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7207U - 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77207U CN220577207U CN202322169161.0U CN202322169161U CN220577207U CN 220577207 U CN220577207 U CN 220577207U CN 202322169161 U CN202322169161 U CN 202322169161U CN 220577207 U CN220577207 U CN 2205772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seat
- chamber
- chest
- air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其中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本体和多个充气装置,气囊本体被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多个充气装置与多个腔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每个腔体通过对应的充气装置充气而独立展开。如此设置,可以通过控制充气装置启动的数量而控制气囊本体中进行充气膨胀的腔体的数量,从而实现调整气囊本体充气膨胀后的保护范围的效果,使气囊本体能够对处于不同姿势下的乘员均进行有效保护,提升了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侧面碰撞时对不同姿势下乘员的保护效果,从而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通常在座椅靠背上设置有侧面安全气囊,当车辆受到侧面撞击时,侧面安全气囊充气膨胀以保护乘员免受侧面冲击带来的伤害。然而,现有的侧面安全气囊充气膨胀后对乘员的保护面积是一定的,当座椅靠背的角度变化使乘员由坐姿变为躺姿时,乘员的躯干在侧面暴露的面积逐渐增加,侧面安全气囊无法对处于不同姿势的乘员均提供良好的保护,影响了车辆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本体和多个充气装置,所述气囊本体被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多个所述充气装置与多个所述腔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每个所述腔体通过对应的所述充气装置充气而独立展开。
可选的,多个所述腔体包括主腔体和辅助腔体,所述辅助腔体包括头部保护腔体和骨盆延伸腔体,所述头部保护腔体、所述主腔体和所述骨盆延伸腔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可选的,所述辅助腔体还包括胸腹部延伸腔体,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设置于所述主腔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头部保护腔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片连接,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骨盆延伸腔体通过第二连接片连接。
可选的,多个所述充气装置在所述主腔体的边缘集中设置,所述气囊本体沿远离所述充气装置的一侧向设有所述充气装置的一侧收卷折叠。
可选的,所述主腔体内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所述传感器和多个所述充气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多个所述充气装置的工作。
可选的,所述气囊本体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二展开状态;
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在小于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一角度区间时,所述气囊本体处于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仅所述主腔体展开;
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在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二预设角度的第二角度区间时,所述气囊本体处于所述第二展开状态,所述主腔体、所述头部保护腔体和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展开。
可选的,所述气囊本体还具有第三展开状态;
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在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三预设角度的第三角度区间时,所述气囊本体处于所述第三展开状态,所述主腔体、所述头部保护腔体、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和所述骨盆延伸腔体展开。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本公开提供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包括气囊本体和多个充气装置,气囊本体被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多个充气装置与多个腔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每个腔体通过对应的充气装置充气而独立展开,如此设置,可以通过控制充气装置启动的数量而相应地控制气囊本体中进行充气膨胀的腔体的数量,从而实现调整气囊本体充气膨胀后的保护范围的效果,使气囊本体能够对处于不同姿势下的乘员均进行有效保护,提升了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对不同姿势下乘员的保护效果,从而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装置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在座椅上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在座椅上处于第二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在座椅上处于第三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气囊本体;11、主腔体;12、辅助腔体;121、头部保护腔体;122、骨盆延伸腔体;123、胸腹部延伸腔体;13、第一连接片;14、第二连接片;15、导气通道;2、充气装置;3、座椅靠背;4、头帘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本体1和多个充气装置2,气囊本体1被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多个充气装置2与多个腔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每个腔体通过对应的充气装置2充气而独立展开。
具体的,车辆通常在座椅或者车门处设置安全气囊,当车辆的侧面受到碰撞时,座椅或者车门处的安全气囊充气膨胀而减缓对乘员的冲击,为了保护乘员的头部,在车辆的内部的侧面靠近车顶的位置通常会设置头帘气囊4,车辆的侧面受到碰撞时,头帘气囊4充气膨胀,进而保护乘员的头部,然而由于头帘气囊4的位置固定,当乘员调整座椅靠背3的角度为后仰或者平躺时,乘员的头部不在头帘气囊4的保护范围内,此时车辆的侧面发生碰撞会导致乘员受到较重的伤害,因此需要设置可以跟随座椅靠背3的角度变化而始终可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和上半身的安全气囊。
现有的车辆座椅,通常包括用于承载乘员臀部和腿部的座椅坐垫和用于让乘员上半身倚靠的座椅靠背3,当乘员坐在座椅上时,根据座椅靠背3与座椅坐垫之间的角度,可以分为正常坐姿、后仰坐姿和平躺坐姿,其中后仰坐姿中座椅靠背3与座椅坐垫之间的角度大于正常坐姿的角度,同时小于平躺坐姿的角度。
上述的气囊本体1可以选择设置在座椅靠背3靠近车门的一侧,从而保证气囊本体1充气膨胀后可以在座椅靠背3的侧面对乘员进行保护;可以选择气囊本体1为整块布料制作的整体气囊,整体气囊上通过缝制的方式进行分隔,从而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也就是说,气囊本体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气囊本体1通过缝线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之间不连通;当然也可以选择多个独立的气囊的边缘相互连接以形成气囊本体1。气囊本体1折叠后安装在座椅靠背3上,以减少气囊本体1所占用的体积,气囊本体1可以选择沿着座椅靠背3的长度方向分布,从而使多个腔体中的一个位于座椅靠背3的头枕区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一个位于座椅靠背3的侧面用于保护乘员的胸部。
上述的充气装置2可以选择具有汽油或炸药等气体发生剂配合点火装置组成充气模块,充气模块与车辆侧面的检测感应器连接,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检测感应器检测到车辆侧面受到的碰撞值大于设定的触发值时,点火装置配合气体发生剂对气囊进行快速充气。多个充气装置2可以选择集中设置在座椅上,每个充气装置2通过导气管与对应的腔体连通,使气囊本体1的每个腔体均可以独立进行充气。
具体使用时,可以将气囊本体1和多个充气装置2安装在座椅靠背的侧面,多个充气装置2分别连通对应的腔体,乘员坐在座椅上,当车辆的侧面受到撞击后,多个充气装置2分别向对应的腔体进行快速充气,使腔体快速膨胀,气囊本体1膨胀后沿着座椅靠背3的侧面延伸,从而对乘员的侧面形成保护,当乘员在后仰坐姿或者平躺坐姿时,可以根据需求将气囊本体1的对应数量及对应位置处的腔体进行展开,使得气囊本体1可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和胸部,从而减轻乘员在车辆侧面撞击中受到的伤害。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通过将气囊本体1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多个充气装置2与多个腔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每个腔体通过对应的充气装置2充气而独立展开,如此设置,可以通过控制充气装置2启动的数量而相应地控制气囊本体1中进行充气膨胀的腔体的数量,从而实现调整气囊本体1膨胀后的保护范围的效果,使气囊本体1能够对处于不同姿势下的乘员均进行有效保护,提升了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从而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
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腔体包括主腔体11和辅助腔体12,辅助腔体12包括头部保护腔体121和骨盆延伸腔体122,头部保护腔体121、主腔体11和骨盆延伸腔体12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具体的,车辆正常使用时,座椅靠背3远离座椅坐垫的方向为座椅靠背3长度方向,第一方向与座椅靠背3的长度方向平行,主腔体11设置在座椅靠背3的中部,用于保护乘员的躯干的胸部区域,辅助腔体12为设置在主腔体11侧面的腔体,头部保护腔体121沿第一方向设置于主腔体11远离座椅坐垫方向的一端,从而使头部保护腔体121充气后位于座椅靠背3远离座椅坐垫的一端,使头部保护腔体121充气后可以对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骨盆延伸腔体122为设置在主腔体11的靠近坐垫的一侧,使骨盆延伸腔体122充气后位于乘员胯部的骨盆区域,从而保护乘员躯干的骨盆区域。
上述的主腔体11在充气后的形状可以选择为长方形或者椭圆形,主腔体1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主腔体11与座椅坐垫之间的具有间距,从而使骨盆延伸腔体122充气后可以位于主腔体11与座椅坐垫之间的空间中。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主腔体11和辅助腔体12的配合,对乘员躯干的上半身的多处位置进行保护,头部保护腔体121、主腔体11和骨盆延伸腔体122沿第一方向的排列,使气囊本体1的各腔体充气后在座椅靠背3上形成了可以覆盖乘员头部、胸部和骨盆部位的缓冲保护结构,通过合理安排多个腔体的位置,提升了保护面积而增强了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腔体12还包括胸腹部延伸腔体123,胸腹部延伸腔体123设置于主腔体11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具体的,可以选择垂直于第一方向且远离座椅靠背3的方向为第二方向,胸腹部延伸腔体123设置于主腔体11的一侧,主腔体11的另一侧用于与座椅靠背3连接,从而使主腔体11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充气后,胸腹部延伸腔体123位于主腔体11沿第二方向远离座椅靠背3的一侧,当乘员处于后仰坐姿或者平躺坐姿时,相比于正常坐姿,乘员的胸腹部暴露的面积更大,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增加在第二方向上对乘员胸腹部进行保护的面积,从而提升了对乘员的保护效果;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可以在主腔体11的边缘上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在第一方向上,主腔体11的长度尺寸与胸腹部延伸腔体123的长度尺寸相等。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充气后在第二方向上增加了安全气囊对乘员胸腹部的保护面积,使安全气囊充气后能够更好的保护乘员的躯干,避免当乘员处于后仰坐姿和平躺坐姿时,由于乘员胸腹部暴露面积增加导致主腔体11的保护效果降低,胸腹部延伸腔体123提升了安全气囊在乘员处于不同坐姿的情况下对乘员的胸腹部的保护效果。
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胸腹部延伸腔体123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与头部保护腔体12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片13连接,胸腹部延伸腔体123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骨盆延伸腔体122通过第二连接片14连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胸腹部延伸腔体123沿第一方向靠近头部保护腔体121的一侧的表面与第一连接片1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片13的另一端与头部保护腔体121沿第二方向靠近胸腹部延伸腔体123的一侧表面连接;第二连接片14的一端与胸腹部延伸腔体123沿第一方向靠近骨盆延伸腔体122的一侧表面连接,第二连接片14的另一端与骨盆延伸腔体122沿第二方向靠近胸腹部延伸腔体123的一侧表面连接。第一连接片13可以选择为三角形的布片,第二连接片14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布片,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均为长方形的布片。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将胸腹部延伸腔体123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头部保护腔体121和骨盆延伸腔体122连成一个整体,使气囊本体1充气展开后,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在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4的约束下与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和骨盆延伸腔体122处于同一平面,从而提升胸腹部延伸腔体123的保护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充气装置2在主腔体11的边缘集中设置,气囊本体1沿远离充气装置2的一侧向设有充气装置2的一侧收卷折叠。
具体的,可以选择充气装置2集中设置于主腔体11沿第二方向与座椅靠背3连接的一侧边缘,并且充气装置2启动后气流的流动方向为沿第二方向朝向远离座椅靠背3的方向;气囊本体1远离充气装置2的一侧朝向设有充气装置2的一侧收卷,使充气装置2启动充气后,气体沿第二方向朝向远离座椅靠背3的方向运动而填充气囊本体1,使收卷折叠的气囊本体1在气体的动能和腔体膨胀的作用下快速展开,最终使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骨盆延伸腔体122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全部充气后处于同一平面而对乘员的侧面进行保护;主腔体11的展开后的体积最大,并且主腔体11在第一方向位于气囊本体1的中部,充气装置2设置在主腔体11的边缘上使充气装置2的气体分别流入头部保护腔体121、骨盆延伸腔体122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的所需经过的距离相近,保证了气囊本体1充气时,多个腔体充气膨胀的同步性。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主腔体11的边缘设置充气装置2,并且气囊本体1沿远离充气装置2的一侧向设有充气装置2的一侧收卷折叠,如此设置,便于对座椅安全气囊装置进行收卷折叠,使其在不使用状态下很好地收纳在座椅靠背3中,有利于减小座椅安全气囊装置所占用的空间,便于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在座椅靠背3中的布设;并且使充气装置2启动后的气体朝向主腔体11远离充气装置2的方向快速运动,气体运动的动能也有利于收卷折叠的气囊本体1快速展开,并且主腔体11位于气囊本体1的中部位置,使充气装置2与其余腔体的距离相近,提升了充气装置2充气过程中气囊本体1的多个腔体膨胀速度的同步性。
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腔体11内设有导气通道15,导气通道15的一端与辅助腔体12连通,另一端与充气装置2连通。
具体的,可以选择导气通道15的一端与辅助腔体12连通,另一端与充气装置2连通,可以选择在主腔体11的内部缝制布片,布片与主腔体的内壁形成导气通道(或者说导向区域);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充气装置2的出气口设置软管,软管的一端与充气装置2连通,另一端插入辅助腔体12中与辅助腔体12连通。
上述的充气装置2启动后,气体先填充导气通道15,使导气通道15膨胀,再流入对应的辅助腔体12中;其中,主腔体11内设置有分别与头部保护腔体121、骨盆延伸腔体122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对应且连通的导气通道15,使头部保护腔体121通过一条导气通道15(或称为头部导向区域)与充气装置2连接,骨盆延伸腔体122通过一条导气通道15(或称为骨盆导向区域)与充气装置2连接,胸腹部延伸腔体123通过一条导气通道15(或称为胸腹部导向区域)与充气装置2连接;当充气装置2启动后,导气通道15向对应的辅助腔体12输送气体的同时,导气通道15的膨胀为气囊本体1的展开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使气囊本体1可以快速的展开。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导气通道15,使集成于主腔体11的边缘的多个充气装置2可以顺利的将气体通入对应的辅助腔体12中,并且导气通道15在输送气体的过程中也会膨胀,从而使导气通道15在气囊本体1展开的过程中提供了导向作用,提升了气囊本体1的展开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座椅靠背3的倾斜角度,传感器和多个充气装置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多个充气装置2的工作。
具体的,可以选择控制器为车辆的车载电脑,当然也可以选择控制器为独立的芯片,传感器为车辆设置在座椅上用于检测座椅靠背3与坐垫之间角度的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使角度传感器检测到靠背与坐垫之间的数值发送给控制器,从而使控制器可以控制多个充气装置2相互独立启动,以使气囊本体1的不同腔体充气膨胀;例如乘员处于正常坐姿时,控制器控制充气装置2打开主腔体11而不打开辅助腔体12,当乘员处于后仰坐姿或者平躺坐姿时,控制器控制充气装置2对主腔体11和辅助腔体12填充。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使乘员在座椅上处于不同坐姿时可以针对坐姿而控制主腔体11和辅助腔体12的充气膨胀,实现了对乘员躯干处于不同位置时的针对性保护,并且避免了气囊本体1的部分腔体与车辆的其他安全气囊或者构件相互之间产生干涉,提升了气囊本体1的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本体1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二展开状态;参照图3所示,座椅靠背3的倾斜角度在小于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一角度区间(例如小于25°)时,气囊本体1处于第一展开状态,仅主腔体11展开;参照图4所示,座椅靠背3的倾斜角度在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二预设角度的第二角度区间(例如大于等于25°且小于45°)时,气囊本体1处于第二展开状态,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展开。
具体的,参照图3所示,当座椅靠背3与坐垫之间的夹角为90°时,靠背与坐垫之间处于初始状态,从初始状态开始,靠背朝向远离坐垫的方向转动的角度小于25°时,乘员的头部仍处于头帘气囊4的保护中,此时用于处于正常坐姿,车辆侧面收到膨胀后仅主腔体11展开就可以遮蔽乘员的胸部腹部和胯部,气囊本体处于第一展开状态,座椅第一预设角度为25°。
参照图4所示,从初始状态开始当靠背朝向远离坐垫的方向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25°且小于45°时,乘员的头部与头帘气囊4的重合范围较小,头帘气囊4对乘员的头部的保护效果较差,此时用户处于后仰坐姿,需要头部保护腔体121展开以保护乘员的头部,主腔体11展开后仍可以遮蔽到乘员的胸部、腹部和胯部,但是由于后仰坐姿使乘员胸腹部暴露面积增加,因此胸腹部延伸腔体123也展开以增加对于乘员的胸腹部的保护面积,气囊本体1处于第二展开状态,第二预设角度为45°。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座椅靠背3的倾斜角度的不同而对应的使气囊本体1处于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二展开状态,使气囊本体1可以根据乘员的坐姿及其所暴露的躯干面积而对应的应用不同的展开状态,使保护乘员不同位置的腔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展开,避免了车辆侧面碰撞时气囊本体1全部的腔体都展开可能与车辆其他位置的安全气囊或者结构相互之间产生干涉而影响气囊本体1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本体1还具有第三展开状态;参照图5所示,座椅靠背3的倾斜角度在大于第二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三预设角度的第三角度区间(例如大于45°且小于65°)时,气囊本体1处于第三展开状态,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和骨盆延伸腔体122展开。
具体的,参照图5所示,从座椅靠背3与坐垫之间的夹角为90°的初始状态开始,当靠背朝向远离坐垫的方向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45°小于65°时,乘员的头部离开了头帘气囊4的保护范围,此时乘员处于平躺坐姿,乘员的胸腹部暴露面积增加,并且由于座椅靠背3与坐垫之间的倾斜角度过大,主腔体11展开也无法遮蔽乘员的胯部,因此气囊本体需要处于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和骨盆延伸腔体122展开的第三展开桩体,第三预设角度为65°。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气囊本体1还具第三展开状态,使气囊本体1可以针对乘员处于平躺坐姿时的头部、胸腹部和胯部同时进行保护,提升了气囊本体1对于不同坐姿的乘员的适用范围,保证乘员在多种坐姿下均能够受到气囊本体1对其躯干上半身的不同位置的保护,以提升实际使用中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和第三预设角度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将气囊本体1沿远离充气装置2的一侧向设有充气装置2的一侧收卷折叠,将收卷折叠的气囊本体1设置在座椅靠背3的侧面,多个充气装置2与控制器连接,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当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若传感器检测到座椅靠背3倾斜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使控制器控制与主腔体11对应的充气装置2启动,气体进入主腔体11中,气囊本体1展开并且主腔体11在乘员与受撞击一侧的车门之间沿第二方向展开,使主腔体11保护乘员的胸腹部和胯部;若传感器检测到座椅靠背3倾斜角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控制器控制与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分别对应的三个充气装置2启动,气体进入主腔体11中,气体通过两条导气通道15分别进入头部保护腔体121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中,使气囊本体1的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分别展开以保护乘员的头部、胸腹部和胯部;若传感器检测到座椅靠背3倾斜角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三预设角度,控制器控制与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骨盆延伸腔体122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分别对应的四个充气装置2启动,气体进入主腔体11中,气体通过三条导气通道15分别进入头部保护腔体121、骨盆延伸腔体122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中,使气囊本体1的主腔体11、头部保护腔体121、骨盆延伸腔体122和胸腹部延伸腔体123分别展开以保护乘员的头部、胸腹部和胯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本体和多个充气装置,所述气囊本体被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多个所述充气装置与多个所述腔体一一对应连接,以使每个所述腔体通过对应的所述充气装置充气而独立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腔体包括主腔体和辅助腔体,所述辅助腔体包括头部保护腔体和骨盆延伸腔体,所述头部保护腔体、所述主腔体和所述骨盆延伸腔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腔体还包括胸腹部延伸腔体,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设置于所述主腔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头部保护腔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片连接,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骨盆延伸腔体通过第二连接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充气装置在所述主腔体的边缘集中设置,所述气囊本体沿远离所述充气装置的一侧向设有所述充气装置的一侧收卷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内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所述传感器和多个所述充气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多个所述充气装置的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二展开状态;
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在小于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一角度区间时,所述气囊本体处于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仅所述主腔体展开;
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在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二预设角度的第二角度区间时,所述气囊本体处于所述第二展开状态,所述主腔体、所述头部保护腔体和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展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还具有第三展开状态;
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在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三预设角度的第三角度区间时,所述气囊本体处于所述第三展开状态,所述主腔体、所述头部保护腔体、所述胸腹部延伸腔体和所述骨盆延伸腔体展开。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69161.0U CN220577207U (zh) | 2023-08-11 | 2023-08-11 | 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69161.0U CN220577207U (zh) | 2023-08-11 | 2023-08-11 | 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77207U true CN220577207U (zh) | 2024-03-12 |
Family
ID=90115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69161.0U Active CN220577207U (zh) | 2023-08-11 | 2023-08-11 | 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77207U (zh) |
-
2023
- 2023-08-11 CN CN202322169161.0U patent/CN2205772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73392B2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US10583799B2 (en) | Overhead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y | |
JP5203417B2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US9598042B2 (en) |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with inflatable pelvis restraint device | |
JP5004587B2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 |
JP3430835B2 (ja) | エアバック装置 | |
JP4552840B2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WO2014013822A1 (ja) |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6089858B2 (ja) |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08230406A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09018715A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08201175A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US11498509B2 (en) | Roof mounted passenger airbag | |
CN114423649A (zh) | 车辆气囊系统 | |
CN114174127B (zh) | 安全气囊装置、车辆座椅及安全气囊装置的点火方法 | |
CN115667021A (zh) | 安全气囊装置 | |
US9616841B2 (en) | Side airbag device | |
CN113548006B (zh) | 一种座椅气囊装置及座椅 | |
CN112660060A (zh) | 远侧安全气囊装置 | |
CN220577207U (zh) | 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 |
JP4414248B2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09955822B (zh) | 车辆用侧气囊装置 | |
JP2003246254A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JP7217343B2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CN116252738B (zh) | 一种辅助气囊、副驾座椅、安全气囊系统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