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0466U - 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0466U
CN220500466U CN202190000837.XU CN202190000837U CN220500466U CN 220500466 U CN220500466 U CN 220500466U CN 202190000837 U CN202190000837 U CN 202190000837U CN 220500466 U CN220500466 U CN 220500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ther strip
door
glass run
side wall
door wea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900008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岛昌博
森原康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0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0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4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ontact between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window sashes; for glass run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外观上美观性不特别变差,玻璃滑槽对框架体的安装容易。玻璃滑槽(20)从车外侧安装于在框架体(10)上向车外侧延伸的凸缘(10A)上,且车门密封条(40)经由卡扣安装在车门(1)的车内侧,此状态下,设定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与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接触的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至向车内侧下方延伸的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的距离,大于在从副密封部(43)对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S)相接的垂线的长度。

Description

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汽车的车门上设置的玻璃滑槽与车门密封条之间通过从车门密封条延伸的副密封部与玻璃滑槽侧相接触而被封堵住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以下这样的密封结构: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汽车车门1的框架体11的车外侧以及车内侧安装有密封部件111以及车门密封条112,通过从车门密封条112的车外侧延伸的副密封部113与从密封部件111的车内侧延伸的唇部114的上表面相接触,从而密封部件111与车门密封条112之间被封堵住(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4的记载)。
根据这样的密封结构,车门密封条112在嵌入到形成于框架体11的车内侧上表面上的保持件11a之中的状态下保持着稳定,因此即使对副密封部113施加从上方向下方按压的力F,副密封部113也仅向下方挠曲,从而车门密封条112向车内侧的移动被抑制。另外,这样的力F有时在车门密封条112的安装作业时通过作业人员的手来施加,或者在清扫时通过用户的手来施加。
因此,即使是车门密封条112的安装位置或副密封部113的长度存在有些许的偏差,通过副密封部113进行挠曲,也不会发生以下情况:叠盖在密封部件111的唇部114上的部分,即重叠在密封部件111的唇部114上的部分发生偏移,使得副密封部113的前端从唇部114的上表面落入到车内侧。
相对于此,已知有以下这样的密封结构: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具有与隐蔽型的玻璃滑槽121、131相接触的副密封部123、133的车门密封条122、132,不是利用保持件,而是经由卡扣(未图示)安装在框架体12、13的上表面上,其中,该玻璃滑槽121,131安装于汽车车门1的框架体12、13的车外侧,并且将框架体12、13的一部分从车外侧覆盖住(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10、专利文献3的图3)。
在这样的密封结构中,在对车门密封条122、132的副密封部123、133施加从上方向下方按压的力F的情况下,特别是由于卡扣之间未被固定,因此存在有以下这样的问题:车门密封条122、132向车内侧移动,副密封部123、133对玻璃滑槽121、131的叠盖变少。因此,使得预先加大副密封部123、133对玻璃滑槽121,131的叠盖,并且,将玻璃滑槽121,131安装于框架体12、13上,在此状态下,从玻璃滑槽121、131的车内侧突出的唇部124、134按压于从框架体12、13的凸缘12A、13A的车内侧下降倾斜而延伸的倾斜板部12B、13B的车内侧。
但是,若使得唇部124、134按压于框架体12、13的倾斜板部12B、13B,则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在玻璃滑槽121、131对框架体12、13的凸缘12A、13A的安装作业时,由于唇部124、134与凸缘12A、13A相抵接,因此安装作业变得困难。
因此,特别是在图10的情况下,除了唇部(内侧唇部)134之外还设置有向着车外侧延伸的外侧唇部135,并且通过使得唇部134(内侧唇部)以及外侧唇部135围绕着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虚拟轴能够转动,从而使得安装作业性良好。
但是,在图10所示的密封结构中,由于使得副密封部133的前端嵌入到在玻璃滑槽131的上板部形成的台阶136中,因此在由于偏差而使得副密封部133的长度变长或者车门密封条132与玻璃滑槽131的间隔变窄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到副密封部133产生翘曲而美观性变差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于需要唇部134以及外侧唇部135能够转动,因此相应于此而造成结构复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专利第5139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20-37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20-1471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外观上美观性性并不特别变差,玻璃滑槽对框架体的安装容易。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具有:
玻璃滑槽20,其具有:安装部21,其从车外侧安装于凸缘10A上且该凸缘10A在设置于汽车的车门1上的框架体10上向着车外侧延伸,该安装部21的截面呈大致コ字形状且包括有上侧壁部23、下侧壁部24、将所述上侧壁部23和下侧壁部24相连结的连结壁部25,在安装部21的内侧形成有卡止部26;主体部22,其将升降的车门玻璃100向槽部中引导,包括有所述下侧壁部24、从所述下侧壁部24的车内侧和车外侧向下设置的车内侧侧壁部27、车外侧侧壁部28;该玻璃滑槽20具有从所述上侧壁部23的车内侧(下部)向车内侧下方延伸的唇部29;
车门密封条40,其具有:安装基部41,其以规定间隔经由卡扣C安装在从倾斜板部10B的下端向着车内侧延伸的车内侧板部10C的上表面上,该倾斜板部10B从所述框架体10的凸缘10A的车内侧下降倾斜而延伸;主密封部42,其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基部41的上侧,且在所述车门1关闭时与汽车的车身弹性接触;唇状的副密封部43,其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基部41的车外侧,且向着车外侧延伸;
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与所述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相接触,其特征是,
在所述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所述车门1上的状态下,
所述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车内侧端部是从车外侧向着车内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3a,所述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在沿着所述倾斜面23a的同一面上且向着车内侧下方突出而延伸,唇部29的前端29a与所述框架体10的凸缘10A和倾斜板部10B的连接部10D非接触且位于所述连接部10D的上方,并且,
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仅其前端43a下部与所述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所述倾斜面23a相接触,
设定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即使是在通过对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从而所述副密封部43与所述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相接触的状态下,
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也位于所述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上表面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设定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所述车门1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所述倾斜面23a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至所述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S的距离,
大于在从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相对于所述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所述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S相接的垂线的长度。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在所述框架体10的车内侧板部10C的上表面上,在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基部41的车内侧,安装有内饰件60且在内饰件60与安装基部41之间设置有间隙,
设定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即使是在通过施加所述力F从而所述车门密封条40向车内侧部分移动,所述安装基部41与所述内饰件60相接触,并且所述副密封部43与所述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相接触的状态下,
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也位于所述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上表面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设定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所述车门1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所述倾斜面23a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至所述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S的距离,
大于特定距离,所述特定距离是在从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相对于所述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所述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S相接的垂线的长度加上所述间隙得到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相比于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基部41,所述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下侧的壁厚变厚,使得所述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下侧与所述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之间的空间变窄。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设定所述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所述车门1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所述倾斜面23a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位于所述上侧壁部23的上表面的下方。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在所述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车内侧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38,所述倾斜面23a的上部是所述突出部38的顶点部38a,
设定所述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所述车门1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所述倾斜面23a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位于所述突出部38的顶点部38a的下方。
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示出附图以及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对应要素或者对应事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车门上的状态下,从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向车内侧下方延伸的唇部的前端与框架体的凸缘和倾斜板部的连接部非接触且位于连接部的上方,因此是唇部的前端与框架体之间产生有间隙的状态。
由此,由于在玻璃滑槽对框架体的凸缘的安装作业中不存在唇部抵接于凸缘而成为障碍的情况,因此不用像以往例(图10)中示出的那样采用使唇部能够转动的机构而能够容易的进行安装作业。
而且,由于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车内侧端部是从车外侧向着车内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玻璃滑槽的唇部在沿着倾斜面的同一面上且向着车内侧下方突出而延伸,在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车门上的状态下,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仅其前端下部与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倾斜面相接触,设定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即使是在通过对副密封部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从而副密封部与框架体的倾斜板部相接触的状态下,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也位于玻璃滑槽的唇部的上表面上,因此,防止如图6所示那样成为副密封部的前端与唇部的前端相抵碰的状态,即防止卡入。
作为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例如可以考虑设定为,在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车门上的状态下,与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倾斜面相接触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至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的距离,大于在从副密封部相对于框架体的倾斜板部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相接的垂线的长度。
而且,由于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仅其前端下部与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倾斜面相接触,因此,即使是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产生偏差或者车门密封条的安装位置产生偏差,副密封部也仅沿着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倾斜面上向着上方移动,不是像以往例(图10)的台阶那样的阻止并限制副密封部动作的结构,因此也不存在副密封部翘曲而使得美观性变差这样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框架体的车内侧板部的上表面上,在车门密封条的安装基部的车内侧安装有内饰件,因此,成为车门密封条向车内侧移动时的止动件,特别是在安装基部的不存在卡扣的卡扣之间是有效的。
另外,由于在安装基部与内饰件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在相对于车门密封条的安装位置而在车内外方向上产生些许的偏差的情况下,不存在安装基部局部隆起等的问题。
作为在安装基部与内饰件之间设置有间隙的情况下的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例如可以考虑设定为,在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车门上的状态下,与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倾斜面相接触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至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的距离,大于特定距离,该特定距离是在从副密封部相对于框架体的倾斜板部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相接的垂线的长度加上间隙得到的距离。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相对于车门密封条的安装基部,副密封部的根部下侧的壁厚变厚,使得副密封部的根部下侧与框架体的倾斜板部之间的空间变窄,因此,副密封部的根部侧的刚性提高,即使对副密封部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副密封部的根部侧也稳定化。
另外,由于副密封部与框架体的倾斜板部之间的空间变窄,因此相应于此而使得副密封部的挠曲量减少,与副密封部的根部下侧的壁厚未增厚的结构相比较,进一步防止副密封部的前端卡入唇部的前端。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设定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在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车门上的状态下,与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倾斜面相接触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侧位于上侧壁部的上表面的下方,因此,考虑到不存在有玻璃滑槽的车门周围,可以使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为适当的长度。
由此,防止副密封部无意义的变长而使得外观上美观性变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车内侧端部形成有向着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倾斜面的上部为突出部的顶点部,设定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在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车门上的状态下,使得与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倾斜面相接触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侧位于突出部的顶点部的下方,因此考虑到不存在有玻璃滑槽的车门周围,可以使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为适当的长度。
由此,防止副密封部无意义的变长而使得外观上美观性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中力F施加于副密封部的状态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的图7的B-B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6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相比较的结构,是示出使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变短的情况的图7的A-A放大剖视图。
图7是汽车的外观侧视图。
图8是示出以往例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的与图7的A-A线相当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出以往例的另外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的与图7的A-A线相当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以往例的又一另外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的与图7的A-A线相当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以及图2,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以往例中示出的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如图1以及图7所示,在汽车的框架体10的车外侧安装有玻璃滑槽20,在框架体10的车内侧安装有车门密封条40,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与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相接触,玻璃滑槽20是沿着框架体10的车外侧安装且将框架体10的一部分从车外侧覆盖而遮蔽住的隐蔽型相关的结构。
玻璃滑槽20是挤出成型而成,具有从车外侧安装到在框架体10上向着车外侧延伸的凸缘10A上的安装部21和在内侧形成有槽部且将升降的车门玻璃100引导到槽部中的主体部22。
安装部21的截面呈大致コ字形状,包括有在车内外方向上延伸的上侧壁部23、下侧壁部24、将这些上侧壁部23和下侧壁部24相连结的连结壁部25,并且在内侧形成有与凸缘10A弹性接触的卡止部26。在此,在上侧壁部23的下部形成有三个唇状的卡止部26,在下侧壁部24的上部形成有两个突起状的卡止部26。
在上侧壁部23的大致中央部的上表面上突出设置有与车体开口部周边2弹性接触而将车身与车门1之间密封住的车身密封唇部35。另外,沿着上侧壁部23、连结壁部25以及下侧壁部24埋入设置有截面呈大致U字形状的芯材37,提高了刚性。
从上侧壁部23的车内侧的下部突出设置有向着车内侧下方延伸的唇部29。
在此,上侧壁部23的车内侧端部成为从车外侧向着车内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3a,唇部29的上表面为沿着该倾斜面23a的同一面而向着车内侧下方突出且呈直线延伸。如图1所示,唇部29的前端29a构成为,在玻璃滑槽20安装于车门1上的状态下,与框架体10的凸缘10A和从凸缘10A的车内侧下降倾斜而延伸的倾斜板部10B的连接部10D相对而设,并且与连接部10D非接触且位于连接部10D的上方。
另外,在上侧壁部23的车内侧端部形成的倾斜面23a的上部,与以相比上侧壁部23的上表面进一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出部38的顶点部38a一致。
主体部22将升降的车门玻璃100向槽部中引导,且包括有上述的下侧壁部24、从下侧壁部24的车内侧和车外侧向下设置的车内侧侧壁部27、车外侧侧壁部28。
在车内侧侧壁部27的端部的车外侧面,设置有向着车外侧延伸且与车门玻璃100的车内侧面滑动接触的内唇部31,另外,在车外侧侧壁部28的端部的车内侧面,设置有向着车内侧延伸且与车门玻璃100的车外侧面滑动接触的外唇部32。另外,在下侧壁部24的下方也可以突出设置与车门玻璃100的端部弹性接触的密封唇。
安装部21的连结壁部25和主体部22的车外侧侧壁部28上下连续着,在它们的车外侧安装有装饰嵌条(在此为光嵌条)50。
另一方面,车门密封条40挤出成型而成,具有:安装基部41,其相对于车门密封条40的延伸的长度方向(在车门1的上部关闭车门1时的车辆前后方向)以规定间隔经由卡扣C安装在从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的下端向着车内侧延伸的车内侧板部10C的上表面上;主密封部42,其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41的上侧,在车门1关闭时与车体开口部周边2弹性接触而将车身与车门1之间密封;副密封部43,其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41的车外侧且向着车外侧延伸。
安装基部41在框架体10的车内侧板部10C的上表面上,在与安装于车内侧的内饰件60分离开的状态下被安装着。
在安装基部41的车内侧以及车外侧设置有向着车内侧板部10C侧突出的车内侧突部41a以及车外侧突部41b,将安装基部41固定于车内侧板部10C上用的卡扣C的伞部Ca进入到由此形成的间隙Z中(即,车内侧板部10C的上表面与安装基部41的下表面之间)。
特别是关于车外侧突部41b,也可以由与安装基部41的其它的部位相同的材质形成,但在此由与安装基部41的其它的部位相比较软质的超软质材料形成,以实现防水性的提高。该超软质材料由比重为0.05~0.4的非常柔软的材质构成,例如由EPDM的发泡海绵橡胶构成。
主密封部42为中空形状,和玻璃滑槽20的车身密封唇部35一起与车体开口部周边2弹性接触。
副密封部43为唇状,如图1所示,在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车门1上的状态下,仅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即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一点(位置P)与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相接触。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从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向着下侧突出。
另外,副密封部43在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基部41由从安装基部41的车外侧下端、在此是从与车内侧板部10C相接触的车外侧突部41b的下端向着上方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向着车外侧突出,通过使得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下侧的壁厚增厚,从而与倾斜板部10B之间的空间变窄。即,在安装基部41的车外侧下端与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下侧之间形成有壁厚部44。另外,在此,壁厚部44与由软质材料形成的车外侧突部41b不重合,但也可以部分重合。
而副密封部43的向着车外方向的突出长度被设定为,如图3所示,通过对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例如在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作业时通过作业人员的手或者在清扫时通过用户的手来施加,从而副密封部43与倾斜板部10B相接触,即使是在此状态下,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也位于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上表面上而保留在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上表面上。
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设定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在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车门1上的状态下,与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相接触的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至唇部29的前端29a的上表面的位置的距离(L),比特定距离大,该特定距离是在从副密封部43相对于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S相接的垂线的长度(X)加上安装基部41的车内侧端部、即安装基部41的车内侧突起部41a的车内侧面与内饰件60之间的间隙(Y)所得的距离(X+Y)。唇部29的前端29a的上表面的位置S是指,在唇部29的前端29a的上侧而曲面开始的位置,即唇部29的上表面为沿着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的同一面而向车内侧下方突出且呈直线延伸但该同一面的部位向着不同面的部位变化的位置。
在此,将安装基部41与内饰件60之间的间隙(Y)加于最大値(X)是考虑到,由于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基部41以规定的间隔由卡扣C固定,因此在没有卡扣C的部位(卡扣之间),在对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的情况下,存在有安装基部41向车内侧发生位置偏移直至与内饰件60相抵接的情况。在图3中示出以下状态:在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时,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基部41向着车内侧移动而与内饰件60相抵接。
由此防止了以下情况:如图6所示,通过对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从而成为副密封部43与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相接触的状态时,由于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短,因此成为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与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前端29a相抵碰的状态而发生卡入的情况。即,不会发生副密封部43对唇部29的叠盖、即重叠的部分发生偏移而使得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从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S落入到车内侧的情况。
像这样若副密封部43一旦卡入,则自然的恢复到原状是困难的,若卡入情况发生,则密封性能变差,并且美观性也变差。
另外,若使得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变长,虽然防止了以下情况:在对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的情况下,成为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与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前端29a相抵碰的状态而发生卡入,但若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过长,则相反美观性变差。
除此之外,如图4所示,在车门1的下部等不存在玻璃滑槽20的部位,在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与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直接弹性接触的位置,若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长,则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从倾斜板部10B浮起,或者若不合理的强制与倾斜板部10B弹性接触,则副密封部43发生挠曲,或车门密封条40向车内侧发生位置偏移,因此存在有密封性能下降这样的问题。
因此,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具有适当的长度,在此,如图2所示,设定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在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车门1上的状态下,与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相接触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侧位于上侧壁部23的上表面的下方。
另外,在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侧的下表面,即在壁厚部44的车外侧形成有凹状的槽口45。通过形成槽口45而使得副密封部43的厚度局部变薄,从而使得副密封部43的挠曲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限制挠曲方向。
根据这样构成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由于在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车门1上的状态下,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前端29a与框架体10的凸缘10A和倾斜板部10B的连接部10D非接触,与框架体10之间形成间隙,因此,不用特别采用复杂的机构就能够容易的进行玻璃滑槽20对凸缘10A的安装作业。
而且,由于在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车门1上的状态下,副密封部43仅其前端43a下部与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相接触,设定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即使是在通过对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从而副密封部43与倾斜板部10B相接触的状态下,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也位于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上表面上,因此防止了以下情况:如图6所示,成为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与唇部29的前端29a相抵碰的状态而发生卡入。另外,在最坏的情况下,也不会成为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进入到在唇部29的前端29a与框架体1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这样的状态。
而且,副密封部43由于仅其前端43a下部与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相接触,因此即使是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产生偏差或者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位置产生偏差,副密封部43也仅沿着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上向着上方移动。
因此,由于并不是阻止并限制副密封部43动作的结构,因此也不存在副密封部43如向上方隆起或者向下方隆起这样的发生翘曲而使得美观性变差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框架体10的车内侧板部10C的上表面,在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基部41的车内侧安装有内饰件60,因此成为车门密封条40向车内侧移动的情况下的止动件,特别是在安装基部41不存在有卡扣C的部位是有效的。
另外,由于在安装基部41与内饰件60之间设置有间隙(Y),因此在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位置在车内外方向上产生些许的偏差的情况下,并没有安装基部41部分隆起等的问题。
另外,由于相对于车门密封条40的安装基部41,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下侧的壁厚变厚,与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之间的空间变窄,因此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侧的刚性提高,即使是对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侧也稳定化。
另外,由于副密封部43与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之间的空间变窄,因此相应于此而使得副密封部43的挠曲量变少,与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下侧的壁厚未变厚的结构相比较,进一步防止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卡入唇部29的前端29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密封部43的根部43b侧形成有壁厚部44,还形成有槽口45,但是如图5所示,也可以不特别形成壁厚部44以及槽口45。另外,也可以仅形成壁厚部44以及槽口45中的任意一个。
另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在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车门1上的状态下,消除安装基部41与内饰件60之间的间隙(Y),即,使得间隙(Y)=0,安装基部41与内饰件60相抵接。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设定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使得即使是在通过对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从而副密封部43与倾斜板部10B相接触的状态下,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也位于玻璃滑槽20的唇部29的上表面的位置S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不会卡入唇部29的前端29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设定为,在玻璃滑槽20以及车门密封条40安装于车门1上的状态下,与玻璃滑槽20的上侧壁部23的倾斜面23a相接触的车门密封条40的副密封部43的前端43a下部的位置P至唇部29的前端29a的上表面的位置的距离(L),比特定距离大,该特定距离是在从副密封部43相对于框架体10的倾斜板部10B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唇部29的前端29a上表面的位置S相接的垂线的长度(X)加上安装基部41的车内侧端部、即安装基部41的车内侧突起部41a的车内侧面与内饰件60之间的间隙(Y)而得到的距离(X+Y),但也可以设定为比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车内侧板部10C的上表面与安装基部41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Z而得到的距离(X+Y+Z)大。
这是由于在安装基部41的车外侧突部41b由超软质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对副密封部43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F时,车外侧突部41b有可能最大沉入车内侧板部10C的上表面与安装基部41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Z的量,因此考虑到该间隙Z的量来设定副密封部43的突出长度。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车门
2 车体开口部周边(车身)
10、11、12、13 框架体
10A、12A、13A 凸缘
10B、12B、13B 倾斜板部
10C 车内侧板部
10D 连接部
11a 保持件
20 玻璃滑槽
21 安装部
22 主体部
23 上侧壁部
23a 倾斜面
24 下侧壁部
25 连结壁部
26 卡止部
27 车内侧侧壁部
28 车外侧侧壁部
29 唇部
29a 唇部的前端
31 内唇部
32 外唇部
35 车身密封唇部
37 芯材
38 突出部
38a 顶点部
40 车门密封条
41 安装基部
41a 车内侧突部
41b 车外侧突部
42 主密封部
43 副密封部
43a 副密封部的前端
43b 副密封部的根部
44 壁厚部
45 槽口
50 装饰嵌条
60 内饰件
100 车门玻璃
111 密封部件
121、131 玻璃滑槽
112、122、132 车门密封条
113、123、133 副密封部
114、124、134 唇部
135 外侧唇部
136 台阶
C 卡扣
Ca 伞部
F 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的力
P 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
S 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

Claims (9)

1.一种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具有:
玻璃滑槽,其具有:安装部,其从车外侧安装于凸缘上且该凸缘在设置于汽车的车门上的框架体上向着车外侧延伸,该安装部的截面呈大致コ字形状,包括有上侧壁部、下侧壁部、将所述上侧壁部和下侧壁部相连结的连结壁部,该安装部在内侧形成有卡止部;主体部,其将升降的车门玻璃向槽部中引导,且包括有所述下侧壁部、从所述下侧壁部的车内侧和车外侧向下设置的车内侧侧壁部、车外侧侧壁部;该玻璃滑槽具有从所述上侧壁部的车内侧的下部向车内侧下方延伸的唇部;
车门密封条,其具有:安装基部,其以规定的间隔经由卡扣安装在从倾斜板部的下端向着车内侧延伸的车内侧板部的上表面上,该倾斜板部从所述框架体的凸缘的车内侧下降倾斜而延伸;主密封部,其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基部的上侧,且在所述车门关闭时与汽车的车身弹性接触;唇状的副密封部,其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基部的车外侧,且向着车外侧延伸;
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与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相接触,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所述车门上的状态下,
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车内侧端部是从车外侧向着车内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玻璃滑槽的唇部在沿着所述倾斜面的同一面上且向着车内侧下方突出而延伸,唇部的前端与所述框架体的凸缘和倾斜板部的连接部非接触且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方,并且,
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仅其前端下部与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所述倾斜面相接触,
设定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即使是在通过对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从上方向着下方施加力从而所述副密封部与所述框架体的倾斜板部相接触的状态下,
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也位于所述玻璃滑槽的唇部的上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定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所述车门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所述倾斜面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至所述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的距离,
大于在从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相对于所述框架体的倾斜板部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所述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相接的垂线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体的车内侧板部的上表面上,在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安装基部的车内侧,安装有内饰件且在内饰件与安装基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设定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即使是在通过施加所述力从而所述车门密封条向着车内侧部分移动,所述安装基部与所述内饰件相接触,并且所述副密封部与所述框架体的倾斜板部相接触的状态下,
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也位于所述玻璃滑槽的唇部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定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所述车门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所述倾斜面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至所述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的距离大于特定距离,
该特定的距离是,在从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相对于所述框架体的倾斜板部垂下垂线的情况下与所述唇部的前端上表面的位置相接的垂线的长度加上所述间隙而得到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安装基部,所述副密封部的根部下侧的壁厚变厚,使得所述副密封部的根部下侧与所述框架体的倾斜板部之间的空间变窄。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所述车门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所述倾斜面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位于所述上侧壁部的上表面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所述车门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所述倾斜面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位于所述上侧壁部的上表面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车内侧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倾斜面的上部为所述突出部的顶点部,
设定所述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所述车门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所述倾斜面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位于所述突出部的顶点部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车内侧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倾斜面的上部为所述突出部的顶点部,
设定所述副密封部的突出长度,使得在所述玻璃滑槽以及车门密封条安装于所述车门上的状态下,
与所述玻璃滑槽的上侧壁部的所述倾斜面相接触的所述车门密封条的副密封部的前端下部的位置,位于所述突出部的顶点部的下方。
CN202190000837.XU 2020-11-18 2021-06-18 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 Active CN2205004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2102A JP7492442B2 (ja) 2020-11-18 2020-11-18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2020-192102 2020-11-18
PCT/JP2021/023167 WO2022107374A1 (ja) 2020-11-18 2021-06-18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0466U true CN220500466U (zh) 2024-02-20

Family

ID=8170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90000837.XU Active CN220500466U (zh) 2020-11-18 2021-06-18 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1746A1 (zh)
JP (1) JP7492442B2 (zh)
CN (1) CN220500466U (zh)
DE (1) DE112021006025T5 (zh)
WO (1) WO20221073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39611A (de) 1970-10-30 1973-07-31 Hoffmann La Roche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Dopa
JP2008087501A (ja) 2006-09-29 2008-04-17 Toyoda Gosei Co Ltd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用シーラント部材
JP5645610B2 (ja) 2010-11-05 2014-12-2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5821204B2 (ja) 2011-02-03 2015-1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JP7137409B2 (ja) 2018-09-06 2022-09-1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構造
JP7222759B2 (ja) 2019-03-13 2023-02-15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92442B2 (ja) 2024-05-29
JP2022080802A (ja) 2022-05-30
WO2022107374A1 (ja) 2022-05-27
US20240001746A1 (en) 2024-01-04
DE112021006025T5 (de)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14464A (en) Window pane sealing strip having a flexible reinforced glass-run channel
CN108725158B (zh) 汽车用车门的密封结构
CN212637136U (zh) 密封条及其组装构造
JPH04193622A (ja)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JP2001341591A (ja) ドアシール構造
JP4700970B2 (ja) ドアグ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CN220500466U (zh) 汽车车门的密封结构
JP2005263169A (ja) 車両のサンルーフパネル
JPH0229527B2 (zh)
JP4419799B2 (ja) 固定ガラス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4169009B2 (ja) ガラスラン
JP2002178769A (ja) 自動車用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JP4174900B2 (ja) ガラスラン
JPH0315563B2 (zh)
JP4370639B2 (ja) 可動式ウインドのシール装置
JPH0617647Y2 (ja)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2008162320A (ja) 自動車用ドアグラスラン
JP2024045858A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H09240283A (ja) ドアグラスラン
JPS6211696Y2 (zh)
JP2552192Y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ル構造
JP2004136755A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553555Y2 (ja) 自動車の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2009234521A (ja) ガラスラン
JP2007125979A (ja) 車両用シー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