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6163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6163U
CN220546163U CN202321810847.7U CN202321810847U CN220546163U CN 220546163 U CN220546163 U CN 220546163U CN 202321810847 U CN202321810847 U CN 202321810847U CN 220546163 U CN220546163 U CN 220546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ver
cooking appliance
plastic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08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磊
龚鑫杰
成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08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6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6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6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盖体。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煲体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外壳,外壳的水平截面积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并且外壳在不同高度位置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几何形状相似。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当盖体盖合煲体时,盖体和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盖体的顶部设置有面板,面板的整体轮廓包括八条弧形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八条弧形边的面板,使得盖体也需要适应设置弧形边来安装面板,进而使得在注塑成型盖体时减少因缩水而产生缺陷的可能性;煲体外壳自下而上收缩,不但使得煲体形成整体圆润的视觉感,而且还在煲体加工成型时提高脱模的顺利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烹饪器具的面板,尤其是玻璃面板,为了方便面板的切割加工通常设计采用直边轮廓。然而这样一来盖体上用于容纳面板的边框也就需要设计成直边。但盖体一般采用塑料注塑成型,纯直线的边框在注塑成型中更加容易产生缩水凹陷等缺陷,不良品率较大。并且,纯直线的面板边框在视觉上较为生硬,对用户的感官效果不好。
此外,目前的烹饪器具的煲体侧面多为垂直面,视觉感官上较为僵化,并且垂直面的煲体侧面在加工时脱模容易遇到障碍,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外壳,所述外壳的水平截面积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并且所述外壳在不同高度位置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几何形状相似;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的顶部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的整体轮廓包括八条弧形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八条弧形边的面板,使得盖体也需要适应设置弧形边来安装面板,进而使得在注塑成型盖体时减少因缩水而产生缺陷的可能性;煲体外壳自下而上收缩,不但使得煲体形成整体圆润的视觉感,而且还在煲体加工成型时提高脱模的顺利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相邻所述弧形边的圆弧半径之间相差异设置。由此,可以形成面板的层次感设计。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侧面构造为倾斜的斜面,且所述外壳的侧面与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3°。根据上述设置,合适的倾斜角度可供在该外观采用模具制造工序中更容易从模具中脱开,保证该外壳最终的成品基本接近预设外形且形状保持较高质量,同时,使最终的整个器具的外形的视觉感较佳。
可选地,所述盖体还包括面盖,所述面盖的底部轮廓与所述外壳的顶部轮廓相适应,所述面盖包括盖侧部和盖体过渡连接部,所述盖体过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盖侧部的顶部,所述盖体过渡连接部的内侧形成安装槽,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根据上述设置,有利于面板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盖体过渡连接部的外侧面构造为朝向所述面板倾斜的弧面;并且
所述盖体过渡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金属镀膜层。
可选地,所述盖侧部构造为金属盖侧部或者具有金属质感的塑料盖侧部。根据上述设置,能够提供金属质感,提高用户的视觉感受。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金属壳体部和塑料壳体部,其中所述金属壳体部和所述塑料壳体部沿所述外壳的周向方向彼此连接形成环状;
所述煲体还包括塑料中板,所述塑料中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根据上述设置,金属质感的盖体和部分金属质感的煲体夹持塑料中板,能够在视觉上减少中板的突出感,有利于形成上下一体的金属感觉。
可选地,所述外壳构造为金属外壳;
所述煲体还包括塑料中板,所述塑料中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根据上述设置,金属质感的盖体和金属质感的煲体夹持塑料中板,能够在视觉上减少中板的突出感,有利于形成上下一体的金属感觉。
可选地,所述煲体内还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塑料壳体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根据上述设置,提高了电气隔离的安全性,有利于满足安全规范标准。
可选地,在所述金属壳体部和所述塑料壳体部的交界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塑料壳体部之间的距离最短。根据上述设置,在满足安全标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金属质感的范围。
可选地,所述盖侧部的侧面构造为上部朝向所述面板倾斜的斜面,所述盖侧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壳的侧面的倾斜角度。根据上述设置,进一步有利于形成上下一体地视觉感受。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大致呈方形的按钮部,所述按钮部的表面设置有金属镀膜层,所述按钮部居于所述外壳前侧面,且所述按钮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外壳前侧面的中心线重合。根据上述设置,由于按钮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外壳前侧面的中心线重合,在器具的制造组合安装工艺中,相对比其他设计本方案的成品率更高且更有利于器具的在整体上形成金属质外观感受,提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愉悦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10:盖体 111:面板
112:面盖 113:盖侧部 114:盖体过渡连接部
120:煲体 121:底座 122:外壳
123:塑料中板 124:金属壳体部 125:塑料壳体部
126:电路板 127:按钮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考图1到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其包括煲体120和盖体110。煲体120具有底座121、设置于底座121上方的外壳122以及连接于外壳122上方的中板。外壳122的水平截面积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并且外壳122在不同高度位置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几何形状相似。
中板的中部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容纳腔,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容纳腔或者从内锅容纳腔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20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
盖体110具有与煲体120基本上对应的形状。盖体110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120上,具体地,其通过枢转轴枢接至煲体120,并能够绕枢转轴所在的枢转轴线在相对于煲体120的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自由枢转,以方便对煲体120进行盖合和打开。当盖体110盖合在煲体120上时,其覆盖在内锅之上,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盖体110还包括面盖112和面板111,其中面板111设置于面盖112的顶部。面盖112的底部轮廓与外壳122的顶部轮廓相适应。面板111的整体轮廓包括八条弧形边。优选地,相邻弧形边的圆弧半径之间相差异设置。面板111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处用于安装蒸汽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八条弧形边的面板111,使得盖体110也需要适应设置弧形边来安装面板111,进而使得在注塑成型盖体110时减少因缩水而产生缺陷的可能性;煲体120外壳122自下而上收缩,不但使得煲体120形成整体圆润的视觉感,而且还在煲体120加工成型时提高脱模的顺利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底座121的水平截面积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由此底座121形成内收的形态,不但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圆润的视觉感,还为用户搬动煲体120时充当用户的把持部。
下面请参考图1、图3和图5,外壳122的侧面构造为倾斜的斜面,且外壳122的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1.5-3°。优选地,外壳122的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2°。根据上述设置,合适的倾斜角度可供在该外观采用模具制造工序中更容易从模具中脱开,保证该外壳122最终的成品基本接近预设外形且形状保持较高质量,同时,使最终的整个器具的外形的视觉感较佳。
盖体110还包括面盖112,面盖112的底部轮廓与外壳122的顶部轮廓相适应,面盖112包括盖侧部113和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盖体过渡连接部114设置于盖侧部113的顶部,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的内侧形成安装槽,面板111设置于安装槽。
盖侧部113的侧面构造为上部朝向面板111倾斜的斜面,盖侧部113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外壳122的侧面的倾斜角度α。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的外侧面构造为朝向面板111倾斜的弧面,这样一来,进有利于形成上下一体地视觉感受和整体的圆润感觉。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盖侧部113构造为金属盖侧部。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的外侧面设置有金属镀膜层。外壳122构造为金属外壳。中板构造为塑料中板123。由此,能够形成整体的金属质感,且金属质感的盖体110和金属质感的煲体120夹持塑料中板123,能够在视觉上减少中板的突出感,有利于形成上下一体的金属感觉。
作为有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4,盖侧部113构造为具有金属质感的塑料盖侧部。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的外侧面设置有金属镀膜层。外壳122构造为金属外壳,或者外壳122构造为部分金属外壳、部分金属质感的塑料外壳,或者外壳122构造为金属质感的塑料外壳。中板构造为塑料中板123。由此,能够形成整体的金属质感,且金属质感的盖体110和金属质感的煲体120夹持塑料中板123,能够在视觉上减少中板的突出感,有利于形成上下一体的金属感觉。
作为再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参考图5、图6和图7,盖侧部113构造为具有金属质感的塑料盖侧部。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的外侧面设置有金属镀膜层。外壳122构造为部分金属外壳、部分金属质感的塑料外壳,例如外壳122包括金属壳体部124和塑料壳体部125,其中金属壳体部124和塑料壳体部125沿外壳122的周向方向彼此连接形成环状。中板构造为塑料中板123。由此,能够形成整体的金属质感,且金属质感的盖体110和金属质感的煲体120夹持塑料中板123,能够在视觉上减少中板的突出感,有利于形成上下一体的金属感觉。
可选的,为了满足某些电气安全标准,在距离煲体120内的电路板126一定距离内不能设置金属件,例如金属壳体。为此,在图5、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电路板126与塑料壳体部125之间的最短距离D大于预设距离。其中,在金属壳体部124和塑料壳体部125的交界处,电路板126与塑料壳体部125之间的距离D最短。由此,在满足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能够最大程度提高金属质感的范围。
可选地,外壳122的侧面还设置有大致呈方形的按钮部127,按钮部127的表面设置有金属镀膜层,按钮部127居于外壳122前侧面,且按钮部127的中心线与外壳122前侧面的中心线重合。由于按钮部127的中心线与外壳122前侧面的中心线重合,在器具的制造组合安装工艺中,相对比其他设计本方案的成品率更高且更有利于器具的在整体上形成金属质外观感受,提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愉悦度。
其中,前侧面指的是在烹饪器具100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侧面。后侧面则是与前侧面相反并背向用户的侧面。或者,后侧面还可以理解为盖体110掀起打开方向的侧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20),所述煲体(120)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120)包括底座(121)和设置于所述底座(121)上方的外壳(122),所述外壳(122)的水平截面积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并且所述外壳(122)在不同高度位置的水平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几何形状相似;
盖体(110),所述盖体(110)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120),当所述盖体(110)盖合所述煲体(120)时,所述盖体(110)和所述煲体(12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110)的顶部设置有面板(111),所述面板(111)的整体轮廓包括八条弧形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弧形边的圆弧半径之间相差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2)的侧面构造为倾斜的斜面,且所述外壳(122)的侧面与所述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10)还包括面盖(112),所述面盖(112)的底部轮廓与所述外壳(122)的顶部轮廓相适应,所述面盖(112)包括盖侧部(113)和盖体过渡连接部(114),所述盖体过渡连接部(114)设置于所述盖侧部(113)的顶部,所述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的内侧形成安装槽,所述面板(111)设置于所述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的外侧面构造为朝向所述面板(111)倾斜的弧面;并且
所述盖体过渡连接部(114)的外侧面设置有金属镀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部(113)构造为金属盖侧部或者具有金属质感的塑料盖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22)包括金属壳体部(124)和塑料壳体部(125),其中所述金属壳体部(124)和所述塑料壳体部(125)沿所述外壳(122)的周向方向彼此连接形成环状;
所述煲体(120)还包括塑料中板(123),所述塑料中板(123)设置于所述外壳(122)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22)构造为金属外壳;
所述煲体(120)还包括塑料中板(123),所述塑料中板(123)设置于所述外壳(122)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20)内还设置有电路板(126),所述电路板(126)与所述塑料壳体部(125)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壳体部(124)和所述塑料壳体部(125)的交界处,所述电路板(126)与所述塑料壳体部(125)之间的距离最短。
11.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部(113)的侧面构造为上部朝向所述面板(111)倾斜的斜面,所述盖侧部(113)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壳(122)的侧面的倾斜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2)的侧面设置有大致呈方形的按钮部(127),所述按钮部(127)的表面设置有金属镀膜层,所述按钮部(127)居于所述外壳(122)前侧面,且所述按钮部(127)的中心线与所述外壳(122)前侧面的中心线重合。
CN202321810847.7U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20546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0847.7U CN220546163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0847.7U CN220546163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6163U true CN220546163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8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0847.7U Active CN220546163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6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5461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5285942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的电热锅
CN206197734U (zh) 烹饪器具
CN22054616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58809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1704243U (zh) 烹饪器具
CN210144458U (zh) 内锅、锅具和电饭煲
CN210842655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788609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20546160U (zh) 一种面板、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336976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2912758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121067U (zh) 烹饪器具
CN221153812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436937U (zh) 烹饪器具
CN215127135U (zh) 炖具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6120056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211801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12462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164858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面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996256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操作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5697336U (zh) 一种煎烤盘
CN21718571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面盖和烹饪器具
CN221205051U (zh) 一种电饭煲的面盖组件
CN219920816U (zh) 烹饪器具用加强结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