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7301U -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7301U
CN220577301U CN202322319747.0U CN202322319747U CN220577301U CN 220577301 U CN220577301 U CN 220577301U CN 202322319747 U CN202322319747 U CN 202322319747U CN 220577301 U CN220577301 U CN 220577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rods
assembly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97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宇
钟俊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197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7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7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7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推车包括车身框架;车身框架包括车架本体、转动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发电装置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通过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车架本体;当转动支撑组件时,得以调整发电装置的空间位置;当停止转动支撑组件时,得以维持支撑组件的空间位置不发生改变。该车身框架及其推车既可通过转动支撑组件来调节发电装置的空间位置,从而提高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又可通过转动支撑组件来减少支撑组件的占用空间,从而便于收纳和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推车被广泛地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它操作方便、自重轻,在短距离装载和运输物体时十分方便。最初的推车使用人力推拉,针对较重的物体,或针对坡度较陡的地方,只依靠两个手来推或拉是十分费力的,随后出现了电动驱动的小型推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的负担,并提升运输效率。
随着现在城市生活压力大,人们喜欢利用假期或空闲时间集体去户外进行野炊、露营、钓鱼等亲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活动。为了满足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的用电需求,人们通常会在推车的车身框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但是,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推车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固定,不方便收纳和携带,且实际使用时难以达到合适的光照角度,从而降低了发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发电装置角度,且便于收纳和携带的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身框架,包括车架本体、转动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发电装置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当转动所述支撑组件时,得以调整所述发电装置的空间位置;当停止转动所述支撑组件时,得以维持所述支撑组件的空间位置不发生改变。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杆以及支撑杆,所述连杆一端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上下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侧面;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且所述支撑杆用于安装所述发电装置。
优选的,所述车架本体可沿前后方向进行折叠;所述连杆以及所述支撑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车架本体侧面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杆,且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当所述车架本体沿前后方向完全展开时,两个所述支撑杆完全展平,从而用于将所述发电装置可拆卸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杆;当所述车架本体沿前后方向折叠时,两个所述连杆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且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少,从而使两个所述支撑杆在两个所述连杆所在的平面内进行折叠。
优选的,所述连杆和/或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且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杆以及所述支撑杆的最大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车架本体的最大高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铰接于所述连杆,且所述连接套适于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当所述连杆向上转动至靠近车架本体的侧面时,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锁紧所述连杆。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或所述支撑组件,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或所述车架本体;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且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轴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设有卡扣,所述连接轴外侧壁上对应所述卡扣的位置设有让位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从而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产生位移;所述卡扣与所述轴孔的内侧壁接触,从而用于增加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孔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连接轴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径向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轴和/或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定位部;当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适于夹紧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从而限制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限位区;所述连接轴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径向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绕所述连接轴的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区。
优选的,所述连杆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车架本体侧面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铰接于所述连杆,且所述连接套适于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被配置为可在所述连接套内移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和/或所述连杆为可伸缩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推车,包括所述车身框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当转动所述支撑组件时,得以调整所述发电装置的空间位置;当停止转动所述支撑组件时,得以维持所述支撑组件的空间位置不发生改变;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转动所述支撑组件来调节所述发电装置(例如太阳能板或风能发电机构等)的空间位置,从而使太阳能板具有合适的光照角度,或使风能发电机构具有合适的迎风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另外,当无需使用时,又可通过转动所述支撑组件来减少所述支撑组件的占用空间,从而便于收纳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推车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推车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6中各结构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7中第一连接件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7中连接轴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9中连接轴的另一视角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图7中第二连接件在另一视角下的放大图。
图中:1、车架本体;11、安装座;2、支撑组件;21、连杆;22、支撑杆;23、连接套;3、转动组件;31、第一连接件;311、卡扣;312、第一定位部;32、第二连接件;321、轴孔;322、限位区;33、连接轴;331、让位槽;332、连接部;333、第二定位部;334、限位部;100、太阳能板;200、快装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以及图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框架,包括车架本体1、转动组件3以及用于支撑发电装置的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通过转动组件3可转动地设置于车架本体1;当转动支撑组件2时,得以调整发电装置的空间位置;当停止转动支撑组件2时,得以维持支撑组件2的空间位置不发生改变。
该车身框架的工作原理: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转动支撑组件2来调节发电装置(例如太阳能板100或风能发电机构等)的空间位置,从而使太阳能板100具有合适的光照角度,或使风能发电机构具有合适的迎风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另外,当无需使用时,又可通过转动支撑组件2来减少支撑组件2的占用空间,从而便于收纳和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支撑组件2的转动方向不进行限定,但由于推车的摆放方向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任意调节,因此,支撑组件2优选为通过转动组件3可上下转动地设置于车架本体1(如图2所示),从而可配合推车的摆放方向的调节,实现对发电装置的位置在三维空间内进行任意调节。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包括连杆21以及支撑杆22,连杆21一端通过转动组件3可上下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本体1的侧面;支撑杆22设置于连杆21的另一端,且支撑杆22用于安装发电装置。通过支撑杆22可实现对发电装置的安装固定,通过连杆21与车架本体1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可实现对发电装置的角度调节。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推车进行收纳和携带,车架本体1可沿前后方向进行折叠,实现车架本体1的折叠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杆21以及支撑杆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连杆21对称地布置于车架本体1侧面的前后两侧;两个支撑杆22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个连杆21,且两个支撑杆22上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当车架本体1沿前后方向完全展开时,两个支撑杆22完全展平,从而适于将发电装置可拆卸安装于两个支撑杆22;当车架本体1沿前后方向折叠时,两个连杆2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且两个支撑杆22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少,从而使两个支撑杆22在两个连杆21所在的平面内进行折叠。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下,两个支撑杆22完全展平,即两个支撑杆22的整体长度最大,从而适于安装面积较大的太阳能板100或沿支撑杆22轴向安装更多数量的风能发电机构。另外,在折叠车架本体1时,先将发电装置从支撑杆22上拆除,然后向上转动连杆21,使连杆21靠近车架本体1的侧面;最后,再沿前后方向将车架本体1折叠起来,两个连杆2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且两个支撑杆22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少(即两个支撑杆22上相互靠近的一端沿平行于连杆21的轴线方向逐渐向车架本体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连杆21以及两个支撑杆22都能贴近车架本体1的侧面,进而减少它们的占用空间,以便于收纳和携带。
当然,为了便于收纳和携带,还可以将连杆21与支撑杆22之间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当拆卸支撑杆22后,支撑杆22可单独进行收纳,而连杆21可以转动至与车架本体1的侧面平行,从而与车架本体1一起进行收纳。优选的,支撑杆22连杆21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杆21对称地布置于车架本体1侧面的前后两侧,且两个连杆21与支撑杆22可拆卸连接。另外,如图4所示,支撑组件2还包括用于连接连杆21与支撑杆22的连接套23,连接套23铰接于连杆21,且连接套23适于可转动地套设于支撑杆22,支撑杆22被配置为可在连接套23内移动。通过转动支撑杆22,可调整支撑杆22与连接套23(即连杆21)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从而可以辅助调整支撑杆22上发电装置的角度;而且,通过连接套23与连杆21之间的铰接方式,便于在相对于连杆21转动调节连接套23的角度,从而相当于调节了支撑杆22(即发电装置)的角度,进而可以实现多维度的角度调节。此外,通过将连杆21与连接套23之间设置成可拆卸结构(例如它们之间通过螺栓实现铰接),或者通过将支撑杆22从连接套23上分离,从而可以实现支撑杆22与连杆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实现发电装置与支撑杆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例如,如图4所示,以固定太阳能板100为例,支撑杆22上过盈装配有快装固定组件200,通过快装固定组件200可轻松实现对太阳能板100的固定和拆卸。快装固定组件200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杆21和/或支撑杆22为可伸缩结构。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对连杆21进行伸缩调节,从而可改变支撑杆22(即发电装置)的高度,进而避免发电装置与车架本体1内部的其他物品之间产生干涉;通过对支撑杆22进行伸缩调节,从而可改变两个支撑杆22整体的最大长度,进而适用于不能尺寸的太阳能板100。另外,在折叠状态下,通过对连杆21和支撑杆22进行伸缩调节,从而使连杆21以及支撑杆22的最大高度低于或等于车架本体1的最大高度,进而便于收纳和携带。
应当理解的是,实现连杆21和支撑杆22的可伸缩的具体结构以及实现两个支撑杆22之间可转动(如图5所示)的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还包括用于连接连杆21与支撑杆22的连接套23,连接套23铰接于连杆21,且连接套23适于可转动地套设于支撑杆22。通过连接套23与连杆21之间的铰接方式,得以实现支撑杆22与连杆21之间的相对转动。另外,当将发电装置安装于支撑杆22后,再相对于连接套23转动支撑杆22(即支撑杆22自转)时,即可调整发电装置的倾角。
应当理解的是,连接套23适于可转动地套设于支撑杆22是指:在通过足够大的外力转动支撑杆22时,可使得支撑杆22产生自转,并在撤去外力作用后,连接套23与支撑杆22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够限制支撑杆22产生自转。
参照图1以及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身框架还包括锁紧组件,锁紧组件设置于车架本体1;当连杆21向上转动至靠近车架本体1的侧面时,锁紧组件用于锁紧连杆21。也就是说,在折叠状态下,可以通过锁紧组件锁紧连杆21,从而避免收纳和携带过程中连杆21继续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锁紧组件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具体结构进行参考:如图3所示,锁紧结构为适配于连杆21外形的卡槽,通过将连杆21卡接于卡槽内,即可实现对连杆21的锁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转动组件3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具体结构进行参考:参照图6至图9,转动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以及连接轴33;第一连接件31设置于车架本体1(如车架本体1上的安装座11),第二连接件32设置于支撑组件2(如连杆21),当然,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的位置可以对换。连接轴33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1,且连接轴33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件32上的轴孔321;第一连接件31上沿连接轴33的轴向设有卡扣311,连接轴33外侧壁上对应卡扣311的位置设有让位槽331;卡扣311卡接于第二连接件32,从而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32沿连接轴33的轴向产生位移;卡扣311与轴孔321的内侧壁接触,从而用于增加连接轴33与轴孔321之间的摩擦力。也就是说,组装后利用卡扣311与第二连接件32之间的卡接配合,从而可实现对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之间的轴向锁紧;同时,利用卡扣311与轴孔321内侧壁之间摩擦力可以提供转动连杆21时的阻尼作用,从而使得在通过外力将连杆21转动至任意角度后,都能在撤去外力作用后限制第二连接件32(即连杆21)继续转动。
参照图8至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连接轴33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的安装难度,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312;连接轴33上靠近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径向设有连接部332,连接部332上设有第二定位部333,当然,第二定位部333也可位于连接轴33上;当卡扣311卡接于第二连接件32时,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适于夹紧连接部332,且第二定位部333定位于第一定位部312,从而限制连接轴33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组装时,先将第二定位部333与第一定位部312对齐,从而对连接轴33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进行径向限位,并限制连接轴33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接着,再将第二连接件32上的轴孔321套在连接轴33上,卡扣311先向让位槽331内部形变,待第二连接件32装配到位后,卡扣311恢复形变,从而卡接于第二连接件32,此时,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恰好夹紧连接部332,从而实现对连接轴33的轴向限位。
参照图9至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因操作不当(如用力过大或误碰操作等)或其它因素(如风力或振动等)而使得支撑组件2(即连杆21)向下转动较大角度,从而使发电装置砸向地面,第二连接件32上设有限位区322;连接轴33上靠近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径向设有连接部332,连接部332上设有限位部334,限位部334可绕连接轴33的轴线转动连接于限位区322。通过限位区322与限位部334之间的限位配合,得以对第二连接件32(即连杆21)的最大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发电装置因砸向地面而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车身框架可适于现有的各种推车,推车可以是手动推车或电动推车或电动折叠推车(如图1所示),推车的其它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3)

1.一种车身框架,包括车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转动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发电装置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当转动所述支撑组件时,得以调整所述发电装置的空间位置;当停止转动所述支撑组件时,得以维持所述支撑组件的空间位置不发生改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杆以及支撑杆,所述连杆一端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上下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侧面;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且所述支撑杆用于安装所述发电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可沿前后方向进行折叠;
所述连杆以及所述支撑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车架本体侧面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杆,且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为可转动连接;
当所述车架本体沿前后方向完全展开时,两个所述支撑杆完全展平,从而用于将所述发电装置可拆卸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杆;当所述车架本体沿前后方向折叠时,两个所述连杆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且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少,从而使两个所述支撑杆在两个所述连杆所在的平面内进行折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和/或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且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杆以及所述支撑杆的最大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车架本体的最大高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铰接于所述连杆,且所述连接套适于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当所述连杆向上转动至靠近车架本体的侧面时,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锁紧所述连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或所述支撑组件,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或所述车架本体;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且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轴孔;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设有卡扣,所述连接轴外侧壁上对应所述卡扣的位置设有让位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从而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产生位移;所述卡扣与所述轴孔的内侧壁接触,从而用于增加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孔之间的摩擦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连接轴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径向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轴和/或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定位部;当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适于夹紧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从而限制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限位区;所述连接轴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径向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绕所述连接轴的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区。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车架本体侧面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铰接于所述连杆,且所述连接套适于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被配置为可在所述连接套内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或所述连杆为可伸缩结构。
13.一种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框架。
CN202322319747.0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Active CN220577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9747.0U CN220577301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9747.0U CN220577301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7301U true CN220577301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20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9747.0U Active CN220577301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7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7014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EP4238858A1 (en) Folding electric scooter
CN220577301U (zh)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CN214164752U (zh) 一种折叠移动式充电站
CN220421729U (zh) 一种太阳能储能逆变系统
CN216290812U (zh) 一种可移动折叠太阳能板
CN220842575U (zh) 一种车身框架及其推车
CN211422043U (zh) 一种可折叠车顶帐篷
US9193368B2 (en) Fold flat article support assemblies with simplified release latches and stowable service shelves
CN210970883U (zh) 滑动式顶杆组件及其应用的车顶帐篷
CN217477335U (zh) 一种折叠推车
CN216903309U (zh) 一种方便架设多副天线的升降杆
CN220577381U (zh) 车辆
CN220748394U (zh) 一种便捷式户外发电机组结构
CN215660187U (zh) 一种无人机维修用便携式工具箱
CN113844666B (zh) 一种无人机升降运输平台
CN220615626U (zh) 一种房车遮阳架的升降铝型材
CN210531978U (zh) 一种便于搬运的折叠式支撑架
CN218162323U (zh) 一种新型的光伏发电支架
CN220752508U (zh) 一种投影幕布的便携式固定架
CN213039496U (zh) 一种方便折叠收拢的支架
CN220928917U (zh) 收纳式户外帐篷
CN219061058U (zh) 充电方舱
CN216252588U (zh) 一种便携折叠式离网发电装置
CN216588018U (zh) 一种警示性电力施工围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