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6797U - 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6797U
CN220526797U CN202322230776.XU CN202322230776U CN220526797U CN 220526797 U CN220526797 U CN 220526797U CN 202322230776 U CN202322230776 U CN 202322230776U CN 220526797 U CN220526797 U CN 220526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hand feeling
piece
bas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07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佳炜
曹中信
杜娜
陈进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jie Aut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jie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jie Aut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jie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07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6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6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6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包括底座、手动触发组件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复位弹性件、手感弹性组件和触发式开关;手动触发组件通过用户的手动触发力克服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朝向底座移动以触发触发式开关;手动触发力消失或小于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时,复位弹性件带动手动触发组件远离底座移动;手感弹性组件包括转动件和手感弹性件,转动件的两端之间与底座转动连接,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手动触发组件驱动连接,手动触发组件移动时带动转动件转动;手感弹性件的一端与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手动触发组件转动连接,手感弹性件施加给转动件转动的弹性力,手动触发组件带动转动件转动时,转动件带动手感弹性件转动以改变其弹性力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背景技术
按钮是指利用按钮推动传动机构,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按通或断开并实现电路换接的开关。按钮是一种结构简单,应用十分广泛的主令电器。在电气自动控制电路中,用于手动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电磁起动器等。且按钮一般都带有手感反馈功能,从而提供手感反馈,告知用户按钮已触发。
申请号为CN201721425136.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轻触开关,包括:按键部、触控部及外盖,外盖包括上盖及与上盖扣合的盖体,盖体具有收容腔,按键部和触控部收容与收容腔内;按键部包括外部按钮及与外部按钮抵接的弹性按钮,上盖开设有通孔,外部按钮穿设于通孔;触控部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端子,第一弹片与弹性按钮抵接,端子铆接固定于盖体的收容腔内,第二弹片设于第一弹片和端子之间,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均通过固定于端子上。
现有技术中使用轻触开关提供手感反馈,但是轻触开关反馈力单一、反馈力偏小,且按键行程偏短,容易误触发,例如应用在公交车停车按钮领域极易导致乘客的误触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包括底座、手动触发组件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复位弹性件、手感弹性组件和触发式开关;
所述手动触发组件通过用户的手动触发力克服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朝向所述底座移动以触发所述触发式开关;所述手动触发力消失或小于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带动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移动;
所述手感弹性组件包括转动件和手感弹性件,所述转动件的两端之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手动触发组件驱动连接,所述手动触发组件移动时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手感弹性件施加给所述转动件转动的弹性力,且所述手动触发组件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手感弹性件转动以改变其弹性力的方向;
所述手动触发组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手感弹性件施加给所述转动件第二端朝向所述底座旋转的力以使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施加给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移动的力;
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触发所述触发式开关时,所述手感弹性件施加给所述转动件第二端朝向所述手动触发组件旋转的力以使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施加给所述手动触发组件朝向所述底座移动的力。
较佳的,所述转动件的两端之间镂空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在靠近所述转动件第二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固定部;
所述手动触发组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转动件第二端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
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转动连接,且所述手感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较佳的,所述手感弹性件为手感弹簧;
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限位凸起,所述手感弹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并抵接于所述安装腔在靠近所述转动件第二端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限位凸起,所述手感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并抵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手感弹簧间隙配合,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至少在朝向所述手动触发组件和朝向所述底座的两侧之间的厚度向所述手感弹簧逐渐减小。
较佳的,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转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远离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开口,所述第一转轴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槽内且通过所述手感弹性件的弹性力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槽底,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驱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手动触发组件和所述底座均产生运动干涉以对其转动限位;
所述转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转轴共线,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转轴共线时,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转动至所述底座和所述手动触发组件之间。
较佳的,所述转动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转轴,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转动槽,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槽内;
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限位扣,两个所述限位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所述限位扣的开放端设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延伸至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槽的一侧。
较佳的,所述手动触发组件为盖体,所述盖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盖体可朝向或远离所述底座转动。
较佳的,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外盖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固定腔,所述内盖卡设于所述固定腔内,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盖驱动连接;
所述外盖一端的两侧朝向所述底座分别设有一个转动脚,所述转动脚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开口的转动孔,所述底座的一端对应于所述转动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通过所述转动孔的开口卡入所述转动孔内,以使所述外盖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底座之间,且位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
较佳的,所述底座包括底壳和安装支架,所述底壳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
较佳的,包括电路板,所述触发式开关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中空,所述触发式开关穿过所述安装支架的中空处至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手动触发组件的一侧。
较佳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与安装位置连接,所述底壳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触发组件带动转动件转动时,转动件带动手感弹性件转动以改变其弹性力的方向,从而提供力的手感反馈,告知用户按钮已触发,使得增大了触发式开关的行程和反馈力,不易误触发。
具体的,当用户按下手动触发组件给予其手动触发力时,手动触发组件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转动带动手感弹性件转动以改变其弹性力的方向,当用户按压到使手动触发组件触发触发式开关时,手感弹性件的弹性力由初始的施加给手动触发组件远离底座的力转变为朝向底座的力,使得用户按压手感上会突然变得轻松,从而提供手感反馈,以提示用户已触发。反之亦然,当用户松开手动触发组件,手动触发组件复位至初始状态时,手感弹性件的弹性力由施加给手动触发组件朝向底座的力转变为远离底座的力,通过手动触发组件给予用户二次反弹力,使得用户所受的作用力突然提高,从而提供手感反馈。
2、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的第二端与内盖和安装支架均产生运动干涉以对其转动限位,使得不但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还可在手动触发组件触发触发式开关时,使得转动件的第二端撞击手动触发组件,以及在手动触发组件复位时,使得转动件的第二端撞击底座,通过撞击可产生震动和声响以加强手感反馈以及提供声响反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和转动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盖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盖、连接件和手感弹簧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壳、安装支架和触发式开关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盖、安装支架、转动件和手感弹簧组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凸起转动至与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一转轴共线时截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12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2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的第二端转动至与内盖相抵接时截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图16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图16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图16的D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座;2、底座;21、底壳;211、第三转轴;212、安装槽;213、限位槽;22、安装支架;221、第二转动槽;222、限位扣;2221、限位头;3、盖体;31、内盖;311、连接件;312、凸筋;313、挡扣;3111、第二限位凸起;3112、第一转动槽;32、外盖;321、转动脚;322、转动孔;4、复位弹簧;51、转动件;511、安装腔;512、第一限位凸起;513、第一转轴;514、第二转轴;52、手感弹簧;6、触发式开关;61、压簧;7、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看图1至19,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包括底座2、手动触发组件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复位弹性件、手感弹性组件和触发式开关6。
底座2包括底壳21和安装支架22,底壳21设有安装槽212,安装支架22通过卡扣设于安装槽212内,手动触发组件设于安装槽212的开口处。还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用于与安装位置连接,底壳21安装于安装座1上,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远离底壳21的一侧为圆弧凹陷形,用于安装在管状部件上。
还包括电路板7,触发式开关6设于电路板7上,本实施例中触发式开关6为微动开关。电路板7设于安装槽212的槽底和安装支架22之间,安装支架22中空,微动开关穿过安装支架22的中空处至安装支架22朝向手动触发组件的一侧。
手动触发组件通过用户的手动触发力克服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朝向底座2移动以触发微动开关的压簧61,手动触发力消失或小于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时,复位弹性件带动手动触发组件远离底座2移动。
具体的,手动触发组件为盖体3,盖体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2,盖体3可朝向或远离底座2转动。盖体3包括内盖31和外盖32,外盖32朝向底座2的一侧设有固定腔,内盖31通过卡扣和过盈配合卡设于固定腔内,外盖32一端的两侧朝向底壳21的安装槽212分别设有一个转动脚321,转动脚321朝向安装槽212设有开口的转动孔322,安装槽212的一端对应于转动孔322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第三转轴211,第三转轴211通过转动孔322的开口卡入转动孔322内,以使外盖32与底壳21转动连接,且外盖32转动时带动内盖31移动。
内盖31朝向底壳21的一侧与微动开关的压簧61相对的位置还设有凸筋312,内盖31通过凸筋312按压微动开关的压簧61以将其触发。
复位弹性件为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设于内盖31和安装支架22之间,且位于底壳21远离第三转轴211的一端,复位弹簧4呈压缩状态。
手感弹性组件包括转动件51和手感弹性件,转动件51的两端之间与底座2转动连接,转动件51的第一端与内盖31驱动连接,内盖31移动时带动转动件51转动。具体的,转动件5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转轴514,安装支架22朝向转动件51的一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转动槽221,两个第二转轴514分别设于两个第二转动槽221内。
底壳21朝向转动件51的一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限位扣222,两个限位扣22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转轴514的一侧,限位扣222的开放端设有限位头2221,限位头2221延伸至第二转轴514远离第二转动槽221的一侧,第二转轴514通过限位头2221被限制在第二转动槽221内。通过第二转动槽221和限位扣222的设置使得转动件51与安装支架22的装配更加简单,只需要将第二转轴514卡入限位头2221和第二转动槽221之间即可。
手感弹性件的一端与转动件51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内盖31转动连接,手感弹性件施加给转动件51转动的弹性力,且内盖31带动转动件51转动时,转动件51带动手感弹性件转动以改变其弹性力的方向。本实施例中,转动件51的第二端靠近转动脚321和第三转轴211,转动件51的第一端靠近复位弹簧4。
当内盖31和外盖32位于初始位置时,手感弹性件施加给转动件51第二端朝向安装支架22旋转的力以使转动件51的第一端施加给内盖31远离安装支架22移动的力。
内盖31触发微动开关时,手感弹性件施加给转动件51第二端朝向内盖31旋转的力以使转动件51的第一端施加给内盖31朝向安装支架22移动的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触发组件带动转动件51转动时,转动件51带动手感弹性件转动以改变其弹性力的方向,从而提供力的手感反馈,告知用户按钮已触发,使得增大了触发式开关6的行程和反馈力,不易误触发。
具体的,当用户按下手动触发组件给予其手动触发力时,手动触发组件带动转动件51转动,转动件51转动带动手感弹性件转动以改变其弹性力的方向,当用户按压到使手动触发组件触发触发式开关6时,手感弹性件的弹性力由初始的施加给手动触发组件远离底座2的力转变为朝向底座2的力,使得用户按压手感上会突然变得轻松,从而提供手感反馈,以提示用户已触发。反之亦然,当用户松开手动触发组件,手动触发组件复位至初始状态时,手感弹性件的弹性力由施加给手动触发组件朝向底座2的力转变为远离底座2的力,通过手动触发组件给予用户二次反弹力,使得用户所受的作用力突然提高,从而提供手感反馈。
具体的,转动件51的两端之间镂空形成安装腔511,安装腔511在靠近转动件51第二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固定部,手动触发组件朝向底座2的一侧设有连接件311,且连接件311位于安装腔511内,连接件311朝向转动件51第二端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手感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转动连接,且手感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本实施例中,手感弹性件为手感弹簧52,第一固定部为第一限位凸起512,手感弹簧52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限位凸起512并抵接于安装腔511在靠近转动件51第二端的内壁上。第二固定部为第二限位凸起3111,手感弹簧52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限位凸起3111并抵接于连接件311,第二限位凸起3111与手感弹簧52间隙配合,且第二限位凸起3111至少在朝向内盖31和朝向安装支架22的两侧之间的厚度向手感弹簧52逐渐减小,以提供让位空间,使得手感弹簧52可绕第二限位凸起3111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512和第二限位凸起3111均为十字形凸起。
转动件5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转轴513,第一转轴513与连接件311远离手感弹性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限位凸起3111位于第一限位凸起512和第一转轴513之间。具体的,连接件311远离手感弹性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槽3112,第一转动槽3112远离手感弹性件的一端开口,第一转轴513设于第一转动槽3112内且通过手感弹性件的弹性力抵接于第一转动槽3112的槽底,使第一转轴513与连接件311转动连接,以使转动件51的第一端与连接件311驱动连接,且通过第一转轴513通过手感弹性件的弹性力抵接于第一转动槽3112的槽底使得转动件51活动固定于连接件311上。
转动件51的第二端与内盖31和安装支架22均产生运动干涉以对其转动限位,转动件51可带动第一固定部转动至与第二固定部和第一转轴513共线,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和第一转轴513共线时,转动件51的第二端转动至底座2和手动触发组件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和第一转轴513共线时,转动件51的第二端未转动至与内盖31或安装支架22干涉。
转动件51的第二端与内盖31和安装支架22均产生运动干涉以对其转动限位,使得不但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还可在内盖31触发微动开关时,使得转动件51的第二端撞击内盖31,以及在内盖31复位时,使得转动件51的第二端撞击安装支架22,通过撞击可产生震动和声响以加强手感反馈以及提供声响反馈。
进一步的,内盖31和外盖32在安装槽212远离转动脚321的一端分别设有重合的挡扣313,所述安装槽212在远离第三转轴211一端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213,挡扣313设于限位槽213内,通过挡扣313和限位槽213的配合进一步将内盖31和外盖32限制在安装槽212内,防止内盖31和外盖32远离其转动端的一端意外脱落离开安装槽212。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参看图8至11,初始状态时,复位弹簧4施加给内盖31和外盖32远离安装支架22的弹性力,内盖31通过连接件311和第一转轴513的配合将复位弹簧4的弹性力施加给转动件51的第一端,使得转动件51的第一端朝向内盖31,转动件51通过第二转轴514的杠杆原理改变力的方向,将复位弹簧4的弹性力改变为朝向安装支架22,使得转动件51的第二端抵接于安装支架22,通过安装支架22的阻挡作用抵消复位弹簧4的弹性力,以使内盖31、外盖32和转动件51活动固定底座2上。同时,第一限位凸起512相比第二限位凸起3111和第一转轴513更靠近安装支架22,手感弹簧52在朝向转动件51第二端的方向上斜向安装支架22倾斜,使得手感弹簧52施加给转动件51的第二端朝向安装支架22旋转的弹性力,该弹性力也被安装支架22的阻挡作用抵消。
当需要触发微动开关时,用户首先按压外盖32,外盖32朝向安装支架22转动以带动内盖31朝向安装支架22移动,内盖31克服复位弹簧4的弹性力且压缩复位弹簧4,
同时内盖31通过连接件311和第一转轴513的配合带动转动件51转动,使得转动件51的第一端朝向安装支架22转动、第二端朝向内盖31转动,位于转动件51第二端的第一限位凸起512带动手感弹簧52绕第二限位凸起3111转动。由于第二限位凸起3111位于第一限位凸起512和第一转轴513之间,第一限位凸起512是绕着第一转轴513转动的,使得第一限位凸起512和第二限位凸起3111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以带动手感弹簧52压缩,进一步提高其弹性力。
参看图12至15,当第一限位凸起512转动至与第二限位凸起3111和第一转轴513共线时,第一限位凸起512和第二限位凸起3111之间的间距最近,手感弹簧52的弹性力最强,此时手感弹簧52的弹性力被第一转轴513与第一转动槽3112的阻挡作用抵消。
随着转动件51的继续转动,当第一限位凸起512旋转至相比第二限位凸起3111和第一转轴513更靠近内盖31时,手感弹簧52在朝向转动件51第二端的方向上斜向内盖31倾斜,使得手感弹簧52施加给转动件51的第二端朝向内盖31旋转的弹性力,同时手感弹簧52伸长进一步释放弹性力,使得手感弹簧52施加给转动件51第二端的弹性力进一步增强。手感弹簧52施加给转动件51第二端朝向内盖31旋转的弹性力通过第二转轴514的杠杆原理改变力的方向,施加给转动件51的第一端朝向安装支架22旋转的力,转动件5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13和连接件311的配合将力传递给内盖31和外盖32,使得用户按压手感上会突然变得轻松,从而提供手感反馈。
参看图16至19,当转动件51的第二端转动至与内盖31相抵接时,转动件51的第二端会通过手感弹簧52的弹性力撞击内盖31,从而产生震动和声响以加强手感反馈以及提供声响反馈。且当转动件51的第二端转动至与内盖31相抵接时,内盖31上的凸筋312压住微动开关的压簧61将其触发。
用户松开外盖32时,外盖32和内盖31通过复位弹簧4的弹性力远离安装支架22转动,内盖31带动转动件51的第一端朝向内盖31转动、第二端朝向安装支架22转动,手感弹簧52与按压时相同先被压缩后伸长,且通过转动件51带动手感弹簧52转动,使得手感弹簧52施加给转动件51第二端朝向内盖31旋转的弹性力改变成朝向安装支架22,转动件51第二端朝向安装支架22的力通过第二转轴514的杠杆原理改变力的方向,施加给转动件51的第一端朝向内盖31的力,转动件5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13和连接件311的配合将力传递给内盖31和外盖32,使得用户所受的作用力突然提高,从而提供二次手感反馈。当转动件51的第二端转动至与安装支架22相抵接时,转动件51的第二端会通过手感弹簧52的弹性力撞击安装支架22,再次产生震动和声响。
本实用新型当用户按压按钮后,通过内部的机械结构将按钮触发力的大小改变,从而提供手感反馈,告知用户按钮已触发。
通过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转动件51带动手感弹簧52转动时会先被压缩后伸长,一方面可增加手感弹簧52的弹性力,使手感弹簧52的弹性力释放更加快速和突然,以提高手感反馈的响应时间,使力作用于用户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在手感弹簧52设计弹性力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手感弹簧52可被进一步压缩而提高弹性力,使其初始设计长度可减小,可进一步减少成本和减小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转轴514通过限位头2221被限制在第二转动槽221内,装配时将第二转轴514卡入限位头2221和第二转动槽221之间即可,且限位头2221远离安装支架22的一端为斜面,转配时,首先将转动件51和手感弹簧52装配至内盖31的连接件311上,再将复位弹簧4安装在安装支架22上,然后将外盖32的转动脚321转动连接至第三转轴211,然后向下按压外盖32和内盖31,使得转动件51的第二转轴514抵接于限位头2221远离安装支架22的斜面上,继续按压外盖32,第二转轴514通过斜面的导向作用朝向安装支架22和朝向限位头2221与第二转动槽221的卡入口处移动,使得转动件51克服手感弹簧52的弹性力朝向复位弹簧4方向移动,当第二转轴514移动至限位头2221与第二转动槽221的卡入口时,第二转轴514通过手感弹簧52的弹性力辅助卡入限位头2221与第二转动槽221之间,使得装配更加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手动触发组件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复位弹性件、手感弹性组件和触发式开关;
所述手动触发组件通过用户的手动触发力克服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朝向所述底座移动以触发所述触发式开关;所述手动触发力消失或小于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带动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移动;
所述手感弹性组件包括转动件和手感弹性件,所述转动件的两端之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手动触发组件驱动连接,所述手动触发组件移动时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手感弹性件施加给所述转动件转动的弹性力,且所述手动触发组件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手感弹性件转动以改变其弹性力的方向;
所述手动触发组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手感弹性件施加给所述转动件第二端朝向所述底座旋转的力以使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施加给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移动的力;
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触发所述触发式开关时,所述手感弹性件施加给所述转动件第二端朝向所述手动触发组件旋转的力以使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施加给所述手动触发组件朝向所述底座移动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两端之间镂空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在靠近所述转动件第二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固定部;
所述手动触发组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转动件第二端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
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转动连接,且所述手感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感弹性件为手感弹簧;
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限位凸起,所述手感弹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并抵接于所述安装腔在靠近所述转动件第二端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限位凸起,所述手感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并抵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手感弹簧间隙配合,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至少在朝向所述手动触发组件和朝向所述底座的两侧之间的厚度向所述手感弹簧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远离所述手感弹性件的一端开口,所述第一转轴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槽内且通过所述手感弹性件的弹性力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槽底,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手动触发组件和所述底座均产生运动干涉以对其转动限位;
所述转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转轴共线,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转轴共线时,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转动至所述底座和所述手动触发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转轴,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转动槽,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槽内;
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限位扣,两个所述限位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所述限位扣的开放端设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延伸至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槽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触发组件为盖体,所述盖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盖体可朝向或远离所述底座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外盖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固定腔,所述内盖卡设于所述固定腔内,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盖驱动连接;
所述外盖一端的两侧朝向所述底座分别设有一个转动脚,所述转动脚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开口的转动孔,所述底座的一端对应于所述转动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通过所述转动孔的开口卡入所述转动孔内,以使所述外盖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底座之间,且位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壳和安装支架,所述底壳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手动触发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所述触发式开关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中空,所述触发式开关穿过所述安装支架的中空处至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手动触发组件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手感反馈的按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与安装位置连接,所述底壳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CN202322230776.XU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Active CN220526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0776.XU CN220526797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0776.XU CN220526797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6797U true CN220526797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0776.XU Active CN220526797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6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0245B2 (en) Contact structure for switch, trigger switch and electric power tool
CN220526797U (zh) 一种带手感反馈的按钮
KR100453998B1 (ko) 스위치장치
US5012057A (en) Trigger switch
CN112039514A (zh) 按键振动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017492U (zh) 一种开关结构及车把手开关
CN107845525B (zh)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CN220676733U (zh) 游戏手柄扳机结构及游戏手柄
TW201826301A (zh) 阻旋式料位開關及其驅動結構
CN212675439U (zh) 动力操纵机构、射击组件和车辆
CN109659185B (zh) 稳定顺畅型弹片发声薄膜键盘开关
CN220495558U (zh) 游戏手柄扳机机构及游戏手柄
US5165531A (en) Trigger switch
CN220569588U (zh) 墙控开关
CN213303963U (zh) 遥控器
CN219393207U (zh) 卡扣式按钮接线底座
CN217999275U (zh) 车门把手按键开关、车门把手总成及车辆
JP2751358B2 (ja) トリガースイッチ
CN220796528U (zh) 一种具有触发行程的按键开关及用于马桶的踢脚开关
CN219267496U (zh) 具有新型中框结构的开关装置
CN220041619U (zh) 一种适用于咖啡机的开关按键装置
CN212113532U (zh) 组合开关装置
JP4463500B2 (ja) 操作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CN215731455U (zh) 一种汽车琴键式开关结构
CN210640138U (zh) 一种epb开关拨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