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4041U - 微型开关 - Google Patents

微型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4041U
CN219144041U CN202222868389.4U CN202222868389U CN219144041U CN 219144041 U CN219144041 U CN 219144041U CN 202222868389 U CN202222868389 U CN 202222868389U CN 219144041 U CN219144041 U CN 219144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metal
terminal
microswitch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83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
仇金国
秦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83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4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4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4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微型开关,其包括金属主体、端子组件、金属弹片及按钮,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及静端子,所述金属弹片位于所述端子组件的前方,所述按钮包括主体块及从所述主体块向前凸伸的按压柱,还包括贴附固定于所述金属主体前端面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穿孔及弹性部,所述按压柱向前穿过所述穿孔,所述主体块被夹持在所述金属弹片和所述弹性部之间,金属外壳贴附固定于金属主体前端面,通过前后空间堆叠,在保证前后方向的空间不变的情况下,从而可减少微型开关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节省产品空间。

Description

微型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外壳和按钮的微型开关。
背景技术
微型开关是一种将物理力转化为使电开关打开或关闭以便使内部触点打开或关闭的驱动力的紧凑型开关。这种微型开关被广泛用作产生表示在特定位置的机械装置的操作的电信号的源。其中,微动开关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微型开关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小家电等领域。微动开关是一种使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其内部具有微小接点间隔的快动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设有按钮。
现有一种微型开关,其包括金属外壳、按钮、金属主体及位于金属主体内的端子组件,金属外壳固定于金属主体上,金属外壳设有抵压于按钮上的复位弹片,按钮和端子组件收容于金属主体内,并且按钮抵压于端子组件上,金属外壳和金属主体的点焊部位位于金属主体内,此结构占用空间(长度尺寸)较大,随着市场产品越来越轻盈化,迫切需要优化此种结构。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微型开关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减少尺寸的微型开关。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开关,其包括金属主体、端子组件、金属弹片及按钮,所述端子组件收容于所述金属主体,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及静端子,所述动端子设有抵靠所述静端子的弹性臂,所述金属弹片位于所述端子组件的前方,所述按钮包括主体块及从所述主体块向前凸伸的按压柱,还包括贴附固定于所述金属主体前端面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穿孔及弹性部,所述按压柱向前穿过所述穿孔,所述主体块被夹持在所述金属弹片和所述弹性部之间,当时所述按钮向后移动时,所述金属弹片直接或间接抵靠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断开。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主体的前端面和所述金属外壳还激光点焊固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主体和所述金属外壳焊接的部位间隔排列为一圈,并且靠近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外边缘。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位于所述穿孔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至少一端和所述穿孔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弹性部向后抵压所述主体块。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设置为简支梁结构,其设有向后弯折凸伸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向后抵压所述主体块,所述主体块设有与所述抵压部配合的凹陷。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外壳呈平板状,其包括贴附于所述金属主体前端面的前端壁,所述前端壁外侧设有至少一缺口,所述金属主体前端面设有与所述缺口配合的凸部,所述穿孔设于所述前端壁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介于所述金属弹片和所述动端子之间的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贴附于所述端子组件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内绝缘体及外绝缘体,所述内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上形成端子模块,所述外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端子模块,所述外绝缘体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凹部及位于该凹部中的卡扣块,所述金属弹片包括主体片及从所述主体片左右两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卡扣片,所述卡扣片收容于所述凹部,所述卡扣片设有与所述卡扣块卡扣在一起的卡扣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片设有前后贯穿所述主体片的开孔、从所述开孔的一内侧边侧向水平延伸的抵压片及从所述抵压片继续向前弯折延伸出所述主体片的凸片,所述抵压片位于所述开孔中,并且与所述动端子前后对齐,所述凸片位于所述主体块的外侧,与所述主体块左右部分对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脚,所述弹性臂呈C形,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另一端设有向前凸出的弧形接触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前贴靠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前表面设有一一向前插入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中的第一凸柱。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端子包括第一基部、第二基部及从所述第二基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一基部设有前后贯穿所述第一基部的通孔,所述弹性臂前后穿设于该通孔,所述接触部向前凸出于第一基部,所述接触部的末端向前抵靠于该通孔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基部贴靠于所述第一基部,并且前表面设有一一向前插入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孔中的第二凸柱。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路板、金属固定片、内防水垫圈及外防水垫圈;所述金属主体设有收容所述端子组件的组装空间,所述组装空间内侧壁设有台阶部,所述内防水垫圈被夹持在所述端子组件与所述台阶部之间;所述动端子及所述静端子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所述金属主体与所述金属固定片前后夹持固定,所述金属固定片的左右两端激光焊接于所述金属主体;所述外防水垫圈套设于所述金属主体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还包括贴附固定于所述金属主体前端面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穿孔及弹性部,所述按压柱向前穿过所述穿孔,所述主体块被夹持在所述金属弹片和所述弹性部之间,当时所述按钮向后移动时,所述金属弹片直接或间接抵靠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断开,金属外壳贴附固定于金属主体前端面,通过前后空间堆叠,在保证前后方向的空间不变的情况下,从而可减少微型开关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节省产品空间;金属主体和金属外壳的配合结构简单,简化了金属主体和金属外壳的结构,降低微型开关的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的端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型开关100,其包括金属主体10、端子组件20、防水薄膜30、金属弹片40、按钮50、金属外壳60、电路板70、金属固定片80、内防水垫圈91及外防水垫圈92。
金属主体10设置为前后中空的筒状结构,其包括前后贯通的组装空间11及环绕该组装空间11的环形主体壁12,组装空间11内侧壁的后部设有台阶部110,向前抵靠于端子组件20,用于阻挡端子组件20后退。主体壁12的前端面设有若干凸部120,凸部120位于主体壁12上侧与下侧,并且一一上下对齐。主体壁12后端设有前凹槽121、与前凹槽121前后贯通的后凹槽122及围设于前凹槽121和后凹槽122左右两侧的两后凸壁123,前凹槽121和后凹槽122分别上下贯穿主体壁12,在左右方向上,后凹槽122的宽度大于前凹槽121的宽度。主体壁12的外表面还凹设有环形槽124,用于固定外防水垫圈92。
端子组件20向后组装于金属主体10的组装空间11中,其包括内绝缘体21、外绝缘体22、动端子23及静端子24。内绝缘体21注塑成型于动端子23和静端子24上形成端子模块,外绝缘体23注塑成型于该端子模块上。
外绝缘体2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凹部221及位于该凹部221中的卡扣块222。动端子23与静端子24弹性接触在一起,动端子23设置为分开制作后再组装在一起的两件式结构,其包括第一主体部231、第二主体部232、从第一主体部232侧向延伸的弹性臂233及从第二主体部232侧缘向后弯折延伸出内绝缘体21和外绝缘体22的第一焊接脚234,弹性臂233呈C形,一端与第一主体部231连接,另一端设有向前凸出的弧形接触部235。第一主体部231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2310,第二主体部232向前贴靠于第一主体部231,第二主体部232前表面设有一一向前插入固定于对应的第一固定孔2310中的第一凸柱2320。
静端子24也设置为分别制作后再组装在一起的两件式结构,其包括第一基部241、第二基部242及从第二基部242一侧向后弯折延伸出内绝缘体21和外绝缘体22的第二焊接脚244。第一基部241设有前后贯穿第一基部241的通孔243,动端子23的弹性臂233前后穿设该通孔243,接触部235向前凸出于第一基部241,接触部235的末端向前抵靠于该通孔243的一侧边,第一基部24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孔2410,第二基部242贴靠于第一基部241,并且前表面设有一一向前插入固定于对应的第二固定孔2410中的第二凸柱2420。
防水薄膜30贴设于外绝缘体22前端,并且遮挡于动端子23和静端子24前方,防止水气从微型开关100前侧进入动端子23和静端子24的位置,防止水气腐蚀动端子23和静端子24。
金属弹片40包括主体片41及从主体片41左右两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卡扣片42,主体片41遮挡于防水薄膜30前方,主体片41设有前后贯穿主体片40的开孔411、从开孔411的一内侧边侧向水平延伸的抵压片412及从抵压片412继续向前弯折延伸出主体片41的凸片413,抵压片412位于开孔411中,并且与动端子23的接触部235前后对齐。卡扣片42收容于外绝缘体22的对应凹部221中,并且设有与卡扣块222卡扣在一起的卡扣孔422。
按钮50包括主体块51及从主体部51向前凸伸的按压柱52,主体块51被夹持固定在金属弹片40和金属外壳60之间,主体块51向后抵靠于主体片41上,凸片413位于主体块51的外侧,与主体块51前后错开,而左右部分对齐。
金属外壳60呈平板状,其包括贴附于金属主体10前端面的前端壁61、前后贯穿前端壁61的穿孔62及位于穿孔62中的弹性部63,前端壁61和金属主体10激光点焊固定,焊接的部位间隔排列为一圈,靠近于前端壁61的外边缘,前端壁61外侧设有若干缺口610,与金属主体10的凸部120一一配合,用于对金属外壳60进行预定位。按压柱52向前穿过穿孔62,弹性部63向后抵压于主体块51上,弹性部63为简支梁结构,其两相对端与穿孔62内侧壁连接,弹性部63中部设有向后弯折凸伸的U形抵压部630,向后抵压于主体块51上,主体块51设有与抵压部630配合的凹陷510。
电路板70设置为软性电路板或硬性电路板,电路板70固定于金属主体10的前凹槽121中,端子组件20的第一焊接脚234、第二焊接脚244穿孔焊接于电路板 70上。当微型开关100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透过线缆连接电路板70。
金属固定片80固定于金属主体10的后凹槽122中,左右两端和金属主体10激光焊接固定,电路板70被金属主体10和金属固定片80前后夹持固定。
内防水垫圈91被夹持在金属主体10的台阶部110与端子组件20的外绝缘体22之间,实现防水功能。
外防水垫圈92套设于金属主体10上,与金属主体10的环形槽122固定,当该微型开关100组装于机壳中时,外防水垫圈92消除微型开关100和机壳的缝隙,实现微型开关100的外部防水。
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100的工作原理如下:手动按压按钮50的按压柱52后,按钮50向后移动,主体块51抵压金属弹片40向后弹性变形,接着金属弹片40抵压防水薄膜30向后变形,最终防水薄膜30抵压动端子23的接触部235,促使弹性臂233与静端子24由接触切换为断开,实现电路切换的功能,达到微型开关100的功能。手动松开按钮50后,在动端子23、金属弹片40及金属外壳60的弹力下,按钮50恢复原位,动端子23和静端子24恢复至原接触状态。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微型开关100未设置防水薄膜,金属弹片40直接抵靠于动端子23上。
本实用新型微型开关100的金属外壳60贴附固定于金属主体10前端面,通过前后空间堆叠,在保证前后方向的空间不变的情况下,从而可减少微型开关10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节省产品空间;金属主体10和金属外壳60的配合结构简单,简化了金属主体10和金属外壳60的结构,降低微型开关100的制造难度。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12)

1.一种微型开关,其包括金属主体、端子组件、金属弹片及按钮,所述端子组件收容于所述金属主体,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及静端子,所述动端子设有抵靠所述静端子的弹性臂,所述金属弹片位于所述端子组件的前方,所述按钮包括主体块及从所述主体块向前凸伸的按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附固定于所述金属主体前端面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穿孔及弹性部,所述按压柱向前穿过所述穿孔,所述主体块被夹持在所述金属弹片和所述弹性部之间,当时所述按钮向后移动时,所述金属弹片直接或间接抵靠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主体的前端面和所述金属外壳还激光点焊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主体和所述金属外壳焊接的部位间隔排列为一圈,并且靠近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外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位于所述穿孔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至少一端和所述穿孔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弹性部向后抵压所述主体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设置为简支梁结构,其设有向后弯折凸伸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向后抵压所述主体块,所述主体块设有与所述抵压部配合的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呈平板状,其包括贴附于所述金属主体前端面的前端壁,所述前端壁外侧设有至少一缺口,所述金属主体前端面设有与所述缺口配合的凸部,所述穿孔设于所述前端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于所述金属弹片和所述动端子之间的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贴附于所述端子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内绝缘体及外绝缘体,所述内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上形成端子模块,所述外绝缘体注塑成型于所述端子模块,所述外绝缘体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凹部及位于该凹部中的卡扣块,所述金属弹片包括主体片及从所述主体片左右两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卡扣片,所述卡扣片收容于所述凹部,所述卡扣片设有与所述卡扣块卡扣在一起的卡扣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片设有前后贯穿所述主体片的开孔、从所述开孔的一内侧边侧向水平延伸的抵压片及从所述抵压片继续向前弯折延伸出所述主体片的凸片,所述抵压片位于所述开孔中,并且与所述动端子前后对齐,所述凸片位于所述主体块的外侧,与所述主体块左右部分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脚,所述弹性臂呈C形,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另一端设有向前凸出的弧形接触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前贴靠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前表面设有一一向前插入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孔中的第一凸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子包括第一基部、第二基部及从所述第二基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一基部设有前后贯穿所述第一基部的通孔,所述弹性臂前后穿设于该通孔,所述接触部向前凸出于第一基部,所述接触部的末端向前抵靠于该通孔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基部贴靠于所述第一基部,并且前表面设有一一向前插入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孔中的第二凸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金属固定片、内防水垫圈及外防水垫圈;所述金属主体设有收容所述端子组件的组装空间,所述组装空间内侧壁设有台阶部,所述内防水垫圈被夹持在所述端子组件与所述台阶部之间;所述动端子及所述静端子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所述金属主体与所述金属固定片前后夹持固定,所述金属固定片的左右两端激光焊接于所述金属主体;所述外防水垫圈套设于所述金属主体外侧面。
CN202222868389.4U 2022-10-28 2022-10-28 微型开关 Active CN219144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8389.4U CN219144041U (zh) 2022-10-28 2022-10-28 微型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8389.4U CN219144041U (zh) 2022-10-28 2022-10-28 微型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4041U true CN219144041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0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8389.4U Active CN219144041U (zh) 2022-10-28 2022-10-28 微型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4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9577B2 (en) Card connector
US6830472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member
US9865951B2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080045059A1 (en) Detect switch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al member
US70810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6957976B2 (en) I/O connector with lock-release mechanism
CN219144041U (zh) 微型开关
US20090032381A1 (en) Switch with electrical member supported in elastic folded contact
US2007009310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sition means
CN218215077U (zh) 一种侧按开关
CN109659185B (zh) 稳定顺畅型弹片发声薄膜键盘开关
CN111276352B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
CN110994298A (zh) 同轴开关
JP4557044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20080102658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having a multitude of terminals
JP2022043622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KR101197285B1 (ko) 사이드 스위치 모듈
CN212113532U (zh) 组合开关装置
JP4087603B2 (ja) スライド型電気部品
CN216597380U (zh) 一种速动开关
CN221040900U (zh) 一种高寿命的轻触开关
CN221149860U (zh) 一种防水按钮开关
CN218004678U (zh) 按压式开关
CN218471865U (zh) 连接架及断路器
CN111525351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