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1632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1632U
CN220601632U CN202321870037.0U CN202321870037U CN220601632U CN 220601632 U CN220601632 U CN 220601632U CN 202321870037 U CN202321870037 U CN 202321870037U CN 220601632 U CN220601632 U CN 220601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ifugal
wind wheel
air
volut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00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宝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00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1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1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1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机壳;室内换热器,设于机壳内;换热风机,设于机壳内,其包括:离心风轮,其包括轮盘以及若干离心叶片;贯流风轮,与离心风轮同轴设置,离心风轮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与轮盘背离离心叶片的一侧连接;电机,与所述离心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连接;离心蜗壳,用于容纳可旋转的所述离心风轮,离心蜗壳上远离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开设有风机进口;容纳部,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靠近贯流风轮的一端,所述容纳部相对所述离心蜗壳朝向远离所述离心风轮方向凸起,所述轮盘的边缘伸入所述容纳部内,使得离心气流不会在贯流风轮轴向上产生串气发生混风,避免了机壳内部产生异响。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挂式空调室内机通常挂设于墙壁或其他结构上进行使用,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形成其外观的机壳,机壳具有顶端和底端,且其顶端和底端为机壳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机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机壳内设置有换热风机以及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对进入机壳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换热风机驱动外部空气经进风口进入机壳与换热器换热后由出风口送出。
换热风机通常为单独的贯流风机或者贯流风轮与离心风轮连接形成的离心贯流式风机。由于贯流风轮独特的气流流动方式,使得单独的贯流风机具有抗静压能力差,气流压力低以及送风距离近的缺陷。离心贯流式风机可以有效解决该缺陷,但现有离心贯流式风机中,离心风轮与离心蜗壳之间缺少密封结构,离心风轮与贯流风轮之间形成的气压差,会使得离心气流侵入到贯流风轮内与贯流风轮发生串流,进而导致空调室内机的内部产生异响。
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离心风轮与贯流风轮之前设置单独的阻隔部,尽量隔断贯流风轮与离心风轮之间的气流干扰。但是,阻隔部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离心贯流式风机的轴向长度,增大了风机的安装空间,进而增大了空调室内机整体的体积,增大了安装难度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一个电机带动贯流风轮与离心风轮转动的同时,阻隔部不随着风机的转动而转动,阻隔部与风机的转轴之间的间隙,一定程度上仍会导致机壳内部窜风现象的产生,造成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有异响。
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为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且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顶端;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以对进入所述机壳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风机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出风口送出,所述换热风机包括:
离心风轮,其包括轮盘以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所述轮盘上的若干离心叶片;
贯流风轮,与所述离心风轮同轴设置,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与所述轮盘背离所述离心叶片的一侧连接;
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离心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连接;
离心蜗壳,用于容纳可旋转的所述离心风轮,所述离心蜗壳上远离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开设有风机进口;
容纳部,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靠近贯流风轮的一端,所述容纳部相对所述离心蜗壳朝向远离所述离心风轮方向凸起,所述轮盘的边缘伸入所述容纳部内。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朝向远离离心风轮方向凸起的容纳部,使得轮盘的边缘伸入容纳部内,两者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结构,避免离心风轮产生的离心气流经过轮盘的边缘与离心蜗壳之间的缝隙泄漏,进而使得离心气流不会在贯流风轮轴向上产生串气发生混风,大幅度提升了换热风机性能,避免了离心风轮与贯流风轮之间的气压差,导致的机壳内部窜风现象的产生,造成空调室内机内部具有异响的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轮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容纳部与所述轮盘的外缘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2mm≤d≤15mm;该设置使得离心气流很难经过容纳部进入贯流风轮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盘位于所述容纳部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贯流风轮,所述第一侧壁的自由端朝向所述轮盘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翻边;和/或,所述容纳部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c,其中,5mm≤c≤30mm,该尺寸设置保证了密封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贯流蜗壳,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离心蜗壳设置于所述贯流蜗壳内,所述贯流蜗壳内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朝向所述出风口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离心蜗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风机出口;该设置使得风机出口流出的离心气流可进入出风通道内,由出风口送至室内,避免在离心蜗壳上设置单独的出风通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出口与所述离心风轮相对应设置,部分的所述轮盘由所述风机出口伸至所述离心蜗壳外部,所述出风通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以隔离所述离心风轮流出的离心气流以及所述贯流风轮流出的贯流气流。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具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环绕所述离心蜗壳外部的部分的所述轮盘,所述避让部具有位于所述轮盘背离所述离心叶片的一侧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环绕所述贯流风轮的端部的部分贯流叶片;通过设置第二翻边,避免贯流风轮的气流回流。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轮在其轴向方向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中节板,所述中节板呈圆环状且其外径为D1,所述轮盘的外径为D2,其中,D2>D1,5mm≤D2-D1≤20mm。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为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以对进入所述机壳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风机包括:
离心风轮,其包括轮盘以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所述轮盘上的若干离心叶片;
贯流风轮,与所述离心风轮同轴设置,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与所述轮盘背离所述离心叶片的一侧连接;
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离心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连接;
离心蜗壳,用于容纳可旋转的所述离心风轮,所述离心蜗壳上远离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开设有风机进口,所述风机进口处设置有导风圈;
容纳部,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靠近贯流风轮的一端,所述容纳部相对所述离心蜗壳朝向远离所述离心风轮方向凸起,所述轮盘的边缘伸入所述容纳部内;
切边,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靠近所述导风圈的边缘。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朝向远离离心风轮方向凸起的容纳部,使得轮盘的边缘伸入容纳部内,两者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结构,避免离心风轮产生的离心气流经过轮盘的边缘与离心蜗壳之间的缝隙泄漏,进而使得离心气流不会在贯流风轮轴向上产生串气发生混风,大幅度提升了换热风机性能,避免机壳内部窜风现象造成的异响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切边,使得机壳内的气流更容易被导入到离心蜗壳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风机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室内换热器半包裹所述换热风机,所述切边对应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切边由所述风机进口所在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离心蜗壳的外周壁上;该设置使得气流经过室内换热器进入后,经过切边导向倾斜进入导风圈的前侧,经由导风圈吸入到离心风轮内,增大了进风空间,提高了进风风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边的宽度尺寸为a,所述切边的高度尺寸为h,其中,a≥h,2mm≤a≤20mm,2mm≤h≤20mm,该尺寸设置防止切边过大切到导风圈内,避免影响导风圈的进风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底座、换热风机、室内换热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图6省略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省略室内换热器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换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换热风机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换热风机的主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换热风机与底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换热风机另一视角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省略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换热风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内机100;机壳1;外罩11;底座12;进风口13;出风口14;进风格栅15;室内换热器2;前折段换热器21;中折段换热器22;后折段换热器23;离心风轮3;轮盘31;离心叶片32;连接轴33;贯流风轮4;中节风叶41;中节板411;贯流叶片412;端盖42;轴套43;离心蜗壳5;风机进口51;风机出口52;导风圈53;切边54;容纳部6;第一侧壁61;第二侧壁62;第一翻边63;贯流蜗壳7;出风通道71;前蜗舌72;卡槽721;后蜗舌73;安装口731;弹性片732;分隔件8;避让部81;第三侧壁811;第二翻边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下面参考图1~20对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图2为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图,空调室内机100是空调器的一部分,其设置在室内,用于与室内环境换热。另外,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通常设置在室外,用于将室内的热量带到室外。
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机壳1安装于室内,机壳1可形成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外观,且机壳1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17。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为挂在墙壁上或者其他结构上的挂式空调室内机,机壳1具有顶端和底端且其顶端和底端为机壳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参考图1~3,机壳1包括底座11和外罩12,外罩12罩设于底座11上,且外罩12与底座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安装室内换热器2、换热风机。底座11形成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面,外罩12大致呈长方体框架状且外罩12的后侧敞口,外罩12罩设在底座11的前侧与底座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其中,底座11适于挂设于墙壁上。
机壳1内形成有换热风道,且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13,进风口13与换热风道连通,以允许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3进入换热风道内。机壳1上还设有出风口14,出风口14与换热风道连通,以允许换热风道内的气流经出风口14流出。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3开设于机壳1的顶端,出风口14开设于机壳1的前侧。其中,出风口14为长条形,出风口14可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性。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工作时,空调室内机100由上侧进风,并朝前侧出风,方便设置。
进风口13处可设置进风格栅15,出风口14处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与机壳1转动连接。导风板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4,在导风板打开出风口14时,用于对出风口14排出的空调风进行导向。导风板大致为矩形,导风板的横截面为弧形或者平板,从出风口14出来的空调风顺着导风板吹向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定义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区分左右。
参考图3~图6,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2和换热风机,室内换热器2设置于换热风道内,用于与进入机壳的换热风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换热风机设置于换热风道内,用于驱动机壳外部的室内空气经过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且换热风机驱动换热风道内的空气沿进风口13朝出风口14的方向流动。
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位于进风口13的内侧,换热风机位于室内换热器2远离进风口13的一侧,也就是说,在换热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上,换热风机相对室内换热器2位于下游。
换热风机运转时,在换热风机的驱动下,机壳1外部的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3进入换热风道内,换热风道内的气流与室内换热器2进行换热形成空调风,空调风经换热风机从出风口14排出到室内,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制冷与制热,达到用户的舒适温度。
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室外机壳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风机以及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机壳内,室外换热器用于与进入室外风道内的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室外风机用于为室外机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在室外风机的驱动下,室外空气经室外进风口进入到机壳内,进入到室外机壳内的空气在室外换热器处与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经室外出风口流出室外机壳。
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和膨胀阀,压缩机设于室外机壳内,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
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两者中,其中一者为冷凝器且另一者为蒸发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
空调器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环状地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使制冷剂循环。空调器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制冷剂按照顺序经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进行循环。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且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制冷剂按照顺序经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外换热器进行循环。
参考图7~图11,本实施例中,换热风机包括离心风轮3、贯流风轮4以及电机,离心风轮3与贯流风轮4同轴设置,电机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与离心风轮3、贯流风轮4连接,用以驱动离心风轮3、贯流风轮4转动。通过一个电机驱动离心风轮3、贯流风轮4转动,同时实现离心式送风以及贯流式送风,送风距离比常规贯流风轮4远,也具有贯流风轮4的低噪音特性。
具体地说,离心风轮3包括轮盘31以及若干离心叶片32,若干离心叶片32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轮盘31上。贯流风轮4与离心风轮3同轴设置,且离心风轮3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与轮盘31背离离心叶片32的一侧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换热风机,将离心风轮3与贯流风轮4集成,并采用一个电机同时驱动离心风轮3与贯流风轮4,总效率比常规贯流风轮4高,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整机抗风阻能力,能显著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舒适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快速制冷制热效果。
换热风机还包括离心蜗壳5,离心蜗壳5用于容纳可旋转的离心风轮3。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图10,离心蜗壳5套设于离心风轮3的外部,且离心蜗壳5内部形成离心风道,离心蜗壳5上远离贯流风轮4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风机进口51,风机进口51与离心风道连通,以允许离心蜗壳5外部的气流经过风机进口51进入离心风道。离心蜗壳5的周壁上开设有风机出口52,风机出口52与离心风道连通,以允许离心风道内的离心气流经过风机出口52流出。
换热风机还包括容纳部6,容纳部6设置于离心蜗壳5靠近贯流风轮4的一端,容纳部6相对离心蜗壳5朝向远离离心风轮3方向凸起,轮盘31的边缘伸入容纳部6内。在换热风机工作时,轮盘31与容纳部6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结构,保证了离心蜗壳5与离心风轮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离心蜗壳5内的离心气流进入贯流风轮4,大幅度提升换热风机的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离心蜗壳5靠近贯流风轮4的一端设置朝向远离离心风轮3方向凸起的容纳部6,由于轮盘31的边缘伸入容纳部6内,使得离心蜗壳5的内壁与轮盘31之间的气路被阻挡,也就是说,容纳部6与轮盘31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结构,避免离心蜗壳5在靠近贯流风轮4的一端与轮盘31之间出现缝隙,进而避免离心风轮3产生的离心气流经过轮盘31的边缘与离心蜗壳5之间的缝隙泄漏,使得离心气流不会在贯流风轮4轴向上产生串气发生混风,避免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异响的产生,可以使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考图9、图10,本实施例中,容纳部6设置于离心蜗壳5朝向进风口13的一侧且连接于离心蜗壳5靠近贯流风轮4的一端,也就是说,容纳部6只需对应贯流风轮4的用于进风的贯流叶片412设置即可。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容纳部6可以环绕离心风轮3的底盘设置,使得容纳部6为环形的容纳槽。
参考图12~图15,容纳部6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61与第二侧壁62,轮盘31位于第一侧壁61与第二侧壁62之间。本实施例中,容纳部6为容纳槽,容纳部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61与第二侧壁62之间的距离尺寸为c,其中,5mm≤c≤30mm,也就是说,容纳槽的槽宽尺寸为5mm~30mm,该槽宽尺寸的设置,保证了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
换热风机工作时,离心风轮3相对离心蜗壳5转动,密封结构能够阻止离心气流从离心蜗壳5靠近贯流风轮4的一端流出。
具体地说,离心风轮3转动时,机壳内的室内风经过风机进口51进入离心蜗壳5后经离心风轮3的加速后成为高压的离心气流,离心气流排入离心蜗壳5与离心风轮3之间的空腔,最后由风机出口52排出。当高压的贯流气流在空腔内流动时,轮盘31的边缘与容纳部6相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遮挡轮盘31与离心蜗壳5的内壁之间的缝隙,阻挡高压的离心气流从轮盘31的边缘与离心蜗壳5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流出离心蜗壳5,避免了离心气流的泄漏,进而防止离心风轮3与贯流风轮4之间由于风压不同造成窜风并且产生异响,提高了换热风机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离心风轮3转动时,即便空腔中的部分气流能够进入容纳部6,也得经过两次拐弯或者转向才能从泄漏至离心蜗壳5的外部,使得空腔内的气流不易泄漏,提高了离心蜗壳5与离心蜗壳5之间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密封,该密封结构是相对现有技术中轮盘31的边缘与离心蜗壳5的内壁之间直接设置为间隙来说,在离心风轮3的径向方向上,两者不存在径向方向上的间隙,以使容纳部6和轮盘31的边缘形成弯折的气路,进而能够阻挡高压的离心气流从离心蜗壳5的内壁和轮盘31的边缘之间的缝隙流向空腔。
参考图15,为了保证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在轮盘31的径向方向上,容纳部6与轮盘31的外缘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2mm≤d≤15mm。本实施例中,容纳部6与底盘的边缘的形状相适配,也就是说,容纳槽的槽底形成与底盘的边缘的形状相适配。在轮盘31的径向方向上,容纳部6与轮盘31的外缘之间的距离即为容纳槽的槽底与轮盘31的外缘之间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增加在离心蜗壳5内的离心气流进入贯流风轮4的难度,容纳部6的第一侧壁61上设置有第一翻边63。参考图13,第一翻边63由第一侧壁61的自由端朝向轮盘31的方向弯折形成。其中,第一侧壁61相对第二侧壁62靠近贯流风轮4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61的自由端即为第一侧壁61远离容纳槽的槽底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翻边63,使得空腔内的离心气流要通过容纳部6流出离心蜗壳5,需要经过三次拐弯或者转向,避免离心气流通过轮盘31与容纳槽之间的间隙进入贯流风轮4内,提高了离心蜗壳5在靠近贯流风轮4的一端与离心风轮3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避免离心风轮3与贯流风轮4之间形成的气压差导致串风现象的产生。
参考图16、图17,机壳内还设置有贯流蜗壳7,贯流风轮4与离心蜗壳5设置于贯流蜗壳7内,贯流蜗壳7内形成出风通道71,出风通道71朝向出风口方向延伸至与出风口连通,离心蜗壳5上开设有与出风通道71连通的风机出口52。该设置使得风机出口52流出的离心气流可进入出风通道71内,由出风口送至室内,避免在离心蜗壳5上设置单独的出风通道71。
本实施例中,贯流蜗壳7包括前蜗舌72以及后蜗舌73,出风通道71形成于前蜗舌72与后蜗舌73之间。前蜗舌72的顶端设置有卡槽721,卡槽721用以与离心蜗壳5卡接。后蜗舌73上设置有用以安装离心蜗壳5的安装口731,安装口731处设置有弹性片732。当离心蜗壳5安装时,离心蜗壳5的一侧与卡槽721卡接,离心蜗壳5的另一卡接于安装口731内,且弹性片732用以挤压离心蜗壳5,提高了离心蜗壳5的安装稳定性。
风机出口52与所述离心风轮3相对应设置,部分的轮盘31由风机出口52伸至离心蜗壳5的外部,出风通道71内设置有分隔件8,分隔件8用以隔离离心风轮3通过风机出口52流出的离心气流以及贯流风轮4流出的贯流气流,避免从风机出口52流出离心气流立马与贯流风轮4流出的贯流气流混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分隔件8具有避让部81,避让部81环绕离心蜗壳5外部的部分的轮盘31,避让部81具有位于轮盘31背离离心叶片32的一侧的第三侧壁811,第三侧壁811上设置有第二翻边82,第二翻边82环绕贯流风轮4的端部的部分贯流叶片41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贯流风轮4靠近轮盘31的一端设置第二翻边82,防止贯流风轮4的气流回流。
具体地,贯流风轮4在端部流出的贯流气流流速较低,且由于贯流风轮4里面产生负压,很容易使得贯流风轮4的端部产生的贯流气流被吸回到贯流风轮4中。通过设置第二翻边82,对贯流风轮4的端部流出的贯流气流进行阻挡,避免其流出贯流气流,从而不会在端部产生气流回流问题,进而避免气流回流对贯流风轮4的冲击力以及产生的冲击噪音。
进一步的,参考图11,贯流风轮4在其轴向方向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中节板411,中节板411呈圆环状且其外径为D1,轮盘31的外径为D2,其中,D2>D1,5mm≤D2-D1≤20mm。本实施例中,将离心风轮3的轮盘31的直径D2加大,且较贯流风轮4的中节板411的直径D1大5~20mm,以便将进入离心风轮3的气流用轮盘31挡住,提高密封性能。
具体地说,贯流风轮4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中节风叶41,中节风叶41包括中节板411以及若干贯流叶片412,中节板411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面与拼接面,贯流叶片412沿中节板411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设置于连接面上,拼接面用于与另一中节风叶41连接。轮盘31与贯流风轮4靠近离心风轮3的一个中节风叶41的贯流叶片412连接,远离离心风轮3的另一个中节风叶41的中节板411上连接有端盖42。本实施例中,端盖42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轴套43,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轴套43内,用以带动贯流风轮4以及离心风轮3转动。轮盘31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用于支撑换热风机,且连接轴相对机壳可转动,以使换热风机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9,风机进口51处设置导风圈53,导风圈53与离心蜗壳5连接,且离心蜗壳5靠近导风圈53的边缘设置有切边54。通过设置切边54,使得机壳内的气流更容易被导入到离心蜗壳5内。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8、图19,进风口13设置于机壳的顶端,室内换热器2位于换热风机与进风口13之间,室内换热器2半包裹换热风机,切边54对应室内换热器2设置有至少一个,切边54由风机进口51所在的侧壁延伸至离心蜗壳5的外周壁上。
现有技术中,由于机壳内的室内风首先经过室内换热器2,进入室内换热器2与换热风机之间,然后室内风气流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离心蜗壳5移动到导风圈53位置,被导风圈53吸入,进风空间非常狭窄,室内风气流需要经过多条路线进入导风圈53,对进风风量有较大影响。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切边54设置使得气流经过室内换热器2进入后,在切边54的导向作用下倾斜进入导风圈53的前侧,再经由导风圈53吸入到离心风轮3内。切边54的设置增大了进风空间,提高了进风风量。
参考图19,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折段换热器21、中折段换热器22以及后折段换热器23,切边54设置有两个,两个切边54中的一个对应中折段换热器22与后折段换热器23的连接处设置,另一个切边54对应前折段换热器21设置。
具体地说,两个切边54分别位于离心蜗壳5的前部与顶部,且两个切边54分别对应室内换热器2的前折段换热器21,中折段换热器22以及后折段换热器23,使经过室内换热器2的室内风气流被吸进来后,经过离心蜗壳5的两个切边54,室内风气流更容易被导入到离心蜗壳5内。否则因为离心蜗壳5和室内换热器2的距离较近,室内风气流经过室内换热器2后需要方向转90°,被吸到导风圈53附近,再转90°,才会被吸入到导风圈53内。因此,增加两个切边54,增大了进风空间,使室内风气流很容易吸入,不需要两次都转90°,增大了进风风量以及进风效率。
进一步的,参考图20,切边54的宽度尺寸为a,切边54的高度尺寸为h,其中,a≥h,2mm≤a≤20mm,2mm≤h≤20mm,该尺寸设置防止切边54过大切到导风圈53内,避免影响导风圈53的进风效果。
本实施例中,切边54的宽度尺寸为:在离心风轮3的轴向方向上,切边54的最大尺寸;切边54的高度尺寸为:在离心风轮3的径向方向上,切边54的最大尺寸。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切边54可以只设置一个。当切边设置一个时,该切边对应整个室内换热器2沿离心蜗壳5靠近导风圈53的边缘曲线进行设置,也就是说,沿离心蜗壳5靠近导风圈53的边缘曲线都进行切边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其换热风机具有送风风压大、送风距离长、换热均匀、噪音小、控制精确的优点,通过设置该换热风机,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提升其性能。同时,通过设置凸起的容纳部6,在换热风机运行时,容纳部6与离心风轮3的轮盘31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保证离心蜗壳5内的离心气流不会在贯流风轮4轴向上产生串气,进而避免其与贯流风轮4发生混风,避免了机壳内部窜风现象的产生,造成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有异响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为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以对进入所述机壳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风机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经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所述出风口送出,所述换热风机包括:
离心风轮,其包括轮盘以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所述轮盘上的若干离心叶片;
贯流风轮,与所述离心风轮同轴设置,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与所述轮盘背离所述离心叶片的一侧连接;
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离心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连接;
离心蜗壳,用于容纳可旋转的所述离心风轮,所述离心蜗壳上远离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开设有风机进口;
容纳部,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靠近贯流风轮的一端,所述容纳部相对所述离心蜗壳朝向远离所述离心风轮方向凸起,所述轮盘的边缘伸入所述容纳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容纳部与所述轮盘的外缘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2mm≤d≤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位于所述容纳部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贯流风轮,所述第一侧壁的自由端朝向所述轮盘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翻边;和/或,所述容纳部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c,其中,5mm≤c≤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贯流蜗壳,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离心蜗壳设置于所述贯流蜗壳内,所述贯流蜗壳内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朝向所述出风口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离心蜗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风机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出口与所述离心风轮相对应设置,部分的所述轮盘由所述风机出口伸至所述离心蜗壳外部,所述出风通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以隔离所述离心风轮流出的离心气流以及所述贯流风轮流出的贯流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具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环绕所述离心蜗壳外部的部分的所述轮盘,所述避让部具有位于所述轮盘背离所述离心叶片的一侧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环绕所述贯流风轮的端部的部分贯流叶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在其轴向方向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中节板,所述中节板呈圆环状且其外径为D1,所述轮盘的外径为D2,其中,D2>D1,5mm≤D2-D1≤20mm。
8.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为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以对进入所述机壳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风机包括:
离心风轮,其包括轮盘以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所述轮盘上的若干离心叶片;
贯流风轮,与所述离心风轮同轴设置,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与所述轮盘背离所述离心叶片的一侧连接;
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离心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连接;
离心蜗壳,用于容纳可旋转的所述离心风轮,所述离心蜗壳上远离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开设有风机进口,所述风机进口处设置有导风圈;
容纳部,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靠近贯流风轮的一端,所述容纳部相对所述离心蜗壳朝向远离所述离心风轮方向凸起,所述轮盘的边缘伸入所述容纳部内;
切边,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靠近所述导风圈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顶端,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风机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切边对应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切边由所述风机进口所在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离心蜗壳的外周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边的宽度尺寸为a,所述切边的高度尺寸为h,其中,a≥h,2mm≤a≤20mm,2mm≤h≤20mm。
CN202321870037.0U 2023-07-17 2023-07-17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601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0037.0U CN220601632U (zh) 2023-07-17 2023-07-17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0037.0U CN220601632U (zh) 2023-07-17 2023-07-17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1632U true CN220601632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8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0037.0U Active CN220601632U (zh) 2023-07-17 2023-07-17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1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1996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KR20090081441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2159829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115111653A (zh) 空调
KR20200068887A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2060163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12390520U (zh) 空调器
CN101617174B (zh) 空调的室外单元以及室外单元的鼓风机
CN21945409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47873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00166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197547U (zh) 挂式空调
CN221237922U (zh) 挂式空调
CN2210052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3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1316362U (zh) 整体式空调
CN21339557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720000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763590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1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594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2050297B (zh) 超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