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9579U - 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9579U
CN220549579U CN202322152868.0U CN202322152868U CN220549579U CN 220549579 U CN220549579 U CN 220549579U CN 202322152868 U CN202322152868 U CN 202322152868U CN 220549579 U CN220549579 U CN 220549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belt
shaft
belt structure
driven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28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代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elben Schmidt Pist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elben Schmidt Pist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elben Schmidt Pist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elben Schmidt Pist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28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9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9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9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网带传输机构,包括机架及网带结构,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及至少一个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沿径向方向呈并列设置,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多个主动齿轮,多个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方向排布;所述网带结构绕设于所述主动轴及所述至少一个从动轴,且所述网带结构啮合至多个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网带结构的啮合传动作用,能够避免网带结构跑偏打滑,确保了所述网带传输机构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活塞的生产环境通常比较恶劣,活塞在机加工完成后,经常会残留有切屑液,而现有的活塞输送机构主要为皮带输送结构,活塞上残留的切屑液会浸泡皮带输送结构的橡胶皮带,从而导致橡胶皮带在长期使用后跑偏打滑,影响传输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网带传输机构,旨在解决现有皮带输送结构输送活塞,容易受切屑液的影响发生跑偏打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带传输机构包括:
机架,其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及至少一个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沿所述主动轴的径向方向呈并列设置,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多个主动齿轮,多个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方向排布;以及,
网带结构,绕设于所述主动轴及所述至少一个从动轴,且所述网带结构啮合至多个所述主动齿轮。
可选地,所述从动轴设置两个,且分别处于所述网带传输机构的输送方向的两端;
所述主动轴处于两个所述从动轴之间。
可选地,两个所述从动轴之间形成有传输间隔;
所述网带传输机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传输间隔,且对应所述网带结构的内侧设置。
可选地,所述网带传输结构还包括张紧辊轴,所述张紧辊轴设置于所述机架,且处于所述主动轴与其中一个所述从动轴之间,所述张紧辊轴用以向所述网带结构的内侧张紧所述网带结构。
可选地,所述张紧辊轴设置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从动轴设置;和/或,
所述张紧辊轴沿朝向所述网带结构的内侧方向的位置可调。
可选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两个托辊,两个所述托辊分别设于所述主动轴及对应的所述从动轴之间,用以向上承托所述网带结构。
可选地,两个所述从动轴之间形成有传输间隔;
所述机架上还形成有多个护栏支撑,多个所述护栏支撑对应所述传输间隔分别设置于所述网带结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网带传输机构还包括两个护板,两个所述护板安装至对应多个所述护栏支撑上。
可选地,所述护栏支撑上还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以朝下感应零件,在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零件时,所述主动轴能停止转动。
可选地,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主动齿轮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连接键,多个所述连接键沿所述主动轴的周向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网带结构啮合至所述从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网带结构的啮合传动作用,能够避免网带结构相对所述主动轴跑偏打滑,提高了所述网带传输机构的传输效率,同时,多个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方向排布能够增加对于所述网带结构的作用点,所述网带结构传输作业强度高且稳定,不容易出现故障,降低了人力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带传输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网带结构与机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网带传输机构(不包含网带结构、支撑板及护栏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网带传输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主动轴及主动齿轮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网带传输机构 4 从动轴
1 机架 41 从动齿轮
2 网带结构 5 支撑板
3 主动轴 6 张紧辊轴
31 主动齿轮 7 托辊
32 连接键 8 护栏支撑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活塞的生产环境通常比较恶劣,活塞在机加工完成后,经常会残留有切屑液,而现有的活塞输送机构主要为皮带输送结构,活塞上残留的切屑液会浸泡皮带输送结构的橡胶皮带,一方面会导致橡胶皮带在长期使用后跑偏打滑,另一方面,内外层皮带之间出现脱胶断层的现象,这导致在传送活塞时发生零件卡滞堆积碰伤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输效率,同时由于橡胶皮带的传输不稳定性,输送结构容易频繁处于故障维修状态,严重影响生产产出。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网带传输机构,旨在解决现有皮带输送结构输送活塞,容易受切屑液的影响发生跑偏打滑的问题,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带传输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网带结构与机架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网带传输机构(不包含网带结构、支撑板及护栏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网带传输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主动轴及主动齿轮的分解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网带传输机构100包括机架1及网带结构2,所述机架1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3及至少一个从动轴4,所述主动轴3及所述从动轴4沿所述主动轴3的径向方向呈并列设置,所述主动轴3上设置有多个主动齿轮31,多个所述主动齿轮31沿所述主动轴3的轴向方向排布;所述网带结构2绕设于所述主动轴3及所述至少一个从动轴4,且所述网带结构2啮合至多个所述主动齿轮31。
其中,所述网带结构2上形成有多个网孔,每一个所述网孔均能够在传输过程中套入至所述主动齿轮31的齿上,从而在所述主动齿轮31的转动作用下,能够通过所述网孔带动所述网带结构2整体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主动齿轮31与所述网带结构2的啮合传动作用,能够避免网带结构2受到切屑液的影响而相对所述主动轴3跑偏打滑,提高了所述网带传输机构100的传输效率,同时,多个所述主动齿轮31沿所述主动轴3的轴向方向排布能够增加对于所述网带结构2的作用点,所述网带结构2传输作业强度高且稳定,不容易出现故障,降低了人力维修成本。
所述网带结构2的材质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能够耐切屑液腐蚀即可,例如,所述网带结构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OM塑料与铝合金种的一种,其中,所述POM塑料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且价格便宜,采用POM塑料制造所述网带结构2能有效控制制造成本。
所述从动轴4可以只设置一个,此时,所述从动轴4与所述主动轴3撑设于所述网带结构2内,也即是,所述从动轴4与所述主动轴3的相对方向即为所述网带传输机构100的输送方向;所述从动轴4可以设置多个,此时,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从动齿轮41的相对方向即为所述网带传输机构100的输送方向,所述主动轴3仅用以提供驱动力,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轴4设置两个,且分别处于所述网带传输机构100的输送方向的两端;所述主动轴3处于两个所述从动轴4之间。通过两个所述从动轴4能够撑开所述网带结构2,通过所述主动轴3则能驱动所述网带结构2,所述主动轴3处于两个所述从动轴4之间,从而合理改变驱动装置的的安装点位,使得所述网带传输机构100的布局更为合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从动轴4之间形成有传输间隔;所述网带传输机构100还包括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设置于所述传输间隔,且对应所述网带结构2的内侧设置。由于所述网带结构2的传输行程通常较远,因此,在所述传输间隔中设置所述支撑板5对所述网带结构2进行支撑,能够避免所述网带结构2在较重工件的作用下而下凹,防止零件发生卡滞堆积,提高了输送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间隔中设置有多个支撑辊轴,多个所述支撑辊轴沿所述网带结构2的传输方向呈间隔排布,且对应所述网带结构2的内侧设置,多个所述支撑辊轴用以向上支撑所述网带结构2,同样可以支撑所述网带结构2,同时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所述网带结构2的磨损速率。
为避免所述网带结构2发生形变松垮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带传输结构还包括张紧辊轴6,所述张紧辊轴6设置于所述机架1,且处于所述主动轴3与其中一个所述从动轴4之间,所述张紧辊轴6用以向所述网带结构2的内侧张紧所述网带结构2。通过所述张紧辊轴6的作用,可以确保所述网带结构2保持紧绷状态,保证了对于零件的传输效率。
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网带结构2保持绷紧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张紧辊轴6设置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从动轴4设置,通过两个所述张紧辊轴6的设置一方面能够确保对所述网带结构2的充分张紧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所述主动齿轮31与所述网带结构2的作用面积,确保了所述主动齿轮31传动的稳定性。
由于张紧过后的网带结构2在长期使用后仍然会发生形变松垮,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张紧辊轴6沿朝向所述网带结构2的内侧方向的位置可调。通过及时调整所述张紧辊轴6,能够及时根据所述网带结构2的松紧情况调整所述张紧辊轴6的张紧力度,确保所述网带结构2的张紧程度合适,避免张紧不充分或者过度张紧。
由于所述网带结构2的传输行程通常较远,因此,在所述从动齿轮41与所述主动齿轮31之间,所述网带结构2通常会向下垂坠,鉴于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两个托辊7,两个所述托辊7分别设于所述主动轴3及对应的所述从动轴4之间,用以向上承托所述网带结构2。通过两个所述托辊7的设置,能够起到承托所述网带结构2的作用,避免其发生垂坠。
通常情况下,齿轮与轴的连接通过单键进行连接,单键连接的方式无法提供足够的扭矩传递,而所述网带结构2的用以运动活塞产品时,往往需要提供较大的传输作用力,鉴于此,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3与所述主动齿轮31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连接键32,多个所述连接键32沿所述主动轴3的周向方向排布。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键32沿周向方向排布,能够在很大程度提高所述主动轴3与所述主动齿轮31的连接强度,从而能够传输更大的扭矩,进而提供较大的传输作用力,更加适合对于活塞产品的传输情景。
由于所述主动轴3上通过主动齿轮31已经能够实现对所述网带结构2的稳定驱动,因此,所述网带结构2与所述从动轴4之间可以只进行滑动结构,但鉴于滑动接触的摩擦损耗较高,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轴4上设置有从动齿轮41,所述网带结构2啮合至所述从动齿轮41。通过在所述从动轴4上设置所述从动齿轮41,能够通过所述从动齿轮41与所述网带结构2的啮合传动作用,将所述从动轴4与所述网带结构2的滑动摩擦状态转变为滚动摩擦状态,从而降低对所述网带结构2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从动轴4之间形成有传输间隔;所述机架1上还形成有多个护栏支撑8,多个所述护栏支撑8对应所述传输间隔分别设置于所述网带结构2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网带传输机构100还包括两个护板,两个所述护板安装至对应多个所述护栏支撑8上。通过所述护栏支撑8的设置,能够在所述网带结构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护板,从而在两个所述护板之间形成过料通道,进而避免所述网带结构2上的零件发生掉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栏支撑8上还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以朝下感应零件,在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零件时,所述主动轴3能停止转动。有所述护栏支撑8处于所述网带结构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因此,设置在所述护栏支撑8上的所述感应装置向下感应到零件时,意味着零件跑偏至所述网带结构2的边缘位置,可能存在掉落的风险、以及与护板发生刮擦的风险,此时,通过反馈控制所述主动轴3停止动作即可及时停止所述网带结构2的运动,避免零件发生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其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及至少一个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沿所述主动轴的径向方向呈并列设置,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多个主动齿轮,多个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方向排布;以及,
网带结构,绕设于所述主动轴及所述至少一个从动轴,且所述网带结构啮合至多个所述主动齿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设置两个,且分别处于所述网带传输机构的输送方向的两端;
所述主动轴处于两个所述从动轴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从动轴之间形成有传输间隔;
所述网带传输机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传输间隔,且对应所述网带结构的内侧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传输结构还包括张紧辊轴,所述张紧辊轴设置于所述机架,且处于所述主动轴与其中一个所述从动轴之间,所述张紧辊轴用以向所述网带结构的内侧张紧所述网带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辊轴设置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从动轴设置;和/或,
所述张紧辊轴沿朝向所述网带结构的内侧方向的位置可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两个托辊,两个所述托辊分别设于所述主动轴及对应的所述从动轴之间,用以向上承托所述网带结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从动轴之间形成有传输间隔;
所述机架上还形成有多个护栏支撑,多个所述护栏支撑对应所述传输间隔分别设置于所述网带结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网带传输机构还包括两个护板,两个所述护板安装至对应多个所述护栏支撑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支撑上还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以朝下感应零件,在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零件时,所述主动轴能停止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主动齿轮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连接键,多个所述连接键沿所述主动轴的周向方向排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网带结构啮合至所述从动齿轮。
CN202322152868.0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Active CN220549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2868.0U CN220549579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2868.0U CN220549579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9579U true CN220549579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5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2868.0U Active CN220549579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9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45777U (zh) 物料分流机构
CN104261109A (zh) 一种带式重型移载机
US7261201B2 (en) Chain-driving mechanism and conveyor apparatus
CN111731776A (zh) 一种可自由调节输送长度的传送带
CN220549579U (zh) 一种网带传输机构
US6269941B1 (en) Roller conveyor for conveying elongated articles
CN201545446U (zh) 摩擦驱动式滚床
CN210682336U (zh) 一种工业生产用直角转弯装置
CN204384398U (zh) 一种带式重型移载器
CN110282382B (zh) 一种托架式无轴托辊超宽幅皮带机
CN217349363U (zh) 一种窄带分拣机的皮带输送结构
CN203728058U (zh) 一种长距离可调节皮带输送机
CN210175916U (zh) 分级同步驱动变向输送机
CN212862799U (zh) 一种单链条传动抓取输送机构
CN218143897U (zh) 高速纸箱码垛变位装置
CN206939981U (zh) 纸张输送装置
CN210823947U (zh) 一种pcb滚床
CN102718028A (zh) 输送机链轮的张紧机构
CN214526243U (zh) 一种车载式胶带运输机
CN203728038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
CN211168581U (zh) 一种皮带机运输用便于拆装的滑轮组
CN209739982U (zh) 一种焙烧窑生产用自动送料装置
CN211811713U (zh) 一种模组式输送机新型承托方式
CN210709224U (zh) 一种用于pvc板的输送装置
CN219990327U (zh) 一种端头辊筒d59固定支座结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