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2969B -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92969B CN114892969B CN202210763067.5A CN202210763067A CN114892969B CN 114892969 B CN114892969 B CN 114892969B CN 202210763067 A CN202210763067 A CN 202210763067A CN 114892969 B CN114892969 B CN 1148929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late
- templates
- top beam
- corner joint
-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4—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lintels, beams, or transoms to be encased separately;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14—Bracing or strutting arrangements for formwalls; Devices for aligning fo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无支撑模板体系包括顶梁模板和设置在顶梁模板两侧的竖柱模板,竖柱模板与顶梁模板之间设有直角形的转角接头模板,转角接头模板的两端分别与顶梁模板、竖柱模板通过加固连接组件连接,顶梁模板、转角接头模板和竖柱模板形成门字形支撑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撑系统占用空间多、搭建费时费力、影响施工速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或市政领域会采用到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柱及板体系,在制作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过程中,模板系统虽然是辅助性结构,但在混凝土施工中却至关重要。制作与安装模板系统的劳动力用量约占混凝土工程总用量的28~45%。对结构复杂的工程,立模与绑扎钢筋所占的时间,比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长得多,因此模板系统的设计与组装工艺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可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柱侧模及楼板底模和支撑系统制作混凝土结构,即需要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做侧模和底模,侧模和底模通过设置支撑系统来承受现浇混凝土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荷载作用,保证刚度和强度。这种模板系统可以重复使用,造价较低。但支撑系统多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下部空间占用较多,不便于施工人员输送施工材料,并且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的搭建和拆除都费时费力,极大影响了施工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撑系统占用空间多、搭建费时费力、影响施工速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包括顶梁模板和设置在顶梁模板两侧的竖柱模板,竖柱模板与顶梁模板之间设有直角形的转角接头模板,转角接头模板的两端分别与顶梁模板、竖柱模板通过加固连接组件连接,顶梁模板、转角接头模板和竖柱模板形成门字形支撑框。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件,连接板是U形板,连接板设置在相对应的竖柱模板与转角接头模板之间、相对应的转角接头模板与顶梁模板之间,连接件设置在连接板的侧板与对应的顶梁模板、竖柱模板、转角接头模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两侧侧板、所述顶梁模板的两侧、所述转角接头模板的两侧和所述竖柱模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销孔,所述连接件包括销钉和插片,连接板设置在对应的两块模板之间,连接板上的销孔与对应的两块模板上的销孔对应相通,销钉插设在对应相通的销孔内,销钉的钉杆上开设有插孔,销钉的一端与模板的一侧面相贴合,销钉钉杆上的插孔穿过对应相通的销孔,插片插设在插孔内实现两块模板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在沿房屋进深的方向上,所述门字形支撑框设置有多个,相邻的门字形支撑框之间设有墙模板,墙模板与所述竖柱模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门字形支撑框的顶部设有多块屋顶模板,屋顶模板与所述顶梁模板、所述转角接头模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墙模板通过斜撑设置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竖柱模板、所述顶梁模板、所述转角接头模板、所述墙模板和所述屋顶模板均为金属材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第一层建筑进行放线,放出所有墙模板定位控制线,同时将竖柱模板的定位、测量控制线一并放出;
S2:在第一层建筑上安装墙模板,并在墙模板两侧设置斜撑,同侧相邻的墙模板之间留有安装位;
S3:在第一层建筑上安装竖柱模板,通过连接件将竖柱模板安装在同侧相邻墙模板之间的安装位中;
S4:在第一层建筑上,将转角接头模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顶梁模板两端,形成门形框;
S5:在第一层建筑上,通过工程机械将由顶梁模板和转角接头模板组成的门形框托举至相对应的两根竖柱模板之间,并使顶梁模板两端的转角接头模板分别与其两侧的竖柱模板对齐,然后通过所述加固连接组件实现竖柱模板与转角接头模板之间的连接,形成完整的门字形支撑框;
S6:在第一层建筑上的顶梁模板上安装屋顶模板;
S7:在第一层建筑上的墙模板与门字形支撑框之间围设的空间内依次进行钢筋安装、水电预埋和砼浇筑;
S8:在第二层建筑和第三层建筑上重复实施S1至S7;
S9:在进行第N(N≧4)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的拼装前,对第N-3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拆模;
S10:利用从第N-3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拆卸的模板,对第N(N≧4)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进行拼装。
进一步的,所述S9中的拆模包括如下步骤:
S9.1:拆除顶梁模板上的屋顶模板;
S9.2:拆除竖柱模板之间的墙模板;
S9.3:拆除顶梁模板
S9.4:拆除转角接头模板;
S9.5:拆除竖柱模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的模板系统是直接由竖柱模板、顶梁模板和转角接头模板组成的门字形支撑框,本发明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更为简单,门字形支撑框下无其他多余结构,不仅占用空间更小,而且施工人员在其下施工也更加方便,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
2、U形结构的连接板能够对相邻两块模板的抵接端进行连接,不仅能够连接两块相邻的模板,而且能够防止两块相连接的模板之间发生错位,起到稳固作用,销钉、销片的连接件更便于连接板在模板上的拆装,相较于满堂脚手架的搭建更轻松。
3、沿房屋进深方向设置多个门字形支撑框能够使最后建设完成的建筑支撑系统更加稳固,而且斜撑能够对墙模板起到支撑加固作用,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墙模板发生侧歪。
4、金属材质的竖柱模板、顶梁模板和转角接头模板刚性更强,结构强度更高,承重能力也更强,能够作为建筑的支撑主梁。
5、在进行第N层(N≧4)建筑上门字形支撑框的拼装前,将第N-3层的门字形支撑框拆模并将拆下的各种模板应用于第N层的门字形支撑框的搭建,这种施工方式不仅保证了低层建筑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不影响建筑的整体建设进度,使得本发明中的模板体系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用,提高模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顶梁模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顶梁模板;2、竖柱模板;3、转角接头模板;4、加固连接组件;10、门字形支撑框;41、连接板;42、连接件;421、销钉;422、插片;5、墙模板;6、斜撑;7、屋顶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所示,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包括顶梁模板1和设置在顶梁模板1两侧的竖柱模板2。竖柱模板2与顶梁模板1之间设有直角形的转角接头模板3,转角接头模板3的两端分别与顶梁模板1、竖柱模板2通过加固连接组件4连接,顶梁模板1、转角接头模板3和竖柱模板2形成门字形支撑框10。
顶梁模板1、转角接头模板3和竖柱模板2均为金属材质,材质可以为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板型可以选用为工字型或双T型。
顶梁模板1可以根据需要建设房屋的面宽设置成多根,多根顶梁模板1之间首尾相连,并且均通过加固连接组件4进行连接,多根相连的顶梁模板1与单根的顶梁模板1长度方向平行,转角接头模板3和竖柱模板2均设置的相连在一起的顶梁模板1两端。
加固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和连接件42,连接板41是U形板,连接板41的U形内槽与由竖柱模板2、顶梁模板1和转角接头模板3形成的门字形支撑框10的厚度相适配。连接板41能够罩设在竖柱模板2和转角接头模板3相连的连接处、转角接头模板3与顶梁模板1相连的连接处和收尾相连的顶梁模板1之间的连接处上。U形的连接板41能够防止相连的两块模板之间发生侧歪,起到稳固作用。
连接板41的两侧侧板、顶梁模板1的两侧面、转角接头模板3的两侧面和竖柱模板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销孔。连接板41在罩设在相连的两块模板之间时,连接板41上的销孔与对应位置上顶梁模板1的销孔、转角接头模板3的销孔和竖柱模板2上的销孔对应相通。
连接件42包括销钉421和插片422,销钉421插设在连接板41与顶梁模板1、转角接头模板3、竖柱模板2对应相通的销孔内。销钉421的钉杆上开设有插孔,销钉421的一端与模板的一侧面相贴合,销钉421钉杆上的插孔穿过对应相通的销孔,插片422插设在插孔内,实现两块模板之间的连接。
以顶梁模板1和转角接头模板3之间的连接为例,U形的连接板41罩设在需要进行加固连接的转角接头模板3与顶梁模板1相抵的端头部,推动连接板41使连接板41两侧的销孔与顶梁模板1、转角接头模板3相连处的销孔对齐,之后将销钉421的钉头从顶梁模板1和转角接头模板3内侧朝外侧的方向插入销孔,并使销钉421的钉帽与顶梁模板1、转角接头模板3的内侧面抵紧,销钉421钉头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连接板41侧板伸离连接板41,此时,销钉421上的插孔位于连接板41侧板远离对应的顶梁模板1或转角接头模板3的一侧,之后再将插片422插入插孔内,并使插片422靠近连接板41侧板的一端与连接板41侧板抵紧即可实现连接板41对顶梁模板1、转角接头模板3之间的连接。
在沿房屋进深的方向上,门字形支撑框10设置有多个,相邻的门字形支撑框10之间设有与门字形支撑框10材质相同的墙模板5,墙模板5通过斜撑6设置在地面上,墙模板5与斜撑6之间可通过铰接座连接,既能够调节斜撑6与墙模板5之间的角度,又能够实现对墙模板5的支撑。墙模板5上开设有与竖柱模板2上的销孔相适配的孔,墙模板5与竖柱模板2之间通过连接件42连接。
门字形支撑框10的顶部设有多块与门字形支撑框10相同材质的屋顶模板7,屋顶模板7上也开设有与顶梁模板1、转角接头模板3上的销孔相适配的孔,屋顶模板7与顶梁模板1和转角接头模板3之间也通过连接件42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竖柱模板2、顶梁模板1和转角接头模板3组成的门字形支撑框10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更为简单,门字形支撑框10下无其他多余结构,不仅占用空间更小,而且施工人员在其下施工也更加方便,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
实施例2:
无支撑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第一层建筑进行放线,放出所有墙模板5定位控制线,同时将竖柱模板2的定位、测量控制线一并放出;
S2:在第一层建筑上安装墙模板5,墙模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墙模板5之间通过螺栓或加固连接组件4拼装形成一个较大的墙模板5的集合,并在拼装而成的墙模板5的两侧安装防止墙模板5倾倒的斜撑6,斜撑6设置有多根,多根斜撑沿房屋的进深方向均匀分布,同侧相邻的墙模板5之间留有安装位,安装位是为需要拼装的竖柱模板2预留的;
S3:在第一层建筑上安装竖柱模板2,通过连接件42将竖柱模板2安装在同侧相邻墙模板5之间的安装位中,竖柱模板2的两侧和对应的墙模板5上均开设有对应相通的销孔,连接件42设置在对应的销孔处;
S4:在第一层建筑上,将转角接头模板3通过连接件42安装在顶梁模板1两端,形成门形框,转角接头模板3与顶梁模板1相对的端部均开设有相通的销孔,连接件42设置在对应的销孔处;
S5:在第一层建筑上,通过工程机械将由顶梁模板1和转角接头模板3组成的门形框托举至相对应的两根竖柱模板2之间,并使顶梁模板1两端的转角接头模板3分别与其两侧的竖柱模板2对齐,然后通过加固连接组件4实现竖柱模板2与转角接头模板3之间的连接,形成完整的门字形支撑框10;
S6:在第一层建筑上的顶梁模板1上安装屋顶模板7,屋顶模板7设置在顶梁模板1的两侧,并且屋顶模板7与顶梁模板1相对的侧面之间均开设有相通的销孔,对应相通的销孔处通过连接件42连接;
S7:在第一层建筑上的墙模板5与门字形支撑框10之间围设的空间内依次进行钢筋安装、水电预埋和砼浇筑;
S8:在第二层建筑和第三层建筑上重复实施S1至S7;
S9:在进行第N(N≧4)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10的拼装前,对第N-3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10进行拆模,这种拆模顺序能够使得第N-3层浇筑的墙体结构强度更高,保证工程质量;
S10:利用从第N-3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10拆卸的模板,对第N(N≧4)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10进行拼装,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拆卸下来的模板的重复利用率,进而能够减少建设的施工成本。
其中,S9中的拆模步骤如下:
S9.1:拆除顶梁模板1上的屋顶模板7;
S9.2:拆除竖柱模板2之间的墙模板5;
S9.3:拆除顶梁模板1;
S9.4:拆除转角接头模板3;
S9.5:拆除竖柱模板2。
本实施例中,首先进行墙模板5的安装,并确定竖柱模板2的安装位置,之后将事先组装并加固连接好的由顶梁模板1和转角接头模板3组成的门形框通过机械直接吊装在对应的竖柱模板2上,之后进行加固和屋顶模板7的安装即可完成整个模板体系的搭建,搭建过程简单清楚,而且门形框可以在模板体系搭建过程之外进行事先组装,能够极大提高模板体系的搭建速度,进而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同时,在进行第N层(N≧4)建筑上门字形支撑框10的拼装前,将第N-3层的门字形支撑框10拆模并将拆下的各种模板应用于第N层的门字形支撑框10的搭建,这种施工方式不仅保证了低层建筑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不影响建筑的整体建设进度,使得本发明中的模板体系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用,提高模板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第一层建筑进行放线,放出所有墙模板(5)定位控制线,同时将竖柱模板(2)的定位、测量控制线一并放出;
S2:在第一层建筑上安装墙模板(5),并在墙模板(5)两侧设置斜撑(6),同侧相邻的墙模板(5)之间留有安装位;
S3:在第一层建筑上安装竖柱模板(2),通过连接件(42)将竖柱模板(2)安装在同侧相邻墙模板(5)之间的安装位中;
S4:在第一层建筑上,将转角接头模板(3)通过连接件(42)安装在顶梁模板(1)两端,形成门形框;
S5:在第一层建筑上,通过工程机械将由顶梁模板(1)和转角接头模板(3)组成的门形框托举至相对应的两根竖柱模板(2)之间,并使顶梁模板(1)两端的转角接头模板(3)分别与其两侧的竖柱模板(2)对齐,然后通过加固连接组件(4)实现竖柱模板(2)与转角接头模板(3)之间的连接,形成完整的门字形支撑框(10);
S6:在第一层建筑上的顶梁模板(1)上安装屋顶模板(7);
S7:在第一层建筑上的墙模板(5)与门字形支撑框(10)之间围设的空间内依次进行钢筋安装、水电预埋和砼浇筑;
S8:在第二层建筑和第三层建筑上重复实施S1至S7;
S9:在进行第N(N≧4)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10)的拼装前,对第N-3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10)拆模;
S10:利用从第N-3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10)拆卸的模板,对第N(N≧4)层建筑上的门字形支撑框(10)进行拼装;
无支撑模板体系包括顶梁模板(1)和设置在顶梁模板(1)两侧的竖柱模板(2),竖柱模板(2)与顶梁模板(1)之间设有直角形的转角接头模板(3),转角接头模板(3)的两端分别与顶梁模板(1)、竖柱模板(2)通过加固连接组件(4)连接,顶梁模板(1)、转角接头模板(3)和竖柱模板(2)形成门字形支撑框(10);所述加固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和连接件(42),连接板(41)是U形板,连接板(41)设置在相对应的竖柱模板(2)与转角接头模板(3)之间、相对应的转角接头模板(3)与顶梁模板(1)之间,连接件(42)设置在连接板(41)的侧板与对应的顶梁模板(1)、竖柱模板(2)、转角接头模板(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的拆模包括如下步骤:
S9.1:拆除顶梁模板(1)上的屋顶模板(7);
S9.2:拆除竖柱模板(2)之间的墙模板(5);
S9.3:拆除顶梁模板(1);
S9.4:拆除转角接头模板(3);
S9.5:拆除竖柱模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1)的两侧侧板、所述顶梁模板(1)的两侧、所述转角接头模板(3)的两侧和所述竖柱模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销孔,所述连接件(42)包括销钉(421)和插片(422),连接板(41)设置在对应的两块模板之间,连接板(41)上的销孔与对应的两块模板上的销孔对应相通,销钉(421)插设在对应相通的销孔内,销钉(421)的钉杆上开设有插孔,销钉(421)的一端与模板的一侧面相贴合,销钉(421)钉杆上的插孔穿过对应相通的销孔,插片(422)插设在插孔内实现两块模板之间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房屋进深的方向上,所述门字形支撑框(10)设置有多个,相邻的门字形支撑框(10)之间设有墙模板(5),墙模板(5)与所述竖柱模板(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42)连接,所述门字形支撑框(10)的顶部设有多块屋顶模板(7),屋顶模板(7)与所述顶梁模板(1)、所述转角接头模板(3)之间通过连接件(4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模板(5)通过斜撑(6)设置在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或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柱模板(2)、所述顶梁模板(1)、所述转角接头模板(3)、所述墙模板(5)和所述屋顶模板(7)均为金属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3067.5A CN114892969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3067.5A CN114892969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92969A CN114892969A (zh) | 2022-08-12 |
CN114892969B true CN114892969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2729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63067.5A Active CN114892969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9296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9334A (zh) * | 2012-04-12 | 2012-08-01 | 张培霞 | 一种框架式楼房的建筑方法 |
CN104929359A (zh) * | 2015-06-30 | 2015-09-23 | 芜湖弛科排水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混凝土墙体浇筑的组合塑料模板 |
CN105625710B (zh) * | 2016-02-05 | 2018-03-02 | 张海文 | 混凝土模板支撑装置 |
CN111576856A (zh) * | 2020-06-05 | 2020-08-25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铝合金模板组装系统及组装方法 |
CN215519916U (zh) * | 2021-08-11 | 2022-01-14 | 河北艾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模板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10763067.5A patent/CN11489296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92969A (zh) | 2022-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31668B (zh) | 一种无背索斜拉桥双向倾斜v型桥塔施工方法 | |
CN112609980A (zh) | 一种后浇带回顶铝合金独立柱施工方法 | |
CN110485553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 |
CN115306152B (zh) | 一种大倾角斜墙收分顶升式钢平台施工装置及方法 | |
CN110439104A (zh) | 低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其建造方法 | |
CN111424948A (zh) |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 | |
CN110735530A (zh) | 一种外墙钢模架与内墙铝模板结合的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114892969B (zh) |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202185A (zh) | 一种节能建筑钢结构体系及其安装工艺 | |
CN109653770B (zh) | 一种利用原有临时支撑进行的中板施工方法 | |
CN204780601U (zh) | 钢筋节段拼装胎架 | |
CN214531897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空心板楼盖施工支承系统 | |
CN113356882B (zh) | 大断面隧道墙体支架和施工方法 | |
CN109235871A (zh) | 变截面结构铝合金模板施工方法 | |
CN205100543U (zh) | 商业大厦新型建造系统 | |
CN114439202A (zh) | 薄壁超高墙体双侧模板作业平台及可调节固定系统 | |
CN114395988A (zh) | 一种定型模板施工平台 | |
CN114776078A (zh) | 一种环形多支撑点位的可调节式型钢换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4135096A (zh) | 一种超高结构支模施工平台及其实施方法 | |
CN107816132B (zh) | 高位塔吊无楼板单排框架附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003074A (zh) | 商业大厦建造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 |
CN218933127U (zh) | 超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框架梁-环框架板施工装置 | |
CN217232655U (zh) | 一种新型高层建筑电梯井施工平台 | |
CN222043943U (zh) | 一种超高桥塔大跨度上横梁倒梯形结构支架 | |
CN218815200U (zh) | 一种用于预制梁柱后浇节点的模板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