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7449U - 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77449U CN220577449U CN202322285856.5U CN202322285856U CN220577449U CN 220577449 U CN220577449 U CN 220577449U CN 202322285856 U CN202322285856 U CN 202322285856U CN 220577449 U CN220577449 U CN 2205774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bracket
- absorbing device
- shock absorber
- shock absorbing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设置有滑块;安装支架,包括容置凹位,所述容置凹位侧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容置凹位与所述减震器相适应,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可动连接;所述滑槽设置有两道,且两道所述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位两侧。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的滑动位移更加顺畅,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平衡车,由于其操作便捷、小巧且具备驾驶乐趣而成为当代年轻人常选的出行方式之一,常规电动平衡车在面对颠簸路段时通过减震装置提供减震效果,避免使用者由于平衡车的猛烈晃动而导致脚脱离,导致使用者受伤,但常规设计的独轮平衡车的减震器在位移吸能的减震过程中,减震器与安装支架之间缺少导向结构进行限位,若减震器的位移方向与安装支架的受力方向偏移,则容易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导致使用者的驾驶姿态因颠簸而变形,无法满足使用者对平衡车的减震效果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独轮平衡车的减震器在位移吸能的减震过程中,减震器与安装支架之间缺少导向结构进行限位,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减震效果需求。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
减震器,设置有滑块;
安装支架,包括容置凹位,用于容置所述减震器,所述容置凹位侧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容置凹位与所述减震器相适应,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可动连接;
所述滑槽设置有两道,且两道所述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位两侧。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容置凹位的两侧设置有滑槽,使得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的滑动位移更加顺畅,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减震器包括上轴、下轴,所述上轴套设于所述下轴的顶端,且所述上轴与所述下轴可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下轴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将所述减震器与车架连接;所述上轴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避让开口的对应所述上轴,且所述避让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轴的中心轴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减震装置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锁紧件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嵌入至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将所述减震器固定至所述安装支架;
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的配合安装用于实现颠簸路段的减震,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可拆卸的上述锁紧件,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选择将所述锁紧件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嵌入至所述第一定位孔,实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减震器的锁定,使得应用本减震方案的平衡车在平缓无障碍的场地使用时,具有较快的行进速度,同时给使用者较好的震动反馈,帮助使用者更好的调整控制行进路线;以及在障碍物较多、容易引起大幅度颠簸的使用路况时,可将所述锁紧件从所述第二定位孔中取下,令所述减震器恢复与所述安装支架的滑动性能,实现减震。
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锁紧件,可实现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控制,适用不同的场景需求,并且调整过程简单,便于使用者根据场景灵活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还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下方,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锁紧件。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收纳槽,在减震装置应用于颠簸路段时,可将所述锁紧件从第二连接孔取下,恢复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减少颠簸路段对平衡车的运行影响,同时取下的所述锁紧件可以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同步随车携带;从而在有快速通行的使用需求时,方便从所述收纳槽取用所述锁紧件,无需额外携带。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减震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减震器对称设置于车架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
在其中一场景中,所述安装孔可选用螺纹连接孔、卡扣连接孔、插销孔或弹性拔插孔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还指出了一种车架结构,包括如上述多个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以及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减震装置中的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踏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端。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所述踏板,便于使用者将所述踏板转动收起,节省空间,便于将应用有该车架的平衡车收纳于较小的空间中,从而便于收纳。
在本方案中的其中一实用场景中,所述踏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用于辅助增加使用者脚部与踏板的摩擦力,在行驶过程遇到颠簸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方案中还指出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如上述多个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安装支架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100,包括:
减震器110,设置有滑块111;
安装支架120,包括容置凹位121,用于容置所述减震器110,所述容置凹位121侧面设置有滑槽122,所述滑块111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122内,所述容置凹位121与所述减震器110相适应,所述减震器110与所述安装支架120可动连接;
所述滑槽122设置有两道,且两道所述滑槽122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位121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容置凹位121的两侧设置有滑槽122,使得所述减震器110与所述安装支架120的滑动位移更加顺畅,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11滑动设置于滑槽122内的方案用于限定减震器110相对于安装支架120的位移方向,使得滑动位移更加顺畅,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因此,基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构思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在减震器110的两侧设置滑槽,并在容置凹位121的两侧设置滑块,通过滑块与滑槽配合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限定减震器110相对于安装支架120的位移方向的有益效果。
请参照图2、图3,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110包括上轴1101、下轴1102,所述上轴1101套设于所述下轴1102的顶端,且所述上轴1101与所述下轴1102可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轴1102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1103,所述安装座1103用于将所述减震器110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上轴1101与所述安装支架120固定连接,所述上轴1101与所述安装座1103的连接处设置有护罩11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轴1102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1103用于将所述减震器110与车架连接,所述上轴1101与安装支架120连接,当装备有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100的平衡车遇到障碍物时,障碍物将所述下轴1102向上抬升,令所述下轴1102向上移动与所述上轴1101滑动连接,减少所述上轴1101的移动行程,从而减少传递到所述安装支架120的冲击力,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以及,通过所述护罩1104,用于防止外界的杂物进入所述上轴1101与所述下轴1102之间的配合间隙。
请参照图4、图5,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120设置有避让开口124,所述避让开口124的对应所述上轴1101,且所述避让开口12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轴1101的中心轴相同;
所述安装支架120设置有可更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避让开口124内,用于调整所述减震器110的减震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120与所述上轴1101连接,当遇到障碍物时,所述下轴1102受力向上抬升,所述安装座1103向上抬升,所述上轴1101深入所述下轴1102,通过设置避让开口124可以避免所述减震器110与所述安装支架120发生碰撞。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减震装置还包括锁紧件130,锁紧件130与所述安装支架120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111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12,所述第一定位孔112贯穿所述滑槽122;所述安装支架120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23;所述锁紧件130从所述第二定位孔123嵌入至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将所述滑块111固定于所述滑槽122的预定位置,用于将所述减震器110固定至所述安装支架1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110与所述安装支架120的配合安装用于实现颠簸路段的减震,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可拆卸的上述锁紧件130,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选择将所述锁紧件130从所述第二定位孔123嵌入至所述第一定位孔112,实现所述安装支架120与所述减震器110的锁定,使得应用本减震实施例的平衡车在平缓无障碍的场地使用时,具有较快的行进速度,同时给使用者较好的震动反馈,帮助使用者更好的调整控制行进路线;以及在障碍物较多、容易引起大幅度颠簸的使用路况时,可将所述锁紧件130从所述第二定位孔123中取下,令所述减震器110恢复与所述安装支架120的滑动性能,实现减震。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锁紧件130,可实现减震装置100的减震效果的控制,适用不同的场景需求,并且调整过程简单,便于使用者根据场景灵活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120还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123下方,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锁紧件13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收纳槽,在减震装置100应用于颠簸路段时,可将所述锁紧件130从第二连接孔取下,恢复减震装置100的减震效果,减少颠簸路段对平衡车的运行影响,同时取下的所述锁紧件130可以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同步随车携带;从而在有快速通行的使用需求时,方便从所述收纳槽取用所述锁紧件130,无需额外携带。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1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减震器110对称设置于车架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110对称设置有利于保持平衡受力,避免车辆两侧的减震效果不同导致的受力失衡,提高应用有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100的平衡车的使用体验,避免平衡车侧翻,同时令减震装置100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120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25;多个所述安装孔125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125用于固定外壳或者安装电源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孔125,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外壳,同时可供使用者根据喜好替换外壳进行个性化DIY;同时多个所述安装孔125间隔安装,令整体的受力更加均衡,确保了连接强度。
在其中一场景中,所述安装孔125可选用螺纹连接孔、卡扣连接孔、插销孔或弹性拔插孔中的任一种。
请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指出了一种车架结构,包括如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100以及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减震装置100中的安装支架120连接,所述踏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120的底端。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所述踏板,便于使用者将所述踏板转动收起,节省空间,便于将应用有该车架的平衡车收纳于较小的空间中,从而实现便于收纳。
在本方案中的其中一实用场景中,所述踏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用于辅助增加使用者脚部与踏板的摩擦力,在行驶过程遇到颠簸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指出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如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震器,设置有滑块;
安装支架,包括容置凹位,用于容置所述减震器,所述容置凹位侧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容置凹位与所述减震器相适应,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安装支架可动连接;
所述滑槽设置有两道,且两道所述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位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上轴、下轴,所述上轴套设于所述下轴的顶端,且所述上轴与所述下轴可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将所述减震器与车架连接;所述上轴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避让开口的对应所述上轴,且所述避让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轴的中心轴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锁紧件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嵌入至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将所述减震器固定至所述安装支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下方,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锁紧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减震器对称设置于车架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
9.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减震装置中的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踏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端。
10.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减震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85856.5U CN220577449U (zh) | 2023-08-23 | 2023-08-23 | 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85856.5U CN220577449U (zh) | 2023-08-23 | 2023-08-23 | 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77449U true CN220577449U (zh) | 2024-03-12 |
Family
ID=90120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85856.5U Active CN220577449U (zh) | 2023-08-23 | 2023-08-23 | 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77449U (zh) |
-
2023
- 2023-08-23 CN CN202322285856.5U patent/CN2205774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341397A (en) | Stabilizing device for a suspension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 |
CN211700394U (zh) |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电池包 | |
CN220577449U (zh) | 减震装置、车架结构以及平衡车 | |
CN213734816U (zh) | 一种旋转式gps车载导航装置 | |
CN112757857B (zh) | 一种斜拉式多刚度辅助独立悬架装置 | |
CN201907578U (zh) | 一种重型卡车车身前悬置结构 | |
KR20010046884A (ko) | 스태빌라이저의 취부구조 | |
CN214647433U (zh) | 一种斜拉式多刚度辅助独立悬架装置 | |
CN114768270A (zh) | 避震装置及模型车 | |
CN102407743B (zh) | 一种重型卡车车身前悬置结构 | |
CN218929090U (zh) | 车桥总成和车辆 | |
CN214728041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悬架支架 | |
CN221366474U (zh) | 一种车轮悬挂结构及机动车辆 | |
CN212473006U (zh) | 一种agv差速减震结构 | |
CN220243440U (zh) | 一种减震车架及平衡车 | |
CN212267691U (zh) | 尾座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 |
CN219339640U (zh) | 一种结构简化的减震独轮车 | |
CN215621256U (zh) | 一种车轮悬架结构及车辆 | |
CN212472999U (zh) | 一种agv小车用高效减震装置 | |
CN216002973U (zh) | 一种外置式平衡车轮毂电机 | |
CN215323139U (zh) | 用于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具有其的代步车 | |
CN220865584U (zh) | 前后双减震式滑板车 | |
CN215794287U (zh) | 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 |
CN217271634U (zh) | 一种独轮平衡车的减震结构 | |
CN210526277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动力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