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1936U - 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 Google Patents

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1936U
CN220591936U CN202321571310.XU CN202321571310U CN220591936U CN 220591936 U CN220591936 U CN 220591936U CN 202321571310 U CN202321571310 U CN 202321571310U CN 220591936 U CN220591936 U CN 220591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late
bearing plate
engaging portio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13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贤
袁玲
何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13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1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1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1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加工载台包括支座、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固定组件及驱动组件,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均设置在支座上,第二承载板可在支座上滑动,固定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板的侧方,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承载板及固定组件进行滑动。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二承载板移动,调整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的间距,进而调整加工载台的支撑范围,且由于固定组件跟随第二承载板一起移动,在改变支撑载台承载产品尺寸的同时,固定组件也可调整其对产品的固定位置,确保对产品的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背景技术
在液晶面板的制造过程中,液晶面板在贴合偏光片后,侧边会露出多余的偏光片,需要将液晶面板送入偏光片激光切割设备中,通过激光切割对多余的偏光片进行切除。
由于不同型号的液晶面板的尺寸变化较大,现有的偏光片激光切割设备的加工载台仅能承载并定位特定尺寸的液晶面板,导致偏光片激光切割设备的适用性较差,需要更换不同的加工载台以切割不同尺寸的液晶面板,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可以承载并定位不同尺寸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尺寸的产品的切割。
本实施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工载台,包括:
支座;
第一承载板,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第二承载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侧方;以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承载板接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固定组件随所述第二承载板一起移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工载台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夹持驱动件和第一夹持件,所述夹持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夹持驱动件的驱动端,由所述夹持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压合/离开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表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工载台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侧方,所述夹持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压合/离开所述第二夹持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工载台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转动,使所述第二夹持件压合/离开所述第一夹持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工载台中,还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前端向上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夹持件压合所述第二夹持件时,所述第一凸起部压合所述第二凸起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工载台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均开设有吸附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工载台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侧边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侧边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卡合部,并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工载台中,还包括第三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三承载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承载板和所述第三承载板可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三承载板的一侧边设有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二卡合部,且两个第二卡合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三卡合部,并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工载台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同步带组件、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组件同时驱动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转动,所述第二承载板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杠,所述第三承载板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导程是所述第一丝杠的导程的两倍。
一种切割机构,包括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载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加工载台包括支座、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固定组件及驱动组件,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均设置在支座上,第二承载板可在支座上滑动,固定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板的侧方,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承载板及固定组件进行滑动。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二承载板移动,调整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的间距,进而调整加工载台的支撑范围,且由于固定组件跟随第二承载板一起移动,在改变支撑载台承载产品尺寸的同时,固定组件也可调整其对产品的固定位置,确保对产品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加工载台中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产品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加工载台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加工载台放置产品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加工载台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加工载台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支座;20、第一承载板;21、吸附口;30、第二承载板;40、固定组件;41、夹持驱动件;42、第一夹持件;43、第二夹持件;44、第一凸起部;45、第二凸起部;50、驱动组件;51、电机;52、同步带组件;53、第一丝杠;54、第二丝杠;55、第一滑块;56、第二滑块;60、第一卡合部;70、第二卡合部;80、第三承载板;90、第三卡合部;100、产品;110、切割道;120、成品部分;130、残材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结构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结构,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结构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结构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加工载台包括支座10、第一承载板20、第二承载板30、固定组件40及驱动组件50,第一承载板20和第二承载板30均设置在支座10上,第二承载板30可在支座10上滑动,固定组件40设置于第二承载板30的侧方,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第二承载板30及固定组件40进行滑动。
本申请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方向,如图1中x方向和y方向。第一承载板20和第二承载板30可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在支座10上,并形成支撑区域,以对产品进行支撑。
当驱动组件50驱动第二承载板30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承载板20时,可增加支撑区域的面积,以支撑大尺寸的产品;当驱动组件50驱动第二承载板30沿第一方向接近第一承载板20时,可减小支撑区域的面积,以支撑小尺寸的产品。
固定组件40用于对产品进行固定。在切割前,可事先定位产品的位置,再将产品放置于第一承载板20和第二承载板30上,通过固定组件40对产品的边缘进行固定,防止产品在切割过程中位置出现变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2,当加工载台应用于偏光片激光切割设备时,待切割的产品100需要进行三边切割,切割道110的外侧为产品100的残材部分130,切割道110的内侧为产品100的成品部分120。
请参阅图3和图4,切割前,可由固定组件40对产品100的残材部分130进行固定。产品100切割后,成品部分120与残材部分130相互分离,可通过机械手等搬运装置取走产品100的成品部分120,并送至预设的下料位置;再通过机械手将产品100的残材部分130取走,并送至预设的废料位置。
由于固定组件40跟随第二承载板30一起移动,在改变支撑载台承载产品100尺寸的同时,固定组件40也可调整其对产品100的固定位置,确保产品100在合适的位置被固定组件40所固定,提高产品100被固定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固定组件40包括夹持驱动件41和第一夹持件42,夹持驱动件41连接于第二承载板30,第一夹持件42设置于夹持驱动件41的驱动端,由夹持驱动件41驱动第一夹持件42压合/离开第二承载板30的表面。
夹持驱动件41可驱动第一夹持件42沿竖直方向移动,向下压紧在第二承载板30上的产品100;或者,夹持驱动件41也可驱动第一夹持件42翻转,通过旋转压紧在第二承载板30上的产品100。
进一步的,固定组件40还可包括第二夹持件43,第二夹持件43连接于第二承载板30的侧方,夹持驱动件41驱动第一夹持件42压合/离开第二夹持件43。
当产品100放置于第二承载板30上时,可使产品100的残材部分130露出于第二承载板30的边缘,由第二夹持件43进行支撑,再通过第一夹持件42进行夹持固定,以避免影响产品100的切割过程,且方便后续成品部分120与残料部分分离。
具体的,可设置连接第二承载板30侧方的支架,将夹持驱动件41及第二夹持件43设置于支架上,方便固定组件40整体随第二承载板30一起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用转动夹持方式对产品100进行固定,即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件43转动,使第二夹持件43压合/离开第一夹持件42。
在夹持前,第一夹持件42旋转至外侧,以避免影响产品100的放置;夹持时,第一夹持件42旋转至内侧,并向下将产品100压紧在第二夹持件43上。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件42的前端设有第一凸起部44,第一凸起部44由第一夹持件42的前端向前延伸,第二夹持件43的前端设有第二凸起部45,第二凸起部45由第二夹持件43的前端向上延伸,第一夹持件42压合第二夹持件43时,第一凸起部44压合第二凸起部45。
第一夹持件42需连接夹持驱动件41的驱动端,因此需要做成一定的厚度,第二凸起部45与第二夹持件43形成避让空间,用于放置第一夹持件42,使固定组件4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可以做得更小。
产品100放置在第二凸起部45上,夹持驱动件41驱动第一夹持件42及第一凸起部44旋转,使第一夹持件42进入避让空间中,并通过第一凸起部44将产品100压紧在第二凸起部45上。
具体的,夹持驱动件41可采用旋转气缸,以直接驱动第一夹持件42在端部转动,降低设置成本。或者,夹持驱动件41也可采用其它常见的旋转驱动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固定组件40的数量可设置为两个或多个,一部分固定组件40设置于第一承载板20的侧方(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另一部分固定组件40设置于第二承载板30的侧方,并随第二承载板30一起移动。
多个固定组件40可从多个不同位置对产品100进行固定,以提高对产品100的固定效果。
并且,为了更好地固定产品100,并保证切割后产品100的成品部分120不移位,第一承载板20和第二承载板30上均开设有吸附口21,以对产品100进行真空吸附。
吸附口2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并按照设定的方式排列在第一承载板20和第二承载板30上。具体的,通过多个固定组件40对产品100的残料部分进行固定,并通过吸附口21对产品100的成品部分120进行固定,以方便对产品100进行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20的侧边设有第一卡合部60,第二承载板30的侧边设有第二卡合部70,所述第二卡合部70朝向所述第一卡合部60,并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60卡合。
第一卡合部60从第一承载板20的侧边向外延伸,同时第二卡合部70从第二承载板30的侧边向外延伸,当第一承载板20与第二承载板30相互靠近时,可彼此卡合,使第一承载板20和第二承载板30间距最小,以承载小尺寸的产品100;当第一承载板20与第二承载板30相互远离时,第一卡合部60和第二卡合部70可起到支撑产品100的中部的作用,避免产品100的中部因悬空而下垂。
例如,第一卡合部60包括三个相互间隔的矩形块,并形成两个卡合区,第二卡合部70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矩形块,可分别卡入两个卡合区中,使五个矩形块相互组合,第一承载板20和第二承载板30形成一个整体且承载面积最小。
第一承载板20和第二承载板30相互远离时,第一卡合部60和第二卡合部70也可增加在第一方向上对产品100的支撑区域,避免产品100在第一方向上悬空过大,以影响支撑效果。
为了适应尺寸更大的产品100加工载台,加工载台还可包括第三承载板80,第一承载板20、第二承载板30和第三承载板8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支座10上。
其中,第三承载板80用于进一步增加对产品100的支撑范围。可使第一承载板20固定于原处,并使第二承载板30和第三承载板80沿第一方向滑动,以改变第一承载板20、第二承载板30和第三承载板80的间距,调整加工载台的支撑范围。
进一步的,在第三承载板80的一侧边设有第三卡合部90,并使第二承载板30的两侧边设有第二卡合部70,且使两个第二卡合部70分别朝向第一卡合部60和第三卡合部90,并可分别与第一卡合部60及第三卡合部90卡合。
同理,当第二承载板30与第三承载板80相互靠近时,可通过第二卡合部70和第三卡合部90彼此卡合,使第二承载板30和第三承载板80间距最小,以承载小尺寸的产品100;当第二承载板30与第三承载板80相互远离时,第二卡合部70和第三卡合部90可起到支撑产品100的中部的作用,避免产品100的中部因悬空而下垂。
同理,第三承载板80的侧方也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组件40,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同时各个固定组件40可随第三承载板80一起移动,以实时调整对产品100的固定位置。
产品100放置于加工载台后,产品100在加工载台上靠角定位,并通过多个固定组件40进行固定,对应不同尺寸产品100时仅需调整第二承载板30和第三承载板8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为保证支撑时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加工载台在张开与收拢的过程中,需使第一承载板20与第二承载板30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承载板30与第三承载板80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同,因此第二承载板30的移动速度需等于第三承载板80的移动速度的两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0包括电机51、同步带组件52、第一丝杠53和第二丝杠54,电机51通过同步带组件52同时驱动第一丝杠53和第二丝杠54转动,第二承载板30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杠53,第三承载板80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杠54,第二丝杠54的导程是第一丝杠53的导程的两倍。
当电机51通过同步带组件52驱动第一丝杠53和第二丝杠54转动时,第一丝杠53将带动第二承载板30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第二丝杠54带动第三承载板80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第二丝杠54的导程是第一丝杠53的导程的两倍,第三承载板80的移动速度是第二承载板30的两倍。移动过程中,第一承载板20与第二承载板30之间的间距将与第二承载板30与第三承载板80之间的间距保持相同。
具体的,同步带组件52可包括主动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同步带,主动轮套设在电机51转轴上,第一同步轮套设于第一丝杠53上,第二同步轮套设于第二丝杠54上,同步带绕设于主动轮、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上。当电机51驱动主动轮转动时,可通过同步带同步驱动第一同步轮及第二同步轮转动,进而使第一丝杠53和第二丝杠54转动。
第一丝杠53上可设置与第一丝杠53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块55,并将第二承载板30设置于第一滑块55上,第二丝杠54上可设置与第二丝杠54螺纹连接的第二滑块56,并将第三承载板80设置于第二滑块56上。
当然,驱动组件50还可采用其它方式驱动第二承载板30和第三承载板80移动,例如设置两个单独的驱动结构,分别对第二承载板30和第三承载板80进行驱动。
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加工载台还可包括第四承载板、第五承载板等更多承载板,以进一步提高承载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切割机构,包括上述的加工载台,以适应不同尺寸的产品100的切割。
具体的,切割机构还包括激光切割头,通过发出激光对产品100进行切割。例如,切割机构应用于偏光片激光切割设备中,产品100由上游设备自动流入,经过粗定位、搬运、精定位、激光切割、残材去除、效果检测等动作后,自动下料给下游设备。设备对应产品100变化较大,可兼容多种尺寸的液晶面板生产。
并且,可通过一个动力源实现多个承载板均匀移动,保证支撑悬空距离一致,避免悬空距离过大影响切割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切割机构可以保障工艺效果,节省空间,还可以降低使用成本,且兼备运动平稳、便于维护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加工载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
第一承载板,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第二承载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侧方;以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承载板接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固定组件随所述第二承载板一起移动;
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均开设有吸附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夹持驱动件和第一夹持件,所述夹持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夹持驱动件的驱动端,由所述夹持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压合/离开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侧方,所述夹持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压合/离开所述第二夹持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转动,使所述第二夹持件压合/离开所述第一夹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载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前端向上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夹持件压合所述第二夹持件时,所述第一凸起部压合所述第二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侧边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侧边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卡合部,并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载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三承载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承载板和所述第三承载板可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三承载板的一侧边设有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二卡合部,且两个第二卡合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三卡合部,并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同步带组件、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组件同时驱动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转动,所述第二承载板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杠,所述第三承载板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导程是所述第一丝杠的导程的两倍。
9.一种切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载台。
CN202321571310.XU 2023-06-19 2023-06-19 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Active CN220591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1310.XU CN220591936U (zh) 2023-06-19 2023-06-19 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1310.XU CN220591936U (zh) 2023-06-19 2023-06-19 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1936U true CN220591936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6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1310.XU Active CN220591936U (zh) 2023-06-19 2023-06-19 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1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093778A (ja) 板材の側辺加工装置
CN202517194U (zh) 卷料自动送料激光刻蚀机
JP2009220262A (ja) 板材の加工装置
KR20040071607A (ko) 유리판 가공장치
CN109551120B (zh) 一种激光加工双面显示屏的装置及方法
CN220591936U (zh) 加工载台及切割机构
CN107153286B (zh) 裂片单元及显示面板的制备系统
CN112706225A (zh) 一种液晶膜切割装置
CN111702480A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屏多组同步定位装配机构
US20200079071A1 (en) Polarizer attachment device and polarizer pre-alignment device
WO2014166188A1 (zh) 组装机
CN210025469U (zh) 切膜装置
CN207415075U (zh) 一种覆铜板的切割装置
CN102381008A (zh) 贴膜机的调整定位装置
CN1673823A (zh) 偏光片贴附装置
KR20180027683A (ko) 글래스 더미 제거 장치
CN215747688U (zh) 汽车化妆镜弹片四合一装配机
WO2018016038A1 (ja) 切断装置及び切断方法
CN203095870U (zh) 一种玻璃切割装置
CN112595725A (zh) 一种检测载物台及检测系统
CN220880753U (zh) 一种电池夹具及极耳切割设备
KR20160076585A (ko) 백라이트유닛의 이형지 제거장치
CN218139898U (zh) 一种柔性基材整形机构、辅助对位装置及贴膜设备
KR101702061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필름부착 장비
CN113386060A (zh) 一种电动控制的开合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