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071U - 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 Google Patents

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071U
CN220553071U CN202322282982.5U CN202322282982U CN220553071U CN 220553071 U CN220553071 U CN 220553071U CN 202322282982 U CN202322282982 U CN 202322282982U CN 220553071 U CN220553071 U CN 220553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ain body
light
front shell
path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29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伟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dox Photo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dox Phot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dox Photo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dox Phot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29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属于摄影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聚光镜包括主体单元和移动单元。主体单元包括主体和第一镜片,主体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第一光路通道,第一镜片设置在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内;移动单元包括前壳和第二镜片,前壳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第二光路通道,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光路通道内。前壳活动连接在主体远离第一镜片的一端,并可沿主体的轴线方向移动。当前壳可沿主体的轴线方向远离或者靠近光源时,就可以调整位于主体上的第一镜片与位于前壳上的第二镜片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通过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的光线的发散角度改变,以解决传统的聚光镜不能对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摄影摄像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摄影摄像的光效有各种不同的要求;为了将光线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光效图像,人们会在摄影摄像灯中加装聚光镜,但现有的聚光镜其对所发射出的光线的发散度不能进行调整,当需要生成不同直径的光效图像,则需要对聚光镜进行替换,其适用范围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聚光镜不能对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光镜,包括:主体单元,包括主体和第一镜片,所述主体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第一光路通道,所述第一镜片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内;所述主体一端开口构造为与光源连接的进光口;移动单元,包括前壳和第二镜片,所述前壳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第二光路通道,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光路通道内;所述前壳与所述主体连接,使所述第一光路通道与所述第二光路通道对接;所述前壳背离所述主体的一端开口构造形成出光口;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均朝向背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凸起,使光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光路通道内的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光路通道内的第二镜片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其中,所述前壳活动连接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并可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前壳上的第二镜片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主体上的第一镜片,从而调整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导向部,所述前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匹配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可沿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对移动,使所述前壳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相互远离或靠近。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导向部为与所述内螺纹螺接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设置在所述前壳的外侧壁上;所述前壳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内,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以使所述前壳能够沿所述主体的轴线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为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槽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部连通所述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与所述聚光镜的外部空间;所述前壳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内,所述第二导向部穿过所述第一导向部后与所述前壳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可沿所述前壳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部上设有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的抵接面;当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前壳的径向向内移动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主体的外侧壁相抵接时,以使所述主体与所述前壳锁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均为非球面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面向光源的一端为平面,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的背离光源的一端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朝向背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凸起,且所述第一镜片的弧形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镜片的弧形面的曲率。
可选地,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固定环,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光源的一端形成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的底壁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镜片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固定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室内,所述固定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镜片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镜片固定在所述主体内。
可选地,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前盖,所述前盖设置在所述前壳背离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前盖包括盖本体和固定扣,所述固定扣设置在所述盖本体背离所述前盖的一端;所述固定扣面向所述盖本体的轴线的内侧面上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光效附件。
可选地,所述前盖还包括移动扣;所述移动扣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盖本体上,并与所述固定扣间隔布置;所述光效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时,所述移动扣可相对所述盖本体移动,以卡接在所述光效附件上或者脱离与所述光效附件的卡接;在所述移动扣与所述光效附件脱离卡接时,所述光效附件可由所述安装槽移出。
可选地,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卡口件,所述卡口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主体背离所述前壳的一端;所述卡口件用于与所述光源连接,使所述光源与所述主体固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影摄像光效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聚光镜;摄影摄像灯,设置在所述聚光镜的主体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所述摄影摄像灯发出的光线从所述进光口进入,并依次通过所述聚光镜上的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聚光镜包括主体单元和移动单元。主体单元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内的第一镜片;移动单元包括前壳和设置在前壳内的第二镜片。前壳活动连接在主体远离第一镜片的一端,并可沿主体的轴线方向移动。当前壳可沿主体的轴线方向远离或者靠近光源时,就可以调整位于主体上的第一镜片与位于前壳上的第二镜片之间的距离,使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以实现对所发射出的光线的发散度的调整,扩大其适用范围,从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光效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聚光镜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聚光镜的一个角度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聚光镜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聚光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聚光镜的镜片相互靠近时的光线发散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聚光镜的镜片相互远离时的光线发散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聚光镜与光效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聚光镜与光效附件的另一安装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聚光镜与光效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聚光镜与光效附件的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卡口件与主体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另一个卡口件与主体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又一个卡口件与主体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二中的聚光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聚光镜的镜片相互靠近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聚光镜的镜片相互远离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聚光镜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4中聚光镜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聚光镜;
10、主体单元;11、主体;111、第一导向部;112、安装腔室;1121、定位孔;12、第一镜片;13、固定环;14、卡口件;141、卡本体;142、凸块;143、定位旋钮;144、定位螺丝;
20、移动单元;21、前壳;211、第二导向部;212、连接孔;22、第二镜片;23、前盖;231、固定扣;232、移动扣;233、固定螺丝;234、安装槽;
30、光效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随着现今摄影摄像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摄影摄像的光效有各种不同的要求;为了将光线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光效图像,人们会在摄影摄像灯中加装聚光镜。但现有的聚光镜其对所发射出的光线的发散度不能进行调整。当需要生成不同直径的光效图像,则需要对聚光镜进行替换,其适用范围较低。
针对于现有的聚光镜不能对光线的发散度调整的技术问题,发明人发明一种可以移动伸缩的聚光镜100,通过改变其内部的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的距离,来调整通过该聚光镜100的光线的发散度。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光镜100,其包括主体单元10和移动单元20,移动单元20连接在主体单元10上,并可沿主体单元10的轴线移动。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方向以聚光镜100使用时为基准,光线射出的一端为前,光线进入的一端为后。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主体单元10包括主体11和第一镜片12。主体11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第一光路通道,主体11的一端与外部光源连接,使光源射出的光线可通过第一光路通道。第一镜片12设置在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内,并沿背离光源的方向凸起,使通过第一光路通道的光线进行第一次散射。
本实施例中的主体11呈筒体结构,第一镜片12设置在主体11的后端,即靠近光源的一端。主体11的后端的开口构造形成进光口,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进入到第一光路通道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可直接连接到该进光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主体单元10还包括固定环13。固定环13与主体11内的第一镜片12抵接,来将第一镜片12固定在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内。
其中,主体11朝向光源的一端形成安装腔室112,安装腔室112的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1121,第一镜片12位于定位孔1121中。固定环13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腔室112内;固定环13的端面与第一镜片12相抵接,使第一镜片12能固定在安装腔室112的底壁的定位孔1121内。
具体而言,第一镜片12穿设在定位孔1121内,并与定位孔1121的内侧壁相互抵接。固定环13为圆环形,其上开设有用于通光的通孔。圆环形的固定环13与安装腔室112的底壁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并使固定环13与第一镜片12的端面相抵接,以将第一镜片12压紧固定在定位孔1121内。通过固定环13来抵接固定第一镜片12,可以便于第一镜片12的安装和拆卸。
可以想到的是,第一镜片12也可以直接粘接或过盈配合在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内侧壁上,来实现第一镜片12与主体11的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移动单元20包括前壳21和第二镜片22。前壳21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第二光路通道,用于光线的通过。第二镜片22设置在第二光路通道内,且第二镜片22也朝向背离光源的方向凸起,以对通过第二镜片22的光线进行第二次发散。在前壳21背离主体11一端开口构造形成出光口,使光线通过第二镜片22后可以从出光口射出。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面向光源的一端为平面,且第二镜片22和第二镜片22背离光源的一端为弧形面,弧形面沿背离光源的方向凸起。采用此结构的镜片的对光的发散效果更好,能使通过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的光线完全的发散。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均为非球面镜片。并且第一镜片12的弧形面曲率大于第二镜片22的弧形面的曲率。其中,两个镜片的弧形面均可以通过下述公式来进行确认。
式中,z函数表示为弧形面的坐标系;c为曲率(半径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α1 α2α3等为非球面系数;r为该弧形面的口径值。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前壳21活动连接在主体11远离光源的一端,并可沿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的轴线方向移动。使位于前壳21内的第二镜片22可靠近或者远离主体11内的第一镜片12,以调整得第一镜片12与第二镜片2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通过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的光线的发散角度改变。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前壳21活动连接在主体11的前端上,使第一光路通道和第二光路通道相互对接;并可伸出或收缩于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的内。当前壳21向内收缩在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内时,如图5所示,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的距离较近,光线通过第二镜片22后的散设角度更大,最后得到的光效图像也更大。当前壳21向外伸出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时,如图6所示,第一镜片12与第二镜片22的距离较远,光线通过第二镜片22后的散射角度也较小,光线以类平行的效果射出。
通过前壳21与主体11之间的活动连接实现对发射出的光线的发散度的调整,可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光效的需求。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壳21与主体11之间活动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前壳21在主体11内的伸缩。
其中,主体11上形成有第一导向部111,第一导向部111的轴线与主体11的轴线方向相同,前壳21上形成有与第一导向部111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部211,第二导向部211可沿第一导向部111相对移动,以使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相互远离或靠近。
具体的,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导向部111为内螺纹,第二导向部211为外螺纹。内螺纹设置在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的内侧壁上,并沿主体11的轴线方向延伸。如图3和图6所示,外螺纹设置在前壳21的外侧壁靠近主体11的一端上。当前壳21容置于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内时,前壳21上的外螺纹与主体11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相互嵌合。
当转动前壳21时,前壳21上的外螺纹沿主体11内的内螺纹移动,进而使前壳21沿主体11的轴线移动,以伸出或收缩于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进而改变第一镜片12与第二镜片22之间的距离。
通过螺纹连接来实现第一镜片12与第二镜片22之间的距离的调节,其操作方式简单,只需要单手转动前壳21,即可实现前壳21的移动,进而改变第一镜片12与第二镜片22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螺纹连接还可以精确的控制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的移动精度,使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距离可以进行微调,来呈现更好的光效效果。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单元20还包括前盖23,前盖23设置在前壳21背离主体11的一端,并与前壳21的前端螺纹连接。前盖23可与第二镜片22相抵接,以将第二镜片22固定在前壳21与前盖23的连接处。
请参阅图7至图10,前盖23包括盖本体和固定扣231。固定扣231设置在盖本体背离前盖23的一端。固定扣231面向盖本体的轴线的内侧面上凹设有安装槽234,安装槽234用于安装光效附件30。
本实施例中,光效附件30为滤光片、光效片等可以改变光效的透光片。固定扣231设置有三个,其分别布置在盖主体端面的左侧、右侧和底侧。固定扣231上的安装槽234对应形成了一个矩形的安装平面。光效附件30可从上方插入到该安装平面内,使光效附件30容置于固定扣231上的安装槽234内,以将光效附件30定位到前盖23的前方。使光线能通过聚光镜100前方的光效附件30射出,来达到改变光线效果的目的。
可以想到的是,固定扣231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可相对调整,例如设置两个,其相对设置在盖本体的两侧,光效附件30可沿固定扣231上的安装槽234插入,并与安装槽234过盈配合实现卡接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前壳21还包括移动扣232。移动扣232可移动的连接在盖本体上,并相对固定扣231布置。当移动扣232朝向光效附件30的方向移动,并使移动扣232与光效附件30的相抵接,以将光效附件30固定在前盖23上。当移动扣232反向移动,以退出光效附件30的安装平面时,光效附件30可沿移动扣232所在方向抽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扣232面向盖本体的轴线一侧也设有安装槽234。移动扣232的两端设有连接轴,在前盖23的前端上设有槽口,移动扣232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前盖23的槽口中。移动扣232还设有固定螺丝233,固定螺丝233穿过移动扣232后与前盖23螺纹连接。当拧动固定螺丝233使固定螺丝233与前盖23脱离后,移动扣232绕其转轴转动,以退出光效附件30的安装平面,使光效附件30可从前盖23上插入或者拔出,以实现光效附件30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扣232可以滑动连接在前盖23的前端。此时,移动扣232中不设置安装槽234,其内侧为平面。移动扣232向主体11的方向滑动时,以退出光效附件30的安装平面时,光效附件30可从插入或拔出前盖23。当移动扣232向远离主体11的方向滑动,以伸入到光效附件30所在的安装平面时,移动扣232的内侧面与光效附件30的侧面抵接时,将移动扣232将光效附件30定位在前盖23上。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每个固定扣231和移动扣232的内侧面上均设有两个并排的安装槽234,其可以构成两个安装平面,两个安装平面与光源的距离不同,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插入不同的安装平面的安装槽234中。
请参阅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的主体单元10还包括卡口件14,卡口件14可拆卸连接在主体11背离前壳21的一端。卡口件14用于与光源连接,将光源固定在主体11上。
本实施例中光源为摄影摄像灯,摄影摄像灯具有多种型号,需要不同形状的卡口件14来进行连接固定。
如图11所示,卡口件14包括卡本体141和设置在卡本体141上的凸块142,通过将凸块142卡接在摄影摄像灯上的凹槽中,来实现两者的固定。
如图12所示,卡口件14包括卡本体141和设置在卡本体141上定位旋钮143,卡本体141内上设有定位腔,定位旋钮143螺纹连接在卡本体141上,并可向定位腔内移动。摄影摄像灯的插接部可插入到卡本体141的腔体内,并旋转定位旋钮143将摄影摄像灯抵紧,将摄影摄像师灯固定在卡口件14上。
如图13所示,卡口件14包括卡本体141和定位螺丝144,卡本体141呈环形,摄影摄像灯的可套入到卡本体141上,定位螺丝144穿过摄影摄像灯后与卡本体141上的螺纹孔连接,将摄影摄像灯固定在卡口件14。
本实施例通过螺丝实现卡口件14与主体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卡口件14可以更加方便的拆卸和更换。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4至图18,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聚光镜100,其与实施例一中聚光镜100的区别在于:第一导向部111和第二导向部211的结构不同,即前壳21与主体11之间活动连接的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1为沿主体11轴线延伸的槽结构,第一导向部111凹设在主体11上,并将主体11的第一光路通道与外部相贯通。第二导向部211穿过第一导向部111后与前壳21螺接,使第二导向可沿前壳21的径向移动。并且,第二导向部211上设有面向前壳21的一侧的抵接面。
当第二导向部211沿前壳21的径向向内移动时,抵接面与主体11的外侧壁相抵接时,以使主体11与前壳21锁定,前壳21与主体11之间不能相对移动。当第二导向部211沿前壳21的径向向外移动时,第二导向部211的抵接面远离主体11,前壳21可沿主体11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调整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之间的距离。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部111为设置在主体11上的导向槽,第二导向部211为螺纹连接在前壳21上的旋钮。
旋钮的头部面向主体11的一侧形成抵接面。前壳21上设有连接孔212,第二导向部211与连接孔212螺纹连接,以使第二导向部211能沿前壳21的径向移动,来对前壳21的移动进行锁止。
通过旋钮与导向槽配合,可以快速的对第一镜片12与第二镜片22之间的距离调整。当向一个方向转动旋钮,使旋钮的抵接面抵压主体11的外侧壁时,即可将主体11与前壳21的抵接锁止。当反向转动旋钮,使旋钮的抵接面远离主体11的外侧壁时;主体11与前壳21解锁,然后推拉前壳21即可实现第一镜片12与第一镜片12的距离调整。采用此种方式,可增加前壳21的移动速度,以快速的将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调整到位。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影摄像光效系统,包括上述的聚光镜100和摄影摄像灯。摄影摄像灯设置在聚光镜100的主体11远离前壳21的一端。摄影摄像灯作为光源,发出的光线从主体11后端的进光口进入,并依次通过聚光镜100上的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后,从出光口射出。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光镜100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聚光镜100包括主体单元10和移动单元20。主体单元10包括主体11和设置在主体11内的第一镜片12。移动单元20包括前壳21和设置在前壳21内的第二镜片22,前壳21活动连接在主体11远离第一镜片12的一端,并可沿主体11的轴线方向移动。当前壳21可沿主体11的轴线方向远离或者靠近光源,就可以调整位于主体11上的第一镜片12与位于前壳21上的第二镜片22之间的距离。第一镜片12和第二镜片22之间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以实现对所发射出的光线的发散度的调整,扩大其适用范围,从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光效的需求。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聚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单元,包括主体和第一镜片,所述主体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第一光路通道,所述第一镜片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内;所述主体一端开口构造为与光源连接的进光口;
移动单元,包括前壳和第二镜片,所述前壳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形成第二光路通道,所述第二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光路通道内;所述前壳与所述主体连接,使所述第一光路通道与所述第二光路通道对接;所述前壳背离所述主体的一端开口构造形成出光口;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均朝向背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凸起,使光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光路通道内的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光路通道内的第二镜片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其中,所述前壳活动连接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并可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前壳上的第二镜片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主体上的第一镜片,从而调整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导向部,所述前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匹配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可沿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对移动,使所述前壳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相互远离或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导向部为与所述内螺纹螺接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设置在所述前壳的外侧壁上;所述前壳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内,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以使所述前壳能够沿所述主体的轴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为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槽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部连通所述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与所述聚光镜的外部空间;所述前壳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光路通道内,所述第二导向部穿过所述第一导向部后与所述前壳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可沿所述前壳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部上设有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的抵接面;
当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前壳的径向向内移动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主体的外侧壁相抵接时,以使所述主体与所述前壳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均为非球面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面向光源的一端为平面,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的背离光源的一端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朝向背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凸起,且所述第一镜片的弧形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镜片的弧形面的曲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固定环,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光源的一端形成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的底壁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镜片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固定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室内,所述固定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镜片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镜片固定在所述主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前盖,所述前盖设置在所述前壳背离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前盖包括盖本体和固定扣,所述固定扣设置在所述盖本体背离所述前盖的一端;所述固定扣面向所述盖本体的轴线的内侧面上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光效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还包括移动扣;所述移动扣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盖本体上,并与所述固定扣间隔布置;所述光效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时,所述移动扣可相对所述盖本体移动,以卡接在所述光效附件上或者脱离与所述光效附件的卡接;在所述移动扣与所述光效附件脱离卡接时,所述光效附件可由所述安装槽移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卡口件,所述卡口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主体背离所述前壳的一端;所述卡口件用于与所述光源连接,使所述光源与所述主体固定。
10.一种摄影摄像光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光镜;
摄影摄像灯,设置在所述聚光镜的主体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所述摄影摄像灯发出的光线从所述进光口进入,并依次通过所述聚光镜上的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后,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CN202322282982.5U 2023-08-23 2023-08-23 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Active CN220553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2982.5U CN220553071U (zh) 2023-08-23 2023-08-23 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2982.5U CN220553071U (zh) 2023-08-23 2023-08-23 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071U true CN220553071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2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2982.5U Active CN220553071U (zh) 2023-08-23 2023-08-23 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61974B2 (ja) 内視鏡
US20060007564A1 (en) Lens holder for lens device and process of assembring lens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lens holder
CA2634790C (en) Collimated optical system with clip ring eccentric locking mechanism
EP3998509A1 (en) Adapter device
CN220553071U (zh) 聚光镜及摄影摄像光效系统
CN108873231B (zh) 一种镜头调焦装置
JP2761726B2 (ja) 内視鏡の接眼装置
WO2024078591A1 (zh) 聚光筒及摄影光效设备
US5394210A (en) Linear guiding mechanism of a zoom lens barrel of a photographing optical system
US6643462B2 (en) Variable viewfinder for wide angle shots
CN217587851U (zh) 光效器及闪光灯
US20070183026A1 (en) Adjustable lens device
US11585514B2 (en) Ring flash light diffusion device
US2610545A (en) Eyepiece mounting means
US4293185A (en) Optical conversion assembly for objective camera lenses
CN219036437U (zh) 摄影灯
US20220146080A1 (en) Lamp and optical lens thereof
JP2000330179A (ja) カメラ
US7212357B2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US6337775B1 (en) Collet lens mount
JP2001133697A (ja) 照準望遠鏡の対物交換レンズ及びこの対物交換レンズを具備する照準望遠鏡並びに照準望遠鏡の対物交換レンズ群
JP7441648B2 (ja) アクセサリアダプタ及びレンズフード
JPS5819526Y2 (ja) 望遠鏡
CN214174811U (zh) 超短焦投影仪的镜筒、镜头以及超短焦投影仪
CN115202028B (zh) 一种内置导星功能且具有替换式镜头的天文摄星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