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2675U - 全热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全热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2675U
CN220582675U CN202321404588.8U CN202321404588U CN220582675U CN 220582675 U CN220582675 U CN 220582675U CN 202321404588 U CN202321404588 U CN 202321404588U CN 220582675 U CN220582675 U CN 220582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eat exchange
exchange core
cas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45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华振
陈聪
杜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45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2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2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2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热换热器,包括:机壳,机壳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机壳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机壳的顶板在靠近第一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滑动承载部和固定部;机壳的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上设置有检修盖;换热芯体;两个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安装挂架和风机,风机设置在安装挂架上,安装挂架设置有滑动配合部和固定配合部;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安装部,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两个拆装间隔区;其中,滑动配合部可滑动地搭接在滑动承载部上,固定配合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换热芯体设置在安装部上并位于检修口处。实现提高全热交换器的维修便利性。

Description

全热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空气处理设备的节能要求的提高,全热交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通风装置,当进行室内室外通风时,室内、室外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使室外流入的空气与室内排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充分利用室内与室外空气间的温差,使室内的温度波动最小。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需要定期对全热交换器进行维护,常规的维护通常为更好热交换芯体。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17109881 U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在壳体的侧部设置有维修板,当需要维修时,则通过打开侧部的维修板,便可以更换芯体。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壳体内部风机而言,因维修人员无法在壳体内进行拆装风机,因此,在维修时,还是需要将整机从屋顶上拆卸下,导致维修过程繁琐。如何设计一种提高维修便利性的全热交换器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热换热器,实现提高全热交换器的维修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热换热器,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机壳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所述机壳的顶板在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三通风口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滑动承载部和固定部;所述机壳的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设置有检修盖;
换热芯体;
两个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安装挂架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挂架上,所述安装挂架设置有滑动配合部和固定配合部;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两个拆装间隔区;
其中,所述滑动配合部可滑动地搭接在所述滑动承载部上,所述固定配合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一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另一个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机壳中并围绕所述检修口布置,所述拆装间隔区位于所述检修口和对应侧的所述风机组件之间;所述换热芯体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位于所述检修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机壳的底板上设置检修口,检修口可以满足换热芯体的装入和拆卸要求,而用于安装换热芯体的支撑架围绕检修口布置,并且,支撑架为了满足风机组件从检修口进行拆装维修的要求进一步的形成拆装间隔区,与此同时,对于风机组件而言,风机将通过安装挂架悬挂安装在机壳的顶板上,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依靠滑动配合部与滑动承载部配合实现抽拉式拆装,风机组件可以从拆装间隔区中拉出并从检修口中取出,进行维修更换,这样,便可以无需将整个全热换热器从吊顶上拆卸下,有效的简化了维修过程以提高维修便利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全热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全热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中机壳去掉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全热换热器拆掉检修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全热换热器拆掉换热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隐藏机壳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机壳与支撑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图1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全热换热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全热换热器拆掉检修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拆卸换热芯体并隐藏机壳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0中机壳与支撑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15为图10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全热换热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壳1;
滑动承载部11、固定部12、检修口13、检修盖14、缺口结构15、承托部16、搭接部17、固定连接板18、限位部件19;
第一折边111、第二折边112、挡片191、第一通风口101、第二通风口102、第三通风口103、第四通风口104;
换热芯体2;
风机组件3;
安装挂架31、风机32;
滑动配合部311、固定配合部312、搭接配合部313、导向翻边314;
支撑架4;
拆装间隔区40、第一间隔板41、第二间隔板42、第三间隔板43、第一安装卡槽44、导向压紧部件45;
导向斜面451;
过滤器5。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中的全热换热器通常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中的风机以及换热芯体,其中,机壳上配置有连接室内侧的两个通风口,机壳上还配置有连接室外侧的两个通风口,其中一个风机经由室内侧的通风口吸入室内的空气流经换热芯体换热后从室外的通风口排出室外,另一个风机经由室外侧的通风口吸入室外的空气流经换热芯体换热后从室内的通风口排入室内。
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全热换热器进行维护,例如:更换维修换热芯体,或者,更换维护风机。
对于风机的维护操作,常规技术需要将整个全热换热器从屋顶拆卸下,而拆装整机的工作量较大,导致维护难度加大,维修效率降低。鉴于此,参考实施例一和二,至少有两种方案来实现在不拆卸整体的前提下,满足风机的拆卸维修的要求。
实施例一,如图1-图9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全热换热器,包括:机壳1、换热芯体2、两个风机组件3和支撑架4。
其中,机壳1作为全热换热器主体结构,其外部设置有吊耳(未标记)以满足吊顶悬挂安装的要求。而为了满足室内外通风的要求,机壳1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通风口12,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通风口12用于连通室内空间;机壳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三通风口13和第四通风口14,第三通风口13和第四通风口14用于连通室外空间。
机壳1的顶板在靠近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三通风口10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滑动承载部11和固定部12;机壳1的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13,检修口13上设置有检修盖14。
换热芯体2内部形成两条独立的换热流道,两条独立的换热流道之间可以进行热交换,进而满足从室内输出的气流与从室外引入的新风气流进行换热,以减少室内冷量或热量的散失。有关换热芯体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常规的全热换热器中的芯体,对于具体的换热流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风机组件3包括安装挂架31和风机32,风机32设置在安装挂架31上,安装挂架31设置有滑动配合部311和固定配合部312;
支撑架4设置有安装部,支撑架4上还设置有两个拆装间隔区40;
其中,滑动配合部311可滑动地搭接在滑动承载部11上,固定配合部312与固定部12固定连接,一风机32与第一通风口101连通,另一个风机32与第二通风口102连通;支撑架4设置在机壳1中并围绕检修口13布置,拆装间隔区40位于检修口13和对应侧的风机组件3之间;换热芯体2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位于检修口13处。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机壳1上在其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13,利用该检修口13既可以将换热芯体2从机壳1中拆卸下并更换维修安装上新的换热芯体2,同时,对于机壳1内部的风机组件3同样的可以从检修口13中从机壳1内拆卸下。
而为了满足风机组件3在不拆卸机壳1的情况下就能拆装的要求,则对安装换热芯体2的支撑架4进行对应的结构设计,同时,对风机组件3的安装结构进行对应的优化。
具体为,支撑架4形成有拆装间隔区40,拆装间隔区40布置在风机组件3和检修口13之间,进而使得机壳1中的风机组件3在解除固定连接限制后能够从拆装间隔区40中拉出进而经由检修口13从机壳1内取出。
而对于风机组件3的安装方式而言,其采用滑动的方式装入到机壳1内并在组装到位后进行固定。具体的,机壳1内设置有滑动承载部11,滑动承载部11能够与安装挂架31上的滑动配合部311相互配合,以满足安装挂架31在机壳1内部滑动装配。而固定配合部312与固定部12配合,以满足在安装挂架31装配到位后,进行固定锁紧。
而在拆卸过程中,操作人员经由检修口13将换热芯体2从机壳1中拆卸下后,便可以将手通过检修口13和拆装间隔区40所形成的空间伸入到机壳1内部以解开固定部12和固定配合部312之间的连接,然后,拉动风机组件3最终使得滑动配合部311与滑动承载部11脱离分开。这样,风机组件3整体落到机壳1的底板上,调整风机组件3的位置使得风机组件3依次经由拆装间隔区40和检修口13从机壳1中取出。
通过在机壳的底板上设置检修口,检修口可以满足换热芯体的装入和拆卸要求,而用于安装换热芯体的支撑架围绕检修口布置,并且,支撑架为了满足风机组件从检修口进行拆装维修的要求进一步的形成拆装间隔区,与此同时,对于风机组件而言,风机将通过安装挂架悬挂安装在机壳的顶板上,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依靠滑动配合部与滑动承载部配合实现抽拉式拆装,风机组件可以从拆装间隔区中拉出并从检修口中取出,进行维修更换,这样,便可以无需将整个全热换热器从吊顶上拆卸下,有效的简化了维修过程以提高维修便利性。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支撑架4而言,一方面需要满足安装换热芯体2的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形成拆装间隔区40,为此,支撑架4包括第一间隔板41和两个第二间隔板42,第一间隔板41和第二间隔板42设置在机壳1中并围绕检修口13布置;第一间隔板41和第二间隔板42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安装部,第一间隔板41和第二间隔板42之间形成拆装间隔区40。
具体的,支撑架4采用多个间隔板,间隔板靠近检修口13的端部设置有所述安装部,并且,第一间隔板41和第二间隔板42之间的区域则形成拆装间隔区40。
其中,换热芯体2位于第一间隔板41和两个第二间隔板42之间,第一间隔板41设置在机壳1的一侧部并位于两个风机组件3之间,第二间隔板42设置在机壳1的对应端部,两个第二间隔板42相对布置,一第二间隔板42位于第二通风口102和对应侧的风机组件3之间,另一第二间隔板42位于第四通风口104和对应侧的风机组件3之间。
具体的,第一间隔板41设置在机壳1中并配合换热芯体2将两个风机组件3间隔开,进而配合换热芯体2实现从室内输出的气流与从室外输入的气流隔离开。
同样的,对于第二间隔板42而言,其除了用于安装换热芯体2外,还进一步的起到间隔开室内侧的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二通风口102,以及间隔开室外侧的第三通风口103和第四通风口104。
这样,第一通风口101、一风机32、换热芯体2和第四通风口104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三通风口103、另一风机32、换热芯体2和第二通风口102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4包括第三间隔板43,第三间隔板43设置在机壳1的一侧部并位于第二通风口102和第四通风口104之间,第三间隔板43与第一间隔板41相对布置,第三间隔板43的边缘也设置有所述安装部,换热芯体2位于第一间隔板41、两个第二间隔板42和第三间隔板43之间。
具体的,支撑架4通过四个间隔板端部设置的安装部来支撑安装换热芯体2,进而确保换热芯体2能够获得牢靠的支撑以稳固的安装在机壳1中。
并且,四个所述间隔板在机壳1中与换热芯体2相互配合,能够使得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更好的隔离开。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进入到换热芯体2中的空气而言,无论室内和室外的空气都会夹在有灰尘等杂物,为了提高进入到换热芯体2中的空气质量,则可以在换热芯体2的两侧进风侧配置有过滤器5,而为了方便安装过滤器5,则可以将过滤器5设置在第三间隔板43和第二间隔板42之间。
具体的,过滤器5借助第二间隔板42和第三间隔板43安装,并且,过滤器5将紧贴在换热芯体2对应的进风侧区域,以对进入到换热芯体2中的气流进行过滤处理。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对室外侧进入到空气进行多级过滤,为此,用于过滤室外侧进入空气的过滤器5则可以根据不同的过滤功能设置为多个过滤器5并排布置实现多级过滤。
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安装部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安装卡槽的方式,及所述安装部为形成在间隔板端部的第一安装卡槽44,同样的,为了方便安装过滤器5,可以在第三间隔板43和第二间隔板42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卡槽,第三间隔板43和第二间隔板42之间设置有过滤器5,过滤器5的端部设置在对应侧的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中。
具体的,换热芯体2的边角则插在对应的第一安装卡槽44中,而过滤器5则安装在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之间。采用安装卡槽的方式安装换热芯体2和过滤器5,在实际拆装过程中,则以上下推拉的方式进行拆装,更方便维修人员现场操作。
某些实施例中,换热芯体2的横截面尺寸不大于检修口13的尺寸,第一安装卡槽44位于检修口13所形成的区域内。
具体的,检修口13的开口尺寸设计需要与换热芯体2的截面尺寸相匹配,以满足换热芯体2从机壳1中顺畅拉出的要求。同样的,对于检修口13的整体开口尺寸还需要满足大于风机组件3的外轮廓尺寸,进而在拆装风机组件3时,确保风机组件3能够顺畅的进出检修口13。
另一实施例中,检修口13的边缘还设置有与过滤器5的尺寸匹配的缺口结构15,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位于缺口结构15所形成的区域内。
具体的,由于过滤器5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卡槽进行安装,在后期使用时,也需要进行定位的更换维修,为了方便加工机壳1,则可以在检修口13的对应侧边设置有缺口结构15。
缺口结构15将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卡槽匹配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使用状态下的垂向投影位于缺口结构15所形成的区域内,这样,确保过滤器5经由缺口结构15能够装入到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中,同样的,也方便维修人员从缺口结构15中将过滤器5拉出拆卸。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承载部11为设置在机壳1的顶板上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边111,第一折边111与机壳1的顶板之间形成插槽;滑动配合部311为设置在安装挂架31上的翻边,所述翻边插在所述插槽中;
所述承载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折边112,第二折边112上设置有螺纹孔,固定部12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的螺栓;固定配合部312为设置在安装挂架31上的安装通孔,螺栓穿过所述安装通孔。
具体的,为了满足安装挂架31能够在机壳1中经由滑动承载部11导向进行滑动,则对于滑动承载部11而言,其可以为设置在机壳1的顶板上的承载板。
承载板与机壳1的顶板之间通过第一折边111形成所述插槽,以满足安装挂架31的翻边插入到插槽中,一方面通过翻边与插槽配合实现滑动,另一方面通过翻边搭接在第一折边以满足安装挂架31的悬挂安装要求。
另外,在安装挂架31装配到位后,通过螺栓穿过安装挂架31上的安装通孔并螺纹固定在第二折边112上设置的螺纹孔中,以实现安装挂架31牢固的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
另一实施例中,对于滑动承载部11、滑动配合部311的表现实体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滑动承载部11为设置在机壳1的顶板上的滑轨,滑动配合部311为设置在安装挂架31上的滑槽,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机壳1的顶板上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上设置有螺纹孔,固定部12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的螺栓;固定配合部312为设置在安装挂架31上的安装通孔,螺栓穿过所述安装通孔。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机壳1中还设置有承托部16,承托部16承托在安装挂架31的底面并远离对应的滑动承载部11布置;滑动承载部11被配置成与滑动配合部311导向安装挂架31靠近或远离承托部16滑动。
具体的,安装挂架31通过滑动配合部311和滑动承载部11配合以实现悬挂装配安装挂架31,而为了提高组装可靠性,对于安装挂架31远离滑动承载部11的部位也需要进行支撑。为此,则在机壳1中设置承托部16,安装挂架31的底面可以进一步的搭接在远离滑动承载部11的承托部16上,以使得安装挂架31能够获得平稳的支撑。
而对于滑动承载部11导向安装挂架31在机壳1中往复滑动的方向则是靠近或远离承托部16滑动。这样,在推拉安装挂架31时,使得安装挂架31能够靠近搭接在承托部16上,或远离承托部16以使得安装挂架31脱离开承托部16的支撑。
一实施例中,承托部16为固定在机壳1上的挡板,所述挡板的自由端部悬空设置,安装挂架31的底面搭接在所述挡板的自由端部。
具体的,承托部16可以采用悬空布置在机壳1中的挡板,所述挡板能够承载在安装挂架31的底面以配合滑动承载部11对安装挂架31进行稳固的支撑安装。
实施例二,如图10-图15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全热换热器同样的包括:机壳1、换热芯体2、两个风机组件3和支撑架4。
参考上述实施例一,机壳1为了满足室内外通风的要求,机壳1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通风口12,机壳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三通风口13和第四通风口14。
区别与上述实施例一,为了满足风机组件3可拆卸的要求,机壳1的顶板在靠近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三通风口10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搭接部17和固定部12;机壳1的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13,检修口13上设置有检修盖14,搭接部17远离检修口13,固定部12靠近检修口13;
对于风机组件3而言,风机组件3包括安装挂架31和风机32,风机32设置在安装挂架31上。而安装挂架31为了配合搭接部17和固定部12的安装要求,相对应的,安装挂架31设置有搭接配合部313和固定配合部312。
同样的,参考上述实施例一,支撑架4设置有安装部,支撑架4上还设置有两个拆装间隔区40。
其中支撑架4设置在机壳1中并围绕检修口13布置,拆装间隔区40位于检修口13和对应侧的风机组件3之间,搭接配合部313搭接在搭接部17上,固定配合部312与固定部12固定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拆装间隔区40处;一风机32与第一通风口101连通,另一个风机32与第二通风口102连通;换热芯体2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位于检修口13处。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机壳1上在其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13,利用该检修口13既可以将换热芯体2从机壳1中拆卸下并更换维修安装上新的换热芯体2,同时,对于机壳1内部的风机组件3同样的可以从检修口13中从机壳1内拆卸下。
而为了满足风机组件3在不拆卸机壳1的情况下就能拆装的要求,支撑架4形成有拆装间隔区40,拆装间隔区40布置在风机组件3和检修口13之间,进而使得机壳1中的风机组件3在解除固定连接限制后能够从拆装间隔区40中拉出进而经由检修口13从机壳1内取出。
而对于风机组件3而言,安装挂架31的一端部通过搭接配合部313与搭接部17配合实现一端部的搭接安装,而安装挂架31的另一端部则通过固定配合部312与固定部12配合,以满足在安装挂架31装配到位后,进行固定锁紧。
其中,搭接部17远离检修口13,这样,使得安装挂架31在推入到机壳1中后,仅需要调整安装挂架31前端部的位置以使得搭接配合部313能够搭在搭接部17上,进而解决机壳1内远离检修口13的方向不方便维修人员伸手进入操作的技术问题。
另外,固定部12和固定配合部312在靠近检修口13,进而使得维修人员能够利用检修口13所形成的较大操作空间进行拆装操作。
而在拆卸过程中,操作人员经由检修口13将换热芯体2从机壳1中拆卸下后,便可以将手通过检修口13和拆装间隔区40所形成的空间伸入到机壳1内部以解开固定部12和固定配合部312之间的连接,然后,拉动风机组件3使得搭接配合部31与搭接部17分离。这样,风机组件3整体落到机壳1的底板上,调整风机组件3的位置使得风机组件3依次经由拆装间隔区40和检修口13从机壳1中取出。
通过在机壳的底板上设置检修口,检修口可以满足换热芯体的装入和拆卸要求,而用于安装换热芯体的支撑架围绕检修口布置,并且,支撑架为了满足风机组件从检修口进行拆装维修的要求进一步的形成拆装间隔区,与此同时,对于风机组件而言,风机将通过搭接的方式安装在机壳内上,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仅需要将解除固定配合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连接,风机组件可以从拆装间隔区中拉出并从检修口中取出,进行维修更换,这样,便可以无需将整个全热换热器从吊顶上拆卸下,有效的简化了维修过程以提高维修便利性。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挂架31设置有延伸至风机32外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搭接配合部313。
具体的,为了满足安装挂架31的端部进行搭接安装的要求,可以在安装挂架31上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将伸出至风机32的外侧以满足搭接安装的要求。
其中,搭接部17可以为固定在机壳1上的搭接板,所述搭接板的一端部固定在机壳1上,所述搭接板的另一端部悬空设置。
具体的,采用悬空布置的所述搭接板设置在机壳1中,在将风机组件3进行装配时,搭接板的自由端部能够伸入到安装挂架31所形成的延伸部的底部,以满足搭接安装的要求。
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4包括第一间隔板41和两个第二间隔板42,第一间隔板41和第二间隔板42设置在机壳1中并围绕检修口13布置;第一间隔板41和第二间隔板42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安装部,第一间隔板41和第二间隔板42之间形成拆装间隔区40。
具体的,参考上述实施例一中针对支撑架4的记载,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4同样采用多个间隔板,通过在第一间隔板41和第二间隔板42之间形成拆装间隔区40,以满足风机组件3的拆装要求。
其中,换热芯体2位于第一间隔板41和两个第二间隔板42之间,第一间隔板41设置在机壳1的一侧部并位于两个风机组件3之间,第二间隔板42设置在机壳1的对应端部,两个第二间隔板42相对布置,一第二间隔板42位于第二通风口102和对应侧的风机组件3之间,另一第二间隔板42位于第四通风口104和对应侧的风机组件3之间;另外,第一通风口101、一风机32、换热芯体2和第四通风口104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三通风口103、另一风机32、换热芯体2和第二通风口102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某些实施例中,由于安装挂架31的两端部可以通过固定配合部312和搭接配合部313进行定位固定,但是,安装挂架31的侧部依然存在活动的余量,为此,第一间隔板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压紧部件45,导向压紧部件45朝向拆装间隔区40的端部形成有导向斜面451;
安装挂架31的侧部设置有导向翻边314,导向翻边314被配置成经由导向斜面451导向贴靠在导向压紧部件45上,安装挂架31夹在导向压紧部件45和机壳1的对应端部之间。
具体的,在将风机组件3装入到机壳1中时,随着搭接配合部313靠近搭接部17,安装挂架31的导向翻边314将逐渐接触导向斜面451,并最终被导向压紧部件45压紧在机壳1上,以限制安装挂架31在机壳1中发生晃动,进而提高安装质量。
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4还包括第三间隔板43。
具体的,第三间隔板43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第三间隔板43的安装方式相同,支撑架4通过四个间隔板端部设置的安装部来支撑安装换热芯体2,进而确保换热芯体2能够获得牢靠的支撑以稳固的安装在机壳1中。
并且,间隔板的端部形成的第一安装卡槽44作为安装部来定位安装换热芯体2。
同样的,对于进入到换热芯体2中的空气而言,无论室内和室外的空气都会夹在有灰尘等杂物,为了提高进入到换热芯体2中的空气质量,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换热芯体2的两侧进风侧配置有过滤器5,而为了方便安装过滤器5,则可以将过滤器5设置在第三间隔板43和第二间隔板42之间。
具体的,通过在换热芯体2的两个进风侧设置过滤器5,过滤器5将紧贴在换热芯体2对应的进风侧区域,以对进入到换热芯体2中的气流进行过滤处理。
而为了满足过滤器5的拆装要求,还可以在检修口13的边缘还设置有与过滤器5的尺寸匹配的缺口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位于缺口结构15所形成的区域内。
具体的,缺口结构15将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卡槽匹配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使用状态下的垂向投影位于缺口结构15所形成的区域内,这样,确保过滤器5经由缺口结构15能够装入到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中,同样的,也方便维修人员从缺口结构15中将过滤器5拉出拆卸。
对于检修口13的尺寸以及缺口结构15的尺寸设计,则需要满足换热芯体2和过滤器5的拆装要求,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对于固定部12的表现实体,可以为螺栓,为此,可以在机壳1的顶部上设置固定连接板18,固定连接板18上开设有螺纹孔,固定部12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的螺栓;固定配合部312为设置在安装挂架31上的安装通孔,螺栓穿过所述安装通孔。
具体的,螺栓能够将安装挂架31紧固在固定连接板18上,以确保安装挂架31牢固的固定安装。
实施例三,对于换热芯体而言,常规技术一般借助机壳侧部的开口进行拆装维护,因维修空间较小,导致维修难度较大。
如图1-图15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又提供一种全热换热器,其包括:机壳1、换热芯体2、两个风机组件3和支撑架4。
机壳1的底板设置有检修口13,机壳1在检修口13处设置有限位部件19,换热芯体2的截面呈四边形结构,换热芯体2能够经由机壳1底部的检修口13拆装。
而为了满足换热芯体2底部拆装的要求,则支撑架4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卡槽44,第一安装卡槽44竖向布置;
其中,风机组件3的风机32设置在机壳1中,两个风机32被配置成驱动气流流经换热芯体2进行热交换;检修口13的角部位置分布有第一安装卡槽44,换热芯体2经由检修口13设置在机壳1中并夹在多个第一安装卡槽44之间,限位部件19承托住换热芯体2。
具体而言,在拆装换热芯体2时,则依靠分布在检修口13周围的多个第一安装卡槽44进行定位安装。并配合机壳1底部设置在检修口13,以实现换热芯体2在机壳1的底部进行拆装。而由于机壳1的底部操作空间较大,更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
在实际拆装过程中,需要先解除限位部件19对换热芯体2的限制,限位部件19离开检修口13的下方区域,以使得检修口13完全敞开,这样,便可以将换热芯体2从第一安装卡槽44中向下拉出。
由于第一安装卡槽44竖向布置,经由第一安装卡槽44的导向,使得换热芯体2能够顺畅的向下滑动被拉出。同样的,当装配换热芯体2时,换热芯体2的角部对准对应的第一安装卡槽44,推动换热芯体2后,便可以将换热芯体2装配到机壳1中,最后,再通过限位部件19在换热芯体2的底部对换热芯体2进行支撑限位。
通过在机壳的底板上设置检修口,检修口布置在换热芯体的下方,在组装和拆卸时,换热芯体均经由检修口进行相应的操作,而为了满足换热芯体的安装要求,可以围绕检修口配置多个第一安装卡槽,以使得换热芯体安装在多个第一安装卡槽之间,当需要拆卸换热芯体时,拆卸限位部件对换热芯体的支撑,便可以经由竖向布置的第一安装卡槽导向使得换热芯体从检修口中拆卸下,而检修口布置在机壳的底板,维修操作空间更大,使得维修人员操作更加便利,有效的简化了维修过程以提高维修便利性。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件19整体呈板状结构,限位部件19整体横跨在检修口13上并位于换热芯体2的下方。
具体的,限位部件19呈板状结构,以在换热芯体2的底部对换热芯体2进行支撑,限位部件19采用可拆卸的方式横跨在检修口13上。当需要维修更换换热芯体2时,将限位部件19从机壳1上拆卸,便可以将换热芯体2从机壳1中拉出。
其中,可拆卸的方式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等常规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同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件19整体呈条状结构,限位部件19整体横跨在检修口13上并位于换热芯体2的下方。
具体的,限位部件19呈条状以支撑梁的方式固定在机壳1的底部以对上方的换热芯体2进行限位和支撑。
某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螺钉的使用量,如图16和图17所示,限位部件19包括多个挡片191,挡片191可活动地设置在机壳1的底板上并靠近检修口13,挡片191被配置变换位置伸到检修口13中并承载换热芯体2。
具体的,挡片191能够在机壳1的底板上根据需要改变其位置,进而满足换热芯体2的拆装要求。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所述挡板移动到换热芯体2的底部,以对换热芯体2进行支撑。
而当需要维修更换换热芯体2时,则将挡片191移动到检修口13之外的位置处,以使得换热芯体2能够经由检修口13脱离出。
其中,对于挡片191的活动方式可以采用转动或滑动等方式。例如,挡片191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壳1的底板上。具体的,通过转动所述挡板来改变其位置,进而满足换热芯体2拆装的要求。
或者,机壳1的底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未图示),所述导向槽的开口朝向检修口13,挡片19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中。具体的,通过推拉挡片191在所述导向槽中滑动,使得挡片191改变位置,以满足换热芯体2拆装的要求。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还设置有用于开关检修口13的检修盖14;检修盖14在关闭状态下,检修盖14遮盖住检修口13,同时,检修盖14还遮盖住限位部件19。
具体的,检修盖14用于完全遮盖住检修口13以满足机壳1外部外观的设计要求,同时,检修盖14还进一步的遮挡住限位部件19。
当需要拆装时,则先打开检修盖14再解除限位部件19的限位,便可以对换热芯体2进行更换维修。
其中,对于检修盖14而言,其开关的方式也有多种。
例如,检修盖14可拆卸地设置在机壳1的底板上,检修盖14的四角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机壳1的底板上设置有螺钉孔,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钉孔中。
或者,检修盖14的一侧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壳1的底板上,检修盖14的另一侧部通过螺钉连接在机壳1的底板上。
或者,机壳1的底板上位于检修口13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滑槽,检修盖14的侧部可滑动地设置在对应侧的所述安装滑槽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机壳1而言,其为了满足室内外通风的要求,同样的,机壳1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二通风口102,机壳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三通风口103和第四通风口104,一风机32与第一通风口101连通,另一个风机32与第二通风口102连通。
同时,对于支撑架4而言,为了对第一安装卡槽44进行有效的支撑,则支撑架4还包括第一间隔板41、两个第二间隔板42和第三间隔板43,第一间隔板41、第二间隔板42和第三间隔板43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槽44。并且,还可以在第二间隔板42和第三间隔板43上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以满足过滤器5的安装要求。具体安装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一和二的记载,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机壳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所述机壳的顶板在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三通风口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滑动承载部和固定部;所述机壳的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设置有检修盖;
换热芯体;
两个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安装挂架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挂架上,所述安装挂架设置有滑动配合部和固定配合部;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两个拆装间隔区;
其中,所述滑动配合部可滑动地搭接在所述滑动承载部上,所述固定配合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一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另一个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机壳中并围绕所述检修口布置,所述拆装间隔区位于所述检修口和对应侧的所述风机组件之间;所述换热芯体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位于所述检修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间隔板和两个第二间隔板,所述第一间隔板和所述第二间隔板设置在所述机壳中并围绕所述检修口布置;所述第一间隔板和所述第二间隔板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间隔板和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形成所述拆装间隔区;
其中,所述换热芯体位于所述第一间隔板和两个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间隔板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侧部并位于两个所述风机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间隔板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对应端部,两个所述第二间隔板相对布置,一所述第二间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和对应侧的所述风机组件之间,另一所述第二间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通风口和对应侧的所述风机组件之间;
另外,所述第一通风口、一所述风机、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四通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三通风口、另一所述风机、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三间隔板,所述第三间隔板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侧部并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之间,所述第三间隔板与所述第一间隔板相对布置,所述第三间隔板的边缘也设置有所述安装部,所述换热芯体位于所述第一间隔板、两个所述第二间隔板和所述第三间隔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第一安装卡槽,所述换热芯体的侧边缘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卡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间隔板和所述第二间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卡槽,所述第三间隔板和所述第二间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端部设置在对应侧的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的横截面尺寸不大于所述检修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安装卡槽位于所述检修口所形成的区域内;
所述检修口的边缘还设置有与所述过滤器的尺寸匹配的缺口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卡槽位于所述缺口结构所形成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承载部为设置在所述机壳的顶板上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机壳的顶板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滑动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挂架上的翻边,所述翻边插在所述插槽中;
所述承载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部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的螺栓;所述固定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挂架上的安装通孔,螺栓穿过所述安装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承载部为设置在所述机壳的顶板上的滑轨,所述滑动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挂架上的滑槽,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
所述机壳的顶板上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部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的螺栓;所述固定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挂架上的安装通孔,螺栓穿过所述安装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中还设置有承托部,所述承托部承托在所述安装挂架的底面并远离对应的所述滑动承载部布置;所述滑动承载部被配置成与所述滑动配合部导向所述安装挂架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部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为固定在所述机壳上的挡板,所述挡板的自由端部悬空设置,所述安装挂架的底面搭接在所述挡板的自由端部。
CN202321404588.8U 2023-06-02 2023-06-02 全热换热器 Active CN220582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4588.8U CN220582675U (zh) 2023-06-02 2023-06-02 全热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4588.8U CN220582675U (zh) 2023-06-02 2023-06-02 全热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2675U true CN220582675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0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4588.8U Active CN220582675U (zh) 2023-06-02 2023-06-02 全热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2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1155133A (ja) 室内用空気調和機
CN220582675U (zh) 全热换热器
CN220750345U (zh) 全热换热器
CN220582674U (zh) 全热换热器
CN115628476A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901367U (zh) 新风机
CN21083224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719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781475U (zh) 一种离心风机、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936781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810004U (zh) 风道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
WO2024066606A1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066215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9531090U (zh) 一种新风系统的风机模组
CN220417468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CN101173789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271998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60045U (zh) 滤网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
CN218065131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新风空调
CN216522207U (zh) 一种过滤单元以及应用该过滤单元的窗式新风器
CN219243647U (zh) 一种电磁炉的防尘装置
CN212961907U (zh) 一种模块化安装的厨房新风机及厨房补风设备
CN214949385U (zh) 空调
CN215675743U (zh) 空调室内机的机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296199U (zh) 面板、室内机以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