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8248U - 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8248U
CN220598248U CN202420111537.4U CN202420111537U CN220598248U CN 220598248 U CN220598248 U CN 220598248U CN 202420111537 U CN202420111537 U CN 202420111537U CN 220598248 U CN220598248 U CN 220598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movable
front side
collision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115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志俭
于晓雪
张正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Xuancai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Xuancai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Xuancai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Xuancai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115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8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8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8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拦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包括杆体和连接杆,所述杆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中部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外壁左右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后端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钮、第一弹簧和双向丝杆之间的配合,可以减少机动车与该防撞阻拦杆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防撞阻拦杆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传动带和皮带轮之间的配合,拆卸安装该杆体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拦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背景技术
充电桩也被称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或电动汽车充电站,它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基础设施,而防撞阻拦杆通常是指一种安装在道路或特定区域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防止车辆意外碰撞或进入特定区域,在充电桩使用时需要设置防撞阻拦杆,以防止车辆撞倒充电桩而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5889522U,公开了一种充电桩用声光报警防撞阻拦杆,通过在两个立柱之间增加平行横杆,同时在立柱和平行横杆的内部增加小型充电板、充放电电池组、超声波传感器及声光报警系统,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提升防撞杆的实用性。增加的设备技术比较成熟,在市场上的存量较大并且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采购。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公交充电车辆倒车入位时的外部人员干预,通过司机直接观察后视镜内防撞杆的警示灯闪光、防撞杆蜂鸣器的提示音与倒车雷达或影像配合就可以直接操作准确停车入位,确保充电桩与车辆的安全性。但是该装置没有设置缓冲结构来保护防撞阻拦杆,防撞阻拦杆在受到碰撞时容易损坏,此时需要对防撞阻拦杆进行频繁更换,从而降低了防撞阻拦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成本,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由于未设置缓冲结构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包括杆体和连接杆,所述杆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中部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外壁左右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固定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后端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杆与对应的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前侧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前端左右侧均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防护板,所述杆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警报器,所述杆体(1)的后侧设置有桩体(24),所述杆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空心底座和传动带,所述空心底座分别固定连接在杆体的底部左右侧,所述空心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桩,所述第一活动桩的中下部贯穿空心底座,两个所述空心底座的内侧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活动桩,所述第二活动桩和第一活动桩的外侧中上部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多个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活动块的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开口槽的内部上下侧左右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分别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按钮分别与伺服马达和警报器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软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尺寸大小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弹簧尺寸大小相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双向丝杆的左端转动连接在开口槽的内部左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弹簧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按钮的前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钮、第一弹簧、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双向丝杆之间的配合,可以减少机动车与该防撞阻拦杆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防撞阻拦杆的使用寿命,不需要频繁的更换防撞阻拦杆,从而可以降低工作成本,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活动桩、第二活动桩、传动带和皮带轮之间的配合,拆卸安装该杆体较为简单,从而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的侧视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的俯视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的固定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的固定板结构剖视图。
图例说明:
1、杆体;2、固定机构;201、空心底座;202、第一活动桩;203、第二活动桩;204、皮带轮;205、传动带;3、固定板;4、开口槽;5、伺服马达;6、双向丝杆;7、活动块;8、第一转轴;9、第一防护板;10、U型板;11、第二转轴;12、连接杆;13、第一凹槽;14、按钮;15、限位杆;16、第一弹簧;17、第二凹槽;18、第二弹簧;19、第二防护板;20、软垫;21、滑块;22、滑槽;23、警报器;24、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3、图4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包括杆体1和连接杆12,杆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前侧中部开设有开口槽4,开口槽4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5,伺服马达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6,双向丝杆6的外壁左右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7,活动块7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固定板3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防护板9,第一防护板9的后端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10,U型板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两个第二转轴11分别通过连接杆12与对应的第一转轴8相连接,第一防护板9的前侧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的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按钮14,按钮1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第一防护板9的前端左右侧均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17,第二凹槽17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和第一弹簧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防护板19,杆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警报器23,杆体1的后侧设置有桩体24,杆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2,双向丝杆6的左端转动连接在开口槽4的内部左侧,两个活动块7的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1,开口槽4的内部上下侧左右端均开设有滑槽22,滑块21分别与对应的滑槽22滑动连接;
具体的,当需要充电的车辆在倒车时不慎撞到杆体1时,第二防护板19会首先受到挤压,这个挤压的力量会被传递到按钮14上,此时按钮14会启动伺服马达5和警报器23,伺服马达5会带动双向丝杆6转动,双向丝杆6上的活动块7随之向两侧移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转轴8转动,第二转轴11通过连接杆12也会跟着转动,这样就可以使第一防护板9向后移动,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减轻车辆撞击杆体1的力度,从而提高防撞阻拦杆的使用寿命。由于不需要频繁更换防撞阻拦杆,这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成本,此外所设置的警报器23会在车辆撞到杆体1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确保充电桩体24与车辆的安全性。
参照图1、图2和图5,固定机构2包括空心底座201和传动带205,空心底座201分别固定连接在杆体1的底部左右侧,空心底座20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桩202,第一活动桩202的中下部贯穿空心底座201,两个空心底座201的内侧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活动桩203,第二活动桩203和第一活动桩202的外侧中上部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204,多个皮带轮204之间通过传动带205传动连接;
具体的,在对杆体1进行拆卸安装时,先转动第一活动桩202,第一活动桩202上的皮带轮204会随之转动,第二活动桩203上的皮带轮204通过传动带205也会跟着转动,第二活动桩203会随之转动,从而可以同时带动第一活动桩202和第二活动桩203插入地面中,这一设计巧妙地利用了皮带轮204和传动带205的联动机制,显著提高了杆体1的整体稳定性,这一改进不仅简化了拆卸安装的过程,还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在传统的拆卸安装过程中,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往往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而通过转动第一活动桩202和第二活动桩203,可以轻松实现杆体1的稳定安装,极大地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参照图3和图4,按钮14分别与伺服马达5和警报器23电性连接;
具体的,通过按钮14可以对伺服马达5和警报器23的工作进行控制。
参照图1和图2,第二防护板19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软垫20;
具体的,通过软垫20可以进一步减轻车辆意外撞击杆体1的力度。
参照图2、图3和图4,多个第二凹槽17的内部尺寸大小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弹簧18尺寸大小相匹配,第一弹簧1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的一端与按钮14的前侧固定连接;
具体的,通过多个第二凹槽17的内部尺寸大小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弹簧18尺寸大小相匹配和限位杆15可以防止第一弹簧16和第二弹簧18受到挤压时左右倾斜而影响该装置的防护效果。
工作原理:当使用该防撞阻拦杆时,先将该杆体1拿到所要安装的位置,然后通过固定机构2对其进行限位固定,当需要充电的车辆倒车意外撞到杆体1时,此时第二防护板19会先受到挤压,然后将挤压的力传给按钮14,此时按钮14可以启动伺服马达5和警报器23,伺服马达5可以带动双向丝杆6转动,双向丝杆6上的活动块7会随之向两侧移动,此时第一转轴8会随之转动,第二转轴11通过连接杆12也会跟着转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一防护板9向后移动,可以减轻车辆撞击杆体1的力度,从而可以提高防撞阻拦杆的使用寿命,不需要频繁的更换防撞阻拦杆,进而可以降低工作成本,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设置的警报器23会提醒工作人员车辆撞到杆体1,可以确保充电桩体24与车辆的安全性,并且在对杆体1进行拆卸安装时,先转动第一活动桩202,第一活动桩202上的皮带轮204会随之转动,第二活动桩203上的皮带轮204通过传动带205也会跟着转动,第二活动桩203会随之转动,从而可以同时带动第一活动桩202和第二活动桩203插入地面中,可以提高该杆体1的整体稳定性,拆卸安装该杆体1较为简单,从而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包括杆体(1)和连接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前侧中部开设有开口槽(4),所述开口槽(4)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5),所述伺服马达(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6),所述双向丝杆(6)的外壁左右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所述固定板(3)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防护板(9),所述第一防护板(9)的后端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10),所述U型板(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1)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杆(12)与对应的第一转轴(8)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9)的前侧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的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按钮(14),所述按钮(1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防护板(9)的前端左右侧均等距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和第一弹簧(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防护板(19),所述杆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警报器(23),所述杆体(1)的后侧设置有桩体(24),所述杆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空心底座(201)和传动带(205),所述空心底座(201)分别固定连接在杆体(1)的底部左右侧,所述空心底座(20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桩(202),所述第一活动桩(202)的中下部贯穿空心底座(201),两个所述空心底座(201)的内侧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活动桩(203),所述第二活动桩(203)和第一活动桩(202)的外侧中上部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204),多个所述皮带轮(204)之间通过所述传动带(205)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块(7)的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1),所述开口槽(4)的内部上下侧左右端均开设有滑槽(22),所述滑块(21)分别与对应的滑槽(2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14)分别与伺服马达(5)和警报器(23)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板(19)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软垫(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部尺寸大小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弹簧(18)尺寸大小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6)的左端转动连接在开口槽(4)的内部左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15),所述限位杆(15)的一端与按钮(14)的前侧固定连接。
CN202420111537.4U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Active CN220598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11537.4U CN220598248U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11537.4U CN220598248U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8248U true CN220598248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82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11537.4U Active CN220598248U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8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5254B (zh) 一种防护性能好的电动汽车用充电设备
CN110182089A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2873757U (zh) 公路作业区入侵预警系统
CN109537489B (zh) 一种用于交通事故处车流疏导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178884U (zh) 一种防碰撞门禁道闸
CN220598248U (zh) 一种充电桩用防撞阻拦杆
CN111845402A (zh) 一种能够主动避让车辆的电动汽车用防撞充电桩
CN114274809A (zh) 一种光储充检系统的主动式防撞充电桩装置
CN210101362U (zh) 一种充电桩防撞机构
CN113236020A (zh) 一种市政施工用防撞式护栏结构
CN11262267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设备
CN209785077U (zh) 一种用于城市护栏的巡检装置
CN111038309A (zh) 一种环保新能源充电桩
CN216040856U (zh) 一种三波型护栏巡检设备
CN213681824U (zh) 一种具有警示功能的高速测速装置
CN111733722B (zh) 环保蓄能型智能交通标志牌
CN211528681U (zh) 一种双目智慧停车视频桩雷达定位装置
CN213948189U (zh) 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充电桩
CN213114389U (zh) 一种公路用防撞击限高架
CN210483139U (zh) 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站站台
CN114148199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1523770U (zh) 一种拼装式汽车顶棚用的支撑立柱结构
CN217128092U (zh) 具有夜间导视功能的道路护栏板
CN219727897U (zh) 一种充电桩防撞击结构
CN209291813U (zh) 一种起重机用防碰撞限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