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9927U - 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09927U CN220509927U CN202322198243.8U CN202322198243U CN220509927U CN 220509927 U CN220509927 U CN 220509927U CN 202322198243 U CN202322198243 U CN 202322198243U CN 220509927 U CN220509927 U CN 2205099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gid
- contactor
- connector
- piece
- wi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与开关组件,涉及电气连接装置技术领域。该连接器包括壳体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其中,壳体设于接触器的一侧,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线口。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安装于壳体。接线口用于供第一供电线的端部穿过,第一供电线的端部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进线端电连接;接线口还用于供第二供电线的端部穿过,第二供电线的端部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出线端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提高连接器、线圈以及供电线之间的接线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气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背景技术
接触器可以对接触器连接的电路进行保护,断路器可以对断路器连接的电路进行保护。在实际使用时,接触器与断路器可以配合使用,共同连接于同一电路中,以进一步保障该电路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连接器实现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的电连接。
但是,基于现有连接器的结构,可能出现连接器与其他电子元器件之间电连接不可靠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提高连接器、线圈以及供电线之间的接线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其中,壳体设于接触器的一侧,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线口。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安装于壳体。其中,接线口用于供第一供电线的端部穿过,第一供电线的端部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进线端电连接;接线口还用于供第二供电线的端部穿过,第二供电线的端部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出线端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线圈进线端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一端电连接,可以将线圈进线端引出至接触器的外部,方便实现第一供电线与线圈进线端之间的接线。设置线圈出线端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一端电连接,可以将线圈出线端引出至接触器的外部,方便实现第二供电线与线圈出线端之间的接线。
由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为刚性电传导件,使得线圈的接线端与供电线之间的接线比较可靠,流经线圈的电流较为稳定,进而保证接触器与断路器为电路提供保障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刚性电传导件为一体式结构。
由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为一体式结构,在接触器的使用过程中,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不容易发生断裂或者分体,具有较高的使用可靠性。
第二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结构类似,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刚性电传导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分段,相邻两个分段之间焊接连接;第一供电线穿过接线口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第一端所在的分段电连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所在的分段与接触器的线圈进线端电连接;第二供电线穿过接线口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第一端所在的分段电连接,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出线端所在的分段电连接。
在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由多个分段焊接而成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分段的材料进行更替,提高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导电性。此外,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圈与供电线分布情况以及壳体内其他零部件的分布情况,对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结构进行调整,这样可以节省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用料,提高连接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壳体朝向接触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一限位结构连接;第二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限位结构连接。
第一刚性电传导件安装于第一限位结构,可以降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相对于壳体产生晃动的幅度。
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类似,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结构为安装槽或者卡钩结构;第二限位结构为安装槽或者卡钩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线口位于第一接线件远离第二接线件的侧壁;和/或,第二接线口位于第一接线件远离第二接线件的侧壁。
由于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垂接触器与连接器排列方向,断路器不会对第一接线口进行遮挡,方便第一供电线的端部从第一接线口伸入第一接线件内部,实现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电连接。且由于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电连接在第一接线件内实现,使得接线的安全性较高,可以降低操作人员误触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进而引发触电事故的可能性。
第二接线口的设置位置与第一接线口的设置位置相似,起到的作用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线件与第二接线件位于壳体靠近接触器的一侧。
这样,连接器的壳体可以对第一接线件与第二接线件有部分遮挡,降低操作人员误触第一供电线或者第二供电线的可能性,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线件与第二接线件位于壳体远离接触器的一侧。
这样,第一接线件与第二接线件可能会设置在连接器的外部,便于操作人员执行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之间的接线,以及第二供电线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之间的接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器设于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以连接连接器与断路器;连接器还包括电连接件,电连接件穿设于壳体,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接触器电连接,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断路器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开关组件,该开关组件包括接触器、断路器以及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第一接线件以及第二接线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器;101、壳体;111、第一接线口;112、第一限位结构;113、第二接线口;114、第二限位结构;115、限位凸起;102、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21、第一分段;122、连接段;123、第二分段;124、焊接点;103、第一接线件;104、第二接线件;105、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6、电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连接器及开关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防护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防护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接触器与断路器能够实现电路切断与接通的切换,进而在电路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时对电路进行保护,或者方便操作人员对电路进行检修。在实际使用时,接触器与断路器可以配合使用,以保证电路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连接器实现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的电连接。
连接器一般设置在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连接器的一端与接触器电连接,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断路器电连接。具体地,连接器一般包括壳体,以及穿设于壳体的电连接件。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接触器电连接,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断路器电连接,实现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的电连接,使得接触器可以与断路器配合使用为电路提供安全保障。供电线可以直接与接触器的线圈接线端电连接,为接触器的线圈提供电能,使得接触器可以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电路接通或者切断,接线圈接线端包括接线圈进线端与接线圈出线端。
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存在供电线与线圈接线端之间连接不可靠的问题,可能导致流经接触器的线圈的电流大小不稳定,进而影响接触器与断路器为电路提供保障的可靠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与开关组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器与开关组件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关组件(未提供相关附图),该开关组件包括接触器、断路器与连接器。连接器用于连接接触器与断路器,实现断路器与接触器的电连接。
接触器包括接触器进线端、接触器出线端、电磁结构与触头结构,电磁结构与触头结构连接于接触器进线端与接触器出线端之间。
电磁结构包括线圈与静铁芯,静铁芯穿设于线圈。触头结构包括动触点与静触点。在接触器通电的情况下,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流经线圈的电流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场力带动接触器的触头结构动作,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使得被接触器保护的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触头结构恢复,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使得被接触器保护的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断路器包括断路器进线端与断路器出线端,以及位于断路器出线端与断路器进线端之间的操作机构与触头机构。当电路处于异常状态时,操作机构会带动触头机构动作,使得触头机构中的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进而使得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对被断路器保护的电路进行保护。
在实际使用中,断路器出线端通过连接器可能与接触器进线端电连接,也可能是接触器出线端通过连接器与断路器进线端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连接器位于断路器与接触器之间。断路器与接触器之间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多个连接器之间可能连接有其他电子元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关于连接器具体结构的相关描述,详见下文,此处不作展开描述。
连接器位于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可以固定连接接触器与断路器,降低断路器与接触器脱离的可能性。也可以实现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的电连接,保证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这样,在电路处于异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断路器或者接触器可以及时对开关组件所连接的电路进行切断处理,降低电路进一步损坏的可能性。当然,操作人员也可以在对开关组件接入的电路进行维修或检修的情况下,手动调整断路器或者接触器的状态,使得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或者使得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接下来,对上述开关组件中提及的连接器进行具体阐述。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连接器连接接触器出线端以及断路器进线端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第一接线件以及第二接线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该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1、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第一接线件103、第二接线件104以及电连接件106。其中,壳体101设于接触器的一侧。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安装于壳体101。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第一接线件103上设有第一接线口111,第二接线件104上设有第二接线口113。第一接线口111可以用于供第一供电线的端部穿过,第一供电线的端部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进线端电连接;第二接线口113可以用于供第二供电线的端部穿过,第二供电线的端部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出线端电连接。
该壳体101可以包括一个底壁,也可以包括相连接的一个底壁与多个侧壁,或者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底壁与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述底壁位于接触器设有线圈进线端与线圈出线端的一侧。
壳体101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又称PC塑料)等。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101可以降低连接器100处,因壳体101与壳体内部的导电体接触导致壳体101带电,进而造成电流外泄的可能性,可以保证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电连接件106穿设于壳体101,电连接件106的一端与接触器出线端电连接,电连接件106的另一端与断路器进线端电连接。
电连接件106可以是铜件,或者其他可以导电的金属件。
壳体101上可以设置有通孔,电连接件106穿设于该通孔,电连接件106的一端与接触器的接线端连接,电连接件106的另一端与断路器的接线端连接,实现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的电连接。
电连接件106也可以与壳体101注塑成型,这样,电连接件106与壳体10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电连接件106相对于壳体101发生转动的可能性较小,使得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壳体101上安装有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01。
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可以呈U字形安装于壳体101,也可以呈L形,Z形、I形或其他形状安装于壳体10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个零部件拼接而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硅钢片、碳素结构钢以及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其中,碳素结构钢可以是Q195或者其他满足接线要求的碳素结构钢。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制造材料不作限制,只要可以实现供电线与接触器线圈之间的电连接即可。
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结构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连接器100的实际使用中,两个电传导件的结构可以不同,例如,一个电传导件为刚性电传导件,另一个电传导件为刚柔混合型电传导件。刚柔混合型电传导件指电传导件具有不同的分段,且不同分段在同样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的形变量不同。
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分别与壳体101连接,且第一接线件103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口111,第二接线件104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口113。
第一供电线可以穿过第一接线口111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进线端电连接。第二供电线穿过第二接线口113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第二端与接触器的线圈出线端电连接。这样,便可以实现接触器的线圈与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之间的电连接,使得接触器的线圈可以通电或者断电,使得接触器的触头机构接触或分离,实现接触器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进而对电路进行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二端与线圈进线端电连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接线件103内。这样,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可以将线圈进线端引出至接触器的外部,方便实现第一供电线与线圈进线端之间的接线。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第二端与线圈出线端电连接,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第一端位于第二接线件内,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可以将线圈出线端引出至接触器的外部,方便实现第二供电线与线圈出线端之间的接线。
由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为刚性电传导件,可以使得第一供电线与线圈进线端之间的接线比较可靠,由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为刚性电传导件,第二供电线与线圈出线端之间的接线比较可靠,使得流经线圈的电流较为稳定,进而保证接触器的工作稳定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结构可以相同。
接下来,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为例,对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作详细说明。
示例性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通过对金属件冲压形成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也可以通过铸造或者其他成型工艺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
当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为一体式结构时,为保证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线圈进线端和第一供电线电连接的可靠性,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制造材料可以是硅钢片或者碳素结构钢。
由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为一体式结构,使得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制造成本较低。在接触器的使用过程中,一体式结构的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不容易发生断裂或者分体,具有较高的使用可靠性。
示例性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4,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也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分段,相邻两个分段在焊接点124处焊接,实现相邻两个分段之间的连接。
第一供电线穿过接线口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一端所在的分段电连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二端所在的分段与接触器的线圈进线端电连接。这样,可以实现接触器的线圈与供电线之间的电连接。
为方便描述,假设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一端所在的分段为第一分段121,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二端所在的分段为第二分段123,第一分段121与第二分段123之间的其余分段为连接段122,连接段122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
第一分段121与第二分段123均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柱状结构、夹片状结构或其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分段121与第二分段123均可以由硅钢片或者碳素结构钢材料制成,第一分段121与第二分段123之间的连接段122可以由铜、银或者其他导电性能更好的材料制成,这样,可以提高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导电性能。
不同分段可发生变形的程度可以不同,例如可以设置连接段为柔性连接段。
当然,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由多个分段焊接而成时,多个分段的材料也可以相同。
在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由多个分段焊接而成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线圈、第一供电线以及第二供电线的分布情况,以及壳体101内其他零部件的分布情况,调整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不同分段之间的位置,这样,可以降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保证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一供电线以及线圈进线端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此外,还可以节省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用料,提高连接器100内空间的利用率。
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结构类似,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在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由多个分段焊接而成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分段的材料进行更替,提高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导电性。此外,操作人员还可以根据线圈与供电线的分布情况以及壳体101内其他零部件的分布情况,对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结构进行调整,这样可以节省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用料。
基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01,请参照图1与图2,该壳体101朝向接触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12与第二限位结构114。其中,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一限位结构112连接,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与第二限位结构114连接。
第一限位结构112可以是卡钩结构、安装槽、凸起或者其他可以限定第一限位结构112在壳体101内的位置的其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综上,设置第一限位结构112可以限定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壳体101之间的位置,降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相对于壳体101发生晃动的幅度,保证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一供电线以及线圈进线端的连接可靠性。
第二限位结构114与第一限位结构112的结构相似,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第一限位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1上的卡钩结构(图中未示出),卡钩结构包括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相向设置。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可以错位设置,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也可以相对设置。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位于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之间。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侧壁与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接触,可以限定第一限位结构与壳体101之间的位置,降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相对于壳体101发生晃动的幅度,保证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一供电线以及线圈进线端的连接可靠性。
示例性地,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1上的凸起(图中未示出),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朝向壳体10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或者通孔。凸起位于凹槽或者通孔内,且与凹槽的槽壁或者通孔的孔壁接触。此时,凸起与凹槽,或者凸起与通孔起到的作用与上述卡钩结构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凹槽或者通孔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1上(图中未示出),凸起设置在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朝向壳体101的一侧。此时,凸起与设置在壳体101上的凸起结构相似,凹槽或通孔与设置在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上的凹槽或通孔结构相似,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请参照图2,第一限位结构112还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1上的安装槽,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可以安装于安装槽内,安装槽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第一限位结构112接触。安装槽起到的作用与上述卡钩结构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安装于安装槽,可以使得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嵌入壳体101设置,降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连接器100内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发生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线圈进线端处以及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供电线的接线处的接线可靠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沿接触器与连接器100的排列方向OX,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可以设置在壳体101的同一侧。第一接线口111与第二接线口113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接下来,对第一接线口111与第二接线口113的具体设置方式作一阐述。
第一接线件103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口(图中未示出)可以位于第一接线件103朝向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
这样,由于第一接线口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接触器与连接器100的排列方向OX,断路器不会对第一接线口进行遮挡,方便第一供电线的端部从第一接线口伸入第一接线件103内部,实现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电连接。且由于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电连接在第一接线件103内实现,使得接线的安全性较高,可以降低操作人员误触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进而引发触电事故的可能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口111也可以位于第一接线件103背离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
此时,第一接线口111起到的作用,与位于第一接线件103朝向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的第一接线口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由于第一接线口111位于第一接线件103背离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上,第一接线口111朝向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不会对第一接线口111造成遮挡,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之间的接线会更容易实现。
第一接线口设置有多个时(图中未示出),一个第一接线口可以位于第一接线件103朝向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另一个第一接线口位于第一接线件103背离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
第二接线口113的设置位置与第一接线口111的设置位置相似,起到的作用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接线口111设置在第一接线件103远离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的情况下,第二接线口可以设置在第二接线件104靠近第一接线件的侧壁上(图中未示出),此时,可以在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之间设置导线槽(图中未示出),导线槽连通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
第一供电线的端部与第二供电线的端部可以同时穿过第一接线口111进入第一接线件103,第一供电线的端部在第一接线件103内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供电线的端部穿设于该穿线槽,从第二接线口进入第二接线件104,在第二接线件104内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电连接。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接线口111可以设置在第一接线件103远离第二接线件104的侧壁上,第二接线口113设置在第二接线件104远离第一接线件103的侧壁上。
第一供电线的端部可以从第一接线口111进入第一接线件103的内部,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电连接。第二供电线的端部可以从第二接线口113进入第二接线件104的内部,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电连接。
这样,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之间,第二供电线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之间的接线会更容易实现。
基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有多种。
示例性地,请参照图1与图2,第一接线件103可以位于壳体101靠近接触器的一侧。
此时,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均位于壳体101靠近接触器的一侧。
第一限位结构112可以为安装槽,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安装于安装槽内。在此基础上,可以在第一限位结构112远离第一接线件103的一端设置限位凸起115,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远离第一接线件103的一端与限位凸起115接触,可以进一步限定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一接线件103之间的位置,降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相对于壳体101发生晃动的幅度,保证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与第一供电线以及线圈进线端的连接可靠性。
还可以在第一限位结构112处设置挡板,挡板盖设于第一限位结构112,挡板可以对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进行遮挡,降低操作人员误触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可能性。
第一接线件103位于壳体101靠近接触器的一侧,连接器100的壳体101可以对第一接线件103有部分遮挡,降低操作人员误触第一供电线的可能性,提高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第二接线件104与第一接线件103的结构相似,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与图6,第一接线件103与第二接线件104可以位于壳体101远离接触器的一侧。
此时,第一限位件可以为通孔(图中未示出),该通孔沿接触器与连接器100的排列方向OX,贯穿壳体10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可以呈Z形,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从该通孔穿过,且穿设于壳体101。
具体地,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二分段123从该通孔穿过位于第一接线件103内,与第一供电线电连接,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第一分段121位于壳体101靠近接触器的一侧,且与接触器线圈进线端电连接。
此时,第一接线件103位于连接器100的壳体101与断路器之间,第一接线口11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接触器与连接器100的排列方向OX,断路器不会对第一接线口111造成遮挡,第一接线件103外部的接线空间会比较大,方便操作人员实现第一供电线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电连接。
第二刚性电传导件105的结构与第一刚性电传导件102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接线件104的位置与第一接线件103的位置相似,第二接线件104的结构与第一接线件103的结构相似,第二接线件104起到的作用与第一接线件103起到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申请描述的“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装置若干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单元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设于所述接触器的一侧;
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第二刚性电传导件,安装于所述壳体;
第一接线件与第二接线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接线件上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二接线件上设有第二接线口;
其中,所述第一接线口用于供第一供电线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供电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接触器的线圈进线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接线口用于供第二供电线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二供电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接触器的线圈出线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所述第二刚性电传导件均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所述第二刚性电传导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分段,相邻两个所述分段之间焊接连接;
第一供电线穿过所述第一接线口与所述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一端所在的分段电连接,所述第一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所在的分段与所述接触器的线圈进线端电连接;
第二供电线穿过所述第二接线口与所述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第一端所在的分段电连接,所述第二刚性电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接触器的线圈出线端所在的分段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接触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刚性电传导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刚性电传导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安装槽或者卡钩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安装槽或者卡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线口位于所述第一接线件远离所述第二接线件的侧壁;和/或,
所述第二接线口位于所述第一接线件远离所述第二接线件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件与所述第二接线件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接触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件与所述第二接线件位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接触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接触器与断路器之间,以连接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断路器;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器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断路器电连接。
10.一种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器、断路器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与所述断路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98243.8U CN220509927U (zh) | 2023-08-15 | 2023-08-15 | 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98243.8U CN220509927U (zh) | 2023-08-15 | 2023-08-15 | 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09927U true CN220509927U (zh) | 2024-02-20 |
Family
ID=8987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98243.8U Active CN220509927U (zh) | 2023-08-15 | 2023-08-15 | 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09927U (zh) |
-
2023
- 2023-08-15 CN CN202322198243.8U patent/CN2205099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5838B (zh) | 带有吹弧装置的电气安装开关装置 | |
US11001483B2 (en) | Winch | |
JP2014049376A (ja) |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
CN220509927U (zh) | 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 |
WO2024152853A1 (zh) | 一种用于旋转隔离开关的接触系统和旋转隔离开关 | |
CN217588740U (zh) | 一种开关单元及开关电器 | |
CN220526824U (zh) | 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 |
CN201117581Y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20526825U (zh) | 一种连接装置及开关组件 | |
CN220984947U (zh) | 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 |
CN212435595U (zh) | 一种逆变器接线盒 | |
JP2008295124A (ja) | 配電盤 | |
CN220509926U (zh) | 一种连接器及开关组件 | |
CN220233060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109524277B (zh) | 一种连接组件及组合式断路器 | |
CN220651909U (zh) | 一种接触器 | |
CN219042099U (zh) | 一种线路板及断路器 | |
CN116884810A (zh) | 一种连接装置及开关组件 | |
CN218039053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9457480U (zh) | 线圈组件及接触器 | |
CN201018231Y (zh) | 一种线路接线盒 | |
CN219936826U (zh) | 电气设备 | |
CN220400483U (zh) | 导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设备 | |
CN218385088U (zh) | 静触头组件 | |
CN221841773U (zh) | 一种接触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