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5029U -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5029U
CN220485029U CN202321940028.4U CN202321940028U CN220485029U CN 220485029 U CN220485029 U CN 220485029U CN 202321940028 U CN202321940028 U CN 202321940028U CN 220485029 U CN220485029 U CN 220485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machine room
placing
machine placing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00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特
朱政政
郭永振
赵泽奇
陈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liv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liv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liv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liv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00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5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5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5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安装于机房内,机房的宽度大于机房的深度,布置结构靠近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设置,其包括至少两根搁机梁、设于搁机梁上的用于承载曳引驱动系统的搁机座,至少两根搁机梁相互平行且沿着机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每根搁机梁的两端均与机房深度方向的两侧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在匹配机房尺寸的前提下缩短了搁机梁的长度,既保证了搁机梁的强度,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将搁机梁靠近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设置,能够将该侧部以外的机房空间空出,提高了机房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曳引驱动系统,即曳引机,是用于曳引电梯轿厢升降的主要部件,在有机房电梯中,曳引机通常是设置在机房内的搁机梁上的。由于目前的电梯通常宽度较小而深度较大,因而搁机梁一般沿着机房的宽度方向设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梯行业的进步,扁平式货梯应运而生。该种货梯轿厢的深度较小而宽度较大,能够在不增加电梯的整体尺寸的前提下提高货梯的上下货效率。而由于扁平式货梯的轿厢宽度较大,机房受轿厢影响,其宽度方向的尺寸也会比正常电梯机房的尺寸大得多,因此沿着机房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搁机梁的长度也需要相应增加。
但是,布置更长的搁机梁,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较长的搁机梁会贯穿整个机房并占用较多的机房空间,导致机房内的可用空间减小,不仅影响机房内的整洁度,而且检修人员在对曳引机或其他部件进行维修操作时,其需要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维修操作,加大了检修难度。(2)较长的搁机梁需要配备较多的爬梯,一方面,较多的爬梯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对曳引机或其他部件进行维修操作时,检修人员需要经过多个爬梯才能到达维修位置,加大了检修难度。(3)为了保证长度增加后的搁机梁的强度,电梯厂家通常会使用大规格型钢来制作搁机梁,或者在搁机梁的下部再增设支撑梁,使用大规格型钢,不仅增加了生产制作成本,而且极易造成材料的浪费;而增设支撑梁,不仅支撑梁的制作和土建开孔都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加大了搁机梁的安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搁机梁长度较短的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安装于机房内,所述机房的宽度大于所述机房的深度,所述布置结构靠近所述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设置,其包括至少两根搁机梁、设于所述搁机梁上的用于承载所述曳引驱动系统的搁机座,所述的至少两根搁机梁相互平行且沿着所述机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每根所述的搁机梁的两端均与所述机房深度方向的两侧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至少两根搁机梁包括第一搁机梁和第二搁机梁,所述第一搁机梁和所述第二搁机梁分别用于承托在所述搁机座的底部的两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搁机梁和所述第二搁机梁沿着所述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至中部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曳引驱动系统位于所述搁机座靠近所述第二搁机梁的一侧部。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搁机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搁机梁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搁机座包括用于承载曳引驱动系统的座本体、设于所述座本体内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承托于所述曳引驱动系统的中部且与所述搁机梁相互垂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本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均与所述加强杆相平行,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与所述加强杆相垂直,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依次首尾相接并围合成所述的座本体。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沿着所述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至中部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曳引驱动系统位于所述搁机座靠近所述第二竖杆的一侧部。
优选地,所述搁机梁上还设置有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房内的用于承载所述搁机梁的安装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通过将搁机梁沿着机房的深度方向布置,在匹配机房尺寸的前提下缩短了搁机梁的长度,既保证了搁机梁的强度,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2)通过搁机座的设置,能够保证曳引驱动系统在搁机梁上的安装强度,避免曳引驱动系统自搁机梁上掉落。
(3)将搁机梁靠近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设置,能够将该侧部以外的机房空间空出,提高了机房的空间利用率。
(4)将搁机梁设置在机房一侧,能够减少爬梯的布置,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检修人员维修时无需反复攀爬爬梯,提高了检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布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布置结构的正视图。
图中:
1、搁机梁;10、第一搁机梁;11、第二搁机梁;
2、搁机座;20、座本体;200、第一横杆;201、第二横杆;202、第一竖杆;203、第二竖杆;21、加强杆;
3、加强板;4、安装座;
100、机房;110、曳引驱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2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曳引驱动系统110的布置结构,安装于机房100内,该机房100为扁平式货梯机房,机房100的宽度大于机房100的深度,布置结构靠近机房100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设置,其包括两根搁机梁1、设于搁机梁1上的用于承载曳引驱动系统110的搁机座2,两根搁机梁1相互平行且沿着机房1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每根搁机梁1的两端均与机房100深度方向的两侧部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两根搁机梁1包括第一搁机梁10和第二搁机梁11,第一搁机梁10和第二搁机梁11分别用于承托在搁机座2的底部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方案,结合图1所示,第一搁机梁10和第二搁机梁11沿着机房100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至中部的方向依次排布,曳引驱动系统110位于搁机座2靠近第二搁机梁11的一侧部,并且第一搁机梁10的宽度大于第二搁机梁11的宽度。
如此一来,曳引驱动系统110能够远离机房100的侧部,避免了其与电梯井道内的其他电梯部件发生干涉。较宽的第一搁机梁10能够进一步杜绝曳引驱动系统110与其他电梯部件的干涉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搁机座2包括用于承载曳引驱动系统110的座本体20、设于座本体20内的加强杆21,加强杆21承托于曳引驱动系统110的中部且与搁机梁1相互垂直。这里的座本体20为矩形框架,其内设置加强杆21,曳引驱动系统110能够平稳的安置在搁机座2上。
具体的,座本体2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200和第二横杆201、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202和第二竖杆203,第一横杆200和第二横杆201均与加强杆21相平行,第一竖杆202和第二竖杆203均与加强杆21相垂直,第一横杆200、第一竖杆202、第二横杆201和第二竖杆203依次首尾相接并围合成座本体20。
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竖杆202和第二竖杆203沿着机房100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至中部的方向依次排布,曳引驱动系统110位于搁机座2靠近第二竖杆203的一侧部,如此,曳引驱动系统110能够远离机房100的侧部,避免了其与电梯井道内的其他电梯部件发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布置结构还包括设于机房100内的用于承载搁机梁1的安装座4、设于搁机梁1上的加强板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安装于机房内,所述机房的宽度大于所述机房的深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靠近所述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设置,其包括至少两根搁机梁、设于所述搁机梁上的用于承载所述曳引驱动系统的搁机座,所述的至少两根搁机梁相互平行且沿着所述机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每根所述的搁机梁的两端均与所述机房深度方向的两侧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两根搁机梁包括第一搁机梁和第二搁机梁,所述第一搁机梁和所述第二搁机梁分别用于承托在所述搁机座的底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搁机梁和所述第二搁机梁沿着所述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至中部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曳引驱动系统位于所述搁机座靠近所述第二搁机梁的一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搁机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搁机梁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机座包括用于承载曳引驱动系统的座本体、设于所述座本体内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承托于所述曳引驱动系统的中部且与所述搁机梁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本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均与所述加强杆相平行,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与所述加强杆相垂直,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依次首尾相接并围合成所述的座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沿着所述机房宽度方向的一侧部至中部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曳引驱动系统位于所述搁机座靠近所述第二竖杆的一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机梁上还设置有加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房内的用于承载所述搁机梁的安装座。
CN202321940028.4U 2023-07-22 2023-07-22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Active CN220485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0028.4U CN220485029U (zh) 2023-07-22 2023-07-22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0028.4U CN220485029U (zh) 2023-07-22 2023-07-22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5029U true CN220485029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41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0028.4U Active CN220485029U (zh) 2023-07-22 2023-07-22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5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1861Y (zh) 电梯轿底下梁组件
CN220485029U (zh) 一种曳引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
CN110104564A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总装工艺
CN219773570U (zh) 一种伸缩式承重梁
CN101456512A (zh) 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方法
CN217556724U (zh) 桥梁挂篮施工系统的腹板钢筋骨架中转运输安装装置
CN211769656U (zh) 导向轮架空间结构支撑件
CN214527519U (zh) 一种用于无曳引钢丝绳电梯的悬架装置
CN213011494U (zh) 一种牵引绳轮式无机房电梯
CN211196282U (zh) 一种自动掀放台车百叶机构
CN210682995U (zh) 使用更安全适用性更广的桥式起重机
CN201334295Y (zh) 用于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的提升安装系统
CN110203834B (zh) 大型造纸机“z”型悬臂梁结构的吊装装置和吊装方法
CN208294101U (zh) 一种大跨度钢梁安装滑移与提升结合装置
CN114933225B (zh) 一种底托式重载货梯的过渡型轿架及其安装方法
CN110255386A (zh) 使用更安全适用性更广的桥式起重机
CN211769655U (zh) 电梯轿厢底部的称重装置
CN206232270U (zh) 一种电梯顶层侧梁结构
CN210795439U (zh) 能适应较低顶层高度的电梯布置结构
CN220116024U (zh) 一种发酵及垫料设备吊装装置
CN212982177U (zh) 一种新型的导轨式家用电梯
CN213141099U (zh) 一种节省井道顶部空间的无机房电梯
CN217808174U (zh) 一种下梁具有加强筋结构的电梯轿架
CN220226861U (zh) 一种竖井内压力钢管安装用施工系统
CN209778059U (zh) 一种适用于pack的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