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9510U - 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9510U
CN220599510U CN202320956229.7U CN202320956229U CN220599510U CN 220599510 U CN220599510 U CN 220599510U CN 202320956229 U CN202320956229 U CN 202320956229U CN 220599510 U CN220599510 U CN 220599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ase
linkage
rotation
hidden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562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誉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axiang Automotive Decorative Tr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axiang Automotive Decorative Tr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axiang Automotive Decorative Tr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axiang Automotive Decorative Tri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562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9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9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9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包括基座、把手、控制机构和驱动机构,基座上设置有腔体,把手可转动的设置于腔体内,把手上设置有第一联动部,控制机构上设置有第二联动部,驱动机构适于推动第一联动部使把手一端转动至腔体外部直至第一联动部与第二联动部配合,把手适于进一步转动使第一联动部带动第二联动部从而推动控制机构活动解锁,该摆出式隐藏门把手的传动零件数量少,装配要求低,结构简单紧凑稳定且重量轻。

Description

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电气化的普及发展和制造工艺的提升,很多车型都在外形上下功夫,汽车外门把手作为一个日常与驾驶员、乘客接触最多的零件之一,外观和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的隐藏式门把手逐步成为风向标。隐藏式门把手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在外形上让人感觉车型更加高端,而在性能上可以减小车辆的风阻。根据工作原理,可将市场现有的隐藏式门把手划分为旋转式和平出式门把手。
但是,现有的隐藏门把手存在以下缺陷:目前市面上的此类产品传动结构零件多,装配要求较高,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结构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紧凑的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包括基座、把手、控制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腔体,所述把手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第一联动部,所述控制机构上设置有第二联动部,所述驱动机构适于推动所述第一联动部使所述把手一端转动至所述腔体外部直至所述第一联动部与所述第二联动部配合,所述把手适于进一步转动使所述第一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二联动部从而推动所述控制机构活动解锁。
作为改进,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把手的转动平面相互交叉。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联动球节,所述第二联动部包括弧形槽,所述联动球节适于配合至所述弧形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联动部适于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控制机构以及所述驱动机构配合,所述通孔的内壁上铺设有密封件;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适于使所述控制杆停止转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的配合处,所述阻挡部上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适于在所述把手进入所述腔体时先于所述基座接触所述把手;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相互连接形成一体件,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之间的连接段嵌设于所述基座上。
作为改进,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惯性锁,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适于配合所述惯性锁阻止所述控制杆不间断转动通过所述限位部。
作为改进,所述惯性锁包括插销和解锁器,所述解锁器适于使所述插销脱离所述限位部所在平面;所述限位部在远离所述惯性锁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所述限位部为弧形,所述限位部的内弧面朝向所述惯性锁靠近侧,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条,所述加强筋沿所述限位部的外弧面呈放射性排布。
作为改进,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器设置于所述控制杆和所述基座的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器适于使所述控制杆向所述第一联动部方向转动并抵至复位感应开关使其触发锁定信号。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杆和驱动器,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第二推杆,所述驱动器适于使所述第一推杆抵至并推动所述第二推杆活动,所述第一推杆上开设有弧形引导槽,所述第二推杆上开设有弧形引导部,所述弧形引导部适于在所述弧形引导槽内沿所述弧形引导槽活动。
作为改进,所述把手和所述基座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器和旋转稳定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器适于使所述把手转动至所述腔体内,所述把手上设置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沿所述把手和所述基座的转动连接轴周向布置,所述旋转稳定器适于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并随所述转动部同步转动。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摆出式隐藏门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摆出式隐藏门把手相较于传统的隐藏门把手,传动结构零件数量更少,结构更为紧凑,整体体积得到缩减,同时装配难度大幅度降低,数量削减后的传动结构零件之间以及与基座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相互接触配合实现活动引导,结构强度更高,活动过程更加稳定不易晃动,能够提升门把手解锁开门时的手感。
2、该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将惯性锁布置在控制杆内,能够有效利用内部空间,进一步缩减零件体积,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降低重量。
3、该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将内部各处的密封件以及缓冲件联结为一体,能够减少装配时间,提升装配效率,结构也能够更加稳定,装配后可减少脱落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把手在复位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把手在迎宾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把手在解锁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把手在解锁状态下的前侧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把手和控制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杆和基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把手和驱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把手和基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腔体;111、第二缓冲件;12、阻挡部;121、第一缓冲件;13、复位感应开关;14、通孔;141、密封件;15、滑块;16、限位部;17、加强筋;2、把手;21、第一联动部;211、联动球节;212、第二推杆;2121、弧形引导部;22、第二弹性复位器;23、转动部;3、控制机构;31、控制杆;311、第二联动部;32、第一弹性复位器;313、滑槽;314、惯性锁;3141、插销;3142、解锁器;4、驱动机构;41、第一推杆;411、弧形引导槽;42、驱动器;5、旋转稳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9所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基座1、把手2、控制机构3和驱动机构4,基座1安装固定至汽车门体上,基座1上设置有腔体11,把手2可转动的设置于腔体11内,把手2上设置有第一联动部21,控制机构3上设置有第二联动部311,利用驱动机构4、第一联动部21和第二联动部311的配合实现把手2的转动开启及解锁,无需更多的联动结构,减少传动结构零件的数量,降低装配难度。
驱动机构4适于推动第一联动部21使把手2一端转动至腔体11外部,即汽车门体的外部,直至第一联动部21与第二联动部311发生配合,此时把手2从复位状态变化至迎宾状态,迎宾状态下驱动机构4保持推动状态对第一联动部21进行限位,阻止第一联动部21复位,第一联动部21和第二联动部311能够依据相互之间的联动进行解锁状态下的活动。
驱动机构4优选设置为第一联动部21与第二联动部311发生配合时达到最大行程,能够避免推动把手2过度转动影响状态间的切换。
把手2适于进一步转动使第一联动部21带动第二联动部311从而推动控制机构3活动解锁,通过再次拉动把手2使其转动超过一定角度后能够将其从迎宾状态变化至解锁状态,此时控制机构3能够跟随把手2的转动进行对应的活动,超过一定活动幅度后能够实现车门的解锁。
控制机构3包括控制杆31,控制杆31与基座1转动连接,控制杆31的转动平面与把手2的转动平面相互交叉,通过交错配合使控制杆31和把手2之间的转动联动更加稳定,减少相互之间的配合发生晃动松动的概率,同时减少对控制杆31对基座1内横向空间的占用,另外还能以较小的空间实现相对较大的活动行程,确保控制杆31能够解锁成功。
控制杆31的转动平面与把手2的转动平面优选相互垂直,把手2优选在垂直于基座1所在平面进行转动,而控制杆31优选在平行于基座1所在平面进行转动,这样能够使控制杆31紧贴基座1,让控制杆31和基座1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凑,节省空间。
第一联动部21包括联动球节211,第二联动部311包括弧形槽,联动球节211适于配合至弧形槽内,联动球节211和弧形槽的配合设计能够使两者之间的相对活动更加顺畅,不易出现卡顿。
基座1上设置有阻挡部12,阻挡部12适于使控制杆31停止转动于第一联动部21和第二联动部311的配合处,阻挡部12能够对控制杆31的恢复位置进行固定,确保第一联动部21和第二联动部311能够发生准确的配合。
控制机构3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器32,第一弹性复位器32设置于控制杆31和基座1的转动连接处,基座1上设置有复位感应开关13,第一弹性复位器32适于使控制杆31向第一联动部21方向转动并抵至复位感应开关13使其触发锁定信号,复位感应开关13优选使用行程开关,用于识别确定控制杆31是否处于解锁状态。
阻挡部12和复位感应开关13能够相互配合使用。
如图6所示,基座1上开设有与腔体11连通的通孔14,第一联动部21适于穿过通孔14与控制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配合,通孔14的内壁上铺设有密封件141,密封件141优选使用软胶,密封件141能够提高把手2在复位状态下与基座1之间的气密性,提升减振隔音性能。
阻挡部12上设置有第一缓冲件121,避免控制杆31撞击阻挡部12发生磨损及异响。
腔体11内设置有第二缓冲件111,第二缓冲件111适于在把手2进入腔体11时先于基座1接触把手2,避免把手2撞击基座1发生磨损及异响。
密封件141、第二缓冲件111和第二缓冲件111相互连接形成一体件,基座1上进行开槽,密封件141、第二缓冲件111和第二缓冲件111之间的连接段配合嵌设于基座1的开槽内上,方便安装定位,减少对基座1空间的占用,使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7所示,控制机构3包括控制杆31,控制杆31上设置有惯性锁314,基座1上设置有限位部16,限位部16适于配合惯性锁314阻止控制杆31不间断转动通过限位部16,用于把手2在进入迎宾模式时的保险锁定,避免车门意外解锁。
惯性锁314包括插销3141和解锁器3142,解锁器3142适于使插销3141脱离限位部16所在平面,解锁器3142优选使用弹簧,弹簧套设于插销3141上。
限位部16在远离惯性锁314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17,加强筋17用于强化限位部16的结构,避免限位部16变形损坏。
限位部16为弧形,限位部16的内弧面朝向惯性锁314靠近侧,加强筋17的数量为多条,加强筋17沿限位部16的外弧面呈放射性排布,进一步强化限位部16的结构,避免限位部16变形损坏。
基座1上设置有滑块15,控制杆31上设置有滑槽313,控制杆31转动时,滑块15适于沿滑槽313滑动,滑槽313优选位于控制杆31的上部,滑块15和滑槽313之间的配合能够提升控制杆31的活动稳定性,避免控制杆31在活动时发生晃动松动影响解锁稳定性。
如图8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推杆41和驱动器42,第一联动部21包括第二推杆212,驱动器42适于使第一推杆41抵至并推动第二推杆212活动,第一推杆41上开设有弧形引导槽411,第二推杆212上开设有弧形引导部2121,弧形引导部2121适于在弧形引导槽411内沿弧形引导槽411活动,提升第一推杆41和第二推杆212之间相互活动的顺畅性,驱动器42优选使用直线执行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驱动机构4配置有位置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能够准确记录反馈第一推杆41位置给门模块控制器,控制驱动器42运动、停止和反转,进而达到上述行程。
如图9所示,把手2和基座1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器22和旋转稳定器5,第二弹性复位器22适于使把手2转动至腔体11内,第二弹性复位器22能够让把手2自动复位。
把手2上设置有转动部23,转动部23沿把手2和基座1的转动连接轴周向布置,旋转稳定器5适于与转动部23转动连接并随转动部23同步转动,转动部23与旋转稳定器5优选为齿接配合,能够提升把手2的转动稳定性和结构强度,避免把手2松动掉落。
第一弹性复位件32和第二弹性复位件优选使用扭簧。
各个状态下的工作原理为:
复位状态,把手2缩在基座1的腔体11内进行收纳,把手2的外表面与基座1的外表面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迎宾状态,驱动器42将第一推杆41推出并推动第一联动部21转动,把手2旋转打开至腔体11的外侧,第一推杆41到达最大行程时,联动球节211嵌合至弧形槽内;
解锁状态,乘客拉动把手2旋转,联动球节211带动控制杆31旋转,控制杆31拉动开门拉索实现解锁;
复位,驱动器42回转,推杆回位,控制杆31在第一弹性复位器32的作用下复位,把手2在第二弹性复位器22的作用下复位。
本申请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密封件141为双色密封垫,安装更加方便,能够降低基座1的结构复杂度,对基座1结构无要求,使基座1模具能够设计的更加简单,从而降低模具的成本。
本申请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的驱动器42为旋转执行器,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能够驱动把手2旋转,从而实现相同的功能,相较于直线执行器安装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驱动器42的位置对汽车门体结构进行避让,提升安装适用性。
本申请的第四种优选实施例的驱动器42不设置第一推杆41,通过驱动器42直接接触第二推杆212也能够实现把手2的旋转控制,进一步缩减零件数量,降低结构和装配复杂度,减轻重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权利要求的摆出式隐藏门把手2。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把手、控制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腔体,所述把手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第一联动部,所述控制机构上设置有第二联动部,所述驱动机构适于推动所述第一联动部使所述把手一端转动至所述腔体外部直至所述第一联动部与所述第二联动部配合,所述把手适于进一步转动使所述第一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二联动部从而推动所述控制机构活动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把手的转动平面相互交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联动球节,所述第二联动部包括弧形槽,所述联动球节适于配合至所述弧形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联动部适于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控制机构以及所述驱动机构配合,所述通孔的内壁上铺设有密封件;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适于使所述控制杆停止转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的配合处,所述阻挡部上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适于在所述把手进入所述腔体时先于所述基座接触所述把手;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相互连接形成一体件,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之间的连接段嵌设于所述基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惯性锁,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适于配合所述惯性锁阻止所述控制杆不间断转动通过所述限位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锁包括插销和解锁器,所述解锁器适于使所述插销脱离所述限位部所在平面;所述限位部在远离所述惯性锁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所述限位部为弧形,所述限位部的内弧面朝向所述惯性锁靠近侧,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条,所述加强筋沿所述限位部的外弧面呈放射性排布。
7.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器设置于所述控制杆和所述基座的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一弹性复位器适于使所述控制杆向所述第一联动部方向转动并抵至复位感应开关使其触发锁定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杆和驱动器,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第二推杆,所述驱动器适于使所述第一推杆抵至并推动所述第二推杆活动,所述第一推杆上开设有弧形引导槽,所述第二推杆上开设有弧形引导部,所述弧形引导部适于在所述弧形引导槽内沿所述弧形引导槽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和所述基座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器和旋转稳定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器适于使所述把手转动至所述腔体内,所述把手上设置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沿所述把手和所述基座的转动连接轴周向布置,所述旋转稳定器适于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并随所述转动部同步转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摆出式隐藏门把手。
CN202320956229.7U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Active CN220599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6229.7U CN22059951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6229.7U CN22059951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9510U true CN220599510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2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6229.7U Active CN22059951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9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2713A (zh) 调平的开启控制装置
CN207609278U (zh) 一种电控机械锁用开、闭锁机构
CN220599510U (zh) 一种摆出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CN205936032U (zh) 锁具及其汽车行李箱
CN101158253A (zh) 外开把手开启装置
CN210768245U (zh) 一种车门电控锁
CN209837929U (zh) 一种双钩锁
CN210888422U (zh) 一种站台门门锁装置
CN219045368U (zh) 一种平升式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JPH049236Y2 (zh)
CN220955117U (zh) 一种隐藏式箱锁结构
CN213269347U (zh) 一种智能门锁的锁合结构
CN214886291U (zh)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锁
CN217735130U (zh)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锁盒
CN221073849U (zh) 汽车滑门自吸锁及汽车滑门
CN213449848U (zh) 一种具有防盗拨轮的门锁锁体结构
CN213039080U (zh) 一种改进的电子锁结构及装有改进的电子锁结构的抽屉
CN110005275A (zh) 保险柜用锁芯固定式电机驱动离合智能防盗锁
CN220395434U (zh) 一种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及车辆
CN216240184U (zh) 改进型停车桩锁
CN218970916U (zh) 公交车司机围门锁的外部开启机构
CN212249587U (zh)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CN214296242U (zh) 一种电动车用后置中控锁闸
CN218375905U (zh) 一种舱门手柄钥匙旋转解锁结构
CN215108054U (zh) 一种防撬传动器及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