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9309U - 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9309U
CN220569309U CN202322109234.7U CN202322109234U CN220569309U CN 220569309 U CN220569309 U CN 220569309U CN 202322109234 U CN202322109234 U CN 202322109234U CN 220569309 U CN220569309 U CN 220569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djusting
city planning
fixedly connect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092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君
武传太
翟立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1092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9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9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9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涉及城市规划领域。包括两个侧部板块和中部板块,两个侧部板块前后两方的下侧和中部板块前后两方的下侧均共同设置有两个底部连接架,两个相对应的底部连接架的底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板,两个中部板块前后两方的上侧均设置有顶部连接架,两个顶部连接架的相对一面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两个第一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城市规划模型分为两个侧部板块和两个中部板块,并且采用折叠的方式将所有的侧部板块和中部板块之间进行连接,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方便对所有的侧部板块和中部板块进行收纳,从而减少了城市规划模型在不需要使用时候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规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背景技术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模型是很好地向人们展示城市发展、城市历史、城市建筑、城市经济等多方面发展的全方位展现,一般而言,城市规划模型项目的制作方通常为政府部门,城市规划模型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例如城市规划模型,其目的在于展示城市发展的变化以及未来宏伟蓝图等,正是由于其实际面积大,只有适当缩小比例才能够全面展示出整个城市的规划图,否则就会成为“巨无霸”沙盘模型,影响审美及参观效果,且一般的展厅也很难容下过于庞大的沙盘模型。
现有的城市规划模型大多为一整块版面设置,然而在需要将城市规划模型进行携带的时候,大多不方便进行携带,并且不需要使用城市规划模型的时候,城市规划模型的占用面积较大,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对城市规划模型进行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城市规划模型大多为一整块版面设置,然而在需要将城市规划模型进行携带的时候,大多不方便进行携带,并且不需要使用城市规划模型的时候,城市规划模型的占用面积较大,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对城市规划模型进行收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包括两个侧部板块和中部板块,两个所述侧部板块前后两方的下侧和中部板块前后两方的下侧均共同设置有两个底部连接架,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底部连接架的底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板,两个所述中部板块前后两方的上侧均设置有顶部连接架,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架的相对一面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两个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调节机构,多个所述底部连接架的相反一面均开设有第二空腔,多个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传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轴,两个所述调节轴的后端均与中部板块后面的上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轴的后端均贯穿顶部连接架的前面至第一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调节轴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蜗轮,两个所述调节蜗轮的相对一面共同啮合连接有调节蜗杆,所述调节蜗杆的下端与第一空腔内壁的下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蜗杆的上端贯穿第一空腔内壁的上侧至顶部连接架的顶面,所述调节蜗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钮,两个所述调节机构相反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后端分别与侧部板块后面的下侧和中部板块后面的下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前端均贯穿底部连接架的后面至第二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的相对一面啮合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架的左右两面均开设有第三空腔,多个所述第三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内螺纹定位杆,所述内螺纹定位杆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后端与第三空腔内壁的后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后端贯穿第三空腔内壁的后侧至顶部连接架的后面,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定位转钮,所述第三空腔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通过滑块分别与内螺纹定位杆的左右两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侧部板块前后两面的上侧均开设有与内螺纹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槽。
优选的,多个所述底部连接架的前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上侧两侧均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个左侧的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的内壁和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共同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底部连接板底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腿,两个所述伸缩支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侧部板块、中部板块、底部连接架、底部连接板、顶部连接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城市规划模型分为两个侧部板块和两个中部板块,并且采用折叠的方式将所有的侧部板块和中部板块之间进行连接,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方便对所有的侧部板块和中部板块进行收纳,从而减少了城市规划模型在不需要使用时候的占用空间。
2、通过设置调节轴、调节蜗轮、调节蜗杆、调节转钮、顶部连接架、中部板块,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调节蜗杆带动两个调节蜗轮进行转动,使得两个调节蜗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对两个中部板块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两个中部板块可以下折叠和收纳,并且在调节蜗杆的作用下,方便对调节蜗轮进行限位,保持中部板块在使用时候的稳定。
3、通过设置传动轴、侧部板块、中部板块、底部连接架、传动齿轮,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中部板块在进行转动的时候,可以将中部板块转动的动力通过传动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传动至侧部板块上,使得侧部板块能够跟随中部板块进行同时转动,从而使得侧部板块和中部板块进行同时展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前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部连接架上侧剖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部连接架前侧剖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部板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部连接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部板块;2、中部板块;3、底部连接架;4、底部连接板;5、顶部连接;6、调节轴;7、调节蜗轮;8、调节蜗杆;9、调节转钮;10、传动轴;11、传动齿轮;12、内螺纹定位杆;13、调节螺纹杆;14、定位转钮;15、定位槽;16、连接杆;17、连接件;18、伸缩支腿;19、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包括两个侧部板块1和中部板块2,两个侧部板块1前后两方的下侧和中部板块2前后两方的下侧均共同设置有两个底部连接架3,两个相对应的底部连接架3的底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板4,两个中部板块2前后两方的上侧均设置有顶部连接架5,两个顶部连接架5的相对一面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两个第一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调节机构,多个底部连接架3的相反一面均开设有第二空腔,多个第二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城市规划模型分为两个侧部板块1和两个中部板块2,并且采用折叠的方式将所有的侧部板块1和中部板块2之间进行连接,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方便对所有的侧部板块1和中部板块2进行收纳,从而减少了城市规划模型在不需要使用时候的占用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轴6,两个调节轴6的后端均与中部板块2后面的上侧固定连接,两个调节轴6的后端均贯穿顶部连接架5的前面至第一空腔的内部,两个调节轴6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蜗轮7,两个调节蜗轮7的相对一面共同啮合连接有调节蜗杆8,调节蜗杆8的下端与第一空腔内壁的下侧转动连接,调节蜗杆8的上端贯穿第一空腔内壁的上侧至顶部连接架5的顶面,调节蜗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钮9,两个调节机构相反设置,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调节蜗杆8带动两个调节蜗轮7进行转动,使得两个调节蜗轮7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对两个中部板块2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两个中部板块2可以下折叠和收纳,并且在调节蜗杆8的作用下,方便对调节蜗轮7进行限位,保持中部板块2在使用时候的稳定。
如图1和图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10,两个传动轴10的后端分别与侧部板块1后面的下侧和中部板块2后面的下侧固定连接,两个传动轴10的前端均贯穿底部连接架3的后面至第二空腔的内部,两个传动轴10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11,两个传动齿轮11的相对一面啮合连接,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中部板块2在进行转动的时候,可以将中部板块2转动的动力通过传动齿轮11之间的啮合连接,传动至侧部板块1上,使得侧部板块1能够跟随中部板块2进行同时转动,从而使得侧部板块1和中部板块2进行同时展开,两个顶部连接架5的左右两面均开设有第三空腔,多个第三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机构,在定位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侧部板块1在进行收纳的时候,可以保持稳定。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定位机构包括内螺纹定位杆12,内螺纹定位杆1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13,调节螺纹杆13的后端与第三空腔内壁的后侧转动连接,调节螺纹杆13的后端贯穿第三空腔内壁的后侧至顶部连接架5的后面,调节螺纹杆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定位转钮14,第三空腔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壁均通过滑块分别与内螺纹定位杆12的左右两面滑动连接,在内螺纹定位杆12的作用下,方便对侧部板块1在进行收纳的时候进行定位,保持装置整体的稳定,两个侧部板块1前后两面的上侧均开设有与内螺纹定位杆12相匹配的定位槽15,在定位槽15的作用下,方便内螺纹定位杆12对侧部板块1进行定位。
如图1和图5所示,多个底部连接架3的前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凹槽内壁的上侧两侧均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6,两个左侧的连接杆16的右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连接杆16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7,两个连接件17的内壁和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共同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接杆16的作用下,对两个底部连接板4之间进行连接,从而在中部板块2进行转动的时候,两个底部连接板4之间保持水平连接,避免底部连接板4之间产生位移,影响中部板块2对两侧侧部板块1的传动,两个底部连接板4底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腿18,两个伸缩支腿18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9,在伸缩支腿18的作用下,方便调节装置的使用高度,在移动轮19的作用下,方便装置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将装置放在使用的位置,在需要将装置进行展开的时候,转动所有的定位转钮14,使得所有的定位转钮14带动调节螺纹杆13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调节螺纹杆13能够带动内螺纹定位杆12中定位槽15中移动至第三空腔中,松开对侧部板块1的限制;
同时转动两个调节转钮9,使得调节转钮9能够带动调节蜗杆8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调节蜗杆8带动两个调节轴6上的调节蜗轮7进行转动,并且两个调节蜗轮7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两个中部板块2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两个中部板块2进行反向转动,两个中部板块2在进行转动的同时,两个中部板块2下方传动轴10上的传动齿轮1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侧部板块1上传动轴10上的传动齿轮11进行转动,两个侧部板块1进行角度的改变,直到两个侧部板块1和两个中部板块2转动至平面为止;
此时两个底部连接板4之间,通过底部连接架3上的两个连接杆16的连接,两个连接杆16之间通过连接件17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连接杆16之间的夹角进行改变,两个底部连接板4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在伸缩支腿18的作用下,方便调节装置的使用高度,同时在移动轮19的作用下,方便带动装置进行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包括两个侧部板块(1)和中部板块(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部板块(1)前后两方的下侧和中部板块(2)前后两方的下侧均共同设置有两个底部连接架(3),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底部连接架(3)的底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板(4),两个所述中部板块(2)前后两方的上侧均设置有顶部连接架(5),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架(5)的相对一面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两个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调节机构,多个所述底部连接架(3)的相反一面均开设有第二空腔,多个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轴(6),两个所述调节轴(6)的后端均与中部板块(2)后面的上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轴(6)的后端均贯穿顶部连接架(5)的前面至第一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调节轴(6)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蜗轮(7),两个所述调节蜗轮(7)的相对一面共同啮合连接有调节蜗杆(8),所述调节蜗杆(8)的下端与第一空腔内壁的下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蜗杆(8)的上端贯穿第一空腔内壁的上侧至顶部连接架(5)的顶面,所述调节蜗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钮(9),两个所述调节机构相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10),两个所述传动轴(10)的后端分别与侧部板块(1)后面的下侧和中部板块(2)后面的下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轴(10)的前端均贯穿底部连接架(3)的后面至第二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传动轴(10)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11),两个所述传动齿轮(11)的相对一面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部连接架(5)的左右两面均开设有第三空腔,多个所述第三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内螺纹定位杆(12),所述内螺纹定位杆(1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纹杆(13),所述调节螺纹杆(13)的后端与第三空腔内壁的后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13)的后端贯穿第三空腔内壁的后侧至顶部连接架(5)的后面,所述调节螺纹杆(1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定位转钮(14),所述第三空腔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通过滑块分别与内螺纹定位杆(12)的左右两面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部板块(1)前后两面的上侧均开设有与内螺纹定位杆(12)相匹配的定位槽(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底部连接架(3)的前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上侧两侧均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6),两个左侧的所述连接杆(16)的右端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连接杆(16)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7),两个所述连接件(17)的内壁和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共同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部连接板(4)底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腿(18),两个所述伸缩支腿(18)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9)。
CN202322109234.7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Active CN220569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9234.7U CN22056930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9234.7U CN22056930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9309U true CN220569309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09234.7U Active CN22056930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9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03562U (zh) 基于体全息复用技术的投影装置
CN220569309U (zh) 一种新型折叠式城市规划模型
CN111086628A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隐藏式脚架
CN203902283U (zh) 儿童汽车
CN214312228U (zh) 一种多功能高等数学专用教学展示板
CN211294386U (zh) 一种经济法学教学装置
CN110952777B (zh) 一种用于拼缝建筑模板阳角处的斜拉锁紧装置
CN210955826U (zh) 一种可移动的城市规划用建筑模型演示架
CN220137846U (zh) 一种用于土地规划的模拟沙盘
CN215981765U (zh) 一种多功能智慧教学管理平台
CN220651583U (zh) 一种可调展板大小的展示机构
CN220731042U (zh) 一种建筑沙盘的智能灯光照明装置
CN213483236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
CN214663428U (zh) 一种一体式多方位计算机旋转架
CN215456642U (zh) 一种房屋建筑设计用操作台
CN214587657U (zh) 一种齿轮传动演示装置
CN104002668A (zh) 儿童汽车
CN215662668U (zh) 数学教学用演示装置
CN220232633U (zh) 一种可模拟日照的建筑沙盘展示装置
CN215417158U (zh) 一种便于移动和携带的英语教学用单词展示板
CN216212241U (zh) 一种高校招生用便携式广告牌
CN213277087U (zh) 一种中文古诗教学用辅助背诵展板
CN214068071U (zh) 一种学习用景观设计装置
CN215456959U (zh) 一种平面设计作品展示装置
CN219133676U (zh) 一种学前教育用三维角度调节的写字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