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0861U -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0861U
CN220550861U CN202321884935.1U CN202321884935U CN220550861U CN 220550861 U CN220550861 U CN 220550861U CN 202321884935 U CN202321884935 U CN 202321884935U CN 220550861 U CN220550861 U CN 220550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work
foundation
low
formwork system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849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旭东
向杰
张晓波
许艺滨
吴嘉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SCEC Strait Xiame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SCEC Strait Xiame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CSCEC Strait Xiame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849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0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0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0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包括底板地基和挡板,挡板包括设置在高跨地基上的第一支模体系、设置在连接地基上的第二支模体系、以及设置在低跨地基上的第三支模体系,第二支模体系和第三支模体系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三支模体系顶部的支撑板,支撑板上铰接有一组以上可伸缩的斜支撑杆,一组以上可伸缩的斜支撑杆沿第三支模体系宽度方向排列,斜支撑杆的自由端与任意的第一加强杆、模板本体交界处抵接配合;支撑组件是与第三支模体系的上侧固定连接,使得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没过支撑组件的下侧,便于支撑组件后期拆除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对地基的承载力的要求,地下室通常存在深基础层和浅基础层,在深基础层与浅基础层的交界处存在高低跨。其中,要在地下室的基坑开挖前,针对高低跨区域施工做统一的部署,高低跨应同时开挖,并且低跨位置优先将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等待低跨施工至高跨时方便防水搭接,高低跨施工至后期时,还需要做混凝土施工,以形成地下室底板,其中,在浇筑地下室底板时,难以按照常规方法对高低跨处进行双面支模施工,故地下室的高低跨处通常采用单侧支模方式施工。但传统的单边支模架体尺寸过大,安装过程复杂,且费时费力,影响施工进度。
比如CN218322855U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通过吊装模板对混凝土进行限位固定,同时利用支撑组件对吊模模板进行支撑,使吊模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能够稳定地对混凝土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且吊模模板不易发生形变。
但是,用于支撑吊模模板的支撑组件的下端延伸至挡板位于低跨位置处的部分内,当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会没过支撑组件的下端,导致支撑组件的后期拆除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包括底板地基和挡板,所述底板地基包括设置于浅基础层上的高跨地基、设置于深基础层上的低跨地基以及设置于高跨地基与低跨地基的交界处的连接地基;
所述挡板包括设置在高跨地基上的第一支模体系、设置在连接地基上的第二支模体系、以及设置在低跨地基上的第三支模体系,所述第一支模体系、第二支模体系和第三支模体系固定连成一体;
所述第二支模体系背离连接地基一侧设置有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多组第一加强杆;
所述第二支模体系和第三支模体系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模体系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铰接有一组以上可伸缩的斜撑杆,一组以上可伸缩的所述斜撑杆沿第三支模体系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斜撑杆的自由端与任意的所述第一加强杆、模板本体交界处抵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板地基的外侧设置有一层垫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模体系包括第一侧模板和第一正模板,第一侧模板设置有两片互并相平行,第一正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一侧模板远离连接地基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片第一侧模板远离第一正模板的一端均延伸至低跨地基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模体系包括第三侧模板和第三正模板,第三侧模板设置有两片并互相平行,第三正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三侧模板远离连接地基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片第三侧模板远离第三正模板的一端均与连接地基的下端相接;其中,两片第三侧模板靠近连接地基的一端分别位于两片第一侧模板靠近连接地基的一端的正下方;
所述第二支模体系包括两片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二侧模板,且各片第二侧模板的两端均分别与位置相应的第一侧模板和第三侧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板本体两端分别搭接在两片第三侧模板顶部。
优选的,所述模板本体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螺栓锁付的方式与第二侧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杆,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三侧模板的顶部连接,一组以上的第二加强杆沿着第三侧模板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侧模板顶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连接凸起,所述支撑板端部沿第三侧模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连接凸起和定位孔相适配且排列间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斜撑杆包括螺纹连接配合的螺纹管和螺纹杆,螺纹管的下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螺纹杆伸出螺纹管的一端用于抵住第一加强杆、模板本体交界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支撑组件是与第三支模体系的上侧固定连接,使得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没过支撑组件的下侧,便于支撑组件后期拆除回收;
第二支模体系上竖直设置若干第一加强杆,支撑组件中的斜撑杆可根据需求抵接在任意的第一加强杆;并且,利用连接杆能够进一步确保吊装模板与挡板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底板地基;11、高跨地基;12、低跨地基;13、连接地基;2、垫层;3、挡板;31、第一支模体系;311、第一侧模板;312、第一正模板;32、第二支模体系;321、第二侧模板;33、第三支模体系;331、第三侧模板;332、第三正模板;333、连接凸起;4、吊装模板;41、模板本体;42、第一加强杆;43、连接杆;5、支撑组件;51、支撑板;52、第二加强杆;53、斜撑杆;531、螺纹管;532、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5所示:
包括底板地基1、垫层2、挡板3、吊装模板4和支撑组件5;其中,底板地基1包括高跨地基11、低跨地基12和连接地基13,挡板3的俯视呈矩形框状设置且两端分别位于高跨地基11和低跨地基12上,挡板3的中部竖直设置且与连接地基13的侧面相接,吊装模板4竖直的安装于挡板3的中部上,支撑组件5安装在挡板3位于低跨地基12的第三支模体系33上。
参照图1-3,高跨地基11设置于浅基础层上,低跨地基12设置于深基础层,连接地基13竖直设置于高跨地基与低跨地基的交界处;其中,挡板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模体系31、第二支模体系32和第三支模体系33,第一支模体系31安装于高跨地基11上,第二支模体系32安装于连接地基13上,第三支模体系33安装于低跨地基12上。
参照图3,第一支模体系31包括第一侧模板311和第一正模板312,第一侧模板311设置有两片并互相平行的,第一正模板312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一侧模板311远离连接地基13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片第一侧模板311远离第一正模板312的一端均延伸至低跨地基12的正上方;
第三支模体系33包括第三侧模板331和第三正模板332,第三侧模板331设置有两片并相互平行,第三正模板332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三侧模板331远离连接地基13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片第三侧模板331远离第三正模板332的一端均与连接地基13的下端相接;其中,两片第三侧模板331靠近连接地基13的一端分别位于两片第一侧模板311靠近连接地基13的一端的正下方;
第二支模体系32包括两片第二侧模板321,两片第二侧模板321互相平行设置,两片第二侧模板321的两端均分别与位置相应的第一侧模板311和第三侧模板331固定连接;其中,两片第二侧模板321均竖直设置并与连接地基13侧壁抵接。
参照图1和图4,吊装模板4包括模板本体41和第一加强杆42,第一加强杆42沿着模板本体41的高度方向均匀排布设置有若干根,且各根第一加强杆42均安装在模板本体41分别远离连接地基13的一侧面上;其中,当吊装模板4安装在挡板3的上时,模板本体41的底壁两端分别搭接在两片第三侧模板331的顶壁上,且模板本体41靠近连接地基13的一侧面与两片第二侧模板321远离连接地基13的一侧边相贴合,同时,模板本体41靠近连接地基13的一侧面还与两片第一侧模板311远离第一正模板312的一侧相贴合。
参照图4,在吊装模板4的两竖直端上均设置有若干件呈“L”字形状设置的连接杆43,位于吊装模板4同一竖直端上的各件连接杆43均沿着吊装模板4的竖直方向排布,各根连接杆43的其中一端与模板本体41固定连接,各连接杆43的另外一端能够与第二侧模板321的侧面贴合,且连接杆43与第二侧模板321贴合的一端能够利用螺栓锁付的方式与第二侧模板321固定连接。
参照图5,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板51、第二加强杆52和斜撑杆53,支撑板51水平设置,且支撑板51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三侧模板331的上侧边/顶壁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杆52沿着支撑板51的宽度方向(第三侧模板331长度方向)均匀排布设置有若干根,各第二加强杆52均固定在支撑板51的上表面上,斜撑杆53沿着第二加强杆52的长度方向(第三正模版332长度方向)等距排布设置有若干根,各斜撑杆53的下端均与支撑板51顶部铰接/转动连接;其中,当支撑组件5安装于第三支模体系33时,通过转动斜撑杆53,以使得斜撑杆53上端能够抵住模板本体41和相应第一加强杆42的交界处即可;
其中,在两片第三侧模板331上表面/顶壁设置有若干道连接凸起333,各连接凸起333均沿着第三侧模板331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布,在支撑板51的两端上均开设有若干道沿支撑板51宽度方向(第三侧模板331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定位孔(图中未显示),且连接凸起333的排布间距与定位孔的排布间距相同;当支撑板51与第三侧模板331连接时,位于第三侧模板331上的部分连接凸起333能够穿设过位于支撑板51端部的定位孔,从而实现支撑板51预固定在第三侧模板331顶部任意位置,同时由于斜撑杆53相对支撑板51、第三侧模板331倾斜设置,斜撑杆53的压力可将支撑板51压紧固定在第三侧模板331顶部。
各斜撑杆53均包括螺纹管531和螺纹杆532,螺纹管531的下端与支撑板51顶部铰接/转动连接,且螺纹管532的上端开口设置,螺纹杆532下端插设于螺纹管532内,且螺纹杆532插设于螺纹管531内的部分与螺纹管531螺纹连接,螺纹杆532伸出螺纹管531的上端用于抵住吊装模板4(任意第一加强杆42和模板本体41交界处)。
工作时:首先依次安装好第一支模体系31、第二支模体系32和第三支模体系33,以组成完整的挡板3,然后将吊装模板4利用连接杆43与第二支模体系32固定,最后将支撑组件5安装在第三支模体系33上,再利用第三支模体系33和支撑组件5配合对吊装模板4进行加强支撑。
进一步的,现在底板地基1外侧设置一侧垫层2,垫层可采用防水材质,再在垫层2上安装挡板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包括底板地基(1)和挡板(3),所述底板地基(1)包括设置于浅基础层上的高跨地基(11)、设置于深基础层上的低跨地基(12)以及设置于高跨地基(11)与低跨地基(12)的交界处的连接地基(13),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3)包括设置在高跨地基(11)上的第一支模体系(31)、设置在连接地基(13)上的第二支模体系(32)、以及设置在低跨地基(12)上的第三支模体系(33),所述第一支模体系(31)、第二支模体系(32)和第三支模体系(33)固定连成一体;
所述第二支模体系(32)背离连接地基(13)一侧设置有模板本体(41),所述模板本体(41)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多组第一加强杆(42);
所述第二支模体系(32)和第三支模体系(33)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5);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模体系(33)顶部的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上铰接有一组以上可伸缩的斜撑杆(53),一组以上可伸缩的所述斜撑杆(53)沿第三支模体系(33)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斜撑杆(53)的自由端与任意的所述第一加强杆(42)、模板本体(41)交界处抵接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地基(1)的外侧设置有一层垫层(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模体系(31)包括第一侧模板(311)和第一正模板(312),第一侧模板(311)设置有两片互并相平行,第一正模板(312)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一侧模板(311)远离连接地基(13)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片第一侧模板(311)远离第一正模板(312)的一端均延伸至低跨地基(12)的正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模体系(33)包括第三侧模板(331)和第三正模板(332),第三侧模板(331)设置有两片并互相平行,第三正模板(332)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三侧模板(331)远离连接地基(13)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片第三侧模板(331)远离第三正模板(332)的一端均与连接地基(13)的下端相接;其中,两片第三侧模板(331)靠近连接地基(13)的一端分别位于两片第一侧模板(311)靠近连接地基(13)的一端的正下方;
所述第二支模体系(32)包括两片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二侧模板(321),且各片第二侧模板(321)的两端均分别与位置相应的第一侧模板(311)和第三侧模板(33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41)两端分别搭接在两片第三侧模板(331)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4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另一端通过螺栓锁付的方式与第二侧模板(321)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还包括第二加强杆(52),所述支撑板(51)的两端分别与两片第三侧模板(331)的顶部连接,一组以上的第二加强杆(52)沿着第三侧模板(331)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模板(331)顶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连接凸起,所述支撑板(51)端部沿第三侧模板(331)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连接凸起和定位孔相适配且排列间距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53)包括螺纹连接配合的螺纹管(531)和螺纹杆(532),螺纹管(531)的下端与支撑板(51)转动连接,螺纹杆(532)伸出螺纹管(531)的一端用于抵住第一加强杆(42)、模板本体(41)交界处。
CN202321884935.1U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 Active CN220550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4935.1U CN22055086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4935.1U CN22055086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0861U true CN220550861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9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84935.1U Active CN22055086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0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8397B (zh) 一种预制柱及其预制施工方法
CN209179535U (zh) 地下室加固支撑结构
CN206457848U (zh) 一种明挖厚壁管涵隧道平移式刚性曲面模板限位系统
CN110725597A (zh) 混凝土筒仓顶部环梁施工平台搭设结构以及搭设方法
CN105370038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体施工缝的接茬方法
CN205348761U (zh) 地下室无梁顶板上安装无基础升降机的加固结构
CN220550861U (zh) 一种地下室高低跨单侧支模加固结构
CN208380049U (zh) 悬挑外脚手架可拆装式三角形组合型钢悬挑支撑
CN213015397U (zh) 一种可周转后浇带支设装置
CN214834809U (zh) 一种模板免开孔夹具
CN111926860B (zh) 一种地下室钢柱止水处理方法
CN210289075U (zh) 一种可调节可周转的电梯井操作平台体系
CN209907886U (zh) 一种可调节的装配式楼梯施工平台
CN110118014B (zh) 一种免外脚手架的外墙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152313U (zh) 一种土建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N208650067U (zh) 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
CN214993559U (zh) 一种竖向止水部位用可吊装式模板结构
CN205330172U (zh) 一种用于墙体转角部位施工的模板支撑装置
CN212002234U (zh) 一种水泵房墙身施工用模板
CN217974404U (zh) 一种外置周向帷幕止水支护基坑
CN216340904U (zh) 高层外墙洞口封堵模板
CN114892969B (zh)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3204915U (zh) 超高层住宅转换层超重外挑悬空构件支撑系统
CN218623413U (zh) 一种防雨的管桁架组装平台
CN212428008U (zh) 下撑式悬挑脚手架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