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2396U -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2396U
CN220472396U CN202321426520.XU CN202321426520U CN220472396U CN 220472396 U CN220472396 U CN 220472396U CN 202321426520 U CN202321426520 U CN 202321426520U CN 220472396 U CN220472396 U CN 220472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late
medium
heat exchang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265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宝锋
季桐青
陈庆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i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i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265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2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2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2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压板、过水板组和下压板,上压板和过水板组之间设置有上密封板,下压板和过水板组之间设置有下密封板;上压板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上密封板设置有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上密封板、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介质进水管与第一介质出水管位于上密封板的两个对角,第二介质进水管与第二介质出水管位于上密封板的另外两个对角。本实用新型中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可以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效果,解决了传统板式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容易从上压板和下压板处流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换热器一般包括顶板、底板和过水板组,顶板和底部分别位于过水板组的顶部和底部,且顶板和底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挤压过水板组,使得顶板和底板可以夹持过水板组。
其中,顶板和底板均采用金属材质制作而成,过水板组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换热片,且换热片也采用金属材质制作而成,因此,顶板和过水板组之间一般设置有密封圈,底板和过水板组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圈。但是,长期使用后,两侧的密封圈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冲压下,容易出现位置偏移,使得顶板和过水板组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底板和过水板组之间的密封效果也差,使得进行换热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容易从底板和顶板处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上密封板安装在上压板和顶部的换热片之间,上密封板可以密封过水板组与所述上压板之间的间隙,减少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从顶部的换热片与上压板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的情况;同理,下密封板安装在下压板和底部的换热片之间,可以密封过水板组和下压板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从底部的换热片与下压板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的情况,因此,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可以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效果,解决了传统板式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容易从上压板和下压板处流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压板、过水板组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过水板组之间设置有上密封板,所述下压板和过水板组之间设置有下密封板,所述上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过水板组与所述上压板之间的间隙,所述下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过水板组和所述下压板之间的间隙;
所述上压板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上密封板设置有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所述上密封板、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与所述第一介质出水管位于所述上密封板的两个对角,所述第二介质进水管与所述第二介质出水管位于所述上密封板的另外两个对角;
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分别穿出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与外界管道相连通;
过水板组包括多个换热片和多个橡胶圈,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形成第一介质流道或第二介质流道,所述橡胶圈用于形成并密封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用于供第一介质流动,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用于供第二介质流动,所述第一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所述第二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多个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介质流道交替排布于所述过水板组;
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介质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介质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输出端与第二介质出水管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换热片设有V形导流区,所述换热片包括有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子换热片的V形导流区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V形导流区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交替排布,所述橡胶圈位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与所述第二子换热片之间;
所述第一换热片、橡胶圈和第二换热片形成密闭的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
所述上密封板和所述下密封板均设置有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与所述V形导流区结构相同,所述上密封板的V型结构位于靠近所述换热片的一侧,所述上密封板的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所述换热片的V形导流去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下密封板的V形结构位于靠近所述换热片的一侧,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所述换热片的V形导流去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之间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的安装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均设有分流区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子通孔、第二子通孔、第三子通孔和第四子通孔,所述第一子通孔、第二子通孔、第三子通孔和第四子通孔分别与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相连通;
所述分流区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子通孔、第二子通孔、第三子通孔和第四子通孔的外侧,多个所述分流区分别与所述第一子通孔、所述第二子通孔、所述第三子通孔和所述第四子通孔相连通;
多个所述分流区均与所述V形导流区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橡胶圈包括第一子橡胶圈和第二子橡胶圈,所述第一字橡胶圈和所述第二橡胶圈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子橡胶圈和第二子橡胶圈均设有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子橡胶圈的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三子通孔和所述第四子通孔,所述第一子橡胶圈的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子通孔、第二子通孔、分流区和V形导流区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一子橡胶圈的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形成所述第一介质流道;
所述第二子橡胶圈的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子通孔和第二子通孔,所述第二子橡胶圈的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三子通孔、第四子通孔、分流区和V形导流区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二子橡胶圈的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形成所述第二介质流道;
所述第一子橡胶圈和第二子橡胶圈交替排布于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橡胶圈和所述第二子橡胶圈均设有三层防漏结构,所述防漏结构的两侧紧贴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外侧边缘均环设有翻边结构。
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设有弧板,所述弧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的表面,所述弧板向内收缩,所述弧板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或第二子换热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两侧边设有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子换热片的所述第二缺口靠近所述第一子通孔和所述第四子通孔,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所述第二缺口靠近所述第二子通孔和所述第三子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制成。
可选的,所述上密封板和所述下密封板均采用食品级耐高温塑料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密封板安装在上压板和顶部的换热片之间,上密封板可以密封过水板组与所述上压板之间的间隙,减少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从顶部的换热片与上压板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的情况;同理,下密封板安装在下压板和底部的换热片之间,可以密封过水板组和下压板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从底部的换热片与下压板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的情况,因此,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可以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效果,解决了传统板式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容易从上压板和下压板处流出的问题;
2.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均设置有V形结构,V形结构与V形导流区的结构相同,使得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可以在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上流动。而且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V形导流区的开口方向相反,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快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还可以减少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滞留在过水板组内,形成滞留死区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板式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板式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过水板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换热片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橡胶圈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防漏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上压板;10、上密封板;11、第一介质进水管;12、第一介质出水管;13、第二介质进水管;14、第二介质出水管;15、第一通孔;16、V形结构;2、下压板;21、下密封板;3、过水板组;4、换热片;40、翻边结构;41、第一子换热片;42、第二子换热片;43、V形导流区;44、分流区;45、第一子通孔;46、第二子通孔;47、第三子通孔;48、第四子通孔;49、定位组件;491、第一缺口;492、弧板;493、第二缺口;5、橡胶圈;51、第一子橡胶圈;52、第二子橡胶圈;53、第一密封部;54、第二密封部;55、防漏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压板1、过水板组3和下压板2,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过水板组3之间设置有上密封板10,所述下压板2和过水板组3之间设置有下密封板21,所述上密封板10用于密封所述过水板组3与所述上压板1之间的间隙,所述下密封板21用于密封所述过水板组3和所述下压板2之间的间隙;
所述上压板1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5,所述上密封板10设置有第一介质进水管11、第一介质出水管12、第二介质进水管13和第二介质出水管14,所述上密封板10、第一介质进水管11、第一介质出水管12、第二介质进水管13和第二介质出水管1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11与所述第一介质出水管12位于所述上密封板10的两个对角,所述第二介质进水管13与所述第二介质出水管14位于所述上密封板10的另外两个对角;
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11、第一介质出水管12、第二介质进水管13和第二介质出水管14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5相对设置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11、第一介质出水管12、第二介质进水管13和第二介质出水管14分别穿出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15与外界管道相连通;
过水板组3包括多个换热片4和多个橡胶圈5,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4形成第一介质流道或第二介质流道,所述橡胶圈5用于形成并密封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用于供第一介质流动,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用于供第二介质流动,所述第一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所述第二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多个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介质流道从上到下交替排布于所述过水板组3;
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11相连通,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介质出水管12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介质进水管13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输出端与第二介质出水管14相连通。
本方案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第一介质可以是温度较高的热水,第二介质可以是温度较低的常温水。第一介质通过第一介质进水管11进入本方案的板式换热器中,第一介质在过水板组3的第一介质流道中流动,然后从第一介质出水管12排出板式换热器中。第二介质通过第二介质进水管13流入板式换热器中,第二介质在过水板组3的第二介质流道中流动,然后从第二介质出水管14流出。由于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仅通过换热片4进行分隔,而且第一介质的流动方向和第二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使得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一边在过水板组3中流动时,可以提高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换热效率。
其中,过水板组3中设有多个换热片4和多个橡胶圈5,两个换热片4之间可以形成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其中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流交替排布,使得过水板组3可以同时供大量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相邻两个换热片4之间均安装有橡胶圈5,橡胶圈5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减少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从相邻两个换热片4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的情况出现。
此外,上压板1和下压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上压板1和下压板2可以夹持上密封板10、过水板组3和下密封板21,减少上密封板10和下密封板2出现移动的可能。上密封板10安装在上压板1和顶部的换热片4之间,上密封板10可以密封过水板组3与所述上压板1之间的间隙,减少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从顶部的换热片4与上压板1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的情况;同理,下密封板21安装在下压板2和底部的换热片4之间,可以密封过水板组3和下压板2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从底部的换热片4与下压板2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的情况。因此,上密封板10和下密封板21可以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效果,解决了传统板式换热器内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容易从上压板1和下压板2处流出的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上密封板10、第一介质进水管11、第一介质出水管12、第二介质进水管13和第二介质出水管14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与焊接工艺相比,一体成型的结构不需要另外准备密封圈,可以减少板式换热器的零件数量,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安装速度和安装效率。
所述换热片4设有V形导流区43,所述换热片4分为有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上下交替排布,所述橡胶圈5位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与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之间;
所述第一换热片4、橡胶圈5和第二换热片4形成密闭的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
所述上密封板10和所述下密封板21均设置有V形结构16,所述V形结构16与所述V形导流区43结构相同,所述上密封板10的V型结构16位于靠近所述换热片4的一侧,所述上密封板10的V形结构16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所述换热片4的V形导流去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下密封板21的V形结构16位于靠近所述换热片4的一侧,所述V形结构16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所述换热片4的V形导流去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之间设有定位组件49,所述定位组件49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安装方向。
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为大小相同、结构相同的两个产品,将第一子换热片41进行翻转180°,即可形成第二子换热片42,使得第一子换热片41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相反。其中,第一子换热片41、橡胶圈5和第二子换热片42形成密闭的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由于第一子换热片41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相反,使得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具有多个分叉口,以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从而加快了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滞留在过水板组3内,形成滞留死区。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为上下交替排布,可以确保每一个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均为复杂的网状结构,减少部分的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出现滞留死区的情况出现。
此外,上密封板10和下密封板21均设置有V形结构16,V形结构16与V形导流区43的结构相同,使得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可以在上密封板10和下密封板21上流动。而且V形结构16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相反,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快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还可以减少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滞留在过水板组3内,形成滞留死区的情况出现。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均设有分流区44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子通孔45、第二子通孔46、第三子通孔47和第四子通孔48。所述第一子通孔45与第一介质进水管11相连通,第二子通孔46与第一介质出水管12相连通,第三子通孔47与第二介质进水管13相连通,第四子通孔48与第二介质出水管14相连通;
所述分流区4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区4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子通孔45、第二子通孔46、第三子通孔47和第四子通孔48的外侧,多个所述分流区44分别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子通孔45、所述第二子通孔46、所述第三子通孔47和所述第四子通孔48相连通;
多个所述分流区44均与所述V形导流区43相连通。
参照图4,第一介质依次经过第一介质进水管11和第一子通孔45,进入第一介质流道中,然后依次从第二子通孔46和第一介质出水管12排出本方案的板式换热器;第二介质依次经过第二介质进水管13和第三子通孔47,进入第二介质流道中,然后依次从第四子通孔48和第二介质出水管14排出本方案的板式换热器。
其中,多个分流区44分别与第一子通孔45、第三子通孔47、第二子通孔46和第四子通孔48相连通,使得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以通过分流区44向四周扩散,此时,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以都多个角度流入V形导流区43,从而可以加快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流入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的流动速度。
所述橡胶圈5包括第一子橡胶圈51和第二子橡胶圈52,所述第一字橡胶圈5和所述第二橡胶圈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子橡胶圈51和第二子橡胶圈52均设有第一密封部53和第二密封部54,所述第一密封部53与所述第二密封部54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子橡胶圈51的第一密封部53用于密封所述第三子通孔47和所述第四子通孔48,所述第一子橡胶圈51的所述第二密封部54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子通孔45、第二子通孔46、分流区44和V形导流区43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一子橡胶圈51的所述第二密封部54、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形成所述第一介质流道;
所述第二子橡胶圈52的第一密封部53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子通孔45和第二子通孔46,所述第二子橡胶圈52的所述第二密封部54用于密封所述第三子通孔47、第四子通孔48、分流区44和V形导流区43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二子橡胶圈52的所述第二密封部54、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形成所述第二介质流道;
所述第一子橡胶圈51和第二子橡胶圈52交替排布于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之间。
第一子橡胶圈51和第二子橡胶圈52为大小相同、结构相同的两个产品,将第一子橡胶圈51进行翻转180°,即可形成第二子橡胶圈52,使得第一子橡胶圈51的第一密封部53用来密封第三子通孔47和第四子通孔48,第二子橡胶圈52的第一密封部53用来密封第一子通孔45和第二子通孔46。为了确保第一介质不能在第二介质流道中流动,第二介质流道不能在第一介质流道中流动,设有第一密封部53和第二密封部54。根据第一密封部53的位置,将橡胶圈5分成第一子橡胶圈51和第二子橡胶圈52。
其中,第一子橡胶圈51的第一密封部53用来密封第三子通孔47和第四子通孔48,使得第二介质只能在第三子通孔47和第四子通孔48中流动,难以越过第一子橡胶圈51的第一密封部53,流动到第一介质流道中。此时第一子橡胶圈51的第二密封部54将第一子通孔45、第二子通孔46、分流区44和V形导流区43密封起来,从而形成第一介质流道,使得第一介质能够依次流经第一子通孔45、分流区44、V形导流区43和分流区44,然后从第二子通孔46处排出过水板组3。
第二子橡胶圈52的第一密封部53用来密封第一子通孔45和第二子通孔46,使得第一介质只能在第一子通孔45和第二子通孔46中流动,难以穿过第二子橡胶圈52的第一密封部53,流动到第二介质流道中。此时,第二子橡胶圈52的第二密封部54将第三子通孔47、第四子通孔48、分流区44、V形导流区43密封起开,从而形成第二介质流道,使得第二介质能够依次流经第三子通孔47、分流区44、V形导流区43和分流区44,从第四子通孔48处排出过水板组3。
此外,第一子橡胶圈51和第二子橡胶圈52交替排布,可以有限确保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呈间隔排布,减少出现相邻的两个第一介质流道或第二介质流道的情况。
所述第一子橡胶圈51和所述第二子橡胶圈52均设有三层防漏结构55,所述防漏结构55的两侧紧贴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
参照图6,防漏结构55的一侧与第一子换热片41相紧贴,防漏结构55的另一侧与第二子换热片42相紧贴,第一子橡胶圈51和第二子橡胶圈52由内到外设有三层防漏结构55,三层防漏结构55可以起到三重防护的作用,进一步减少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流出第一子橡胶圈51和第二子橡胶圈52的情况出现。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的外侧边缘均环设有翻边结构40。值得说明的是,翻边结构40的高度高于V形导流区43的高度,可以确保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边缘能够相互抵紧,多个第一子换热片41和多个第二子换热片42堆叠起来时,翻边结构40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所述定位组件49包括第一缺口491和第二缺口493,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缺口491,所述第一缺口491设有弧板492,所述弧板49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表面,所述弧板492向内收缩,所述弧板492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或第二子换热片42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的两侧边设有所述第二缺口493,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的所述第二缺口493靠近所述第一子通孔45和所述第四子通孔48,所述第二子换热片42的所述第二缺口493靠近所述第二子通孔46和所述第三子通孔47。
值得说明的是,弧板492向第一缺口491的内部收缩,当多个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堆叠在一起时,由于每一个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均设有弧板492,通过对齐多个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弧板492,即可初步对齐多个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
其中,弧板492的高度高于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表面,而且弧板492向内收缩,使得多个第一子换热片41和多个第二子换热片42的弧板492可以堆叠起来,从而进一步缩短工作人员对齐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时间,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由于第一子换热片41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相反,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检查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的V形导流区43的开口方向,在第一子换热片41靠近第一子通孔45和第四子通孔48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493,在第二子换热片42靠近第二子通孔46和第三子通孔47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493。当多个第一子换热片41和多个第二子换热片42堆叠在一起时,第二缺口493为间隔排布的结构。若过水板组3中出现两个相邻的第二缺口493时,则第一子换热片41或第二子换热片42的安装方向必然出现错误,从而降低工作人员对板式换热器的质检难度,并缩短质检时间,提高质检效率。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41和第二子换热片42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制成。
在本方案的板式换热器的运作过程中,食品级不锈钢材质具有耐腐蚀性好,能够直接接触食品的优点,从而有效减少本方案板式换热器在运作过程中散发有害物质,危害使用者的情况出现。
所述上密封板10和所述下密封板21均采用食品级耐高温塑料材料制成。
值得说明的是,塑料材料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采用塑料材料制作的上密封板10和下密封板21可以有效提高本方案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效果,避免水流流出的情况。由于板式换热器刚刚应用在饮水机中,因此优选采用食品级且耐高温的塑料材料,减少上密封板10和下密封板21在运作过程中散发有害物质,危害使用者的情况出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压板、过水板组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过水板组之间设置有上密封板,所述下压板和过水板组之间设置有下密封板,所述上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过水板组与所述上压板之间的间隙,所述下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过水板组和所述下压板之间的间隙;
所述上压板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上密封板设置有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所述上密封板、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与所述第一介质出水管位于所述上密封板的两个对角,所述第二介质进水管与所述第二介质出水管位于所述上密封板的另外两个对角;
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第一介质出水管、第二介质进水管和第二介质出水管分别穿出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与外界管道相连通;
过水板组包括多个换热片和多个橡胶圈,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形成第一介质流道或第二介质流道,所述橡胶圈用于形成并密封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用于供第一介质流动,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用于供第二介质流动,所述第一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所述第二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多个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介质流道交替排布于所述过水板组;
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介质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介质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介质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介质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介质流道的输出端与第二介质出水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设有V形导流区,所述换热片包括有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子换热片的V形导流区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V形导流区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交替排布,所述橡胶圈位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与所述第二子换热片之间;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橡胶圈和第二子换热片形成密闭的所述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
所述上密封板和所述下密封板均设置有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与所述V形导流区结构相同,所述上密封板的V型结构位于靠近所述换热片的一侧,所述上密封板的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所述换热片的V形导流去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下密封板的V形结构位于靠近所述换热片的一侧,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所述换热片的V形导流去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之间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的安装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均设有分流区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子通孔、第二子通孔、第三子通孔和第四子通孔;所述第一子通孔与第一介质进水管相连通,第二子通孔与第一介质出水管相连通,第三子通孔与第二介质进水管相连通,第四子通孔与第二介质出水管相连通;
所述分流区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子通孔、第二子通孔、第三子通孔和第四子通孔的外侧,多个所述分流区分别与所述第一子通孔、所述第二子通孔、所述第三子通孔和所述第四子通孔相连通;
多个所述分流区均与所述V形导流区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包括第一子橡胶圈和第二子橡胶圈,所述第一子橡胶圈和所述第二子橡胶圈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子橡胶圈和第二子橡胶圈均设有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子橡胶圈的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三子通孔和所述第四子通孔,所述第一子橡胶圈的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子通孔、第二子通孔、分流区和V形导流区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一子橡胶圈的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形成所述第一介质流道;
所述第二子橡胶圈的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子通孔和第二子通孔,所述第二子橡胶圈的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三子通孔、第四子通孔、分流区和V形导流区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二子橡胶圈的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形成所述第二介质流道;
所述第一子橡胶圈和第二子橡胶圈交替排布于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橡胶圈和所述第二子橡胶圈均设有三层防漏结构,所述防漏结构的两侧紧贴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外侧边缘均环设有翻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设有弧板,所述弧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的表面,所述弧板向内收缩,所述弧板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或第二子换热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两侧边设有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子换热片的所述第二缺口靠近所述第一子通孔和所述第四子通孔,所述第二子换热片的所述第二缺口靠近所述第二子通孔和所述第三子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换热片和第二子换热片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板和所述下密封板均采用食品级耐高温塑料材料制成。
CN202321426520.XU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Active CN220472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6520.XU CN220472396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6520.XU CN220472396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2396U true CN220472396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5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26520.XU Active CN220472396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2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0541B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flow
US8087455B2 (en) Rib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CN100470181C (zh) 板式热交换器
US9250019B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US10323883B2 (en) Heat exchange plate for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and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provided with said heat exchange plate
WO2010103190A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pressure resistance of a plate heat exchanger
CN220472396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板式换热器
CN111561785A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换热器
CN109443056B (zh) 双面交错印刷电路板式换热板和换热器
CN106500531A (zh)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
CN218673280U (zh) 一种低流速、高换热比的饮水机用高温换热器
CN103424014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WO2022121919A1 (zh) 换热器
CN208743368U (zh) 一种用于夹送辊的水冷辊结构
CN108955319B (zh) 一种箱式换热器
CN220818694U (zh) 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热交换器
SE2050906A1 (en) A double wall plate heat exchanger
CN218884735U (zh) 一种饮水机用竖直安装可实现凉白开功能的低能耗换热器
CN217737981U (zh) 焊接式换热板、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换热器
CN218821816U (zh) 板式换热器
CN216049377U (zh)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板式热交换器板片
CN212205731U (zh) 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用油冷却器
CN117053599B (zh) 一种可拆解模块化板管换热器
CN210567456U (zh) 机油冷却器结构
CN112361852B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