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2015U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2015U
CN220552015U CN202321499106.1U CN202321499106U CN220552015U CN 220552015 U CN220552015 U CN 220552015U CN 202321499106 U CN202321499106 U CN 202321499106U CN 220552015 U CN220552015 U CN 220552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ing
flange
pipe section
air duct
fix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91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越
赵梓航
辛电波
贺长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91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2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2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2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为解决压缩机工作时导致气液分离器内部管路振动产生噪音的问题。该空调室外机主要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压缩机通过吸气管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基于此,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将通过吸气管路传向气液分离器筒体内部的导气管,导致导气管发生共振并产生噪音。为了消除或者减弱导气管的共振,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固定件,设于筒体的容纳腔内,固定件与导气管相连接,使得导气管的刚度增大,进而提高导气管的固有频率,从而消除或者减弱导气管的共振,以消除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调节温度、湿度用于给空间区域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在空调领域中,噪音问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效果,而空调的噪音主要来自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工作时压缩机运行振动,并且振动将通过管路传向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相连的气液分离器内部的管路,导致气液分离器内部的管路共振,产生能量大幅值高的高频异常音即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用于解决压缩机运行产生的振动通过管路传向气液分离器内部的管路,导致气液分离器内部管路共振产生噪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其中压缩机包括吸气管路,该吸气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连通,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筒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可以存储冷媒。进一步,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导气管,该导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折弯段以及第二管段,第一管段、折弯段以及第二管段,均位于筒体的容纳腔内。其中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间隔设置,且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延伸方向相同,也即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平行设置。在此情况下,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还位于折弯段的同一侧,并与折弯段连通。
进一步,第一管段远离折弯段的一端伸出筒体并与上述吸气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吸气管路通过第一管段与气液分离器相连。这样一来,压缩机可以通过吸气管路以及与吸气管路相连通的第一管段将容纳腔内的气态冷媒吸入至压缩机内。同时,压缩机运行的产生的振动也将通过吸气管路传向与之相连通的导气管。
基于此,压缩机可以通过吸气管路将气液分离器内的气态冷媒吸入压缩机内,进而对气态冷媒进行加压。在压缩机工作的过程中,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将通过吸气管路传向气液分离器。由于气液分离器内部的导气管管路较长,固有频率较低且分布较为密集,容易激发起共振,因此会导致气液分离器内部产生高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位于容纳腔内。该固定件与导气管的第一管段相连接,且还与第二管段相连接。进一步,固定件可以为多个,多个固定件间隔设置。这样一来,用固定件对导气管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导气管的刚度,进而增加导气管固有频率避免导气管发生共振,或者减弱导气管共振时的幅度,达到消除或者减弱共振的目的,进而消除或者减弱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固定件本体以及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相对设置,分别位于固定件本体相对的两侧,并于固定件本体相连,且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的折弯方向相同。基于此第一翻边与第一管段相连,第二翻边与第二管段相连,或,第一翻边与第二管段相连,第二翻边与第一管段相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还包括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相对设置,位于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之间,且分别位于固定件本体相对的两侧,并于固定件本体相连。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的折弯方向相同,且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的折弯方向与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的折弯方向相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且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还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位于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之间,并与固定件本体相连。第一翻边和第一卡板将第一管段夹在中间,第二翻边和第二卡板将第二管段夹在中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其中,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件本体、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第二固定件包括固定件本体、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此外,第二固定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于固定件本体相连接,且连接部还与筒体的内侧壁相连,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交替设置,且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具有间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段的长度为L,第二管段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三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折弯段的距离为L1,且0mm≤L1≤L/8,第一安装部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一安装部远离折弯段的一侧,第二安装部与折弯段的距离为L2,且3L/8≤L2≤5L/8,第二安装部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第三安装部位于第一安装部远离折弯段的一侧,第三安装部与折弯段的距离为L3,且7L/8≤L3≤L,第三安装部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与折弯段的距离L1为0mm,第二安装部与折弯段的距离L2为L/2,第三安装部与折弯段的距离L3为L。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为固定件数量与导气管固有频率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7为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系统;
1-空调室外机;11-压缩机;110-吸气管路;12-冷凝器;13-气液分离器;130-筒体;1300-容纳腔;131-导气管;1311-第一管段;1312-第二管段;1313-折弯段;
2-空调室内机;21-节流降压装置;22-蒸发器;
3-固定件;30-固定件本体;31-第一翻边;311-第一卡板;312-第二卡板;32-第二翻边;33-第三翻边;34-第四翻边;
4-第一固定件;
5-第二固定件;50延伸部;
61-第一安装部;62-第二安装部;63-第三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无特殊说明,在满足附图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上述方位性的描述可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灵活设置。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安装于室外的空调室外机1和安装于室内的空调室内机2。上述空调系统100可以应用于办公楼、居民楼、教学楼、展厅等楼宇建筑中,以调节区域内的温度和湿度等。其中,空调室外机1主要可以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以及气液分离器13。空调室内机2主要可以包括节流降压装置21和蒸发器22。节流降压装置21、蒸发器22、气液分离器13、压缩机11以及冷凝器12通过管路相连通。
基于此,上述空调系统100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管路中的低压气态冷媒被压缩机11加压后进入冷凝器12。接下来,在冷凝器12的冷凝作用下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
进一步,冷凝器12中的高压液态冷媒,会流经蒸发器22前的节流降压装置21,以形成低温低压的雾状冷媒。接下来,上述雾状冷媒会进入蒸发器22。冷媒会在蒸发器22中不断气化,同时吸收室内的热量,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室内制冷。接下来,在蒸发器22的换热作用下,冷媒经蒸发气化后变成低压气体或气液两相混合状态,并通过管路进入气液分离器13内,液体可以留在气液分离器内,气体则从中分离出来进入压缩机11内,如此往复循环。气液分离器13可以避免压缩机11吸入液态冷媒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11。
上述空调系统100在工作的过程中,空调室外机1的压缩机11会产生剧烈的振动,且压缩机11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管路传向与之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13内部的管路,并导致气液分离器13内部的管路产生共振。进一步,气液分离器13内部的管路产生能量大幅值高的高频异常音也即噪声,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在此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外机1,以解决气液分离器13内部管路振动产生噪声的问题。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空调室外机1包括压缩机11和气液分离器13。其中,压缩机11包括吸气管路110,吸气管路110的一端与压缩机11相连通,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3相连通。
参见图3,上述气液分离器13包括筒体130,筒体130具有容纳腔1300,该容纳腔1300用于存储冷媒。进一步,气液分离器13还包括导气管131,导气管1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1311、折弯段1313以及第二管段1312。第一管段1311、折弯段1313以及第二管段1312,均位于筒体130的容纳腔1300内。其中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间隔设置,且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的延伸方向相同,也即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平行设置。在此情况下,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还位于折弯段1313的同一侧,并与折弯段1313连通。
进一步,第一管段1311远离折弯段1313的一端伸出筒体130并与上述吸气管路110的另一端相连通(参见图2)。这样一来,压缩机11可以通过吸气管路110以及与吸气管路110相连通的第一管段1311将容纳腔1300内的气态冷媒吸入至压缩机11内。同时,压缩机11运行的产生的振动也将通过吸气管路110传向与之相连通的导气管131。
基于此,压缩机11可以通过吸气管路110将气液分离器13内的气态冷媒吸入压缩机11内,进而对气态冷媒进行加压。在压缩机11工作的过程中,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将通过吸气管路110传向气液分离器13。由于气液分离器13内部的导气管管路较长,固有频率较低且分布较为密集,容易激发起共振,因此会导致气液分离器内部产生高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13还包括固定件3,固定件3位于容纳腔1300内。该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相连接,且还与第二管段1312相连接。进一步,又如图4所示,固定件3可以为多个,多个固定件3间隔设置。这样一来,用固定件3对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导气管131的刚度,进而增加导气管131固有频率避免导气管131发生共振,或者减弱导气管131共振时的幅度,达到消除或者减弱共振的目的,进而消除或者减弱噪音。
由上述可知,为了解决导气管131共振产生噪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13包括固定件3。接下来结合附图对固定件3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5所示,固定件3包括固定件本体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固定件本体30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相连接。进而使得导气管131固有频率升高,达到消除或者减弱共振的目的,从而消除或者减弱噪音。
进一步,为了使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之间更好的连接固定,参见图6,固定件3还包括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相对设置,且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分别位于固定件本体30相对的两侧。此外,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的折弯方向相同。基于此,固定件3还可以通过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还与固定件本体30相连。
在此情况下,如图7所示,固定件3通过第一翻边31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相连接,通过第二翻边32与导气管131的第二管段1312相连接,以实现固定导气管131,提高导气管131刚度,增加导气管131固有频率。这样一来,在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固定件本体30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相连接,以增加导气管131的刚度提升导气管131的固有频率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对导气管131进行更好的固定,以提高导气管131的固有频率。由图8可知,固定件3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固定件3设置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相较于未设置翻边时,导气管131的固有频率更高,进而导气管131更不容易因受到压缩机的影响而产生共振,从而也更不容易产生噪音。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3可以通过第一翻边31与导气管131的第二管段1312相连接,通过第二翻边32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相连接,以实现通过固定件3固定导气管131的目的。进而提高导气管131的刚度,增加导气管131的固有频率,以减弱或者消除共振,达到减弱或者消除噪音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加固定件3的强度,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还包括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相对设置,并位于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之间。且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分别位于固定件本体30相对的两侧,并与固定件本体30相连接。具体的,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而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垂直与第二方向Y。
此外,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的折弯方向相同,且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的折弯方向与上述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的折弯方向相反,以避让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这样,能够确保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不会与导气管131发生干涉,使得固定件本体30能够紧贴导气管131。
这样一来,在固定件3通过设置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与导气管131进行进一步固定的基础上。固定件3还包括上述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可以增加固定件3的刚度。参见图10,当设置有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的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相连接后,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作为一个整体的刚度也得到提高,进而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作为一个整体的固有频率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能够起到消除或者减弱导气管131产生的共振,也就能够实现消除或者减弱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第三翻边33以及第四翻边34可以是单独成型然后与固定件本体30相连接,例如通过焊将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第三翻边33以及第四翻边34与固定件本体30相连接。或者固定件3为一体成型,例如浇铸或者冲压等方式,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由上述可知,固定件3包括固定件本体30以及与固定件本体30相连接的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其中,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能够起到加固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之间的连接的作用。而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可以增强固定件3的刚度,进而在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相连接后,设置有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的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整体的固有频率增高,以减弱或者消除压缩机11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对导气管131的影响,从而减弱或者消除导气管131振动产生的噪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固定件3还包括第一卡板311和第二卡板322。第一卡板311和第二卡板322相对设置,且第一卡板311和第二卡板322位于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之间,并与固定件本体30相连接。在此情况下,当使用固定件3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时,可以通过第一翻边31和第一卡板311将第一管段1311夹在第一翻边31和第一卡板311中间。进一步,通过第二翻边32和第二卡板322将第二管段1312夹在第二翻边32和第二卡板322中间。
这样一来,通过第一翻边31和第一卡板311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进行连接,以及通过第二翻边32和第二卡板322与导气管131的第二管段1312进行连接。能够提高固定件3与导气管131之间连接的稳定程度,避免压缩机11运行产生的振动传向导气管131,引起导气管131振动时,固定件3从导气管131上脱落。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翻边31和第一卡板311还可以与导气管131的第二管段1312进行连接,而第二翻边32和第二卡板322可以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进行连接。
进一步,本申请提供的多个固定件3包括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其中,第一固定件4包括上述所提及的固定件本体30、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见图9)。第一固定件4与导气管131之间的固定方式同上,即第一固定件4的固定件本体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相连接,进一步,还通过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与导气管131进行连接以加固第一固定件4与导气管131之间的连接。
此外,第一固定件4还可以包括第一卡板311和第二卡板322,第一卡板311和第二卡板322相对设置,且第一卡板311和第二卡板322位于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之间,并与固定件本体30相连接。通过第一卡板311与第一翻边31相互配合,以及通过第二卡板322与第二翻边32相互配合以进一步加固第一固定件4与导气管131之间的连接。确保在通过第一固定件4提高导气管131的刚度时,第一固定件4不会从导气管131上脱落。
接下来对第二固定件5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二固定件5同样包括固定件本体30、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第三翻边33和第四翻边34。第二固定件5同样可以在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之间设置第一卡板311和第二卡板322,第一卡板311和第二卡板322的设置方式以及效果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固定件4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但在此基础上,如图12所示,第二固定件5还包括连接部50,该连接部50与固定件本体30相连接,且连接部5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相同。这样一来,如图13所示,连接部50可以与筒体130的内侧壁相连接。
基于此,当使用第二固定件5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时,第二固定件5在与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相连接的基础上,第二固定件5的连接部50还能够与筒体130的内侧壁相连接。在此情况下,可以使得导气管131、第二固定件5以及筒体130三者相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导气管131的刚度,进而提高了导气管131的固有频率,从而能够消除或者减弱压缩机11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导气管131的影响。
由上述可知,多个固定件3包括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基于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可以采用交替设置的设置方式,且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之间具有间隔。
接下来进行举例说明,在空调室外机1的实际工作中,压缩机11通过吸气管路110传向导气管131的振动通常会使得导气管131两端产生较大的振动。即,导气管131的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与折弯段1313相连接的一端产生的振动较大,以及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远离折弯段1313的一端产生的振动较大。基于此,可以在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靠近折弯段1313的一端,以及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远离折弯段1313的一端使用第二固定件5进行固定。因为第二固定件5在与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相连接的基础上,还与筒体130的内侧壁相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也即可以进一步提高导气管131的刚度,从而更好的消除或者减弱压缩机11运行产生的振动对于导气管131的影响。
进一步,在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采用第二固定件5的情况下,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的中部可以采用第一固定件4进行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还可以全部采用第一固定件4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固定件4相较于第二固定件5没有延伸部50,因此这种固定方式可以节省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还可以全部采用第二固定件5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二固定件5具有延伸部50,固定件本体30通过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与导气管131进行固定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延伸部50使得固定件本体30与筒体130的内侧壁进行连接。在此情况下,通过延伸部50使得第二固定件5、导气管131和筒体130连接为一体可以更好的增加导气管131的固有频率,进而更好的减弱压缩机11运行振动对于导气管131的影响,从而消除或者减弱由于导气管131振动产生的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导气管131的长度划分出不同的安装位置。以第二管段1312为参照,如图17所示,规定第二管段的长度为L,进一步,第二管段1312包括第一安装部61、第二安装部62以及第三安装部63。
其中,第一安装部61与折弯段1313的距离为L1,且L1满足0mm≤L1≤L/8。第一安装部61处可以安装第一固定件4或者第二固定件5以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第二安装部62位于第一安装部61远离折弯段1313的一侧,该第二安装部62与折弯段1313的距离为L2,L2满足3L/8≤L2≤5L/8。第二安装部62处可以安装第一固定件4或者第二固定件5,以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第三安装部63位于第一安装部61远离折弯段1313的一侧,第三安装部63与折弯段1313的距离为L3,且L3满足7L/8≤L3≤L。第三安装部63处可以安装第一固定件4或者第二固定件5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
由上述可知,第一安装部61和第三安装部63靠近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的两端设置,而第二安装部62靠近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的中部设置。在空调室外机1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导气管131的两端振动较大,也即第一管段1311和第二管段1312的两端振动较大。因此,可以在第一安装部61和第三安装部63处设置第二固定件5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而相较于导气管131的两端,导气管131的中部位置振动幅度较小,可以采用第一固定件4对导气管131的中部进行固定。也即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图14所示的固定方式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
在此情况下,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安装部61、第二安装部62以及第三安装部63可以如下设置。第一安装部61与导气管131的折弯段1313的距离L1为0mm,第二安装部62与导气管131的折弯段1313的距离L2为L/2,第三安装部63与导气管131的折弯段1313的距离L3为L。
进一步,在上述第一安装部61处采用第二固定件5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在第二安装部62处采用第一固定件5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在第三安装部63处采用第二固定件5对导气管131进行固定。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100,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1以及空调室内机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
压缩机,包括吸气管路,所述吸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气液分离器,包括:
筒体,具有容纳腔;
导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折弯段和第二管段,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间隔设置,且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折弯段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与所述吸气管路的另一端相连;
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管段相连,且还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所述固定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固定件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固定件本体;
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相对的两侧,并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相连;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的折弯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管段相连,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或,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管段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
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相对的两侧,并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相连;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的折弯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的折弯方向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的折弯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位于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之间,并与所述固定件本体相连;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一卡板将所述第一管段夹在中间,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二卡板将所述第二管段夹在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件包括:
第一固定件,包括所述固定件本体、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
第二固定件,包括所述固定件本体、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
所述第二固定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相连接,且所述连接部还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具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为L;所述第二管段包括:
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折弯段的距离为L1,且0mm≤L1≤L/8;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或所述第二固定件;
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折弯段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折弯段的距离为L2,且3L/8≤L2≤5L/8;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或所述第二固定件;
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折弯段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折弯段的距离为L3,且7L/8≤L3≤L;所述第三安装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或所述第二固定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折弯段的距离L1为0mm;
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折弯段的距离L2为L/2;
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折弯段的距离L3为L。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空调室外机。
CN202321499106.1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20552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9106.1U CN220552015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9106.1U CN220552015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2015U true CN220552015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9106.1U Active CN220552015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2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2264B2 (en) Heat source unit for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JP2005241236A (ja) 空調機の室外機の配管構造
US7155929B2 (en) Piping structure for air conditioner
CN220552015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US6796621B2 (en) Outdoor unit having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8758863A (zh) 一种空调制冷组件
CN213208035U (zh) 空调室外机
KR102266827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6618968U (zh) 一种空调器
US7000421B2 (en) Piping structure of air conditioner
KR20010029035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진동 및 소음 저감 구조
CN114017852B (zh) 一种减振锤参数确定方法、减振锤及空调器
CN216308033U (zh) 一种空调器
JP2017101714A (ja) 配管固定構造
WO2020137109A1 (ja) 冷媒配管及び冷凍装置
CN21576545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250409U (zh) 压机仓结构和冰箱
KR10064894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파이프 방진장치
CN218120128U (zh) 管路的减震结构、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217083032U (zh) 一种冰箱
CN208967923U (zh) 连接管组件、压缩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2672017U (zh) 管路安装结构及电器
CN211316371U (zh) 一种空调管路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15371274B (zh) 制冷装置
CN218846513U (zh) 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