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4834U - 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4834U
CN220494834U CN202321871493.7U CN202321871493U CN220494834U CN 220494834 U CN220494834 U CN 220494834U CN 202321871493 U CN202321871493 U CN 202321871493U CN 220494834 U CN220494834 U CN 220494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plate
plate assembly
assembly according
cook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14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黎喆
杨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14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4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4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4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盘组件及应用该烹饪盘组件的烹饪装置和集成灶,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气口,还包括能与上述盘体可脱卸连接并封闭上述透气口的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烘烤时,利用挡板将透气口封闭,从而能够避免烘烤过程中产生的油滴从透气口滴落;而当需要蒸制食物时,将挡板拆卸,透气口暴露,此时蒸汽可通过透气口进入盘体中。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盘组件可同时适用于烤模式和蒸模式,且在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烹饪盘(例如,蒸盘、烤盘等)用于烹饪时放置食物,烹饪开始前,先将待烹饪的食物放置在烹饪盘上,接着将放置有食物的烹饪盘水平放置在烹饪设备的内胆中。例如,专利号为ZL 202022218410.7(授权公告号为CN2139932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烹饪内胆及具有该烹饪内胆的烹饪电器》。
进一步,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烹饪模式需要采用不同的烹饪器具,例如烤模式下需要采用烤架或者烤盘,而蒸模式下需要采用蒸盘。当一台烹饪装置具有多种烹饪模式时需要同时配置多个不同的烹饪器具,这样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也会烹饪装置的操作较麻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再进一步,烹饪设备的内胆的左右侧壁上一般设置有侧支架,通过左右两侧的侧支架能使烹饪盘水平放置的内胆中。例如,专利号为ZL 202222571670.1(授权公告号为CN2184744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烹饪设备的侧支架安装结构及烹饪设备》。使用过程中,烹饪盘的左右外侧面会与对应的侧支架发生碰撞或者刮除,导致烹饪盘表面被划花。同时,烹饪盘放置在橱柜台面等水平搁置面时,其外底面也会发生磨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烹饪盘组件,该烹饪盘组件可同时用于蒸模式和烤模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烹饪盘组件,该烹饪盘组件可同时用于蒸模式和烤模式,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表面磨损的烹饪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表面磨损并能对表面进行保护的烹饪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烹饪盘组件的烹饪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六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盘组件,包括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气口,还包括能与上述盘体可脱卸连接并封闭上述透气口的挡板。
进一步,所述挡板与盘体的底壁卡扣连接。从而便于实现挡板与盘体的可脱卸连接,进而便于烹饪盘组件在使用烹饪模式之间切换。
进一步,所述透气口为由透气孔间隔均布而成的阵列,而上述挡板的一侧表面上至少凸设有一块与各透气孔的大小相匹配的卡扣块,该挡板封闭上述透气口的状态下,该卡扣块卡入对应的透气孔中并与透气口所在的盘体底壁处上下紧贴。一方面,在蒸模式下,蒸汽能通过透气口的各透气孔均匀、顺畅地进入盘体中;另一方面,无需另设卡扣孔,利用透气口的对应透气孔即可实现底壁与挡板的卡扣连接。
进一步,所述挡板的大小与上述透气口的大小相匹配,而上述卡扣块至少为两块并沿挡板的一侧表面的外周周向间隔设置,且分别卡入对应的透气孔中。从而能使挡板更加稳固地卡扣连接在底壁上,并使挡板能够更好地封闭透气口。
进一步,所述透气口开设在盘体底壁的中央处。这样蒸模式下,蒸汽能由透气口进入盘体的中央处并均匀加热放置在盘体中的食物。
进一步,所述盘体的底壁以其中央处为中心朝上压型拱起,上述透气口沿该压型拱起处的横截面方向开设。通过将底壁中央处压型拱起能提高盘体的内部结构强度,有效避免盘体在高温下发生热变形,同时能使透气口的结构牢固,且降低透气口的开设对盘体整体结构强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在盘体的内底面上形成凸起结构,这样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滴等能被导向盘体内底面的四周,同时也能将由中央处进入的蒸汽导向四周,保证对食物的均匀加热。
进一步,所述盘体为方形盘,该盘体的底壁的压型拱起处的横截面呈方形。这样上述透气口的形状以及挡板的形状均呈方形,方便加工制造。
进一步,所述盘体为方形盘,该盘体的左右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朝内凹陷而形成弧状的避位凹槽。从而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盘体的左右外侧面发生刮擦、磕碰。
进一步,所述盘体的外底面凸设有保护凸包,水平放置的状态下,上述盘体的外底面上仅有上述保护凸包与水平放置面相接触。这样能够避免盘体的外底面直接与放置面(例如橱柜的台面等)相接触而发生磨损,实现对烹饪盘的外底面的保护。
进一步,所述保护凸包至少为三个并均布在上述盘体的外底面上。这样食物以及盘体的重力能均匀地分布至各保护凸包上,实现盘体的水平平稳放置。
进一步,所述保护凸包为四个并分别设置在盘体四个边角处。从而能更好地实现盘体的水平平稳放置,即使放置的食物较多,或者未居中放置,盘体也不会朝一侧倾斜。
进一步,所述保护凸包外形呈球冠状,且横截面由上至下递减。一方面能使盘体的整体外面较美观,另一方面能减少各保护凸包在发生刮擦、磕碰时的被接触面,延长各保护凸包的磨损寿命,进而延长烹饪盘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保护凸包外表面的最低处凹置有防滑凹槽,从而能够避水平放置时免盘体与水平放置面之间发生打滑
进一步,所述保护凸包由盘体的底壁朝下凹陷而成,并在盘体的内底面上分别形成集液槽。一方面便于在盘体上设置各保护凸包,可与盘体一体成型,另一方面烹饪过程中形成的液滴(例如油液、冷凝水等能被部分收集在集液槽中。
进一步,所述盘体的内表面上覆设有保护膜层,而外表面上除各保护凸包外也覆设有上述保护膜层。过设置保护膜层能对盘体的内外表面进行保护,避免长时间使用后盘体(目前的烹饪盘主要为不锈钢材质)表面发黄,同时也能提升烹饪盘的整体表面质感。
进一步,各所述保护膜层均为瓷膜层。这样在对盘体表面进行保护的同时能提高盘体表面的易清洁性,方便用户清洗盘体表面。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上所述的烹饪盘组件。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六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烹饪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盘体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气口,还包括能与上述盘体可脱卸连接并封闭上述透气口的挡板。这样烘烤时,利用挡板将透气口封闭,从而能够避免烘烤过程中产生的油滴从透气口滴落;而当需要蒸制食物时,将挡板拆卸,透气口暴露,此时蒸汽可通过透气口进入盘体中。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盘组件可同时适用于烤模式和蒸模式,且便于在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盘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盘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101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101之上的灶具101,其中,上述烹饪装置101包括内胆100,该内胆100的左右侧壁上分别竖向安装有侧支架2。各侧支架2分别包括位于前后两端的竖杆23以及沿前后方向连接在两根竖杆23之间的横杆对,各横杆对均包括支撑杆21和间隔设置在该支撑杆21之上的限位杆22。各支撑杆21与各限位杆22的两端分别弯折而与对应的竖杆23相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水平放置在上述内胆中的烹饪盘组件3,如图2~6所示,该烹饪盘组件3包括盘体31,该盘体31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气口311。再进一步,还包括能与上述盘体31可脱卸连接并封闭上述透气口311的挡板32。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盘体31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气口311,还包括能与上述盘体31可脱卸连接并封闭上述透气口311的挡板32,这样烘烤时,利用挡板32将透气口311封闭,从而能够避免烘烤过程中产生的油滴从透气口311滴落;而当需要蒸制食物时,将挡板32拆卸,透气口311暴露,此时蒸汽可通过透气口311进入盘体31中。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盘组件3可同时适用于烤模式和蒸模式,且在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方便。
进一步,实现上述挡板32与盘体31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优选地,上述挡板32与盘体31的底壁卡扣连接,从而便于实现挡板32与盘体31的可脱卸连接,进而便于烹饪盘组件3在使用烹饪模式之间切换。具体地,如图3~6所示,上述透气口311为由透气孔3111间隔均布而成的方形阵列,而上述挡板32的一侧表面上至少凸设有一块与各透气孔3111的大小相匹配并呈圆柱状的卡扣块321。该挡板32封闭上述透气口311的状态下,该卡扣块321卡入对应的透气孔3111中并与透气口311所在的盘体31底壁处上下紧贴。一方面,在蒸模式下,蒸汽能通过透气口311的各透气孔3111均匀、顺畅地进入盘体31中;另一方面,无需另设卡扣孔,利用透气口311的对应透气孔3111即可实现底壁与挡板32的卡扣连接。
进一步,上述挡板32的大小与上述透气口311的大小相匹配,而上述卡扣块321为四块并分别凸设在上述挡板32一侧表面的四个边角处,且分别卡入对应的透气孔3111中。从而能使挡板32更加稳固地卡扣连接在底壁上,并使挡板32能够更好地封闭透气口311。
进一步,上述透气口311开设在盘体31底壁的中央处。这样蒸模式下,蒸汽能由透气口311进入盘体31的中央处并均匀加热放置在盘体31中的食物。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盘体31的底壁以其中央处为中心朝上压型拱起,上述透气口311沿该压型拱起处的横截面方向开设。通过将底壁中央处压型拱起能提高盘体31的内部结构强度,有效避免盘体31在高温下发生热变形,同时能使透气口311的结构牢固,且降低透气口311的开设对盘体31整体结构强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在盘体31的内底面上形成凸起结构,这样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滴等能被导向盘体31内底面的四周,同时也能将由中央处进入的蒸汽导向四周,保证对食物的均匀加热。
进一步,上述盘体31为方形盘,该盘体31的底壁的压型拱起处的横截面呈方形。这样上述透气口311的形状以及挡板32的形状均呈方形,方便加工制造。此外,该盘体31的左右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朝内凹陷而形成弧状的避位凹槽312,从而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盘体31的左右外侧面发生刮擦、磕碰。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使用状态下,烹饪盘组件3水平搁置在两侧的侧支架2上,而通过在盘体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上述避位凹槽312,从而避免盘体31的左右外侧面与对应的支撑杆21发生刮擦、磕碰。
进一步,如图3和图5所示,上述盘体31的外底面凸设有保护凸包313,水平放置的状态下,上述盘体31的外底面上仅有上述保护凸包313与水平放置面相接触。这样能够避免盘体31的外底面直接与放置面(例如橱柜的台面等)相接触而发生磨损,实现对烹饪盘的外底面的保护。优选地,上述保护凸包313至少为三个并均布在上述盘体31的外底面上。这样食物以及盘体31的重力能均匀地分布至各保护凸包313上,实现盘体31的水平平稳放置。具体地,上述保护凸包313为四个并分别设置在盘体31四个边角处,从而能更好地实现盘体31的水平平稳放置,即使放置的食物较多,或者未居中放置,盘体31也不会朝一侧倾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保护凸包313外形呈球冠状,且横截面由上至下递减。一方面能使盘体31的整体外面较美观,另一方面能减少各保护凸包313在发生刮擦、磕碰时的被接触面,延长各保护凸包313的磨损寿命,进而延长烹饪盘组件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地,上述保护凸包313外表面的最低处凹置有防滑凹槽3131,从而能够避水平放置时免盘体31与水平放置面之间发生打滑
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上述保护凸包313由盘体31的底壁朝下凹陷而成,并在盘体31的内底面上分别形成集液槽3130。一方面便于在盘体31上设置各保护凸包313,可与盘体31一体成型,另一方面烹饪过程中形成的液滴(例如油液、冷凝水等能被部分收集在集液槽3130中。
进一步,上述盘体31的内表面上覆设有保护膜层(未示出),而外表面上除各保护凸包313外也覆设有上述保护膜层。过设置保护膜层能对盘体31的内外表面进行保护,避免长时间使用后盘体31(目前的烹饪盘主要为不锈钢材质)表面发黄,同时也能提升烹饪盘的整体表面质感。优选地,各上述保护膜层均为瓷膜层。这样在对盘体31表面进行保护的同时能提高盘体31表面的易清洁性,方便用户清洗盘体31表面。优选地,可在上述挡板32的外表面上也设置上述保护膜层。

Claims (18)

1.一种烹饪盘组件,包括盘体(31),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31)的底壁上开设有透气口(311),还包括能与上述盘体(31)可脱卸连接并封闭上述透气口(311)的挡板(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2)与盘体(31)的底壁卡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口(311)为由透气孔(3111)间隔均布而成的阵列,而上述挡板(32)的一侧表面上至少凸设有一块与各透气孔(3111)的大小相匹配的卡扣块(321),该挡板(32)封闭上述透气口(311)的状态下,该卡扣块(321)卡入对应的透气孔(3111)中并与透气口(311)所在的盘体(31)底壁处上下紧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2)的大小与上述透气口(311)的大小相匹配,而上述卡扣块(321)至少为两块并沿挡板(32)的一侧表面的外周周向间隔设置,且分别卡入对应的透气孔(3111)中。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口(311)开设在盘体(31)底壁的中央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31)的底壁以其中央处为中心朝上压型拱起,上述透气口(311)沿该压型拱起处的横截面方向开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31)为方形盘,该盘体(31)的底壁的压型拱起处的横截面呈方形。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31)为方形盘,该盘体(31)的左右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朝内凹陷而形成弧状的避位凹槽(312)。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31)的外底面凸设有保护凸包(313),水平放置的状态下,上述盘体(31)的外底面上仅有上述保护凸包(313)与水平放置面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凸包(313)至少为三个并均布在上述盘体(31)的外底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凸包(313)为四个并分别设置在盘体(31)四个边角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凸包(313)外形呈球冠状,且横截面由上至下递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凸包(313)外表面的最低处凹置有防滑凹槽(3131)。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凸包(313)由盘体(31)的底壁朝下凹陷而成,并在盘体(31)的内底面上分别形成集液槽(3130)。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31)的内表面上覆设有保护膜层,而外表面上除各保护凸包(313)外也覆设有上述保护膜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保护膜层均为瓷膜层。
17.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盘组件。
18.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装置。
CN202321871493.7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Active CN220494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1493.7U CN220494834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1493.7U CN220494834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4834U true CN220494834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1493.7U Active CN220494834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4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53536B1 (ko) 음식 서빙 및 팬 시스템
US20010035418A1 (en) Food pan configured for nested stacking
US9326633B2 (en) Steamer
WO2012011956A1 (en) Steam cooking apparatus
CN103025213B (zh) 蒸汽锅
KR20040055591A (ko) 튀김 음식물의 열을 유지 하기 위한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튀김기
CN220494834U (zh) 一种烹饪盘组件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CN215650652U (zh) 烹饪器具
CN211130659U (zh) 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08301470U (zh) 内锅组件及电饭煲
CN218588843U (zh) 便捷空气炸锅篮
CN220344212U (zh) 一种烹饪盘及应用该烹饪盘的烹饪设备
CN209995941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10961468U (zh) 高效散热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0871012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09808001U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JP3220129U (ja) 調理器用オプション部品
CN218105566U (zh) 烹饪器具
CN217659353U (zh) 用于空气炸锅的托盘、炸篮组件以及空气炸锅
CN218651478U (zh) 空气炸锅的炸篮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6776760U (zh)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烤制器具及应用该烤制器具的烤箱
CN221285478U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
CN219803606U (zh) 电煮锅
CN220045574U (zh) 烹饪器具组件
CN21589939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