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4279U - 一种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4279U
CN219124279U CN202320027946.1U CN202320027946U CN219124279U CN 219124279 U CN219124279 U CN 219124279U CN 202320027946 U CN202320027946 U CN 202320027946U CN 219124279 U CN219124279 U CN 219124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lens
board
camera module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79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彬兵
农开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yu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yu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yu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yu Zh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79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4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4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4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像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镜头、壳体、第一线路板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壳体包围形成内部腔室,至少一个镜头安装于壳体,且至少一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位于内部腔室;摄像模组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与至少一个镜头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至少一个镜头中每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且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的每个第二线路板在朝向对应的镜头的前端板面设置有与该镜头的光轴垂直的感光芯片;第一线路板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的每个第二线路板电连接,且在垂直于第一线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第一线路板靠前于至少一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最靠后的位置。据此,能够减小模组的厚度以便安装于狭小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减小前后方向的厚度以便安装于狭小空间的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车载摄像模组的应用技术日渐成熟。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使车载摄像模组的应用更广、标准更高。车辆由于内部空间有限,经常对摄像模组具有较严苛的尺寸要求,例如在要求摄像模组从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出线的情况下,还要求摄像模组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厚度,以节省车内安装空间。换句话说,车载摄像模组需要兼容更多不同的安装部位的隐藏性要求。
通常情况下,在摄像模组的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设置传感器线路板,通过设置于该传感器线路板上的感光芯片将镜头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传感器线路板一般通过串行线路板与模组的外接线缆进行供电以及信号授受。
传统技术中,串行线路板与传感器线路板通常为一体设置,这就使串行线路板也位于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的位置。由此,当串行线路板上设置与外接线缆连接的板线连接器后,该板线连接器就从串行线路板向整个模组的后侧延伸出较长的距离,从而使模组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厚度,不符合车载场景对模组小型化的要求。
同时,串行线路板与传感器线路板一体地设置,也使多个镜头的对准调校的合格率降低,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当外接线缆频繁拔插时,拔插产生的应力也会通过板线连接器传递给串行线路板,再从串行线路板传递给传感器线路板和镜头,最终影响成像效果。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减小模组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成为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前后方向的厚度以便安装于狭小空间的摄像模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为,一种摄像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镜头、壳体、第一线路板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其中,所述壳体包围形成内部腔室,所述至少一个镜头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位于所述内部腔室;
所述摄像模组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与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的数量一致并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镜头中每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的每个第二线路板在朝向对应的镜头的前端板面设置有与该镜头的光轴垂直的感光芯片;所述第一线路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的每个第二线路板电连接,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线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线路板靠前于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最靠后的位置。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每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最后端位于第一线路板的后侧位置,即使第一线路板位于更加靠前的位置,从而减小模组的前后方向的厚度。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线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线路板靠后于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的靠近被摄物体的最靠前的位置。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每个镜头的靠近被摄物体的最前端、远离被摄物体的最后端,分别位于第一线路板的前后两侧,从而减小摄像模组的前后方向的厚度。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镜头为2个以上镜头,且每个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够使两个镜头共用一套对准调校的治具,提高产品合格率和装配效率。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线路板与所述光轴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镜头中每个镜头的靠近被摄物体的前端和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的前后两侧。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沿光轴方向上,第一线路板位于每个镜头的靠近被摄物体的前端和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之间,从而能够减小摄像模组的前后方向的厚度。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线路板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板面设置有板线连接器,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线路板与穿过所述壳体的外部线缆之间的电连接。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够使板线连接器随第一线路板一起位于更加靠近被摄物体的前侧的位置,从而减小摄像模组的前后方向的厚度。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线路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的每个第二线路板之间,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的数量一致的至少一个软排线电连接。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小多个电路板之间连接占用的空间,增加连接的便利性,利于摄像模组的小型化。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软排线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每个第二线路板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板面的中心位置。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多个镜头和对应的第二线路板共用一套对准调校的治具,节约治具开发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和装配效率。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摄像模组,能够减小前后方向的厚度,以适应车辆安装位置对模组尺寸的严苛要求,并且能够提高对准调校的精度和产品合格率,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进行描述和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某些方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例示的摄像模组的前视图。
图2是例示的摄像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例示的双镜头的放大视图。
附图文字说明:
100 摄像模组
1 第一镜头
11 第一镜头安装部
111 螺钉
13 第一遮光罩
40 第一感光芯片
2 第二镜头
21 第二镜头安装部
211 螺钉
23 第二遮光罩
50 第二感光芯片
3 串行线路板
32 第二连接器
321 第二连接器母座
34 第四连接器
341 第四连接器母座
4 第一传感器线路板
41 第一连接器
411 第一连接器母座
412 第一连接器公座
42 第一软排线
422 第二连接器公座
5 第二传感器线路板
52 第二软排线
53 第三连接器
531 第三连接器母座
532 第三连接器公座
542 第四连接器公座
6 板线连接器
8 壳体
81 前壳
810 灯具
811 滤光片
82 后壳
821 拱起部
822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等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它要素的可能。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本文有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本部分中未详细描述的部件、部件的具体型号等参数、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控制电路,可被认为是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总体结构)
以下参照图1-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的构成。图1是摄像模组的前视图,图2是摄像模组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双镜头的放大视图。
作为一例,如图1、2所示,摄像模组100为双镜头模组,包含光轴方向相互平行的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外形尺寸一致且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并排设置,即这两个镜头的朝向被摄物体的前端相互平齐。此外,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均固定在前壳81上,前壳81与后壳82固定连接构成整个模组的壳体8,壳体8包围而成容纳各类元器件的内部腔室。可以理解,摄像模组100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镜头,还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壳体,镜头、壳体的数量和位置均不局限于此,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以图示的双镜头以及前壳、后壳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本文将沿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的光轴朝向被摄物体的方向作为前、远离被摄物体的方向作为后,以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为径向。其中,在垂直于光轴的径向平面上,以图2中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的光心的连线方向为左右方向,且以从第一镜头1朝向第二镜头2的方向为右、从第二镜头2朝向第一镜头1的方向为左。此外,以图1中径向平面上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方向为横向。后文如无特别说明,关于方向的表述与此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头1的前端、第二镜头2的前端分别位于前壳81的前侧,而第一镜头1的后端、第二镜头2的后端分别位于前壳81的后侧即位于模组的内部腔室。如图2、3所示,第一镜头1的前端套设有第一遮光罩13,后端设置于第一镜头安装部11,第一镜头安装部11再通过螺钉111固定连接于前壳81,实现对第一镜头1的固定连接。同样的,第二镜头2前端套设有第二遮光罩23,后端设置于第二镜头安装部21,第二镜头安装部21通过螺钉211固定连接于前壳81,实现对第二镜头2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胶粘等方式固定于壳体8,由于不是本发明的重点,这里不过多赘述。
参看图1,在通常的应用场景中,摄像模组100被设置在车内安装位置,且该安装位置的空间有限,比如图1所示的将摄像模组100的横向两侧的尺寸限制到仅比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的外径略大一点。此时,由于横向尺寸限制,摄像模组100与外部车载设备之间的外接线缆将无法从模组的横向两侧走线,只能从模组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走线。
由此,参看图2,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0包含作为第一线路板的串行线路板3以及作为第二线路板的传感器线路板,具体为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其中,在模组后端还固定有与串行线路板3电连接、穿过后壳82设置的板线连接器6,串行线路板3通过板线连接器6与外接线缆电连接,并通过该外接线缆与外部车载设备进行电源及信号的传输。作为一例,板线连接器6为Fakra连接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性能优良、使用方便等特点,能更好地满足车载要求,但板线连接器6并不局限于此,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外接线缆从模组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走线,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整个模组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如图2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板线连接器6的后端位于比后壳82的后端壳壁还要靠后的位置,因此,摄像模组100的厚度具体是第一遮光罩13的前端或第二遮光罩23的前端到板线连接器6的后端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板线连接器6的后端也可以位于比后壳82的后端壳壁还要靠前的位置,此时,模组的厚度是第一遮光罩13的前端或第二遮光罩23的前端到后壳82的后端壳壁之间的距离,这里不过多赘述。
但在上述应用场景中,摄像模组100在车内的安装位置,对于模组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也有较紧凑的限制,亦即,要求模组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厚度,换句话说,不能使板线连接器6向后延伸出后壳82太多,这就带来了减小模组在前后方向的厚度的技术课题。
(线路板)
接下来,结合图2-3对线路板进行具体说明。
继续参看图2,传感器线路板与镜头的数量一致并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每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且每个传感器线路板在朝向对应的镜头的前端板面设置有与该镜头的光轴垂直的感光芯片。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位于第一镜头1的后端、设置于第一镜头安装部11,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的朝向第一镜头1的前侧板面固定有与第一镜头1的光轴垂直对准的第一感光芯片40。同样的,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位于第二镜头2的后端、设置于第二镜头安装部21,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的朝向第二镜头2的前侧板面固定有与第二镜头2的光轴垂直对准的第二感光芯片50。
在模组的内部腔室,还设置有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进行供电及信号授受的串行线路板3。串行线路板3可以固定于前壳81,但优选地固定于后壳82,这样固定的螺钉822可以从后壳82的后侧拧入,不至于破坏裸露在外的前壳81的前端的简洁和美观。
在传统技术中,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一体地设置,亦即,在平行于光轴的前后方向上,串行线路板3也位于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的后端一侧位置。由此,当串行线路板3的后端板面固定连接板线连接器6之后,板线连接器6就穿过后壳82向模组后侧延伸出较长的距离,导致整个模组前后方向的厚度变大,不能满足车内安装位置的尺寸要求。
同时,在用治具对镜头和传感器线路板进行对准调校时,若第一镜头1调校成功,而第二镜头2调校失败,则由于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一体地设置,第二镜头2调校失败也会影响到第一镜头1,导致两个镜头都无法正常使用,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和加工装配的灵活性。
此外,当连接外部车载设备的外接线缆与板线连接器6多次插拔时,插拔产生的应力也会通过板线连接器6传递给串行线路板3,并进而传递给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以及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不可避免地就会影响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上的感光芯片与镜头的对准,也会影响到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的固定,并最终影响成像质量。
而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串行线路板3与光轴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而在平行于光轴的前后方向上,串行线路板3位于第一镜头1的前端、后端之间,也位于第二镜头2的前端、后端之间,即第一镜头1的前端、第二镜头2的前端均位于串行线路板3的前侧,第一镜头1的后端、第二镜头2的后端均位于串行线路板3的后侧。相对于传统技术,串行线路板3不再固定于镜头的后端一侧,而是沿光轴方向被移至更加靠近被摄物体的前侧位置。此时,板线连接器6也随串行线路板3一体地移动至更加靠前的位置,从而使板线连接器6从后壳82穿出后向后侧延伸的距离变小,也就使模组前后方向的厚度得以变小,进而能够满足车内安装位置的尺寸要求。优选地,如图2所示,后壳82与板线连接器6对应的位置具有向前拱起的拱起部821,以适应串行线路板3、板线连接器6的位置前移,以便于外接线缆与板线连接器6的连接,也能节省模组的内部空间。
同时,通过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分体地设置,可以实现对第一镜头1和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镜头2和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分别进行独立的对准调校,即两个镜头的对准调校可以互不影响,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加工装配的灵活性。
此外,在这三个线路板分体设置的情况下,当连接外部车载设备的外接线缆与板线连接器6多次插拔时,插拔产生的应力仅能通过板线连接器6传递给串行线路板3,不会传递给与串行线路板3分体设置的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从而降低了对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的成像质量的影响。
再者,随着电子产品朝小而薄的方向发展,线路板的厚度也越来越薄,线路板的成型变形量不容忽视。相对于线路板一体设置的情况,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分体设置后,每个线路板均具有较小的相对尺寸且各自独立,在热胀冷缩、外部应力作用等情况下,每个线路板的变形量也会相对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串行线路板3可以与光轴大致垂直,即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设置,也可以与左右方向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只要保证第一镜头1的前端、第二镜头2的前端均位于串行线路板3的前侧,第一镜头1的后端、第二镜头2的后端均位于串行线路板3的后侧即可。同时,在垂直于光轴的左右方向上,串行线路板3可以位于第一镜头1的光心和第二镜头2的光心之间,也可以向左右两侧延伸,只要在与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对应的板面位置设置通孔,以使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穿过通孔而不与串行线路板3互相干涉即可。
可以理解,对于具有一个镜头的摄像模组100,串行线路板3也可以与该镜头的光轴大致垂直地设置,并沿光轴方向位于该镜头的前端、后端之间。对于具有更多个镜头的摄像模组100,多个镜头的光轴方向可以是相互平行的,也可以是相互交叉的,即每个镜头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关键的,是要在垂直于串行线路板3的板面的方向上,将串行线路板3靠前于每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最靠后的位置,优选地,可以再将串行线路板3也靠后于每个镜头的靠近被摄物体的最靠前的位置,这样就能减小模组前后方向的厚度。
此外,串行线路板3的前端板面还设置有图2所示的2个朝向被摄物体的灯具810例如LED灯,主要用于为外部环境补光。在灯具810的光路的前方,设置有固定于前壳81的前端的滤光片811。由于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这里不过多赘述。
(软排线)
接下来,结合图2-3对软排线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分体设置,且在平行于光轴的前后方向上,串行线路板3相对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更加靠近模组的前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之间分别进行柔性连接,例如典型的是通过软排线连接。具体而言,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之间通过第一软排线42电连接,串行线路板3与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之间通过第二软排线52电连接。这样可以在较小的模组空间内,更加方便地进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和安装。
优选地,软排线和线路板之间通过BTB连接器连接。例如,参看图2,第一软排线42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器41电连接,第一软排线42与串行线路板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器32电连接,第二软排线52与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之间通过第三连接器53电连接,第二软排线52与串行线路板3之间通过第四连接器34电连接。
具体而言,参看图3,第一软排线42的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公座412,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则设置有第一连接器母座411,将第一连接器公座412、第一连接器母座411匹配连接即可实现第一软排线42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之间的电连接。同时,第一软排线42的与串行线路板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公座422,串行线路板3则设置有第二连接器母座321,第二连接器公座422与第二连接器母座321匹配连接即可实现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软排线42的电连接,并进而通过第一软排线42实现了串行线路板3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的电连接。
同样的,第二软排线52的与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器公座532,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则设置有第三连接器母座531,将第三连接器公座532、第三连接器母座531匹配连接即可实现第二软排线52与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之间的电连接。同时,第二软排线52的与串行线路板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器公座542,串行线路板3则设置有第四连接器母座341,第四连接器公座542与第四连接器母座341匹配连接即可实现串行线路板3与第二软排线52的电连接,并进而通过第二软排线52实现了串行线路板3与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的电连接。
在传统技术中,通常情况下软排线会连接于线路板的侧方。例如,参看图3,在垂直于光轴的左右方向上,由于串行线路板3位于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之间,传统技术中第一软排线42通常连接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的右侧,以便于与位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的右侧的串行线路板3连接。而第二软排线52通常连接于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的左侧,以便于与位于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的左侧的串行线路板3连接。
换句话说,传统技术中,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与软排线连接的侧方彼此相对,即这两个传感器线路板对软排线的出线方向不一致。由此,当对第一镜头1和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镜头2和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进行对准调校时,两个镜头无法共用一套治具,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和加工装配的成本。
为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将软排线连接于传感器线路板的后端板面的中心位置。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将第一连接器母座411设置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的后端板面的中心位置,将第三连接器母座531设置于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的后端板面的中心位置,这样第一软排线42、第二软排线52就分别连接于第一传感器线路板4、第二传感器线路板5的后端板面的中心位置。亦即,这两个传感器线路板对软排线的出线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从后端板面的中心向后侧出线,这样就便于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共用一套治具,进行镜头和传感器线路板的对准调校,节约了治具开发成本,生产工序更简单、标定精度更高、良率损耗更低、返修良率更高。
综上,本实用新型中,在平行于光轴的前后方向上,每个镜头的靠近被摄物体的前端、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分别位于串行线路板3的前后两侧,从而减少了模组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满足了车载小尺寸空间的要求。同时,串行线路板3与每个镜头后端的传感器线路板分体设置且柔性连接,可以实现对每个镜头分别独立地进行对准调校等操作,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装配的便利性,还能避免外接线缆插拔产生的应力对镜头的固定以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此外,软排线连接于传感器线路板的后端板面的中心位置,便于多个镜头和传感器线路板共用一套治具进行对准调校,节约了治具开发成本,生产工序更简单、标定精度更高、良率损耗更低、返修良率更高。
应当理解,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变更、置换、结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摄像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镜头、壳体、第一线路板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其中,
所述壳体包围形成内部腔室,所述至少一个镜头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位于所述内部腔室;
所述摄像模组的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与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的数量一致并且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镜头中每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的每个第二线路板在朝向对应的镜头的前端板面设置有与该镜头的光轴垂直的感光芯片;
所述第一线路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的每个第二线路板电连接,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线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线路板靠前于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的远离被摄物体的最靠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线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线路板靠后于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的靠近被摄物体的最靠前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镜头为2个以上镜头,且每个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路板与所述光轴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镜头中每个镜头的靠近被摄物体的前端和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的前后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线路板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板面设置有板线连接器,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线路板与穿过所述壳体的外部线缆之间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路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的每个第二线路板之间,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的数量一致的至少一个软排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软排线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板中每个第二线路板的远离被摄物体的后端板面的中心位置。
CN202320027946.1U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摄像模组 Active CN219124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946.1U CN21912427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946.1U CN21912427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4279U true CN219124279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5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7946.1U Active CN21912427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4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2526B2 (en) Electrical equipment
US7680389B2 (en) Light transceiver module
US8167505B2 (en) Pluggable system between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host system
CN100588042C (zh) 屏蔽盲接式连接器
US8115856B2 (en) Camera module
US78375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module
CN112930628B (zh) 用于高频信号的混合电连接器
JP2007022364A (ja) 車載カメラ
US7547149B2 (en) Optical connector latch assembly for an optoelectronic module
US7893992B2 (en) Device comprising a camera module with automatic focusing and corresponding assembly method
US7278791B2 (en) Contact element for a multicontact connector, and such a connector
CN110071400A (zh) 具有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光纤模块的通信系统
US20110249947A1 (en) Opto-electronic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castellated electrical turn
EP3288250B1 (en) Imaging device
CN219124279U (zh) 一种摄像模组
CN101589517A (zh)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插入式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连接模块
US20060251361A1 (en) Connector for box optical subassembly
CN111512201A (zh) 高适配性和模块化的高速连接器系统
US9864154B1 (en) Field replaceable modular optical interconnect unit with optical module for datacenter switch system
CN111052883B (zh) 模块安装转接板
CN116381695A (zh) 分体式声呐和声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346940A (ja) 給電用中継端子台及び給電用中継端子台を有する電源ユニット
CN115134494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
EP3517828B1 (en) Automotive lighting module and automotive lighting device
US20190260916A1 (en) Optical camera to be mounted on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