件4的出雾口41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中装配的出雾管3及浮子5均为本实施例中阐述的出雾管3及浮子5。
所述上盖组件4扣设在所述水箱本体24的上开口处,其开设出雾口41,所述出雾口41连通水箱本体24的内腔及外部。具体的说:对应出雾口41的轴承设置连接沿,所述出雾管3的排雾端与通过连接沿与上盖组件4连接,使得出雾管3的排雾端与出雾口41连通,也就是说:所述出雾管3的进雾端与雾化器23的制雾端连通,所述出雾管3的排雾端与上盖组件4的出雾口41连通,构成了雾气从制造到排除的导向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浮子5的导入凸沿54伸出于出雾管3的进雾端,置于所述水箱本体24的环形壁25内,朝向所述雾化器23的制雾端设置。
所述水箱本体24之内还设置导风管6,所述导风管6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排风端,所述进风端与风机13连接并连通,所述排风端至于水箱本体24内,并靠近所述上盖组件4设置。所述导风管6的排风端具有出风盖61,所述出风盖61扣在排风端之上,并与排风端具有缝隙,所述缝隙的设置能够使得导风管6朝水箱本体24的底面方向呈伞状的导风,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出雾管3的导气孔37靠近所述风管的排风端设置,从而能有效且高效的导风,提高雾气的排出效率,达到高效出雾的目的。
所述底座1开设上开口的装配槽,所述水箱底座21嵌入所述装配槽内;所述底座1的底面安装有耦合器11,当水箱底座21嵌入所述装配槽内时,所述水箱底座21的耦合连接件22与耦合器11连接,用以导通雾化器23,所述耦合连接件22与耦合器11构成了所述的快接耦合结构,也实现了底座1与水箱2的快速连接的目的。所述底座1开孔,并内置风机13,所述风机13的出风口与底座1的孔对应并连通,也就是通过底座1的孔与水箱本体24内的导风管6连通,用以进行有效导风。
优选的:所述底座1内设置香薰盒12,所述香薰盒12插入所述底座1的抽屉槽内,并与所述风机13相邻设置;所述香薰盒12为盛有香氛物的盒体,其具有散香孔,用以连通香薰盒12的内腔及外部,达到散发香氛物的香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香氛物利用散香孔散发的香气可通过风机13吹入水箱本体24的内腔,利用出雾管3侧壁的导气孔37随雾化后的雾气从出雾口41排出,增加加湿器的香氛功能还提高加湿器的使用感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开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为所述抽屉槽,所述香氛盒插入所述抽屉槽内,所述香氛物置于香薰盒12内,所述抽屉槽的侧壁开设所述散香孔,所述散香孔与香薰盒12的内腔连通,所述香薰盒12可便捷的插入或抽出于抽屉槽,也就是:方便香氛物的增加、更替、置换等,也能将香薰盒12便捷且快速的从底座1进行拆分,在达到香氛目的的同时,还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降低实际操作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连通加湿器的雾化器及出雾口,其特征在于:其沿轴向对称的分为至少两个导雾壁,其中:
相邻所述导雾壁贴合,并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分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卡扣结构,其包括凸扣及扣槽;
所述凸扣及卡槽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导雾壁;
相邻所述导雾壁贴合,所述凸扣与扣槽可拆分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扣凸出于导雾壁设置,所述扣槽开设在导雾壁的外表面,其内置有第二卡条;
所述凸扣伸入所述扣槽,凸扣的第一卡条与扣槽的第二卡槽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雾壁用于贴合的两个边沿分别设置有凸扣及扣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吸附结构,其包括两个相互吸附的吸附件,所述两个吸附件均为磁性件;
两个所述磁性件分别装配于相邻的两个导雾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导雾壁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贴合;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插接定位的定位凸起及定位槽孔,所述定位凸起及定位槽孔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导雾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雾壁用于贴合的两个边沿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及定位槽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雾壁开设导通孔,连通出雾管的内腔及外部;
多个所述导通孔沿出雾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雾壁开设导气孔,所述导气孔靠近所述出雾管的排雾端,并连通出雾管的内腔及外部。
10.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及装配在底座的水箱,其中:
所述水箱的顶端开设出雾口,其内可拆分的安装有出雾管;
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雾化器,并通过快接耦合结构与底座连接;
所述出雾管连通雾化器及出雾口,形成制雾、导雾通道;
所述出雾管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
CN202321458847.5U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Active CN220601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8847.5U CN220601683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8847.5U CN220601683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1683U true CN220601683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81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8847.5U Active CN220601683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1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49354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KR102457136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CN101957039B (zh) 一种悬浮式超声波空气加湿器
WO2019214281A1 (zh) 医用雾化器
CN106871304A (zh) 加湿结构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20601683U (zh) 一种可拆分的出雾管及具有该出雾管的加湿器
CN220541266U (zh) 浮子及具有该浮子的加湿器
CN110778535A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及其滤网更换方法
CN110685941A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
CN201844492U (zh) 一种悬浮式超声波空气加湿器
CN209042724U (zh)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KR20210146056A (ko) 가습청정장치
CN219473897U (zh) 空气净化装置
KR101859041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CN112211842B (zh) 吊扇
CN206771612U (zh) 加湿结构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6602726U (zh) 一种清洁地刷及清洁设备
CN216203984U (zh) 加湿组件、送风装置及气流扇
CN211484368U (zh) 一种电机前罩体、电机单元及吸尘器
WO2023123248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2213637U (zh) 一种真空吸尘器
CN220707529U (zh)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KR102486865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CN212618869U (zh) 一种医用空气净化设备
CN216439129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