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3532U - 组合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3532U
CN212113532U CN202021248703.3U CN202021248703U CN212113532U CN 212113532 U CN212113532 U CN 212113532U CN 202021248703 U CN202021248703 U CN 202021248703U CN 212113532 U CN212113532 U CN 212113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switch
cover
suppor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87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国海
许建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87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3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3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3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开关装置,包括:壳体,设有具有弹性的按键盖,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多个开关件;按键支架,装设于所述壳体内;悬臂梁,装设于所述按键支架上,所述悬臂梁具有弹性,所述悬臂梁为与所述开关件相适配的多个,每个所述悬臂梁远离所述按键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开关件相适配的按键,所述按键悬置于所述按键盖及与所述按键相适配的所述开关件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按压按键盖产生的作用力必须通过按键传递到开关件上,防止按键盖带动多个开关件联动触发。

Description

组合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各种电子产品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按键结构形式,为了在同一个开关部件上同时集中分布多个按键,通常会选择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将多个独立的小按键组合形成整体,多个按键对应的开关也相对独立,每个小按键能够对与其相适配的开关独立控制;另一种设置一个大的按键,间隔排放多个开关,使按键覆盖多个开关,按压按键的不同位置,实现不同的开关的控制。
上述第一种开关分布方式,对多个小按键进行加工的难度较大,造成加工成本提高;上述第二种安装方式,由于按键为整体结构,在进行按压时,容易造成按键整体联动,造成多个开关被联动触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组合开关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组合按键加工繁琐、容易出现整个按键联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开关装置,包括:
壳体,设有具有弹性的按键盖,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多个开关件;
按键支架,装设于所述壳体内;
悬臂梁,装设于所述按键支架上,所述悬臂梁具有弹性,所述悬臂梁为与所述开关件相适配的多个,每个所述悬臂梁远离所述按键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开关件相适配的按键,所述按键悬置于所述按键盖及与所述按键相适配的所述开关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按键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悬架,所述悬架装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悬臂梁远离所述按键一端与所述悬架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悬架和所述开关件之间;
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
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悬臂梁相对应的限位槽,按压所述按键盖时,所述按键贯穿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并触发与其相适配的所述开关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扣合在所述固定孔内。
可选地,所述按键盖和所述按键支架其中一个设有定位孔,另一个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嵌接于所述定位孔内。
可选地,每个所述按键上分别设有按键柱,所述按键柱与所述开关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按键柱凸设于所述按键表面。
可选地,所述按键柱凸设于所述按键朝向所述开关件一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悬臂梁与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按键盖一端表面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按键盖上凸设有凸出部,所述按键支架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凸出部分别嵌接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板,所述开关件装设于所述主板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一个按键盖控制多个开关件,方便按键盖的加工,减少控制零件的数量,进而降低加工成本;通过采用按键支架将悬臂梁悬置在开关件与按键盖之间,使按键与开关件和按键盖相对独立,按压按键盖产生的作用力必须通过按键传递到开关件上,进而防止按键盖按压变形时,按键盖直接带动多个开关件联动触发;通过将每个开关件对应的按键相对独立设置,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悬臂梁,用户在按压按键盖时,在悬臂梁的作用下,按键盖受到悬臂梁的弹性阻力,按键盖产生的弹性变形仅能作用于对应位置的按键上,进而防止多个开关件联动触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开关装置内部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键支架与按键配合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盖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盖与按键支架配合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壳体 11 上壳
12 下壳 13 支撑部
14 限位槽 15 固定孔
20 开关件 21 主板
30 按键盖 31 定位柱
32 凸出部 40 按键支架
41 支架本体 42 定位孔
43 固定扣 44 悬架
50 悬臂梁 60 按键
61 按键柱 62 通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开关装置内部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键支架与按键配合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开关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具有弹性的按键盖30,壳体10内间隔设有多个开关件20;按键支架40,按键支架40装设于壳体10内;悬臂梁50,装设于按键支架40上,悬臂梁50具有弹性,悬臂梁50为与开关件20相适配的多个,多个悬臂梁50间隔设置;每个悬臂梁远离按键支架40的一端分别设有与开关件20相适配的按键60,按键60悬置于开关件20与按键盖30之间,每个开关件20具有与其相适配的按键60,由于开关件20为间隔设置,按键60也对应间隔分布。
在按键盖30和悬臂梁50没有受力弹性变形时,按键60悬置于按键盖30和开关件20之间,此时按键60位于初始位置;按键盖30和悬臂梁50具有弹性,按压按键盖30时,按键盖30推动对应按键60触发与其相适配的开关件20,释放按键盖30时,悬臂梁50带动按键60回弹至初始位置。初始位置为开关件20和按键盖30之间的位置,按键60悬置在初始位置,在没有按压按键盖30时,按键60与开关件20和按键盖30均不接触。
按键盖30具有弹性,在按压按键盖30时,按键盖30受压部位向按键60方向变形,当释放按键盖30时,按键盖30恢复原状,并与按键60不接触;悬臂梁50具有弹性,在按键盖30受压并挤压按键60时,按键60带动悬臂梁50弯曲,以使悬臂梁50变形,当释放按键盖30时,按键60不受压力作用,悬臂梁50恢复原状,以使按键60恢复至初始位置。悬臂梁50可以采用如图2中的双股结构,采用两个相平行设置的长条状结构形成呈双股结构的悬臂梁50,两个长条状结构均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以增大悬臂梁50的弹性阻力,同时减小悬臂梁50的重量。
按键60分别与开关件20相对应,当按压按键盖30的特定位置时,按键盖30弹性变形,与该位置相对应的按键60向与其相适配的开关件20方向运动,悬臂梁50弹性变形,直到按键60将开关件20触发;当释放按键盖30时,按键盖30恢复原状,作用于按键60上的作用力消失,悬臂梁50向远离开关件20方向反弹,直到达到初始位置。
按键盖30和悬臂梁50可以采用现有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在安装时,可以使按键盖30架空设置在壳体10上,以使壳体10内部形成用于安装按键支架40的空腔,开关件20装设在壳体10内,并与按键60相对应,以使按键60按压开关件20时,能够触发开关件20。
由于将多个开关件20集成在壳体10内,能够实现多个开关的组合安装;由于仅采用一个按键盖30,按键盖30同时与多个开关件20相适配,能够减小按键盖30的加工难度。
在安装按键60时,由于按键60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悬臂梁50与按键支架40相连接,使得每一个按键60均能够单独控制,由于悬臂梁50具有弹性,当按键60受力时,悬臂梁50会对按键60产生弹性阻力;当按压按键盖30时,压力作用于受压部位所对应的按键60,使该按键60相对移动,而其他非受压部位的按键60受到悬臂梁50的弹性阻力,不容易产生移位,进而防止多个按键60联动触发。
按键支架40可以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以使悬臂梁50和按键60能够悬置在开关件20和按键盖30之间。
开关件20可以为按压式开关,当按键60按压开关件20时,开关件20被触发,在安装时,可以将开关件20对应的主板21设置在壳体10内,将开关件20装设在主板21上,主板21可以为PCB板,与开关件20电连接。开关件20也可以选择其他开关结构,当按键60按压开关件20时,开关件20被触发。
壳体10可以采用上下两部分组合形成,如采用如图1中的上壳11和下壳12组合形式,使上壳11和下壳12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将开关件20装设于该空腔内,按键盖30装设在上壳11上,按键支架40装设于按键盖30与开关件20之间。
请参阅图2和图3,图3为图2主视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按键支架40的可选结构,按键支架40包括:支架本体41,支架本体41与壳体10相连接;悬架44,悬架44装设于支架本体41上,悬臂梁50远离按键60一端与悬架44相连接。支架本体41形成按键支架40的主体结构,悬架44固定在支架本体41上。
在安装时,将悬架44间隔装设于支架本体41上,当悬臂梁50固定在悬架44上时,悬臂梁50相互独立设置,并且相互不干涉,以使悬臂梁50上的按键60相对独立设置,当按压其中一个按键60时,其他按键60不受影响。
可以参照如图3中的布局方式,以使悬架44作为骨架结构,将悬臂梁50分隔开,当按压其中一个按键60时,其他按键60不受影响。
支架本体41可以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以使按键支架40被固定在壳体10内部。
为了方便支架本体41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壳体10内设有支撑部13,支撑部13设于悬架44和开关件20之间;支架本体41与支撑部13相连接;支撑部13上设有与悬臂梁50相对应的限位槽14,按压按键盖30时,按键60贯穿对应的限位槽14并触发与其相适配的开关件20。在安装时,可以将支架本体41直接扣合在支撑部13上,实现支架本体41的快速安装。
支撑部13为设置在悬架44和开关件20之间的支撑结构,可以将支撑部13与上壳11整体成型,提高支撑部13和壳体10的抗变形性能。
限位槽14与按键60和悬臂梁50的形状相对应,以使按键60受力下压时,按键60能够伸出限位槽14并触发开关件20。
通过设置支撑部13,能够方便对支架本体41进行安装,以使支架本体41被固定在壳体10内部;同时可以对悬臂梁50进行限位,以使按键60受到压力作用时,带动悬臂梁50向限位槽14方向变形。
为了实现按键支架40的快速安装,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支撑部13设有固定孔15,支架本体41上设有固定扣43,固定扣43扣合在固定孔15内,固定扣43扣合在固定孔15内时,支架本体41被固定在支撑部13上。
固定扣43的末端可以为倒扣结构,固定孔15可以为通孔62,当固定扣43贯穿固定孔15时,固定扣43的末端倒扣弹性压紧固定孔15边缘,以使固定扣43与支撑部13相连接;也可以使固定孔15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孔,在固定孔15内设置多个凹槽,当固定扣43通过固定孔15的开口端伸入固定孔15内之后,固定扣43的末端倒扣在凹槽内,以使固定扣43被固定在支撑部13上。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以实现固定扣43与支撑部13的配合。
通过采用固定扣43结构,能够实现支架本体41和支撑部13的快速安装,以实现组合开关装置的快速装配。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按键60上分别设有按键柱61,按键柱61与开关件20的位置相对应,按键柱61凸设于按键60表面。按键柱61可以设置在按键60朝向按键盖30一侧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按键60朝向开关件20一侧表面。
当将按键柱61设置在按键60朝向按键盖30一侧表面时,可以缩短按键盖30与按键60之间的行程,进而提高按键60的灵敏性。当与支撑部13相配合时,按键盖30挤压按键柱61,推动按键60伸出限位槽14,并触发开关件20。
当将按键柱61设置在按键60朝向开关件20一侧表面时,可以缩小按键60与开关件20之间的行程,提高按键60的灵敏性。在与支撑部13相配合时,可以使限位槽14仅与按键柱61相匹配,以使按键60受到按压时,仅能由对应按键柱61伸出限位槽14,并触发开关件20。通过使限位槽14阻挡悬臂梁50,防止多个按键60被同步带动而造成多个开关件20同步触发。进一步可选地,悬臂梁50与按键支架40朝向按键盖30一端表面相连接,此时悬臂梁50与支撑部13之间相对悬空,以使悬臂梁50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通过支撑部13限定悬臂梁50的形变范围,同时通过按键柱61触发开关件20。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盖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盖与按键支架配合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按键盖30和按键支架40其中一个设有定位孔42,另一个设有定位柱31,定位柱31嵌接于定位孔42内,当按键支架40固定在壳体10内时,定位柱31和定位孔42相互配合,以使按键支架40不能相对移动。
在安装时,定位孔42可以设置在支架本体41上,也可以设置在悬架44上;以使按键支架40能够与按键盖30保持稳定状态,防止按键支架40发生错位。
定位孔42的数量和位置与定位柱31相对应,可以设置多组定位柱31和定位孔42,以对按键支架40和按键盖30进行多点定位。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为了提高按键支架4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按键盖30上凸设有凸出部32,按键支架40上分别设有与凸出部32相对应的通孔62,凸出部32分别嵌接于与其相对应的通孔62内,在按键盖30装设在壳体10上之后,凸出部32插入通孔62内,以使按键盖30和按键支架40保持稳定。
在安装时,可以将通孔62设置在悬架44上,也可以设置在支架本体41上,以防止按键支架40产生移位。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具有弹性的按键盖,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多个开关件;
按键支架,装设于所述壳体内;
悬臂梁,装设于所述按键支架上,所述悬臂梁具有弹性,所述悬臂梁为与所述开关件相适配的多个,每个所述悬臂梁远离所述按键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开关件相适配的按键,所述按键悬置于所述按键盖及与所述按键相适配的所述开关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悬架,所述悬架装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悬臂梁远离所述按键一端与所述悬架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悬架和所述开关件之间;
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
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悬臂梁相对应的限位槽,按压所述按键盖时,所述按键贯穿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并触发与其相适配的所述开关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扣合在所述固定孔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盖和所述按键支架其中一个设有定位孔,另一个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嵌接于所述定位孔内。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按键上分别设有按键柱,所述按键柱与所述开关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按键柱凸设于所述按键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柱凸设于所述按键朝向所述开关件一侧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与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按键盖一端表面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盖上凸设有凸出部,所述按键支架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凸出部分别嵌接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通孔内。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板,所述开关件装设于所述主板上。
CN202021248703.3U 2020-06-30 2020-06-30 组合开关装置 Active CN212113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8703.3U CN212113532U (zh) 2020-06-30 2020-06-30 组合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8703.3U CN212113532U (zh) 2020-06-30 2020-06-30 组合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3532U true CN212113532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8703.3U Active CN212113532U (zh) 2020-06-30 2020-06-30 组合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3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7843B1 (en) Magnetically coupled pushbutton plunger switch
JP2642083B2 (ja) 小型電子機器のスイッチ部基板の保持構造
EP0995210B1 (en) Housing and actuator button assembly
CN213070963U (zh) 侧键结构和终端
US4952762A (en) Keyboard switch
CN212113532U (zh) 组合开关装置
JP6130528B1 (ja) 音の発生及び下押しの手応えを有するスイッチ構造
JP2007265938A (ja) プッシュ・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CN111276352B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
CN214181461U (zh)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CN109659185B (zh) 稳定顺畅型弹片发声薄膜键盘开关
CN111370246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144041U (zh) 微型开关
JP2008311101A (ja)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CN218414351U (zh) 电梯按钮
CN217280508U (zh) 一种开关元件触发结构
CN218647808U (zh) 一种键盘开关
CN212485176U (zh) 一种双导通按键开关
CN219480001U (zh) 一种洗碗机、门体及其按键组件
CN217719399U (zh) 一种机械按键、控制器和家电设备
CN217280513U (zh) 一种可改善按压手感的按键开关
JP2000222975A (ja) プッシュボタンスイッチ
CN217060940U (zh) 鼠标结构
CN112023258A (zh)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CN117292967A (zh) 干簧管式轴体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