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3239U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43239U CN220543239U CN202322369296.1U CN202322369296U CN220543239U CN 220543239 U CN220543239 U CN 220543239U CN 202322369296 U CN202322369296 U CN 202322369296U CN 220543239 U CN220543239 U CN 2205432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conversion
- region
- backlight module
- light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能够出射第一光线;位于发光元件出光侧的转换组件,转换组件能够将至少部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其中,在发光元件光线出射方向上,转换组件包括与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包围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第二区域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文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液晶显示面板是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主流显示面板之一。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是被动显示,自身不能发光,故液晶显示面板需要基于背光模组出射的背光进行图像显示。
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容易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在对应发光元件的区域产生亮斑问题,影响图像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能够出射第一光线;
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出光侧的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能够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
其中,在所述发光元件光线出射方向上,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优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光线包括第一基色光;所述第二光线包括第二基色光和/或第三基色光;
所述转换组件的出光侧具有混光组件,所述混光组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光线中的第一基色光和所述第二光线中的所述第二基色光和/或所述第三基色光混合。
优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转换组件包括:
透明基体;
嵌入在所述透明基体中的转换颗粒,所述转换颗粒能够受所述第一光线激发出射所述第二光线。
优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相同;
单位体积内,所述第一区域中转换颗粒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转换颗粒的数量。
优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
单位体积内,所述第一区域中转换颗粒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区域中转换颗粒的数量。
优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子区域;
同一所述子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相同;
不同所述子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在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上降低。
优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背光模组用于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
在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子区域宽度为所述像素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整数倍。
优选的,在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转换组件包括:
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层转换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层所述转换件;所述转换件能够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转换件的层叠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转换件的层叠数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能够出射第一光线;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出光侧的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能够将部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其中,在所述发光元件光线出射方向上,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射光线照射路径上的显示面板。
优选的,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
在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子区域,所述子区域宽度为所述像素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整数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果示意图;
图3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测试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切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切面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组件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组件对应一个发光元件区域的俯视图;
图10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1为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示背光模组包括:基板20;设置在基板20表面上的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元件21。其中,发光元件为LED(发光二极管)或是微型LED(如MiniLED或是Micro LED)。
在背光模组中,采用出射蓝光的发光元件21,并在发光元件21的出光侧设置荧光粉将一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剩余的蓝光与转换产生的红光和绿光能够混合为白光。
参考图2所示,图2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果示意图,由于发光元件21在不同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不同,这就导致背光模组在正对发光元件21的位置与发光元件21的间隙位置发光强度不同,而且由于正对发光元件21的位置蓝光占比较多,导致正对发光元件21的位置和发光元件21的间隙位置白平衡效果不同,会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出现亮斑问题。
参考图3所示,图3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测试效果示意图,图3中从左至右依次为显示面板显示红色画面、绿色画面以及蓝色画面时,在对应背光模组中3×3的发光元件阵列区域的图像显示效果,基于图3所示,单色画面显示时,采用常规背光模组,在正对发光元件的区域容易出现亮斑(mura)问题,在显示花色或是绿色画面时,亮斑问题较轻微,而在蓝色画面时,亮斑问题较为严重,存在对应9个发光元件的轮廓区域较的亮斑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能够出射第一光线;
位于发光元件出光侧的转换组件,转换组件能够将至少部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
其中,在发光元件光线出射方向上,转换组件包括与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包围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第二区域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发光元件的出光侧设置转换组件,通过对转换组件光线转换效率的区域化差异设计,能够改善背光模组中背光,从而避免显示面板在对应发光元件区域产生亮斑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切面图,所示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21,发光元件21能够出射第一光线;
位于发光元件21出光侧的转换组件22,转换组件22能够将至少部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
其中,在发光元件21光线出射方向上,转换组件22包括与发光元件21对应的第一区域231以及包围第一区域231的第二区域232;第一区域231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第二区域232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一部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第二光线与剩余的另一部分第一光线混合为背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通过对转换组件22光线转换效率的区域化差异设计,能够改善背光模组中背光,从而避免显示面板在对应发光元件区域产生亮斑的问题。
在背光模组中,具有多个发光元件21,发光元件21设置在基板20上。多个发光元件21阵列排布。
对于多个发光元件21,每个发光元件21分别对应有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在垂直于背光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图4中竖直方向)上,转换组件22中与发光元件21重合或是近似重合的区域为发光元件21所对应的第一区域231,第二区域232包围第一区域231。对于围绕第一区域231的第二区域232,其横向尺寸不超过相邻两个发光元件21之间的间隙距离的一半,避免相邻两个发光元件21所对应第二区域232的重叠,以便于各个发光元件21在转换组件22中分别通过独立的第二区域232调节光线。
参考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切面图,在图4所示基础上,图5所示背光模组中,在转换组件22出光侧具有混光组件23。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一光线包括第一基色光;第二光线包括第二基色光和/或第三基色光;混光组件23能够将第一光线中的第一基色光和第二光线中的第二基色光和/或第三基色光混合。
可选的,发光元件21能够出射蓝光。第一基色光为蓝光,第二基色光和第三基色光分别为红光和绿光。转换组件22能够将一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经过混光组件23,剩余的一部分蓝光能够和红光与绿光混合为白色背光。
混光组件23包括:扩散片和/或棱镜片,用于提高背光模组出射光线的亮度以及均匀性。
对于具有多个发光元件21的背光模组,在发光元件21表面覆盖有保护层,转换组件22设置在保护层的表面上。保护层不仅能够避免水汽侵蚀发光元件21,还能够形成平坦化表面,以便于设置转换组件22。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中未示出保护层。保护层为混合有荧光粉的封装胶,能够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这样保护层可以配合转换组件22,提高背光模组整体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其他方式中,保护层也可以未单独的封装胶,不掺杂荧光粉。
可选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21和转换组件22之间的选择透过组件,该选择透过组件能够透过第一光线,并反射第二光线。这样,发光元件21出射的第一光线能够透过选择透过组件入射到转换组件22,经过转换组件形成的第二光线如果传播方向背离选择透过组件,可以通过转换组件22出射,如果传播方向朝向选择透过组件,能够通过选择透过组件反射后再沿着背离选择透过组件的方向出射,从而提高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参考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示转换组件22包括:透明基体31;嵌入在透明基体31中的转换颗粒32,转换颗粒32能够受第一光线激发出射第二光线。
为了便于图示,图6中仅示出了转换组件22与一个发光元件21相对的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对于具有多个发光元件21的背光模组,不同发光元件21在转换组件22中的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均可以同样方式设置。
本申请实施中,转换颗粒32具有设定形状,不仅能够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还能够对透明基体31中的光线实现较好的散射,提高转换组件22出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背光模组中不同基色光的均匀性。
转换颗粒32可以为球体或是多面体。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设置转换颗粒为球体或是近似为球体,球体或是近似球体的转换颗粒32的形状可以通过研磨制备,便于转换颗粒32的形状以及尺寸的制作。而且球体或是近似为球体的结构,能够对光线形成更好的散射效果,提高转换组件22出射光线的均匀性,进而提高背光模组中不同基色光的均匀性。
其中,转换颗粒32可以为荧光粉颗粒或是量子点颗粒,能够将一种颜色光线转换为不同颜色的光线。
在图6所示方式中,第一区域231与第二区域232的厚度相同;单位体积内,第一区域231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大于第二区域232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单位体积内,第一区域231中具有较多的转换颗粒32,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较大,第二区域232中具有较少的转换颗粒32,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较小,如是能够解决发光元件21在第一区域231出射光线强度较大,在第二区域232出射光线强度较弱,导致背光模组出射背光在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具有差异的问题,缩小甚至是消除背光模组在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出射背光的差异性,进而能够避免显示面板的显示亮斑问题。
其中,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中,转换颗粒32都是均匀的分布在透明基体31中。
当第一区域231与第二区域232的厚度相同,且第一区域231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大于第二区域232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时,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为不同的光转换薄膜,该光转换薄膜可以为荧光粉薄膜或是量子点薄膜。
参考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组件的俯视图,该方式中,转换组件22包括厚度相同的第一光转换薄膜221和第二转换薄膜222。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光转换薄膜221包括第一区域231,第二光转换薄膜222包括第二区域232。此时,第一光转换薄膜221和第二转换薄膜222的厚度相同,且单位体积内,第一光转换薄膜221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大于第二转换薄膜222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
可以采用预先制备的第一光转换薄膜221和第二转换薄膜222,分别贴合在发光元件21的上方。对于具有多个发光元件21的背光模组,不同发光元件21所对应的第二区域232可以为一体结构,如是采用同一第二转换薄膜222可以同时形成所有发光元件21所对应的第二区域232。各个发光元件21所对应的第一区域231可以分别采用小尺寸的第一光转换薄膜221贴合在对应发光元件的出光侧,或是采用同一大尺寸的第一光转换薄膜221覆盖所有发光元件21,并剥离去除发光元件21四周的第一光转换薄膜221。
其他方式中,还可以采用第一涂料形成第一区域231,采用第二涂料形成第二区域232,第一涂料和第二涂料均包括:透明的液态基材以及均匀混合在液态基材中的转换颗粒32,其中,单位体积中,第一涂料中的转换颗粒的数量大于第二涂料中转换颗粒的数量。这样,通过印刷、或是喷墨打印、或是涂布工艺,直接在发光元件21的出光侧通过第一涂料形成第一区域231,通过第二涂料形成第二区域232,固化后即可在发光元件21的出光侧形成所需转换组件22。
参考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与图6所示方式不同在于,图8所示转换组件22中,第一区域231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域232的厚度;单位体积内,第一区域231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等于第二区域232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
在图8所示方式中,由于第一区域231的厚度较大,第二区域232的厚度较小,所以,在单位体积内,当第一区域231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等于第二区域232中转换颗粒32的数量时,第一区域231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第二区域232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当采用图8所示转换组件22时,结合图7和图8所示,可以设置转换组件包括厚度不同的第一光转换薄膜221和第二转换薄膜222。此时,第一光转换薄膜221的厚度大于第二转换薄膜222的厚度,且单位体积内,第一光转换薄膜221和第二转换薄膜222中的转换颗粒32数量相同。
此时,同样可以采用预先制备的第一光转换薄膜221和第二转换薄膜222分别贴合在发光元件21的上方,以在发光元件21的出光侧形成转换组件22。
当通过印刷、或是喷墨打印、或是涂布工艺制备图8所示转换组件22时,由于单位体积内,第一光转换薄膜221和第二转换薄膜222中的转换颗粒32数量相同,故可以采用相同的涂料在发光元件21的出光侧形成预设厚度的膜层,而后通过光刻工艺,减薄第二区域232的厚度,从而能够通过同一涂料层形成图8所示转换组件22。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换组件22的厚度不超过1000μm,可选的,可以为10μm-300μm。转换组件22中,转换颗粒32的质量占比可以为3%-10%,该质量占比基于转换颗粒的形状以及粒径设定。透光可以基于需求设定转换组件22的厚度以及转换颗粒32的质量占比,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组件对应一个发光元件区域的俯视图,该方式中,在第一区域231指向第二区域232的方向,第二区域232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子区域100;同一子区域100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相同;不同子区域100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在第一区域231指向第二区域232的方向上降低。
基于图2所示发光效果示意图可知,发光元件21垂直出射角度方向的光强最大,光强逐渐降低,而且随着出射较大的增大,单位角度内光强降低的程度越大。采用图9所示方式,能够更好的适配发光元件21光强变化趋势,使得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与发光元件21光线出射角度适配,以更好的缩小背光模组在第二区域2321中不同子区域100出射背光的差异。
背光模组用于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LCD),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在第一区域231指向第二区域232的方向,子区域100宽度为像素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整数倍。这样,可以使得同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在转换组件22的垂直投影位于同一子区域100中,避免同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在转换组件22的垂直投影位于不同的子区域100。背光模组对应同一子区域100的背光一致性较好,同一像素单元的子像素在转换组件22的垂直投影位于同一子区域100中,能够具有更好的图像显示效果。若以RGB像素单元为例,其子像素可以包括R子像素、G子像素以及B子像素。
参考图10所示,图10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转换组件22包括:层叠设置于第一区域231的多层转换件41;以及设置于第二区域232的至少一层转换件41;转换件41能够将至少部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其中,第一区域231中转换件41的层叠数量大于第二区域232中转换件41的层叠数量。
其中,转换件41为转换薄膜,采用预先制备的转换薄膜分别在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贴合所需数量的转换件41,即可在发光元件21的出光侧形成转换组件22。
在图10所示方式中,采用相同的转换件41,通过设置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具有不同数量的转换件41,即可实现所需转换组件22,转换组件22的制作工艺简单。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结构如图11所示。
参考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1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
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51,包括:发光元件21,发光元件21能够出射第一光线;位于发光元件21出光侧的转换组件22,转换组件22能够将部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其中,在发光元件21光线出射方向上,转换组件22包括与发光元件21对应的第一区域231以及包围第一区域231的第二区域232;第一区域231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第二区域232将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位于背光模组51出射光线照射路径上的显示面板52。其中,显示面板52为液晶显示面板。
可选的,显示面板52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在第一区域231指向第二区域232的方向,所述第二区域232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子区域100,子区域100宽度为像素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整数倍。这样,可以使得同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在转换组件22的垂直投影位于同一子区域100中,避免同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在转换组件22的垂直投影位于不同的子区域100。背光模组对应同一子区域100的背光一致性较好,同一像素单元的子像素在转换组件22的垂直投影位于同一子区域100中,能够具有更好的图像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电脑以及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显示装置的类型不作限定。
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51,能够提高出射背光的均匀性,背光模组中不同区域出射背光中各个基色光的比例占比相同,即使得不同区域背光中红绿蓝三基色光的比例均为1:1:1或是近似于1:1:1,避免显示面板52产生亮斑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或递进和并列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背光模组相关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贯穿说明书实施例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标识同样的结构。另外,处于理解和易于描述,附图可能夸大了一些层、膜、面板、区域等厚度。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在…上”是指将元件定位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另一元件下方,但是本质上不是指根据重力方向定位在另一元件的上侧上。
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能够出射第一光线;
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出光侧的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能够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
其中,在所述发光元件光线出射方向上,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包括第一基色光;所述第二光线包括第二基色光和/或第三基色光;
所述转换组件的出光侧具有混光组件,所述混光组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光线中的第一基色光和所述第二光线中的所述第二基色光和/或所述第三基色光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包括:
透明基体;
嵌入在所述透明基体中的转换颗粒,所述转换颗粒能够受所述第一光线激发出射所述第二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相同;
单位体积内,所述第一区域中转换颗粒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转换颗粒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
单位体积内,所述第一区域中转换颗粒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区域中转换颗粒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子区域;
同一所述子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相同;
不同所述子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在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上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用于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
在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子区域宽度为所述像素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包括:
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层转换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层所述转换件;所述转换件能够将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转换件的层叠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转换件的层叠数量。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能够出射第一光线;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出光侧的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能够将部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其中,在所述发光元件光线出射方向上,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光线转换为所述第二光线的转换效率;
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射光线照射路径上的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
在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子区域,所述子区域宽度为所述像素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整数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69296.1U CN220543239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69296.1U CN220543239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43239U true CN220543239U (zh) | 2024-02-27 |
Family
ID=89962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69296.1U Active CN220543239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43239U (zh)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22369296.1U patent/CN2205432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74068B2 (en) |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 |
CN112133734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4996747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CN110609417B (zh) | 灯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
JP7122832B2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CN110068956A (zh) |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 |
JP5702741B2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CN114005850B (zh) | 显示装置 | |
WO2007074933A1 (en) | Light guide member, flat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240094B (zh) | 一种面光源 | |
WO2011077866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JP7545033B2 (ja) | 面状光源 | |
CN111045253B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1665662B (zh) |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1308778B (zh) | 背光单元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 |
JP2015035336A (ja) | 直下型光源装置 | |
CN106907620A (zh) | 前置光源和包括该前置光源的显示装置 | |
CN220543239U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
US10809571B2 (en) |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07184493A (ja) |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 |
WO2012133036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CN219203186U (zh) | 一种发光灯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WO2023184388A1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
JP2009301753A (ja) | 発光素子モジュール、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23226019A1 (zh) |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