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2724U -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2724U
CN209042724U CN201821886050.4U CN201821886050U CN209042724U CN 209042724 U CN209042724 U CN 209042724U CN 201821886050 U CN201821886050 U CN 201821886050U CN 209042724 U CN209042724 U CN 209042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duct
air
cover plate
centrifugatio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860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卫刚
张帅
潘海元
李泳樺
劳承云
罗汉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8860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2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2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2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其中出风口导流机构中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用于设置在离心风叶的进风口,所述导流筒上靠近离心风叶的开口与离心风叶的进风口匹配,所述导流筒远离离心风叶的一端向四周扩展形成延展部,所述延展部与所述导流筒之间设有圆角过渡区。使得被离心风叶强制吸入的空气,能够在延展部、圆角过渡区和导流筒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离心风叶,避免在离心风叶进风口出现涡流,产生噪音。

Description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一般通过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提升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但是基于净化器一般采用电机驱动风叶,从而实现吸/送风过程,形成强制对流,在强制对流的过程中通过过滤装置实现空气的净化。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噪音,对用户的生活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以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噪音。
一种出风口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用于设置在离心风叶的进风口,所述导流筒靠近离心风叶的开口与离心风叶的进风口匹配,所述导流筒远离离心风叶的一端向四周扩展形成延展部,所述延展部与所述导流筒之间设有圆角过渡区。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出风口导流机构,使用过程中导流筒设置在离心风叶的进风口,而基于所述导流筒与所述延展部之间设置圆角过渡区,能够对离心风叶吸入的空气进行较好的导向,使得空气能够顺着延展部、圆角过渡区和导流筒顺势进入离心风叶,避免在离心风叶进风口被吸入的空气突然改变流向出现涡流,产生噪音的情况发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还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能够套设在离心风叶的外围,所述风道壳体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离心风叶进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且所述风道壳体内壁的斜率逐渐增大,所述风道壳体的下端位于所述导流筒的外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还包括壳体盖板,所述壳体盖板套设在所述风道壳体的外围,所述壳体盖板靠近离心风叶进风口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延展部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延展部的外圈连接,所述壳体盖板、延展部和所述导流筒构成外壳,所述风道壳体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还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的下端与所述外壳的上端卡接,所述风道壳体的上端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风道壳体的内壁、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出风框的内壁形成流线型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端的外壁设有凸起或卡口,所述出风框下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壳上端的凸起匹配的卡口,或所述出风框下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壳上端的卡口匹配的凸起,所述出风框与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卡口与所述凸起配合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沿轴向分为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包括所述延展部和导流筒,所述上盖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盖板的上端对接,所述风道壳体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卡接,所述风道壳体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的下端,且所述风道壳体的下端位于所述导流筒的外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上与所述风道壳体的上端卡接的位置设有卡槽,所述风道壳体的上端插接在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开口朝下,所述风道壳体上端的内壁的斜率趋近于无穷,使得所述风道壳体的上端延伸方向向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还包括进风网和连接件,所述下盖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进风网覆盖在所述下盖板的外侧,且与所述导流筒形成的入风口对应,所述进风网的外缘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下盖板上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风道壳体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上,且所述风道壳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沉孔或第三安装通孔,所述连接件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和所述安装沉孔或第三安装通孔,实现所述进风网、下盖板和风道壳体的连接。
一种净化器,包括离心风叶和上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所述导流筒设置在所述离心风叶的进风口。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化器,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使得被所述离心风叶吸入的空气能够在所述延展部、圆角过渡区和导流筒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离心风叶,避免在离心风叶的进风口出现涡流,产生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离心风叶上方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与所述离心风叶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导流环与所述离心风叶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为5mm~15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净化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净化器,11、离心风叶,12、导流环,13、出风口导流机构,131、导流筒,1311、圆角过渡区,132、风道壳体,133、外壳,1331、凸起,1332、上盖板,1333、下盖板,1334、卡槽,134、出风框,1341、卡口,135、进风网,136、连接件,137、延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出风口导流机构13,包括环形的导流筒131,所述导流筒131用于设置在离心风叶11的进风口,所述导流筒131靠近离心风叶11的开口与离心风叶11的进风口匹配,所述导流筒131远离离心风叶11的一端向四周扩展形成延展部137,所述延展部137与所述导流筒131之间采用圆角过渡区1311。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出风口导流机构13,使用过程中导流筒131设置在离心风叶11的进风口,而基于所述导流筒131与所述延展部137之间采用圆角过渡区1311,能够对离心风叶11吸入的空气进行较好的导向,使得空气能够顺着延展部137、圆角过渡区1311和导流筒131顺势进入离心风叶11,避免在离心风叶11进风口被吸入的空气突然改变流向出现涡流,产生噪音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13还包括风道壳体132,所述风道壳体132能够套设在离心风叶11的外围,沿远离所述离心风叶11进风口的方向上所述风道壳体132的内径逐渐增大,且所述风道壳体132的内壁的斜率逐渐增大,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位于所述导流筒131的外围。
如图1所示,围设在离心风叶11外围的风道壳体132的内壁形成风道,而所述风道壳体132内壁的倾斜设置使得被所述离心风叶11吹出的空气能够在风道内更加顺畅的流出,降低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13还包括壳体盖板,所述壳体盖板套设在所述风道壳体132的外围,所述壳体盖板靠近离心风叶11进风口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延展部137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延展部137的外圈连接,所述壳体盖板、延展部137和所述导流筒131构成外壳133,所述风道壳体132安装在所述外壳133内。
通过设置所述壳体盖板,与所述延展部137和导流筒131一起形成外壳133,将风道壳体132安装在外壳133内,对风道壳体132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同时也保障了风道壳体132与导流筒13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最终安装在风道壳体132内的离心风叶11的进风和出风过程均能够顺畅进行,减少噪音的产生。
具体地,所述壳体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沿轴向分为两部分。分为两部分的壳体能够更加方便风道壳体132的安装,将风道壳体132固定在其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13还包括出风框134,所述出风框134的下端与所述外壳133的上端卡接,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风道壳体132的内壁、所述外壳133的内壁和所述出风框134的内壁形成流线型风道。所述离心风叶11吹出的空气能够在所述流线型风道的导流作用下向外输出,提高空气流通的顺畅性,减少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外壳133上端的外壁设有凸起1331或卡口,所述出风框134下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壳133上端的凸起1331匹配的卡口1341,或所述出风框134下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壳133上端的卡口匹配的凸起,所述出风框134与所述外壳133通过所述卡口1341与所述凸起1331配合卡接。使得出风框134与所述外壳133之间的卡接过程能够在所述卡口1341与凸起1331的配合作用下快速完成。
而且为使得出风框134与外壳133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采用螺钉将两者锁紧时,所述卡口1341与凸起1331的配合也可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使得用于安装螺钉的安装孔能够精确对位。具体地,所述凸起1331与卡口1341形成的卡接结构具有多个,多个卡接结构沿出风框134的周向间隔分布,使得预定位更加准确。图4与图1剖切的剖面不同,在不同剖面产生的剖视图中所述出风框134与外壳133之间的连接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主要因为多个所述卡接结构间隔分布导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外壳133分为两部分时,所述外壳133沿轴向分为上盖板1332和下盖板1333,所述下盖板1333包括所述延展部137和所述导流筒131,所述上盖板1332的下端与所述下盖板1333的上端对接,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1332卡接,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1333的下端,且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位于所述导流筒131的外围。
安装时可以先将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1333上,然后将所述上盖板1332与所述下盖板1333对接,在对接的同时将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1332卡接,从而实现所述风道壳体132在所述外壳133中的安装,简化安装过程。
而且当所述壳体分为所述上盖板1332和下盖板1333时,如图4所示,所述出风框134与所述上盖板1332卡接。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凸起1331设置在所述上盖板1332上端的外壁上。使得形成净化器10出风口风道的各个部件,例如出风框134、上盖板1332、下盖板1333和风道壳体132的安装过程简单快捷。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上盖板1332上与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卡接的位置设有卡槽1334,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插接在所述卡槽1334内。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1334的开口朝下,所述风道壳体132上端的内壁的斜率趋近于无穷,使得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延伸方向向上。如此,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两端被抵压卡紧在所述外壳133内,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被所述卡槽1334施加向下的限位作用力,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1333上,被所述下盖板1333施加向上的限位作用力,使得风道壳体132能够可靠地的限位在外壳133中。具体地,当风道壳体132的内径沿远离离心风叶11进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时,所述风道壳体132的内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风道壳体132内壁向内凸,风道壳体132的内壁沿远离离心风叶11进风口的方向上具有向外翻的趋势;另一种是风道壳体132的内壁向外凸,如图1所述风道壳体132内壁为向外凸的形式。而在如图1所示的情况下,所述风道壳体132上端的内壁的斜率趋近于无穷,则体现为所述风道壳体132上端的内壁逐渐沿纵向延伸,即沿风道壳体132轴向延伸,以便与所述卡槽1334匹配,使风道壳体132在上端受到向下的限位作用力。
正如前述所示,组装时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1333的下端,所述上盖板1332与所述下盖板1333对接的同时,将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卡在所述卡槽1334内,快速实现所述风道壳体132在所述外壳133中的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导流机构13还包括进风网135和连接件136,所述下盖板133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进风网135覆盖在所述下盖板1333的外侧,且与所述导流筒131形成的入风口对应,所述进风网135的外缘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下盖板1333上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1333上,且所述风道壳体132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沉孔或第三安装通孔,所述连接件136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和所述安装沉孔或第三安装通孔,实现所述进风网135、下盖板1333和风道壳体132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和所述安装沉孔或第三安装通孔位置的对应设置,减少连接件136设置的数量,简化安装过程。具体地,通过设置4组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和所述安装沉孔或第三安装通孔,采用4个连接件136即可以实现所述风道壳体132、外壳133和进风网135三者之间的可靠连接。所述连接件136可以为螺钉等能够实现部件之间连接的器件。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净化器10,包括离心风叶11和上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所述导流筒131设置在所述离心风叶11的进风口。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化器10,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使得被所述离心风叶11吸入的空气能够在所述延展部137、圆角过渡区1311和导流筒131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离心风叶11,避免在离心风叶11的进风口出现涡流,产生噪音。
而且,进一步地,在减少风道容积损失的同时,为避免离心风叶11在高速旋转时与风道壳体132摩擦,如图1所示,将所述离心风叶11下端与风道壳体132之间的间隙a设置为4mm~10mm。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净化器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离心风叶11上方的导流环12,所述导流环12与所述离心风叶11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导流环12与所述离心风叶11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为5mm~15mm。
通过将所述导流环12与所述离心风叶11在轴向上的间隙b设置为5mm~15mm,尽量减少空气气流进入导流环12与离心风叶11之间的间隙中,减少涡旋的产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筒(131),所述导流筒(131)用于设置在离心风叶(11)的进风口,所述导流筒(131)靠近离心风叶(11)的开口与离心风叶(11)的进风口匹配,所述导流筒(131)远离离心风叶(11)的一端向四周扩展形成延展部(137),所述延展部(137)与所述导流筒(131)之间设有圆角过渡区(1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道壳体(132),所述风道壳体(132)能够套设在离心风叶(11)的外围,沿远离所述离心风叶(11)进风口的方向上所述风道壳体(132)的内径逐渐增大,且所述风道壳体(132)内壁的斜率逐渐增大,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位于所述导流筒(131)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盖板,所述壳体盖板套设在所述风道壳体(132)的外围,所述壳体盖板靠近离心风叶(11)进风口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延展部(137)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延展部(137)的外圈连接,所述壳体盖板、延展部(137)和所述导流筒(131)构成外壳(133),所述风道壳体(132)安装在所述外壳(13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框(134),所述出风框(134)的下端与所述外壳(133)的上端卡接,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风道壳体(132)的内壁、所述外壳(133)的内壁和所述出风框(134)的内壁形成流线型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33)上端的外壁设有凸起(1331)或卡口,所述出风框(134)下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壳(133)上端的凸起(1331)匹配的卡口(1341),或所述出风框(134)下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壳(133)上端的卡口匹配的凸起,所述出风框(134)与所述外壳(133)通过所述卡口与所述凸起配合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33)沿轴向分为上盖板(1332)和下盖板(1333),所述下盖板(1333)包括所述延展部(137)和导流筒(131),所述上盖板(1332)的下端与所述下盖板(1333)的上端对接,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1332)卡接,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1333)的下端,且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位于所述导流筒(131)的外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332)上与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卡接的位置设有卡槽(1334),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插接在所述卡槽(133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334)的开口朝下,所述风道壳体(132)上端的内壁的斜率趋近于无穷,使得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上端延伸方向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网(135)和连接件(136),所述下盖板(133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进风网(135)覆盖在所述下盖板(1333)的外侧,且与所述导流筒(131)形成的入风口对应,所述进风网(135)的外缘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下盖板(1333)上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风道壳体(132)的下端抵压在所述下盖板(1333)上,且所述风道壳体(132)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沉孔或第三安装通孔,所述连接件(136)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和所述安装沉孔或第三安装通孔,实现所述进风网(135)、下盖板(1333)和风道壳体(132)的连接。
10.一种净化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风叶(11)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出风口导流机构(13),所述导流筒(131)设置在所述离心风叶(11)的进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化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离心风叶(11)上方的导流环(12),所述导流环(12)与所述离心风叶(11)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导流环(12)与所述离心风叶(11)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为5mm~15mm。
CN201821886050.4U 2018-11-15 2018-11-15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Active CN209042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6050.4U CN209042724U (zh) 2018-11-15 2018-11-15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6050.4U CN209042724U (zh) 2018-11-15 2018-11-15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2724U true CN209042724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42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86050.4U Active CN209042724U (zh) 2018-11-15 2018-11-15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27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6307A (zh) * 2018-11-15 2019-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6307A (zh) * 2018-11-15 2019-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44584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5737354A (zh) 吊顶空调机
CN210440276U (zh) 用于离心风机的叶轮组件、离心风机、空调器及空气净化器
CN103334960B (zh) 一种吸顶式换气扇
CN209041148U (zh) 一种无叶风扇基座
CN105091125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送风组件
CN209042724U (zh)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CN210300850U (zh)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03081817U (zh) 一种低噪无叶风扇
CN109506307A (zh) 出风口导流机构和净化器
CN211039149U (zh) 导风装置以及清洁设备
CN105091122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空气净化模块
CN213176182U (zh) 一种风扇导流结构及风扇
CN212227368U (zh) 导风组件、主机及净化加湿装置
US6729859B2 (en) Airflow generating device air intake
CN221122322U (zh) 便携式烟机的进风口扩展结构
CN209733851U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风道结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
CN102619770A (zh) 360°出风方法及装置
CN101183813A (zh) 风扇盖上设有导向结构的吸尘器电机
CN219473897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20566288U (zh) 叶轮、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9711885U (zh) 一种风机进风模组
CN1692866A (zh) 卫生浴盆的产生空气和水构成的按摩流的装置
CN205805949U (zh) 一种具有新型集风片的吸风泵结构
CN205795611U (zh) 一种吸尘器上用的吸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