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8153U - 补光式摄像头 - Google Patents

补光式摄像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8153U
CN220528153U CN202322177220.9U CN202322177220U CN220528153U CN 220528153 U CN220528153 U CN 220528153U CN 202322177220 U CN202322177220 U CN 202322177220U CN 220528153 U CN220528153 U CN 220528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ircuit board
camera
assembly
boar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72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宁波
黄媛媛
赵韩栋
唐新科
农开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yu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yu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yu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yu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72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8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8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8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光式摄像头,其能够减少组装工序,降低摄像头的总体制造成本,有助于提升摄像头的市场竞争力。该补光式摄像头,包括: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具有通孔的前壳和与该前壳连接的后壳;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包括电路板组件、可通电地贴装于该电路板组件的感光组件以及位于该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的接收镜头,该电路板组件被安装在该前壳和该后壳之间,并且该接收镜头沿着该感光路径自该电路板组件延伸至该前壳以伸出该通孔;透光盖,该透光盖卡扣连接于该前壳以位于该前壳上远离该后壳的一侧;以及补光光源,该补光光源被压合固定在该透光盖和该前壳之间。

Description

补光式摄像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补光式摄像头。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使得车载摄像头越发重要,驾驶员也越发依赖车载摄像头来进行辅助驾驶,例如盲区侦测、碰撞预警、自动驾驶或舱内监测等。而随着汽车上安装的摄像头越来越多,对于车载摄像头的通用化设计和平台化设计也越发重要。
红外摄像头作为现有常用的车载摄像头之一,常被应用于驾驶室内部。由于驾驶室内部比较昏暗,因此这种摄像头通常需要具有充足的补光才能拍摄出理想的图像。虽然在正常的晴天、太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可以满足摄像头的拍摄光照要求,但是遇到雨天、夜晚或者穿越隧道、洞穴等状况下,没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就无法拍摄出理想的图像,导致图像的整体画面会偏暗,较难识别和使用,造成现有的红外摄像头不得不配备红外光源以组装成补光式摄像头,从而通过补光来解决画面偏暗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补光式摄像头中的红外光源通常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被组装在摄像头壳体之内,但这却增加了摄像头的组装工序,提高了摄像头的总体制造成本,导致摄像头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不利于推广和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补光式摄像头,其能够减少组装工序,降低摄像头的总体制造成本,有助于提升摄像头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补光式摄像头,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光式摄像头能够在不使用螺钉的情况下,将光源稳定地固定于壳体,以便实现无螺钉固定方式,降低了摄像头的组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补光式摄像头,其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采用昂贵的材料或复杂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成功和有效地提供一解决方案,不只提供一种简单的补光式摄像头,同时还增加了所述补光式摄像头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至少一优势或其他优点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光式摄像头,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具有通孔的前壳和与所述前壳连接的后壳;
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电路板组件、可通电地贴装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感光组件以及位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的接收镜头,所述电路板组件被安装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并且所述接收镜头沿着所述感光路径自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至所述前壳以伸出所述通孔;
透光盖,所述透光盖卡扣连接于所述前壳以位于所述前壳上远离所述后壳的一侧;以及
补光光源,所述补光光源被压合固定在所述透光盖和所述前壳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补光光源包括具有限位凹槽的灯板和可通电地贴装于所述灯板的发光元件,所述灯板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前壳包括支撑所述灯板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地连接器且位于所述支撑部周围的卡扣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向前延伸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插入所述灯板的所述限位凹槽,所述透光盖卡扣连接于所述前壳的所述卡扣部以将所述灯板压合于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光盖包括与所述卡扣部卡扣连接的卡扣盖体和自所述卡扣盖体向后延伸的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抵接于所述灯板的前侧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进一步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被固装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以覆盖所述电路板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屏蔽罩包括包裹所述电路板组件的金属罩体和自所述金属罩体向前倾斜地延伸的指压片;所述前壳进一步具有位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卡扣部之间的预留孔,所述指压片穿过所述预留孔抵接于所述灯板的后侧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补光光源以所述接收镜头的光轴为对称轴被对称地倾斜布置于所述镜头模组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壳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提供所述通孔的镂空板、自所述镂空板向左后方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左支臂以及自所述镂空板向右后方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右支臂;两个所述左支臂或两个所述右支臂分别被上下间隔地布置于所述镂空板的左边缘或右边缘,并且所述限位凸块分别向前凸设于所述左支臂和所述右支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补光光源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灯板可通电地连接的柔性线路板;一个所述补光光源中的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于另一个所述补光光源中的所述灯板,另一个所述补光光源中的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光盖具有开设于所述卡扣盖体且与所述接收镜头的外形匹配的开口,所述接收镜头穿过所述开口以外露于所述透光盖的前侧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补光光源被倾斜地布置于所述镜头模组的周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补光式摄像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补光式摄像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补光式摄像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补光式摄像头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补光式摄像头的补光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补光式摄像头;10、壳体组件;11、前壳;110、通孔;111、支撑部;1111、镂空板;1112、左支臂;1113、右支臂;112、卡扣部;113、限位凸块;114、预留孔;12、后壳;13、屏蔽罩;131、金属罩体;132、指压片;20、镜头模组;21、电路板组件;22、感光组件;23、接收镜头;231、透镜组;232、镜座;233、AA胶水;30、透光盖;31、卡扣盖体;32、限位筋条;33、开口;40、补光光源;41、灯板;410、限位凹槽;42、发光元件;43、柔性线路板。
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考虑到现有的补光式摄像头中的红外光源通常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被组装在摄像头壳体之内,但这却增加了摄像头的组装工序,提高了摄像头的总体制造成本,导致摄像头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不利于推广和普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补光式摄像头,其能够减少组装工序,降低摄像头的总体制造成本,有助于提升摄像头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光式摄像头1,其可以包括壳体组件10、镜头模组20、透光盖30以及补光光源40。该壳体组件10可以包括具有通孔110的前壳11和与该前壳11连接的后壳12。该镜头模组20可以包括电路板组件21、可通电地贴装于该电路板组件21的感光组件22以及位于该感光组件22的感光路径的接收镜头23;该电路板组件21被安装在该前壳11和该后壳12之间,并且该接收镜头23沿着该感光组件22的该感光路径自该电路板组件21延伸至该前壳11以伸出该通孔11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感光路径指的是该感光组件22所接收的主光线的传播路径,即与该接收镜头23的光轴重合的路径。
更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该透光盖30卡扣连接于该前壳11以位于该前壳11上远离该后壳12的一侧;该补光光源40被压合固定在该透光盖30和该前壳11之间,用于透过该透光盖30投射补光光束至该镜头模组20的视场区域,使得该镜头模组20能够在充足的光照条件拍摄出理想的图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补光光源40被压合固定在该透光盖30和该前壳11之间,因此本申请的补光式摄像头1无需使用螺钉,就能够将补光光源40稳定地固定于前壳11,以便实现无螺钉固定方式,降低了摄像头的组装难度。换言之,本申请的补光式摄像头1在组装补光光源40时采用了无螺钉固定方式,没有螺钉的使用,能够减少组装工序,降低摄像头的总体制造成本,有助于提升摄像头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该电路板组件21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印制电路板组件(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简称PCBA);此外,本申请所提的PCBA上除了设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外,还可以设有供电连接器和信号连接器,以通过这两个连接器实现电源供应和与外界的信号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4所示,该补光光源40可以包括具有限位凹槽410的灯板41和可通电地贴装于该灯板41的发光元件42,该灯板41可通电地连接于该电路板组件21;该前壳11包括支撑该灯板41的支撑部111、与该支撑部111一体地连接且位于该支撑部111周围的卡扣部112以及自该支撑部111向前延伸的限位凸块113;该限位凸块113插入经由该支撑部111支撑的该灯板41的该限位凹槽410,从而限制该灯板41的上下左右移动;该透光盖30卡扣连接于该前壳11的该卡扣部112,以通过该透光盖30将该灯板41压合于该支撑部111,从而限制该灯板41的前后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发光元件42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通过锡焊贴片的方式固定于该灯板41的红外发光器,如红外LED、激光垂直发射器(VCSEL)或其他类型的红外发光器件,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前壳11的该卡扣部112可拆卸地固接于该后壳12,以便拆装该补光式摄像头1。
可选地,如图4所示,该透光盖30可以包括与该卡扣部112卡扣连接的卡扣盖体31和自该卡扣盖体31向后延伸的限位筋条32,该限位筋条32抵接于该灯板41的前侧面,以便与该支撑部111配合从前后方向上限制该灯板41的移动,从而将该补光光源40可靠地组装在该透光盖30和该后壳12之间。与此同时,该限位筋条32还能够加强该卡扣盖体31的结构强度,使得该透光盖30具有较强的整体结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该壳体组件10可以进一步包括屏蔽罩13,该屏蔽罩13被固装在该前壳11和该后壳12之间以覆盖该电路板组件21,用于对该电路板组件21上的电子元器件进行电磁屏蔽保护。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该屏蔽罩13可以包括包裹该电路板组件21的金属罩体131和自该金属罩体131向前倾斜地延伸的指压片132;该前壳11进一步具有位于该支撑部111和该卡扣部112之间的预留孔114,该指压片132穿过该预留孔114抵接于该灯板41的后侧面。这样,该限位筋条32和该指压片132分别从该灯板41的前后抵接于该灯板41,以利用该指压片132的触点反弹变形将该灯板41向该限位筋条32压紧,从而通过压紧力更好地实现对灯板41的前后方向限位,防止灯板41在前后方向上发生松动。与此同时,该指压片132和限位筋条32分别与该灯板41之间的摩擦力也能够限制该灯板41在上下左右方向上松动或移动,从而更稳定地固定该灯板41。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该前壳11可以依照定位孔和定位柱结构,通过螺钉与该后壳12和该屏蔽罩13固定连接在一起。与此同时,该屏蔽罩13与该前壳11一样,会依照该镜头模组20的该接收镜头23开孔,以便确保该接收镜头23依次穿过该屏蔽罩13和该前壳11而更好地接收光线成像。
可选地,该卡扣盖体31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红外透过板,以便有效地截止可见光线,并透过红外光线,以防从外界看到补光式摄像头1的内部结构,有助于提升摄像头的外观美观。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该透光盖30可以具有开设于该卡扣盖体31且与该接收镜头23的外形匹配的开口33,该接收镜头23穿过该开口33以外露于该透光盖30的前侧面,以便实现与该补光光源40单独隔离的效果,避免因内部光源的补光产生杂光问题。与此同时,这样也能够避免因镜头视场过大而导致内部零件遮挡镜头视场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该接收镜头23可以由透镜组231与镜座232组装而成,该接收镜头23的镜座232与该电路板组件21之间的结合处可以但不限于设置有AA胶水233或密封圈等防尘结构,以便避免外部灰尘侵入,防止影响该镜头模组20的成像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接收镜头23中的镜座232和透镜组23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将镜座232与透镜组231做成一体,形成一个部件。
此外,当该镜头模组20(如鱼眼镜头)的视场角度比较大时,单个补光光源40难以覆盖此类镜头的全部视场。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3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补光式摄像头1中补光光源40的数量可以被实施为多个,多个补光光源40分别被倾斜地布置于该镜头模组20的周围,以使任意两个该补光光源40的发光路径之间存在夹角θ。这样,本申请的补光式摄像头1消除了单个补光光源40自身补光角度的限制,使得该补光式摄像头1的补光区域范围得到了扩大,以便适配大视场角的镜头模组2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发光路径指的是该补光光源40中发光元件42的主光线的传播路径;此外,本申请的补光式摄像头1中前壳11的预留孔114和屏蔽罩13的指压片132也需分别成对设置。
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两个补光光源40以该接收镜头23的光轴为对称轴被对称地倾斜布置于该镜头模组20的左右两侧,以便为该镜头模组20提供更好的补光效果,进而获得高质量的显像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本申请的补光光源40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其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该补光光源40进一步包括与该灯板41可通电地连接的柔性线路板43;一个该补光光源40中的该柔性线路板43电连接于另一个该补光光源40中的该灯板41,并且另一个该补光光源40中的该柔性线路板43电连接于该电路板组件21。这样,该电路板组件21只需预留出一个线路板连接器件,就能够同时电连接于两个或更多个补光光源40的灯板41,简化组装工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该柔性线路板43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排针焊接的方式与该电路板组件21连接导通。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该前壳11的该支撑部111可以包括提供该通孔110的镂空板1111、自该镂空板1111向左后方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左支臂1112以及自该镂空板1111向右后方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右支臂1113;两个该左支臂1112或两个该右支臂1113分别被上下间隔地布置于该镂空板1111的左边缘或右边缘,以在两个该左支臂1112或两个该右支臂1113之间对应地形成该预留孔114;该限位凸块113分别向前凸设于该左支臂1112和该右支臂1113,以从该灯板41的两端部分进行限位。这样,该灯板41的中间部位将会裸露在两个该左支臂1112或两个该右支臂1113之间,以便该屏蔽罩13上对应的指压片132在穿过对应的预留孔114之后抵接于对应的灯板41的后侧面。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具有通孔的前壳和与所述前壳连接的后壳;
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电路板组件、可通电地贴装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感光组件以及位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的接收镜头,所述电路板组件被安装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并且所述接收镜头沿着所述感光路径自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至所述前壳以伸出所述通孔;
透光盖,所述透光盖卡扣连接于所述前壳以位于所述前壳上远离所述后壳的一侧;以及
补光光源,所述补光光源被压合固定在所述透光盖和所述前壳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光源包括具有限位凹槽的灯板和可通电地贴装于所述灯板的发光元件,所述灯板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前壳包括支撑所述灯板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地连接器且位于所述支撑部周围的卡扣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向前延伸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插入所述灯板的所述限位凹槽,所述透光盖卡扣连接于所述前壳的所述卡扣部以将所述灯板压合于所述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包括与所述卡扣部卡扣连接的卡扣盖体和自所述卡扣盖体向后延伸的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抵接于所述灯板的前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进一步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被固装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以覆盖所述电路板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包裹所述电路板组件的金属罩体和自所述金属罩体向前倾斜地延伸的指压片;所述前壳进一步具有位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卡扣部之间的预留孔,所述指压片穿过所述预留孔抵接于所述灯板的后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补光光源以所述接收镜头的光轴为对称轴被对称地倾斜布置于所述镜头模组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提供所述通孔的镂空板、自所述镂空板向左后方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左支臂以及自所述镂空板向右后方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右支臂;两个所述左支臂或两个所述右支臂分别被上下间隔地布置于所述镂空板的左边缘或右边缘,并且所述限位凸块分别向前凸设于所述左支臂和所述右支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补光光源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灯板可通电地连接的柔性线路板;一个所述补光光源中的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于另一个所述补光光源中的所述灯板,另一个所述补光光源中的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具有开设于所述卡扣盖体且与所述接收镜头的外形匹配的开口,所述接收镜头穿过所述开口以外露于所述透光盖的前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补光式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补光光源被倾斜地布置于所述镜头模组的周围。
CN202322177220.9U 2023-08-14 2023-08-14 补光式摄像头 Active CN220528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7220.9U CN220528153U (zh) 2023-08-14 2023-08-14 补光式摄像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7220.9U CN220528153U (zh) 2023-08-14 2023-08-14 补光式摄像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8153U true CN220528153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7220.9U Active CN220528153U (zh) 2023-08-14 2023-08-14 补光式摄像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8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9430B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2478903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자동차
KR20190027078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자동차
JP5473745B2 (ja) 光検出装置
CN220528153U (zh) 补光式摄像头
KR102415400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자동차
CN111439123B (zh) 悬挂式汽车仪表盘组件、汽车仪表台及汽车
CN212031902U (zh) 补光灯结构、拍摄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KR102361049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자동차
CN116071534A (zh) 视觉模组及割草机器人
US20230080778A1 (en) Camera module
CN113196738B (zh) 摄像头模块
KR102483472B1 (ko) 차량용 카메라
US11997373B2 (en) Camera module for a vehicle
US20230068758A1 (en) Camera module for a vehicle
CN218416537U (zh) 一种摄像模组
US20230100251A1 (en) Camera module
CN218640776U (zh) 一种带摄像头的无线车牌框
CN220208066U (zh) 矫形式摄像设备
EP4366318A1 (en) Camera module
CN219778242U (zh) 视觉模组及割草机器人
CN219124279U (zh) 一种摄像模组
CN114630019B (zh) 用于载具的摄像头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190015829A (ko) 카메라
KR20230125423A (ko) 차량용 램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