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9476U - 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9476U
CN220539476U CN202321930922.3U CN202321930922U CN220539476U CN 220539476 U CN220539476 U CN 220539476U CN 202321930922 U CN202321930922 U CN 202321930922U CN 220539476 U CN220539476 U CN 220539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piston rod
sleeve
jack
hea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09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悦
郑东升
程希亮
井银娜
唐应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309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9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9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9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安全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该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包括本体和头部,所述本体和所述头部连接,所述头部用于顶升引擎盖,所述本体用于与顶升器的套管连接,所述头部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用于抵持顶升器的活塞杆的工作平面;所述缓冲凸起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时,所述缓冲凸起在所述活塞杆挤压下发生形变。该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可在顶升器的活塞杆与车辆前引擎盖之间提供缓冲。

Description

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安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车辆前引擎盖处设置顶升器,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该顶升器能顶起前引擎盖,使前引擎盖的后端升起一定高度,从而在行人头部撞击前引擎盖时有一定的溃缩空间,实现保护行人的目的。
现有的一种顶升器包括套管、活塞杆以及发生器,发生器固定在套管的底部,套管的顶部设有开口,活塞杆沿套管的轴向设置在套管内。当发生器致动时,活塞杆将在发生器的作用下从开口处顶出,从而将前引擎盖顶起。然而,该顶升器在顶起前引擎盖的过程中,活塞杆与前引擎盖之间的冲击力较大,易损坏活塞杆及前引擎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顶升器在顶起前引擎盖的过程中,活塞杆与前引擎盖之间的冲击力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包括本体和头部,所述本体和所述头部连接,所述头部用于顶升引擎盖,所述本体用于与顶升器的套管连接,所述头部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用于抵持顶升器的活塞杆的工作平面;
所述缓冲凸起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时,所述缓冲凸起在所述活塞杆挤压下发生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功能集成性高,一方面,由于本体与套管相接,可有效隔绝顶升器的外部环境,保证顶升器的密封性,防止顶升器静置或服役期间产气药受潮、或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失效;另一方面,在顶升器工作期间,所述缓冲凸起可在所述活塞杆挤压下发生形变,从而对活塞杆提供缓冲。
可选地,所述缓冲凸起呈圆柱形。
可选地,所述缓冲凸起的径向宽度和轴向长度的比值为:4:5。
可选地,所述头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占所述活塞杆的工作表面的面积的25%-35%。
可选地,所述本体和所述头部相互连接,且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时,所述活塞杆的冲击力使所述头部和所述本体分离。
可选地,所述头部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且所述头部被所述活塞杆推出所述套管后,所述头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无相互束缚的力。
可选地,所述头部和所述本体相接的位置形成有薄弱处,所述头部由所述薄弱处和所述本体分离;
所述薄弱处沿所述封头结构的轴向的最大厚度为0.5mm。
可选地,所述本体用于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头部朝向所述引擎盖的一侧设有凹陷。
可选地,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引擎盖的一端的内侧边缘形成有用于对所述活塞杆进行顶出限位的限位倒角。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升器,其包括动力提供机构、套管、活塞杆以及上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所述动力提供机构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位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活塞杆沿所述套管的轴向设置在套管内,所述封头结构套设在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动力提供机构的一端;
所述动力提供机构用于使所述活塞杆由所述开口处顶出。
可选地,所述本体过盈压装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可选地,所述动力提供机构为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朝向所述活塞杆。
可选地,所述顶升器还包括发生器套件,所述发生器套件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位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所述发生器套件朝向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过孔;
所述气体发生器限位安装在所述发生器套件上,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朝向所述过孔。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或上述的顶升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顶升器的示意图(未点火时);
图2是图1的顶升器的另一示意图(点火时);
图3是图1中顶升器的封头结构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封头结构;11、本体;111、限位倒角;12、头部;121、凹陷;122、缓冲凸起;13、薄弱处;
2、动力提供机构;
3、套管;31、开口;
4、活塞杆;
5、发生器套件;51、过孔;
6、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升器,包括动力提供机构2、套管3、活塞杆4以及封头结构1,所述动力提供机构2安装在所述套管3内且位于所述套管3的第一端,所述套管3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31,所述活塞杆4沿所述套管3的轴向设置在套管3内,所述封头结构1套设在所述活塞杆4远离所述动力提供机构2的一端。
所述动力提供机构2用于为所述活塞杆4提供动力,以使所述活塞杆4由所述开口31处顶出。
所述封头结构1包括本体11和头部12,所述本体11和所述头部12连接,所述头部12用于顶升引擎盖,所述本体11用于与顶升器的套管3连接,所述头部12朝向所述本体11的一侧设有缓冲凸起122,所述缓冲凸起122用于抵持顶升器的活塞杆4的工作平面。
所述缓冲凸起122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时,所述缓冲凸起122在所述活塞杆4挤压下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升器及其封头结构1,动力提供机构2作为顶升器的动力来源,可使活塞杆4由开口31处顶出,封头结构1套设在活塞杆4远离动力提供机构2的一端。该封头结构1的功能集成性高,一方面,由于本体11与套管3相接,可有效隔绝顶升器的外部环境,保证顶升器的密封性,防止顶升器静置或服役期间产气药受潮、或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失效;另一方面,在顶升器工作期间,所述缓冲凸起122可在所述活塞杆4挤压下发生形变,从而对活塞杆4提供缓冲。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杆4的工作平面指,活塞杆4用于顶升的平面,也即活塞杆4朝向引擎盖的一侧表面。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保证顶升效果,可使活塞杆4的工作平面整体为平整表面,或至少使活塞杆4的工作平面上与缓冲凸起122接触抵持的部分为平整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凸起122为弹性件,以与顶升器的活塞杆4的工作平面弹性抵持,在顶升器工作期间为活塞杆4提供缓冲。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体11呈环状,所述本体11过盈压装在所述套管3与所述活塞杆4之间,以在顶升器未点火时隔绝外部环境,保证其密封性,防止顶升器静置或服役期间产气药受潮或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失效。同时,可在点火时提供限位和缓冲的功能,确保顶升器满足技术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头结构1为弹性件。优选地,所述封头结构1为注塑材质,优选为TPO(Thermoplastic polyolefin,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材质,使所述封头结构1具有高弹性、高密封性、抗动态疲劳性优越及加工工艺简单等优点。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简单易制造、功能性集成化的封头结构1,使得顶升器的产品稳定性、密封性及安全性大大提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2所示,所述本体11和所述头部12相互连接,且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时,所述活塞杆4的冲击力使所述头部12和所述本体11分离。
所述本体11与所述头部12之间在活塞杆4的冲击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从而分离,使所述本体11留在所述套管3内,所述头部12被所述活塞杆4顶出以在所述活塞杆4与引擎盖之间提供缓冲。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头部12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且所述头部12被所述活塞杆4推出所述套管3后,所述头部12与所述活塞杆4之间无相互束缚的力。
可以理解地,由于所述头部12是在所述活塞杆4的冲击力作用下被推出,在所述头部12的惯性作用下,即使所述头部12与所述活塞杆4之间无相互束缚的力,也能保证所述头部12抵持在所述活塞杆4与引擎盖之间,而不会侧向滑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体11与所述头部12相接的位置设置有薄弱处13,所述头部12由所述薄弱处13和所述本体11分离。优选地,所述薄弱处13沿所述封头结构1的轴向的最大厚度为0.5mm。
所述薄弱处13可作为所述封头结构1的薄弱点,在顶升器工作期间,所述封头结构1会从薄弱处13被分为两部分,下部分(所述本体11)留在套管3内,上部分(所述头部12)被活塞杆4顶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凸起122呈圆柱形。优选地,所述缓冲凸起122的径向宽度和轴向长度的比值为:4:5,以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头部12与所述活塞杆4之间的接触面积占所述活塞杆4的工作表面的面积的25%-35%,以在为所述活塞杆4提供缓冲力的同时,保证所述头部12在顶出时不会滑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头部12朝向所述引擎盖的一侧设有凹陷121。通过在所述头部12朝向车辆前引擎盖的一侧形成所述凹陷121,从而提供封头结构1和车辆前引擎盖之间的缓冲。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体11远离所述引擎盖的一端的内侧边缘形成有限位倒角111,所述限位倒角111用于对所述活塞杆4进行顶出限位,防止所述活塞杆4脱出于所述套管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管3采用无缝钢管,作为整个顶升器的结构支撑和腔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动力提供机构2提供动力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压缩气体和产气剂混合、产气剂、电磁、或强力弹簧等。以所述动力提供机构2采用产气剂提供动力为例,此时,所述动力提供机构2可选用微型气体发生器,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内部设有产气剂,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朝向所述活塞杆4。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可在触发后快速产生的气体,以作为顶升器的动力来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顶升器还包括发生器套件5,所述发生器套件5安装在所述套管3内且位于所述套管3的第一端,所述发生器套件5朝向所述活塞杆4的一端设置有过孔51。
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限位安装在所述发生器套件5上,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朝向所述过孔51,从而保证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可通过所述发生器套件5上的过孔51冲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生器套件5为注塑材质,所述发生器套件5不仅用于连接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和活塞杆4,而且在顶升器点火工作时,所述发生器套件5可与套管3配合,固定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防止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发生位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顶升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管3的外壁上的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用于连接顶升器和车辆前引擎盖,可通过激光焊接的形式与套管3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升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在顶升器未点火时,所述封头结构1的本体11与所述套管3和所述活塞杆4过盈配合,通过采用过盈配合的结构,可隔绝外部环境,保证顶升器的密封性,防止顶升器静置或服役期间产气药受潮、或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失效。
如图2所示,在顶升器点火后,所述封头结构1在薄弱处13被破坏,结构分为本体11和头部12,所述本体11被限位在所述套管3内,所述活塞杆4顶出后在所述限位倒角111处被限位停止位移,所述头部12作为活塞杆4和车辆前引擎盖之间的缓冲系统。缓冲系统分为两部分,所述活塞杆4和所述封头结构1之间由所述缓冲凸起122提供缓冲,所述封头结构1和车辆前引擎盖之间由凹陷121提供缓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顶升器,或仅包括上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头部,所述本体和所述头部连接,所述头部用于顶升引擎盖,所述本体用于与顶升器的套管连接,所述头部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用于抵持顶升器的活塞杆的工作平面;
所述缓冲凸起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时,所述缓冲凸起在所述活塞杆挤压下发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凸起呈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凸起的径向宽度和轴向长度的比值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占所述活塞杆的工作表面的面积的25%-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所述头部相互连接,且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时,所述活塞杆的冲击力使所述头部和所述本体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设置为,当顶升器工作且所述头部被所述活塞杆推出所述套管后,所述头部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无相互束缚的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和所述本体相接的位置形成有薄弱处,所述头部由所述薄弱处和所述本体分离;
所述薄弱处沿所述封头结构的轴向的最大厚度为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用于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朝向所述引擎盖的一侧设有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引擎盖的一端的内侧边缘形成有用于对所述活塞杆进行顶出限位的限位倒角。
11.一种顶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提供机构、套管、活塞杆以及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封头结构,所述动力提供机构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位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活塞杆沿所述套管的轴向设置在套管内,所述封头结构套设在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动力提供机构的一端;
所述动力提供机构用于使所述活塞杆由所述开口处顶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过盈压装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提供机构为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朝向所述活塞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器还包括发生器套件,所述发生器套件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位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所述发生器套件朝向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过孔;
所述气体发生器限位安装在所述发生器套件上,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朝向所述过孔。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顶升器的封头结构或权利要求11-14任意一项所述的顶升器。
CN202321930922.3U 2023-07-20 2023-07-20 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Active CN220539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0922.3U CN220539476U (zh) 2023-07-20 2023-07-20 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0922.3U CN220539476U (zh) 2023-07-20 2023-07-20 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9476U true CN220539476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0922.3U Active CN220539476U (zh) 2023-07-20 2023-07-20 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9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9398B2 (en) Lifting device
EP2269780B1 (en) Driving tool and bumper of driving tool
KR101519610B1 (ko) 자동차에 있는 안전 장치를 위한 액츄에이터, 및 상기 액츄에이터를 구비한 보행자 보호 시스템
CN220539476U (zh) 顶升器的封头结构、顶升器以及车辆
JP5023616B2 (ja) 動力工具及びその緩衝機構
US6318239B1 (en) Nailer and bumper provided therein for braking impact piston
CN107264641B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自动顶起装置
CN101462263A (zh) 燃力驱动的安装工具
JP4229384B2 (ja) 油圧緩衝器のバンプストッパ
CN209228922U (zh) 高强度安全型氮气弹簧
CN110466471A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及其顶起方法
CN2447228Y (zh) 一种可以减弱撞击力的汽车保险杠
JP2876982B2 (ja) 空気圧式衝撃工具の緩衝装置
CN214945982U (zh) 一种具有超行程保护装置的新型氮气弹簧
CN217890880U (zh) 电动工具
EP4289685A1 (en) A safety device in a vehicle
CN213892496U (zh) 一种减轻二次碰撞的轨道车被动防撞装置
CN212558975U (zh) 一种轿厢保护装置
CN218882658U (zh) 缓冲式液压油缸
JPS5917586Y2 (ja) 打撃工具におけるバンパの破壊防止装置
CN216401367U (zh) 一种吸能辅助装置及车辆
CN218676822U (zh) 开关触发机构及开关模块
CN219413101U (zh) 一种带内置式限位阀的液压油缸
KR0123330Y1 (ko) 자동차의 엔진후드 개폐용 가스스프링
CN213279400U (zh) 油气辅助缓冲的重载电动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