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3061U - 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83061U CN220483061U CN202321981966.9U CN202321981966U CN220483061U CN 220483061 U CN220483061 U CN 220483061U CN 202321981966 U CN202321981966 U CN 202321981966U CN 220483061 U CN220483061 U CN 220483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 rod
- sunshade
- transmission
- curtain
- sunshade curt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6058 directional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包括: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所述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平行设置且可同向打开;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遮阳帘的外侧;两根传动拉索,所述两根传动拉索分别与驱动马达相连并一端从所述驱动马达中引出,所述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传动拉索相连,所述驱动马达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前进或者后退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同向打开或者收起;本实用新型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通过可以同向打开的双遮阳帘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向运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在天窗打开的时候不够美观协调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玻璃天窗在汽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消费者对于天幕遮阳帘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同时汽车电气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也要求天幕遮阳帘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出于天窗框架结构强度的考虑,现有产品的玻璃天窗常被分为两个前后两块玻璃,两块玻璃均设置有遮阳帘来控制天幕的打开或者关闭,现有技术的双遮阳帘结构通常采用驱动马达驱动拉索来实现,其中一个遮阳帘结构与主动拉索连接,另一个遮阳帘结构与回管拉索连接,当驱动马达工作时,主动拉索与回管拉索的运动方向相反,进而带动所述两个遮阳帘反向运动,如中国专利CN204427581U公开的一种汽车天窗遮阳帘驱动机构,这种结构的双遮阳帘结构在天窗打开的时候不够美观协调,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双遮阳帘能够同向打开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向运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在天窗打开的时候不够美观协调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包括:
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所述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平行设置且可同向打开;
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遮阳帘的外侧;
两根传动拉索,所述两根传动拉索分别与驱动马达相连并一端从所述驱动马达中引出,所述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传动拉索相连,所述驱动马达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前进或者后退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同向打开或者收起。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遮阳帘包括第一拉杆以及第一卷帘,所述第一拉杆前进带动所述第一卷帘打开,两根所述传动拉索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的两端抵接,所述驱动马达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推动所述第一拉杆前进,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打开。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拉杆内部设置有弹力组件,当所述传动拉索推动所述第一拉杆前进时,所述弹力组件被拉伸,此时所述第一遮阳帘被打开;当所述传动拉索后退时,所述弹力组件回缩带动所述第一拉杆后退,此时所述第一遮阳帘被收起。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二遮阳帘包括第二拉杆以及第二卷帘,所述第二拉杆前进带动所述第二卷帘打开,所述第二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所述传动拉索上,所述驱动马达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推动所述第一拉杆前进,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打开。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在所述双遮阳帘结构从收起到打开的一个完整的周期中,所述第二拉杆的行程a等于所述第一拉杆的行程b,当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拉索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的一端与第一拉杆直接抵接,同时带动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完成其对应的行程,所述第二拉杆与所述传动拉索的连接点与对应所述传动拉索的端点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二拉杆的行程的末端位置与第一拉杆的行程的初始位置间的距离为f,其中d=b+f=a+f。如此,当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拉索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的一端与第一拉杆直接抵接,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能够同时且同向开始运动,并同时到达终点位置;接着当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拉索从终点位置后退时,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能够同时且同向开始运动,其中第一拉杆所述弹力组件回缩带动所述第一拉杆后退,第二拉杆通过所述传动拉索带动后退,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同时到达初始位置。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在所述双遮阳帘结构从收起到打开的一个完整的周期中,所述第二拉杆的行程a大于所述第一拉杆的行程b,当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拉索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的一端在行走了一段空行程c后与所述第一拉杆抵接,再接着带动所述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一起完成所述第一拉杆的行程b,所述第二拉杆与所述传动拉索的连接点与对应所述传动拉索的端点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二遮阳帘的行程的末端位置与第一遮阳帘的行程的初始位置间的距离为f,其中c=a-b,d=a+f-c。如此,当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拉索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的一端在行走了一段空行程c后与第一拉杆直接抵接,第二拉杆在行走了一段行程c后,第一拉杆在传动拉索的一端推动下动作,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同时到达终点位置;接着当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拉索从终点位置后退时,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能够同时且同向开始运动,其中第一拉杆所述弹力组件回缩带动所述第一拉杆后退,第二拉杆通过所述传动拉索带动后退,所述第一拉杆先到达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拉杆在第二拉杆到达后再完成行程c到达初始位置。此方案保证了当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的行程不一致时实现同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天窗,包括:
玻璃天窗,所述玻璃天窗包括前玻璃以及后玻璃;
天窗框架,所述前玻璃以及后玻璃分别设置于所述天窗框架的前部以及后部;
上述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所述第一遮阳帘、第二遮阳帘设置于所述玻璃天窗上。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前玻璃尺寸大于所述后玻璃,所述第二遮阳帘设置于所述前玻璃上,所述第一遮阳帘设置于后玻璃上。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后玻璃尺寸大于所述前玻璃,所述第二遮阳帘设置于所述后玻璃上,所述第一遮阳帘设置于前玻璃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天窗。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在工作时,驱动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拉索前进或者后退带动与所述传动拉索相连所述第一遮阳帘以及第二遮阳帘同向打开或者收起,两个遮阳帘的动作同步且协调,从视觉上给人感觉更加的美观;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天窗通过上述双遮阳帘结构同向打开,协调美观;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汽车通过上述天窗,同样实现了双遮阳帘结构的同向打开,同时可以根据汽车需求,将所述双遮阳帘结构对应驱动马达设置于汽车的前部或者后部,当把驱动马达设置于后部的时候,汽车前排的噪音减小,当把驱动马达设置于前部的时候,后部空间更加的宽裕,可以进一步拓展后备箱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通过可以同向打开的双遮阳帘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向运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在天窗打开的时候不够美观协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的天窗前玻璃尺寸小于后玻璃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的天窗前玻璃后玻璃尺寸一致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遮阳帘
11 第一拉杆
2 第二遮阳帘
21 第二拉杆
3 驱动马达
4 传动拉索
5 天窗框架
6 玻璃天窗
61 前玻璃
62 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包括:
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所述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平行设置且可同向打开;
驱动马达3,所述驱动马达3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遮阳帘2的外侧;
两根传动拉索4,所述两根传动拉索4分别与驱动马达3相连并一端从所述驱动马达3中引出,所述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传动拉索4相连,所述驱动马达3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前进或者后退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同向打开或者收起。
本实用新型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在工作时,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前进或者后退带动与所述传动拉索4相连所述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同向打开或者收起,两个遮阳帘的动作同步且协调,从视觉上给人感觉更加的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遮阳帘1包括第一拉杆11以及第一卷帘,所述第一拉杆11前进带动所述第一卷帘打开,两根所述传动拉索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11的两端抵接,所述驱动马达3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推动所述第一拉杆11前进,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1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杆11内部设置有弹力组件,当所述传动拉索4推动所述第一拉杆11前进时,所述弹力组件被拉伸,此时所述第一遮阳帘1被打开;当所述传动拉索4后退时,所述弹力组件回缩带动所述第一拉杆11后退,此时所述第一遮阳帘1被收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第二遮阳帘2包括第二拉杆21以及第二卷帘,所述第二拉杆21前进带动所述第二卷帘打开,所述第二拉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所述传动拉索4上,所述驱动马达3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推动所述第一拉杆11前进,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1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双遮阳帘结构从收起到打开的一个完整的周期中,所述第二拉杆21的行程a等于所述第一拉杆11的行程b,当所述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的一端与第一拉杆11直接抵接,同时带动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完成其对应的行程,所述第二拉杆21与所述传动拉索4的连接点与对应所述传动拉索4的端点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二拉杆21的行程的末端位置与第一拉杆11的行程的初始位置间的距离为f,其中d=b+f=a+f。如此,当所述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的一端与第一拉杆11直接抵接,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能够同时且同向开始运动,并同时到达终点位置;接着当所述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从终点位置后退时,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能够同时且同向开始运动,其中第一拉杆11所述弹力组件回缩带动所述第一拉杆11后退,第二拉杆21通过所述传动拉索4带动后退,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同时到达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双遮阳帘结构从收起到打开的一个完整的周期中,所述第二拉杆21的行程a大于所述第一拉杆11的行程b,当所述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的一端在行走了一段空行程c后与所述第一拉杆11抵接,再接着带动所述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一起完成所述第一拉杆11的行程b,所述第二拉杆21与所述传动拉索4的连接点与对应所述传动拉索4的端点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二遮阳帘2的行程的末端位置与第一遮阳帘1的行程的初始位置间的距离为f,其中c=a-b,d=a+f-c。如此,当所述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的一端在行走了一段空行程c后与第一拉杆11直接抵接,第二拉杆21在行走了一段行程c后,第一拉杆11在传动拉索4的一端推动下动作,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同时到达终点位置;接着当所述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从终点位置后退时,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能够同时且同向开始运动,其中第一拉杆11所述弹力组件回缩带动所述第一拉杆11后退,第二拉杆21通过所述传动拉索4带动后退,所述第一拉杆11先到达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拉杆21在第二拉杆21到达后再完成行程c到达初始位置。此方案保证了当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的行程不一致时实现同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天窗,包括:
玻璃天窗6,所述玻璃天窗6包括前玻璃61以及后玻璃62;
天窗框架5,所述前玻璃61以及后玻璃62分别设置于所述天窗框架5的前部以及后部;
上述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所述第一遮阳帘1、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玻璃天窗6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天窗通过上述双遮阳帘结构同向打开,协调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玻璃61尺寸大于所述后玻璃62,所述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前玻璃61上,所述第一遮阳帘1设置于后玻璃6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玻璃62尺寸大于所述前玻璃61,所述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后玻璃62上,所述第一遮阳帘1设置于前玻璃61上。
所述天窗框架5上设置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拉索4设置于所述传动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天窗。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汽车通过上述天窗,同样实现了双遮阳帘结构的同向打开,同时可以根据汽车需求,将所述双遮阳帘结构对应驱动马达3设置于汽车的前部或者后部,当把驱动马达3设置于后部的时候,汽车前排的噪音减小,当把驱动马达3设置于前部的时候,后部空间更加的宽裕,可以进一步拓展后备箱的空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窗设置于所述汽车的顶部。
进一步的,作为实施例一,所述汽车的玻璃天窗6的前玻璃61与后玻璃62的尺寸相同,所述驱动马达3设置于汽车的前部,所述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前玻璃61上,所述第一遮阳帘1设置于所述后玻璃62上,此实施例使得汽车的后部空间更加的宽裕,可以进一步拓展后备箱的空间。
进一步的,作为实施例二,所述汽车的玻璃天窗6的前玻璃61与后玻璃62的尺寸相同,所述驱动马达3设置于汽车的后部,所述第一遮阳帘1设置于所述前玻璃61上,所述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后玻璃62上,此实施例使得驱动马达3在工作时更加远离驾驶室,驾驶室更加安静,对驾驶的干扰更小,这对很多高档轿车有很大意义。
进一步的,作为实施例三,所述汽车的玻璃天窗6的前玻璃61与后玻璃62的尺寸不相同,所述前玻璃61尺寸大于后玻璃62,所述驱动马达3设置于汽车的前部,所述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前玻璃61上,所述第一遮阳帘1设置于所述后玻璃62上,此实施例使得汽车的后部空间更加的宽裕,可以进一步拓展后备箱的空间。
进一步的,作为实施例四,所述汽车的玻璃天窗6的前玻璃61与后玻璃62的尺寸不相同,所述后玻璃62尺寸大于前玻璃61,所述驱动马达3设置于汽车的后部,所述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后玻璃62上,所述第一遮阳帘1设置于所述前玻璃61上,此实施例使得驱动马达3在工作时更加远离驾驶室,驾驶室更加安静,对驾驶的干扰更小,这对很多高档轿车有很大意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通过可以同向打开的双遮阳帘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向运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在天窗打开的时候不够美观协调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所述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平行设置且可同向打开;
驱动马达(3),所述驱动马达(3)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遮阳帘(2)的外侧;
两根传动拉索(4),所述两根传动拉索(4)分别与驱动马达(3)相连并一端从所述驱动马达(3)中引出,所述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传动拉索(4)相连,所述驱动马达(3)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前进或者后退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1)以及第二遮阳帘(2)同向打开或者收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阳帘(1)包括第一拉杆(11)以及第一卷帘,所述第一拉杆(11)前进带动所述第一卷帘打开,两根所述传动拉索(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11)的两端抵接,所述驱动马达(3)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推动所述第一拉杆(11)前进,带动所述第一遮阳帘(1)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11)内部设置有弹力组件,当所述传动拉索(4)推动所述第一拉杆(11)前进时,所述弹力组件被拉伸,此时所述第一遮阳帘(1)被打开;当所述传动拉索(4)后退时,所述弹力组件回缩带动所述第一拉杆(11)后退,此时所述第一遮阳帘(1)被收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阳帘(2)包括第二拉杆(21)以及第二卷帘,所述第二拉杆(21)前进带动所述第二卷帘打开,所述第二拉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所述传动拉索(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遮阳帘结构从收起到打开的一个完整的周期中,所述第二拉杆(21)的行程a等于所述第一拉杆(11)的行程b,当所述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的一端与第一拉杆(11)直接抵接,同时带动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完成其对应的行程,所述第二拉杆(21)与所述传动拉索(4)的连接点与对应所述传动拉索(4)的端点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二拉杆(21)的行程的末端位置与第一拉杆(11)的行程的初始位置间的距离为f,其中d=b+f=a+f。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遮阳帘结构从收起到打开的一个完整的周期中,所述第二拉杆(21)的行程a大于所述第一拉杆(11)的行程b,当所述驱动马达(3)驱动所述传动拉索(4)从初始位置前进时,所述传动拉索(4)的一端在行走了一段空行程c后与所述第一拉杆(11)抵接,再接着带动所述第一拉杆(11)以及第二拉杆(21)一起完成所述第一拉杆(11)的行程b,所述第二拉杆(21)与所述传动拉索(4)的连接点与对应所述传动拉索(4)的端点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二遮阳帘(2)的行程的末端位置与第一遮阳帘(1)的行程的初始位置间的距离为f,其中c=a-b,d=a+f-c。
7.一种天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天窗(6),所述玻璃天窗(6)包括前玻璃(61)以及后玻璃(62);
天窗框架(5),所述前玻璃(61)以及后玻璃(62)分别设置于所述天窗框架(5)的前部以及后部;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任一项所述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所述第一遮阳帘(1)、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玻璃天窗(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玻璃(61)尺寸大于所述后玻璃(62),所述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前玻璃(61)上,所述第一遮阳帘(1)设置于后玻璃(62)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玻璃(62)尺寸大于所述前玻璃(61),所述第二遮阳帘(2)设置于所述后玻璃(62)上,所述第一遮阳帘(1)设置于前玻璃(61)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天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81966.9U CN220483061U (zh) | 2023-07-25 | 2023-07-25 | 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81966.9U CN220483061U (zh) | 2023-07-25 | 2023-07-25 | 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83061U true CN220483061U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26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81966.9U Active CN220483061U (zh) | 2023-07-25 | 2023-07-25 | 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83061U (zh) |
-
2023
- 2023-07-25 CN CN202321981966.9U patent/CN2204830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102006008290A1 (de) | Einziehbare Säul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Klappverdeck | |
CN206734259U (zh) | 一种汽车用雨刷器系统 | |
CN101967930A (zh) | 汽车电动尾门驱动机构 | |
CN206888822U (zh) | 一种智能推拉窗 | |
EP3272627A1 (en) | Multi-purpose vehicle | |
CN220483061U (zh) | 同向驱动的双遮阳帘结构、天窗及汽车 | |
CN210822000U (zh) | 一种多方向扩展式多功能车厢结构 | |
CN111137117B (zh) | 一种带压紧的汽车全景天窗 | |
CN201818174U (zh) | 汽车电动尾门驱动机构 | |
CN105313655A (zh) | 用于能打开的车顶的车篷 | |
CN209852044U (zh) | 汽车天窗遮阳帘自动开启结构及汽车天窗总成 | |
US6634699B2 (en) | Counterbalanced rear closure for a vehicle | |
CN203832207U (zh) | 一种汽车天窗 | |
CN214575175U (zh) | 一种重叠式天窗结构 | |
CN212656748U (zh) | 一种机械遮阳装置 | |
JPH0456628A (ja) | 自動車用ルーフ装置 | |
CN211144204U (zh) | 一种新型铝合金门窗 | |
CN209799705U (zh) | 汽车尾门驱动结构 | |
US20170113518A1 (en) | Electric door curtain for vehicle | |
CN208180740U (zh) | 单片外滑式天窗运动机构 | |
CN217975620U (zh) | 汽车智能停车雨棚 | |
CN205736852U (zh) | 汽车天窗驱动软轴 | |
CN202022136U (zh) | 一种车厢顶盖密封系统 | |
CN203832205U (zh) | 一种天窗的软轴传动机构 | |
CN104015592B (zh) | 一种天窗的软轴传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