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8334U - 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8334U
CN220588334U CN202321771000.2U CN202321771000U CN220588334U CN 220588334 U CN220588334 U CN 220588334U CN 202321771000 U CN202321771000 U CN 202321771000U CN 220588334 U CN220588334 U CN 220588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necting pipe
tub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interven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10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德信
余俊
陈清秋
戴会新
孙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reenov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reenov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reenov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reenov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710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8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8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8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介入导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上设有编织层,外管套设于内管,且覆盖至少部分编织层;第二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第二连接管相对于第一连接管的至少部分弯折,且第二连接管的硬度小于第一连接管的硬度。通过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编织层,使得第一连接管具有更强的支撑性,第二连接管相对于第一连接管的至少部分弯折,使得介入导管在遇到血管分支时能够更好的进入到分支中,又由于第二连接管的硬度小于第一连接管的硬度,使得第二连接管具有柔韧性,从而便于介入导管穿过迂回曲折的血管,并准确到达病灶部位,进而提高手术效率,提高介入导管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微创介入血管内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将介入医疗器械送达人体重要器官和部位,如:心脏、肝脏、脑、肾、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和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过程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医疗费用相对低廉的优点。
介入治疗时,一些病灶与穿刺点的位置较远,且近穿刺点位置的血管较直,近病灶位置的血栓较迂曲,通常需要用到导管来辅助导入治疗器械。然而,现有的导管,为了在血管的前进过程中能够在较直的血管中稳定前进,一般具有一定的强度,但是,当遇到血管的交叉口时,不易调整导管的方向,会导致手术路径受限,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导管在到血管的交叉口时,不易调整导管的方向,会导致手术路径受限,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介入导管。
一种介入导管,包括:
第一连接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上设有编织层,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且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编织层;
第二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至少部分弯折,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硬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硬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为软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接的平齐部和弯曲部,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弯曲部远离所述平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相对于所述平齐部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管指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方向上,所述弯曲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平齐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渐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编织层包括扁丝,所述扁丝螺旋缠绕于所述内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管指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方向上,所述扁丝的螺距渐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扁丝的各螺距为所述内管直径的0.1倍~0.2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影环设于所述外管和所述编织层之间,且套设于所述编织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疗设备,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一种医疗设备,包括介入器械及上述的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导管用于供所述介入器械穿设,以将所述介入器械导入目标位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导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上设有编织层,外管套设于内管,且覆盖至少部分编织层;第二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第二连接管相对于第一连接管的至少部分弯折,且第二连接管的硬度小于第一连接管的硬度。本申请中通过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编织层,使得第一连接管具有更强的支撑性,第二连接管相对于第一连接管的至少部分弯折,使得介入导管在遇到血管分支时能够更好的进入到分支当中,又由于第二连接管的硬度小于第一连接管的硬度,使得第二连接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从而便于介入导管穿过迂回曲折的血管,并准确的到达病灶部位,进而提高手术效率,提高了介入导管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疗设备,包括介入器械及上述的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导管用于供所述介入器械穿设,以将所述介入器械导入目标位置。该医疗设备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部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部分结构去掉外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第一连接管;110-内管;120-外管;121-平齐部;122-弯曲部;130-编织层;131-扁丝;132-螺距;200-第二连接管;300-显影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部分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部分结构去掉外管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介入导管,包括第一连接管100和第二连接管200;第一连接管100包括内管110和外管120,内管110上设有编织层130,外管120套设于内管110,且覆盖至少部分编织层130;第二连接管200连接于第一连接管100的一端,第二连接管200相对于第一连接管100的至少部分弯折,且第二连接管200的硬度小于第一连接管100的硬度。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介入导管用于伸入血管,以辅助治疗器械的导入,其中,第二连接管200位于介入导管的头端。本申请中通过在内管110和外管120之间设置编织层130,使得第一连接管100具有更强的支撑性。第二连接管200相对于第一连接管100的至少部分弯折,使得介入导管在遇到血管分支时能够更好的进入到分支当中。又由于第二连接管200的硬度小于第一连接管100的硬度,使得第二连接管200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从而便于介入导管穿过迂回曲折的血管,并准确的到达病灶部位,进而提高手术效率,提高了介入导管的适应性。
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200为软管,从而在血管中能够更加流畅的被推送,且不易对血管的内壁造成损伤,以便于穿过迂回曲折的血管,以准确的到达病灶部位。优选地,第二连接管200为TPU(Thermoplastic 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软管。
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平齐部121和弯曲部122,第二连接管200连接于弯曲部122远离平齐部121的一端,第二连接管200相对于平齐部121弯折。
具体地,介入导管在伸入血管时,需要先经过一段接近直线的血管,平齐部121的设置,使得介入导管在血管中具有更好的推送性。弯曲部122的设置,能够对第二连接管200和平齐部121起到过渡作用,使得治疗器械能够在介入导管内移动的更加顺畅,从而提高介入导管的适应性。
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管200指向第一连接管100的方向上,弯曲部122的中心线与平齐部1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渐缩,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治疗器械在介入导管内移动的顺畅性,提高介入导管的适应性。
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编织层130包括扁丝131,扁丝131螺旋缠绕于内管110,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连接管100的轴向承受力和径向承受力,提高了第一连接管100的支撑性能,进而在介入导管受到拉伸或者受到治疗器械的径向膨胀力时,第一连接管100基本上不产生拉伸变形,以此来保证介入导管在手术过程当中的可靠性。
另外,扁丝131螺旋缠绕于内管110的设置,能够简化步骤,便于加工,且一体成型,硬度过度自然,产品质量可靠。其中,扁丝131可以为不锈钢材质,也可以为镍钛丝等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扁丝131虽然螺旋缠绕于内管110,但是,在介入内管加工时,会在外管110上套设热缩管,并在热缩机上进行加热处理,再剥离热缩管,得到外管110、内管120及编织层130稳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0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扁丝131的数量可以为2个,且可以绕不同方向缠绕于内管110。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扁丝131的数量可以为2N(N>1,N为正整数)个,选择其中的N根扁丝131正旋,另外的N根扁丝131反旋,从内管110远离第二连接管200的一端开始按螺距132为内管110直径的0.1倍~0.2倍进行管状交替螺旋编织,编织形成第一连接管100的初始段,然后移除其中M根正旋扁丝131和M根反旋扁丝131(0<M<N,M为正整数),剩余的扁丝131继续以一定的螺距132和方向进行管状编织,得到编织密度降低的第一连接管100的过渡段,在过渡段结束处,再次移除部分扁丝131,保留至少1根金属丝,将剩余的扁丝131继续以一定的螺距132和方向进行管状编织,得到编织密度进一步降低的第一连接管100的剩余段。
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管200指向第一连接管100的方向上,扁丝131的螺距132渐缩,从而使得介入导管末端的硬度更高,具有更好的推送性,介入导管首段的硬度降低,具有更好的柔顺性,从而更好地适应于介入手术中先直后弯的血管通路特性。
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扁丝131的各螺距132为内管110直径的0.1倍~0.2倍,从而更好的把控第一连接管100的硬度。其中,内管110为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材质,耐高温,且润滑性好,从而便于介入导管的制作。外管120为PEBAX(Poly Ether Block Amide,聚醚嵌段酰胺)材质,从而足够顺滑,在血管中易于推送。
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介入导管还包括显影环300,显影环300安装于第一连接管100和第二连接管200的连接处,从而便于实时观察到介入导管的具体位置,保证在手术中清晰的调整导管的方向,为治疗器械提供一个较好的手术路径,保证手术的稳定进行。
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影环300设于外管120和编织层130之间,且套设于编织层130,从而避免显影环300暴露在介入导管的外侧,使得介入导管的外壁更加顺滑,提高了介入导管在血管内移动的顺滑性。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介入器械及上述的介入导管,介入导管用于供介入器械穿设,以将介入器械导入目标位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介入导管用于伸入血管,以辅助治疗器械的导入目标位置,即病灶处。本申请中通过在内管110和外管120之间设置编织层130,使得第一连接管100具有更强的支撑性,第二连接管200相对于第一连接管100的至少部分弯折,使得介入导管在遇到血管分支时能够更好的进入到分支当中,又由于第二连接管200的硬度小于第一连接管100的硬度,使得第二连接管200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从而便于介入导管穿过迂回曲折的血管,并准确的到达病灶部位,进而提高手术效率,提高了医疗设备的适应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导管包括:
第一连接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上设有编织层,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且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编织层;
第二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至少部分弯折,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硬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为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接的平齐部和弯曲部,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弯曲部远离所述平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相对于所述平齐部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管指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方向上,所述弯曲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平齐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渐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包括扁丝,所述扁丝螺旋缠绕于所述内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管指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方向上,所述扁丝的螺距渐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丝的各螺距为所述内管直径的0.1倍~0.2倍。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环设于所述外管和所述编织层之间,且套设于所述编织层。
10.一种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入器械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导管用于供所述介入器械穿设,以将所述介入器械导入目标位置。
CN202321771000.2U 2023-07-06 2023-07-06 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Active CN220588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1000.2U CN220588334U (zh) 2023-07-06 2023-07-06 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1000.2U CN220588334U (zh) 2023-07-06 2023-07-06 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8334U true CN220588334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1000.2U Active CN220588334U (zh) 2023-07-06 2023-07-06 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8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3824B2 (en) Introducer sheath with braided filament securement mechanism
JP4401653B2 (ja) 改良された先端チップ及び移行部を有するマイクロカテーテル
EP0717643B1 (en) Catheter with kink-resistant distal tip
CN111135425A (zh) 一种医用微导管
CN214679633U (zh) 一种多节段硬度介入导管
CN112472955A (zh) 一种多节段硬度介入导管及其编制方法
CN110947077A (zh) 一种高柔顺性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20588334U (zh) 介入导管及医疗设备
CN113543691B (zh) 用于能量递送的系统和方法
WO2018092387A1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N218980160U (zh) 微导管
US20230001139A1 (en) Catheter and catheter assembly
CN116099101A (zh) 一种医用导管
CN219250235U (zh) 超声导管
LU504060B1 (en) Extending guide wire and catheter system
CN112971872A (zh) 推送缆及推送系统
CN113164709B (zh) 用于能量递送的内窥镜系统
JP2018201575A (ja)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09095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time image-based device localization
CN217723596U (zh) 医疗器械推送装置及医疗器械推送系统
CN215741228U (zh) 一种远端通路导引导管
JP2565219Y2 (ja) カテーテル用ガイドワイヤ
KR20230145775A (ko) 가이딩 시스
CN116983041A (zh) 医疗器械推送装置及医疗器械推送系统
CN116509502A (zh) 一种桡动脉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