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5732U -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5732U
CN220555732U CN202321976434.6U CN202321976434U CN220555732U CN 220555732 U CN220555732 U CN 220555732U CN 202321976434 U CN202321976434 U CN 202321976434U CN 220555732 U CN220555732 U CN 220555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feeding device
belt pulley
guide
automatic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764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良斌
程莲花
周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yi Hengtian Yongan New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yi Hengtian Yongan New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yi Hengtian Yongan New We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yi Hengtian Yongan New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764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5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5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5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柱、导向板、滚轮、滑动箱、导向轮、导向筒、第三轴承、螺纹杆和支撑板,两个所述固定柱分别固定在支撑架的内侧壁,支撑板固定在导向板的顶部。该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通过固定柱、导向板、滚轮、滑动箱、导向轮、导向筒、第三轴承、螺纹杆和支撑板配合使用,使得线纱的方向可以左右调整,这意味着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轻松改变线纱的走向,以满足不同需求和工艺要求,通过排线件的调整,可以使线纱沿着预期的路径和方向进行引导和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粗纱机,是把纤维条制成粗纱的纺纱机器,粗纱机主要作用是牵伸和加拈,并把粗纱卷绕成一定的卷装,以适应细纱机加工的要求。
但是线纱只按照固定的路径和方向进行进料,无法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可能会导致线纱的控制精度下降。线纱可能会存在扭曲、跳跃、交错等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柱、导向板、滚轮、滑动箱、导向轮、导向筒、第三轴承、螺纹杆和支撑板,两个所述固定柱分别固定在支撑架的内侧壁,支撑板固定在导向板的顶部,每两个滚轮分别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部,每两个滚轮包裹在顶部的固定柱的外表面,滑动箱滑动套接在底部固定柱的外表面;
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排线件,排线件包括传动机箱、限位辊、调节板、第二转动柱、第二轴承、转动辊、第四皮带轮、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二转动柱固定在调节板一端的两侧壁,支撑架两侧壁开设有用于第二转动柱转动的通孔,调节板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限位辊转动的凹槽,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在转动辊的两端,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支撑架上,第四皮带轮固定在转动辊的一端,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传动机箱的内部,第三皮带轮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安装有转动件,转动件包括支撑杆、辅助导线杆、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转动柱、第二皮带轮和第一轴承。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操作台的内底壁,四个所述转动柱分别设置在操作台顶部的四边。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固定在转动柱的顶部,辅助导线杆固定在支撑杆的一侧壁,第二皮带轮固定在转动柱的外表面,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皮带轮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滑动箱的一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导向板的一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的外表面包裹有第四传动皮带。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在使用时,通过固定柱、导向板、滚轮、滑动箱、导向轮、导向筒、第三轴承、螺纹杆和支撑板配合使用,使得线纱的方向可以左右调整,这意味着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轻松改变线纱的走向,以满足不同需求和工艺要求,通过排线件的调整,可以使线纱沿着预期的路径和方向进行引导和定位,从而实现精确的线纱控制,这有助于减少线纱的扭曲、跳跃等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二,在使用时,通过传动机箱、限位辊、调节板、第二转动柱、第二轴承、转动辊、第四皮带轮、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三皮带轮配合使用,通过限位辊和转动辊的挤压作用,可以有效地压缩纱线。这有助于减小纱线的截面积,滚筒的挤压可以使纱线表面更加平整,这有助于改善纱线的外观和质量,减少纺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纱线断裂、结球等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箱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操作台1、支撑杆2、辅助导线杆201、第一驱动电机202、第一皮带轮203、第一传动皮带204、转动柱205、第二皮带轮206、第一轴承207、支撑架3、传动机箱4、限位辊401、调节板402、第二转动柱403、第二轴承404、转动辊405、第四皮带轮406、第二驱动电机407、第三皮带轮408、固定柱5、导向板501、滚轮502、滑动箱503、导向轮504、导向筒505、第三轴承506、螺纹杆507、支撑板5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的顶部安装有转动件,转动件包括支撑杆2、辅助导线杆201、第一驱动电机202、第一皮带轮203、第一传动皮带204、转动柱205、第二皮带轮206和第一轴承207,第一驱动电机202安装在操作台1的内底壁,四个转动柱205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顶部的四边,支撑杆2固定在转动柱205的顶部,辅助导线杆201固定在支撑杆2的一侧壁,支撑杆2底部的外表面与第一轴承207的内圈相固定,第一轴承207的外圈与操作台1的内侧壁相固定,第二皮带轮206固定在转动柱205的外表面,第一驱动电机202的输出轴与第一皮带轮203相固定,两个第一传动皮带204分别包裹在第一皮带轮203和第二皮带轮206的外表面,操作台1顶部固定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安装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柱5、导向板501、滚轮502、滑动箱503、导向轮504、导向筒505、第三轴承506、螺纹杆507和支撑板508,两个固定柱5分别固定在支撑架3的内侧壁,支撑板508固定在导向板501的顶部,每两个滚轮502分别安装在支撑板508的顶部,每两个滚轮502包裹在顶部的固定柱5的外表面,滑动箱503滑动套接在底部固定柱5的外表面,滑动箱503的一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507相适配的螺纹孔,导向板501的一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507相适配的凹槽,导向轮504和导向筒505的两端分别包裹有第三轴承506,第三轴承506的外圈与导向板501的两侧壁相固定;
在使用时,通过线筒套接到支撑杆2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02的输出端带动第一皮带轮203转动,通过第一传动皮带204传递动力到第二皮带轮206,这使得转动柱205驱动支撑杆2和辅助导线杆201一起转动,支撑杆2带动线筒转动,辅助导线杆201对线筒上的纱线进行限位,纱线在线筒上转动转动脱落后经过导向轮504和导向筒505,通过调整滚轮502,使滚轮502在固定柱5上滑动改变导向板501的位置,改变纱线的进料位置,通过调整螺纹杆507,使导向板501的角度进行改变,调整纱线的进料角度。
实施例2:请参阅图1和图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支撑架3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排线件,排线件包括传动机箱4、限位辊401、调节板402、第二转动柱403、第二轴承404、转动辊405、第四皮带轮406、第二驱动电机407和第三皮带轮408,第二转动柱403固定在调节板402一端的两侧壁,支撑架3两侧壁开设有用于第二转动柱403转动的通孔,支撑架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转动柱403的螺帽,调节板402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限位辊401转动的凹槽,第二轴承404的内圈固定在转动辊405的两端,第二轴承404的外圈固定在支撑架3上,第四皮带轮406固定在转动辊405的一端,第二驱动电机407安装在传动机箱4的内部,第三皮带轮408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407的输出轴上,第三皮带轮408和第四皮带轮406的外表面包裹有第四传动皮带。
在使用时,纱线然后经过限位辊401和转动辊405之间,通过第二驱动电机407的输出轴带动第三皮带轮408转动,第三皮带轮408带动第四传动皮带转动,第四传动皮带带动第四皮带轮406转动,第四皮带轮406带动转动辊405转动,通过调整第二转动柱403上的螺帽,使限位辊401的位置进行调整,控制限位辊401与转动辊405之间的间距,对不同的纱线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顶部固定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安装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柱(5)、导向板(501)、滚轮(502)、滑动箱(503)、导向轮(504)、导向筒(505)、第三轴承(506)、螺纹杆(507)和支撑板(508),两个所述固定柱(5)分别固定在支撑架(3)的内侧壁,支撑板(508)固定在导向板(501)的顶部,每两个滚轮(502)分别安装在支撑板(508)的顶部,每两个滚轮(502)包裹在顶部的固定柱(5)的外表面,滑动箱(503)滑动套接在底部固定柱(5)的外表面;
所述支撑架(3)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排线件,排线件包括传动机箱(4)、限位辊(401)、调节板(402)、第二转动柱(403)、第二轴承(404)、转动辊(405)、第四皮带轮(406)、第二驱动电机(407)和第三皮带轮(408),所述第二转动柱(403)固定在调节板(402)一端的两侧壁,支撑架(3)两侧壁开设有用于第二转动柱(403)转动的通孔,调节板(402)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限位辊(401)转动的凹槽,第二轴承(404)的内圈固定在转动辊(405)的两端,第二轴承(404)的外圈固定在支撑架(3)上,第四皮带轮(406)固定在转动辊(405)的一端,第二驱动电机(407)安装在传动机箱(4)的内部,第三皮带轮(408)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407)的输出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安装有转动件,转动件包括支撑杆(2)、辅助导线杆(201)、第一驱动电机(202)、第一皮带轮(203)、第一传动皮带(204)、转动柱(205)、第二皮带轮(206)和第一轴承(2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2)安装在操作台(1)的内底壁,四个所述转动柱(205)分别设置在操作台(1)顶部的四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固定在转动柱(205)的顶部,辅助导线杆(201)固定在支撑杆(2)的一侧壁,第二皮带轮(206)固定在转动柱(205)的外表面,第一驱动电机(202)的输出轴与第一皮带轮(203)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箱(503)的一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507)相适配的螺纹孔,导向板(501)的一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杆(507)相适配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皮带轮(408)和第四皮带轮(406)的外表面包裹有第四传动皮带。
CN202321976434.6U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Active CN220555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6434.6U CN220555732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6434.6U CN220555732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5732U true CN220555732U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51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76434.6U Active CN220555732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5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9206B2 (en) Ring spinning mechanism with fixed ring location
US7325390B2 (en) Twin unit comprising two drafting devices for a spinning machine
CN220555732U (zh) 一种粗纱机的自动进料装置
CN1920137A (zh)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3806143B (zh) 双向传动粗纱机
CN101078147A (zh) 利用步进马达的分丝卷绕机驱动装置
CN215828045U (zh) 一种高效并纱机的导纱装置
CN101988227B (zh) 立式氨纶整经机的人字筘自动升降装置
CN209957946U (zh) 一种具有稳定气圈锭子升降的环锭细纱机
CN1157863A (zh) 细纱机的传动装置
CN215364268U (zh) 工位自动缠线机
CN108486702B (zh) 并条机条筒容量扩增的圈条装置
CN214652613U (zh) 一种卷绕机双导丝装置
CN2286191Y (zh) 环锭细纱机八锭位滚盘传动机构
CN209922603U (zh) 一种加弹机卷绕成型装置
CN220099300U (zh) 细纱管纱捻度修正控制驱动装置
CN217298132U (zh) 一种粗纱机传动装置
CN200961158Y (zh) 新型车头结构
US3479700A (en) Textile drafting system
CN216686936U (zh) 一种碳化硅纤维卷绕收丝机
US3345813A (en) Bobbin drive mechanism for roving frames
CN220200974U (zh) 一种棉纱线纺织收卷装置
CN112301480B (zh) 揺架自动落纱和支撑筒管的法兰盘装置
CN217102474U (zh) 一种无张力松绕式的光纤单元收线装置
CN213172745U (zh) 一种并条机的导条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