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6947U -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6947U
CN220506947U CN202322356708.8U CN202322356708U CN220506947U CN 220506947 U CN220506947 U CN 220506947U CN 202322356708 U CN202322356708 U CN 202322356708U CN 220506947 U CN220506947 U CN 220506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ll
indoor unit
arc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67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松
李国行
郝本华
樊明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67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6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呈竖直柱状延伸,其内形成有至少一个风道,每个所述风道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出,且具有竖条状的出风口;导风组件,设置在每个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导风板具有第一开启位置,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形成出风间隙,使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沿着所述出风间隙在所述出风口外侧聚合成一股,形成聚合送风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角度、送风距离及风量受限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用于向封闭的房间、空间或区域直接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智能调节设备。具体而言,空调器通过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调节,达到对室内环境调控的目的。
空调器通常包括壁挂式空调器与空调柜机。为了实现大风量、广角出风,现有的空调柜机内通常设有双贯流风道,双贯流风道的两个出风端分别与空调柜机的前面板上的两个出风口一一对应。其中,双贯流风道包括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相对于前面板所在的竖直对称面呈对称设置,第一风道的进风端与第二风道的进风端相靠近,第一风道的出风端沿第一圆弧线方向延伸,第二风道的出风端沿第二圆弧线方向延伸,以使得双贯流风道的两个出风端相远离,并沿着相背离的方向出风。
然而,现有的空调柜机的出风结构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只能根据设置在双贯流风道的出风端的摆叶进行导风,以实现空调柜机在一定范围内送风。尽管现有空调柜机的出风口还设有挡风板,但是,挡风板仅仅用于控制出风口的开闭,难以起到辅助导风的作用,导致空调柜机的送风角度、送风距离及风量均受到限制,使得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模式较为单调,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送风体验更好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丰富立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模式。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呈竖直柱状延伸,其内形成有至少一个风道,每个所述风道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出,且具有竖条状的出风口;
导风组件,设置在每个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导风板具有第一开启位置,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形成出风间隙,使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沿着所述出风间隙在所述送风口外侧聚合成一股,形成聚合送风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呈月牙形,且具有弧形导风面和弧形外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导风面的弧度小于所述弧形外侧面的弧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中所有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均呈月牙形;
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设置成与所述导风板的弧形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且弯曲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横截面呈月牙形,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横截面为平板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横截面呈月牙形,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横截面为翼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壁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弧形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所述第二壁设置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前侧方倾斜的倾斜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壁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弧形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所述第一壁设置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前侧方倾斜的倾斜状。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导风组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为平板形。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导风组件中所有所述导风板均的横截面为平板形;
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设置成与所述导风板的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且弯曲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由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出的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导风组件,并且导风组件中的导风板具有第一开启位置,当所述导风板处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能够与第二壁限定出出风间隙,以使得风道内的气流在沿着该出风间隙流动,并在出风口的外侧聚合成一股,从而形成聚合送风效果,进而使得出风口处的气流能够被推送的更远,从而提升了送风距离,同时,通过聚合送风使得处于该方位的风量得到增加,从而提升了聚合处的风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导风板,从而使得空调出风口处的出风角度更加多样化,从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模式,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正前方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聚合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正前方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聚合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正前方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聚合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正前方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聚合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正前方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的聚合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立式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2和导风组件3。其中,壳体2沿竖直柱状延伸,且其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风道20,且每个风道20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限定出,且具有竖条状的出风口23。而导风组件3则设置在每个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且每个导风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30,该导风板30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且导风板30具有第一开启位置,以使导风板30与第二壁22形成出风间隙,使风道内的气流沿着出风间隙在出风口23的外侧聚合成一股,形成聚合送风效果。
具体来说,立式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2呈竖直柱状延伸,在其内部形成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风道20,且每个风道20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限定出,且具有竖条状的出风口23。而导风组件3则分别设置在两个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每组导风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30,至少一个导风板30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且导风板30具有第一开启位置,以使导风板30与第二壁22形成出风间隙,使风道内的气流沿着出风间隙在出风口23的外侧聚合成一股,形成聚合送风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个由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限定出的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设置导风组件3,并且导风组件3中的导风板30具有第一开启位置,当所述导风板30处于该第一开启位置时,能够与第二壁22限定出出风间隙,以使得风道20内的气流在沿着该出风间隙流动,并在出风口23的外侧聚合成一股,从而形成聚合送风效果,进而使得出风口23处的气流能够被推送的更远,从而提升了送风距离,同时,通过聚合送风使得处于该方位的风量得到增加,从而提升了聚合处的风量。
实施例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每组导风组件3中至少有一个导风板30的横截面呈月牙形,且该呈月牙形的导风板30具有弧形导风面301和弧形外侧面302。
进一步地,该弧形导风面301的弧度小于弧形外侧面302的弧度,从而使得导风板30在进行送风时能够使得出风口23处气流按照预设的角度进行送风,从而提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来说,如图2至图5所示,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分别设置了一个导风组件3,且该导风组件3具有一个导风板30,而该导风板30的横截面为月牙形,且具有弧形导风面301和弧形外侧面302,而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则也具有弧形结构,其中,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弧形结构与导风板30的弧形外侧面302相匹配,且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弯曲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月牙形的导风板30能够自由运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关闭状态时,其月牙形的导风板30能够将出风口23封闭起来。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侧面送风状态时,每个风道20中的月牙形的导风板30能够移动至其弧形外侧面302与第二壁22贴合,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一壁21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
如图4和图5所示,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正前方送风状态时,每个风道20中的月牙形的导风板30能够移动至其弧形外侧面302与第一壁21贴合,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二壁22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当空调室内机1处于聚合送风状态时,每个风道20中的月牙形的导风板30能够移动至其弧形外侧面302与第一壁21贴合,即第一开启位置,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二壁22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出风间隙进行送风,如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需要指出的是,正前方送风状态时的导风板30与第一壁21贴合的角度大于聚合送风状态时导风板30与第一壁21的贴合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分别设置月牙形的导风板30使得两个所述风道20内的气流在对应的所述导风组件3的导风板30、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引导下朝向所述壳体2的正前方聚合吹出,从而改变了空调出风口23处出风的角度,进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模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角度、送风距离及风量受限制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导风板30,从而使得空调出风口23处的出风角度更加多样化,从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模式,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正前方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的聚合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每组导风组件3中的导风板30的数量区别,以及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圆弧角度的区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所示,每组导风组件3中所有的导风板30的横截面均为月牙形构造,且每个呈月牙形的导风板30均具有弧形导风面301和弧形外侧面302。
进一步地,该弧形导风面301的弧度小于弧形外侧面302的弧度,而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也均设置成与该第一壁21或第二壁22相邻近的导风板30的弧形外侧面302相匹配的圆弧状,且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弯曲方向相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所示,每个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分别设置了一个导风组件3,且每个导风组件3具有两个导风板30,而每个导风板30均为月牙形,且具有弧形导风面301和弧形外侧面302。
其中,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则也具有弧形结构。第一壁21的弧形结构与靠近其的导风板30的弧形外侧面302相匹配,而第二壁22的弧形结构则与其所相邻的导风板30的弧形外侧面302相匹配,从而使得每个月牙形的导风板30能够自由运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关闭状态时,其月牙形的导风板30首尾相连,从而能够将出风口23封闭起来。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侧面送风状态时,每个导风板30的弧形外侧面302均朝向第二壁22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一壁21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7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
如图8和图9所示,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正前方送风状态时,每个导风板30的弧形外侧面302均朝向第一壁2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二壁22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8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聚合送风状态时,每个导风板30的弧形外侧面302均朝向第一壁21的方向转动以到达第一开启位置,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二壁22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出风间隙进行送风,如图9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需要指出的是,正前方送风状态时的导风板30转动的角度大于聚合送风状态时转动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分别设置月牙形的导风板30使得两个所述风道20内的气流在对应的所述导风组件3的导风板30、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引导下朝向所述壳体2的正前方聚合吹出,从而改变了空调出风口23处出风的角度,进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模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角度、送风距离及风量受限制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导风板30,从而使得空调出风口23处的出风角度更加多样化,从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模式,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三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正前方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实施例的聚合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导风板30是由板状和月牙形等多种形状共同组合形成的。
如图10至图13所示,导风组件3中具有第一导风板30a和第二导风板30b,其中第一导风板30a的横截面呈月牙形,第二导风板30b的横截面为平板形或翼形。其中,第一导风板30a设置在靠近第一壁21的位置处,而第二导风板30b则设置在靠近第二壁22的位置处,且第一壁21设置成与第一导风板30a的弧形外侧面302相匹配的圆弧状,第二壁22则设置成朝向壳体2的前侧方倾斜的倾斜状。
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30a和第二导风板30b首尾相连,从而能够将出风口23封闭起来。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侧面送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30a和第二导风板30b均朝向第二壁22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一壁21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11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
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正前方送风状态时,每第一导风板30a和第二导风板30b均朝向第一壁2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二壁22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12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聚合送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30a和第二导风板30b均朝向第一壁21的方向转动以到达第一开启位置,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二壁22和弧形导风面301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13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需要指出的是,正前方送风状态时的导风板30转动的角度大于聚合送风状态时转动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导风板30,一方面能够提升导风组件3的适用范围,使其能够应用到不同的风道上去,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板30a和第二导风板30b还能够提升导风组件3的变化角度,使其在使用时能够变换的角度更加丰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导风板30,从而使得空调出风口23处的出风角度更加多样化,从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模式,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0a设置在靠近第二壁22的位置处,第二导风板30b则设置在靠近第一壁21的位置处,第二壁22设置成与第一导风板30a的弧形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第一壁21则设置成朝向壳体的前侧方倾斜的倾斜状。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形状的导风板30的位置进行交换,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空调出风口23处的出风角度,从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模式,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四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正前方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实施例的聚合送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14至图17所示,导风组件3至少有一个导风板30的横截面为平板形,也可以是所有的导风板30的横截面均为平板形。此外,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前端则设置成与导风板30相适应的圆弧状构造,且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弯曲方向相反,以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导风板30、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该所有的导风板30均为板状构造,且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结构存在区别。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关闭状态时,其板状的导风板30首尾相连,从而能够将出风口23封闭起来。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侧面送风状态时,每个导风板30均朝向第二壁22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一壁21和导风板30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14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
如图16和图17所示,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正前方送风状态时,每个导风板30均朝向第一壁2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二壁22和导风板30所限定的方向进行送风,如图16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当立式空调室内机1处于聚合送风状态时,每个导风板30均朝向第一壁21的方向转动以到达第一开启位置,从而使得风道20内的风能够沿着第二壁22和导风板30所限定的出风间隙进行送风,如图17中箭头所示方向送风。需要指出的是,正前方送风状态时的导风板30转动的角度大于聚合送风状态时转动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风道20的出风口23处分别设置平板形的导风板30使得两个所述风道20内的气流在对应的所述导风组件3的导风板30、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引导下朝向所述壳体2的正前方聚合吹出,从而改变了空调出风口23处出风的角度,进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模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角度、送风距离及风量受限制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导风板30,从而使得空调出风口23处的出风角度更加多样化,从而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模式,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呈竖直柱状延伸,其内形成有至少一个风道,每个所述风道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出,且具有竖条状的出风口;
导风组件,设置在每个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导风板具有第一开启位置,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形成出风间隙,使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沿着所述出风间隙在所述出风口外侧汇聚,形成聚合送风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呈月牙形,且具有弧形导风面和弧形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导风面的弧度小于所述弧形外侧面的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中所有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均呈月牙形;
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设置成与所述导风板的弧形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且弯曲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横截面呈月牙形,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横截面为平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横截面呈月牙形,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横截面为翼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壁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弧形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所述第二壁设置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前侧方倾斜的倾斜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壁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弧形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所述第一壁设置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前侧方倾斜的倾斜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导风组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为平板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导风组件中所有所述导风板均的横截面为平板形;
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设置成与所述导风板的外侧面相匹配的圆弧状,且弯曲方向相反。
CN202322356708.8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506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6708.8U CN220506947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6708.8U CN220506947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6947U true CN220506947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8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6708.8U Active CN220506947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6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1106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327931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93750U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046563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380106A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75272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75290U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506947U (zh)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8954506B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69769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623410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649903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539529B (zh)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2101416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8920316U (zh) 空调器
CN209944511U (zh) 空调柜机
CN220506940U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8884232U (zh)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2058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0695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24218U (zh) 空调器
CN211716691U (zh) 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该空调出风结构的空调
CN22020588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924373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