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8620U - 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8620U
CN220458620U CN202321907126.8U CN202321907126U CN220458620U CN 220458620 U CN220458620 U CN 220458620U CN 202321907126 U CN202321907126 U CN 202321907126U CN 220458620 U CN220458620 U CN 220458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member
liquid storage
liquid
atomiz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071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志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071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8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8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8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储液件,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储液件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气管,设于储液件的内部,气管的外壁与储液件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多孔件,设于储液件内且靠近储液件的远端,多孔件包括沿纵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孔件的第一侧与储液腔连通,多孔件的第二侧设有发热轨迹,发热轨迹能加热保持在多孔件中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多孔件上设有与气管连通的出气孔,出气孔自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并且其截面为多边形。本申请中,多孔件上与气管连通的出气孔的形状为多边形,相对于圆形出气孔,多边形出气孔不容易汇聚油膜,也就不容易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

Description

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将液体基质加热雾化成气溶胶后,供用户抽吸的雾化产品。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陶瓷雾化芯上的中心孔为圆形,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分子表面张力的作用,圆形的中心孔容易将冷凝液汇集结成油膜,导致气道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芯的中心孔中容易汇聚油膜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储液件,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储液件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气管,设于所述储液件的内部,所述气管的外壁与所述储液件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
多孔件,设于所述储液件内且靠近所述储液件的远端,所述多孔件包括沿纵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多孔件的第二侧设有发热轨迹,所述发热轨迹能加热保持在所述多孔件中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其中,所述多孔件上设有与所述气管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自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并且其截面为多边形。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多孔件的侧壁设有换气槽,所述换气槽从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发热轨迹为结合于所述第二侧的表面上并且基本环绕所述出气孔。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气管为金属材质。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气管包括固定部和管状部,所述多孔件设于所述固定部中,所述管状部由所述固定部沿纵向向所述储液件的近端延伸。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为中空的柱形,包括朝向所述储液腔的端面,该端面上设有出液孔,所述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由所述出液孔流至所述多孔件。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所述出气孔;
所述固定部的内壁与所述多孔件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安装槽。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壁设有台阶面,所述储液件的远端设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翻边抵接,以对所述固定部进行纵向限位。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翻边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出气孔的截面为矩形、三角形或菱形。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的局部的纵向投影位于所述气管内部。
作为上述雾化器的可选方案,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第一电极环和第二电极环,设于所述储液件的远端,所述第一电极环及所述第二电极环分别与所述发热轨迹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极环及所述第二电极环连接电源,以对所述发热轨迹通电。
一种雾化单元,包括:
多孔件,所述多孔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用于吸收液体基质,所述第二侧设有发热轨迹,所述发热轨迹能加热保持在所述多孔件中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其中,所述多孔件上设有自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发热轨迹基本上环绕所述出气孔布置。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器,还包括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池组件。
上述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中,多孔件上与气管连通的出气孔的形状为多边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出气孔,上述多边形出气孔不容易汇聚油膜,也就不容易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孔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雾化器;
110、储液件;111、储液腔;112、翻边;
120、气管;121、固定部;1211、出液孔;1212、台阶面;122、管状部;
130、多孔件;131、出气孔;132、换气槽;133、安装槽;
140、发热轨迹;141、正极端;1411、引脚;142、负极端;
151、第一密封件;152、第二密封件;153、第三密封件;
161、第一电极环;162、第二电极环;163、绝缘环;164、中间连接件;1641、螺纹;1642、进气孔;
170、吸嘴;171、口部;
10、电子雾化装置;
200、电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结构而非全部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参考图1及图2所示,雾化器100包括储液件110、气管120及多孔件130。
如图2所示,储液件11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储液件110大致为两端贯通的筒状,储液件110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A和远端B。
如图2所示,气管120设置在储液件110的内部。如图2所示,气管120的外壁与储液件110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111,储液腔111用于储存液体基质。液体基质主要可包括甘油、丙二醇、尼古丁制剂、香精香料、风味添加剂等组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2所示,多孔件130设置在储液件110的内部,并且多孔件130靠近储液件110的远端B。多孔件130包括沿纵向相对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多孔件130的第一侧a与储液腔111连通,多孔件130的第二侧b设置有发热轨迹140。由于多孔件130的第一侧a与储液腔111连通,因此储液腔111中的液体基质能由多孔件130的第一侧a流至多孔件130中。多孔件130第二侧b的发热轨迹140则能加热多孔件130中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如图2所示,多孔件130上设置有与气管120连通的出气孔131,出气孔131从多孔件130的第一侧a延伸至第二侧b从而贯穿该多孔件130。参考图2所示,液体基质在多孔件130的第二侧b雾化形成气溶胶后,由出气孔131流至气管120中,并从气管120向上流出。多孔件130可以是多孔陶瓷。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出气孔131的截面为多边形,优选矩形,更优选正方形。现有技术中,该出气孔131一般为圆形,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分子表面张力的作用,截面为圆形的出气孔131容易发生冷凝液汇集结成油膜,继而导致气道堵塞。本申请发明人将出气孔131设置为多边形,则可以避免该问题,冷凝液不会在多边形的出气孔131中汇聚成油膜。多边形孔的各边之间具有夹角,不易形成油膜,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出气孔。
可以理解的是,出气孔131的截面形状除了可以是矩形外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可以是任意一种多边形,例如三角形、菱形等,或者是其它不规则多边形。
如图5所示,多孔件130可设置为圆形,出气孔131设置在多孔件130的中心,出气孔131截面可设置为方形。整个多孔件130类似于一个铜钱的形状。
作为可选的示例,发热轨迹140可以为贴片发热轨迹140。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热轨迹140是一段细长的金属片,细长的金属片蜿蜒设置在第二侧b的表面上,金属片的两端上电后即可会产生焦耳热。贴片发热轨迹140也就是通过贴片工艺将金属片贴装在多孔件130上并通过烧结等固化工艺结合于多孔件130的第二侧b上。现有技术中,发热轨迹140为平面印刷发热轨迹140,也就是将含有金属粉末的浆料印刷在陶瓷多孔件130的表面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贴片发热轨迹140比现有技术中的印刷金属粉末轨迹更耐干烧,且使用寿命更长。
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发热轨迹140基本环绕出气孔131设置。发热轨迹140围绕出气孔131周围设置一圈,且发热轨迹140的弯绕较多,使得发热轨迹140的有效发热路径较长,且尽量布满多孔体的整个第二侧b,从而可以增加发热面积,提升雾化效果。
参考图4及图5,多孔件130的侧壁设置有换气槽132。换气槽132用于向储液腔111中补充空气,从而平衡储液腔111中的负压。随着储液腔111中液体基质的消耗,储液腔111中的负压逐渐增大,因此需要对储液腔111进行换气。换气槽132从多孔件130的第一侧a延伸到第二侧b。可以理解的是,换气槽132与储液腔111连通,从而使换气槽132中的空气能进入储液腔111。
如图5所示,换气槽132与多孔件130的第二侧b对应的一端沿着多孔件130的径向延伸,从而使得换气槽132的末端在多孔件130的第二侧b上向内延伸一段,形成一个带折弯的换气槽132,换气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气管120采用金属材质,金属传热效果较好,气管120的一端与多孔件130的部分表面接触,从而使得多孔件130上的热量传导到气管120上,使得气管120能加热储液腔111中的液体基质。尤其是当液体基质为较浓稠的液体基质时,利用气管120来加热液体基质可提升液体基质的流动性,使得液体基质的供给更及时,避免供液不及时造成的糊味。
作为气管120的一个示例,参考图6所示,气管120包括固定部121和管状部122。如图2所示,多孔件130设置在固定部121中,管状部122由固定部121沿纵向向储液件110的近端A延伸,从而将气溶胶输送出去。可以理解的是,管状部122与多孔件130上的出气孔131连通。
如图7所示,固定部121为中空的柱形,多孔件130收容在固定部121的中空结构中。如图2所示,固定部121包括朝向储液腔111的端面c,端面c上设置有出液孔1211,出液孔1211由端面c延伸到固定部121中的中空结构,从而使储液腔111中的液体基质能由出液孔1211流至固定部121中的多孔件130上。同时,还能利用固定部121中的中空结构来对多孔件130进行固定和限位。
如图7所示,出液孔1211为长条形的腰形孔,且出液孔1211为多个,多个出液孔1211沿着固定部121的周向间隔设置。
参考图3,多孔件130上的换气槽132可通过出液孔1211与储液腔111连通。将换气槽132位于多孔件130第一侧上的端口裸露在出液孔1211中,即可使换气槽132中的气流经由出液孔1211进入储液腔111了。
如图2所示,固定部121与多孔件130的第一侧a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51,第一密封件151环绕出气孔131,从而将管状部122与多孔件130之间密封,避免储液腔111中的液体基质直接从管状部122与多孔件130之间的间隙进入气道中,而不经过多孔件130的第二侧b雾化。
参考图4,多孔件130的第一侧上设置有安装槽133,安装槽133用于安装第一密封件151。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件151为一个密封圈。相应的,如图4所示,安装槽133为一个环形槽。安装时,将密封圈置于安装槽133中即可。设置安装槽133来安装第一密封件151可以避免第一密封件151移动从而避免密封失效。
如图2所示,出液孔1211位于第一密封件151的外围。
继续参考图2,固定部121的内壁与多孔件130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152,从而避免储液腔111中的液体基质从固定部121与多孔件130之间渗漏。
如图2所示,固定部121的外侧壁设置有台阶面1212,储液件110的远端B设置有向内弯折的翻边112,固定部121外侧壁的台阶面1212与储液件110的翻边112抵接,从而对固定部121进行纵向限位,也就是对气管120进行纵向限位。
如图2所示,储液件110的近端A为敞开结构,气管120可由储液件110的近端A装入储液件110中,并与储液件110远端B的翻边112抵接,进行限位。如图2所示,气管120固定部121的外径与储液件110中空的内径基本一致,从而使得气管120固定部121的外侧与储液件110的内壁接触,实现对气管120的径向限位。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气管120固定部121外侧壁上的台阶面1212与储液件110的翻边112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153,从而避免储液腔111中的液体基质从固定部121与储液件110之间渗漏。
于一实施例中,多孔件130的第一侧的局部的纵向投影位于气管120内部。参考图2,当气管120包括固定部121和管状部122时,多孔件130的第一侧a的局部的纵向投影位于管状部122内部。也可以说多孔件130有一部分位于气管120内圈的纵向投影范围内的,这样使得气管120中冷凝液沿气管120内壁回流时流到多孔件130上,冷凝液被多孔件130再次吸收。
如图3所示,雾化器100还包括第一电极环161和第二电极环162。第一电极环161和第二电极环162设置在储液件110的远端B。第一电极环161和第二电极环162用于将发热轨迹140连接到电源。如图5所示,发热轨迹140的两端分别为发热轨迹140的正极端141和负极端142,正极端141和负极端142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第一电极环161和第二电极环162分别与发热轨迹140的两端连接,同时第一电极环161和第二电极环162又连接电源,这样就间接的将发热轨迹140的正极端141和负极端142连接到电源了,从而能使发热轨迹140通电。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环161设置在第二电极环162的内圈,第一电极环161和第二电极环162之间通过绝缘环163隔开,绝缘环163一般为一个塑胶件或橡胶件、硅胶件。
参考图3,第二电极环162的一端套接在气管120的固定部121内,且第二电极环162套接在固定部121内中的一端与发热轨迹140的负极端142抵持,从而实现接触连通。第二电极环162的另一端接电源的负极。如图3所示,发热轨迹140的正极端141通过引脚1411连接到第一电极环161,且第一电极环161还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以上即可实现将发热轨迹140通过第一电极环161和第二电极环162连接到电源了。
继续参考图3,雾化器100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二电极环162和电源的中间连接件164。中间连接件164的一端与第二电极环162连接,另一端设置螺纹1641。中间连接件164通过螺纹1641与电源连接。第一电极环161设置在中间连接件164上,并通过绝缘环163将第一电极环161与中间连接件164隔开。
参考图2,雾化器100还包括吸嘴170。吸嘴170设置在储液件110的近端A。吸嘴170的口部171与气管120连通,从而使用户可通过吸嘴170吸食气管120中的气溶胶。
如图2所示,中间连接件164上设置进气孔1642。外界空气从进气孔1642进入雾化器100,并经过多孔件130带走气溶胶,从多孔件130的出气孔131进入气管120,然后进入吸嘴170从吸嘴170流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单元。雾化单元包括多孔件130。如图4所示,多孔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第一侧a用于吸收液体基质,如图5所示,第二侧b设置有发热轨迹140,发热轨迹140能加热保持在多孔件130中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多孔件上设置有自多孔件130的第一侧a延伸至多孔件130的第二侧b的出气孔131,出气孔131的截面为多边形,发热轨迹140基本环绕出气孔131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参考图8,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上述雾化器100,还包括电池组件200。电池组件200用于为雾化器100供电,作为雾化器100的电源。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件,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储液件具有沿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气管,设于所述储液件的内部,所述气管的外壁与所述储液件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
多孔件,设于所述储液件内且靠近所述储液件的远端,所述多孔件包括沿纵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多孔件的第二侧设有发热轨迹,所述发热轨迹能加热保持在所述多孔件中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其中,所述多孔件上设有与所述气管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自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并且其截面为多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件的侧壁设有换气槽,所述换气槽从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轨迹结合于所述第二侧的表面上并且基本环绕所述出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为金属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包括固定部和管状部,所述多孔件设于所述固定部中,所述管状部由所述固定部沿纵向向所述储液件的近端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中空的柱形,包括朝向所述储液腔的端面,该端面上设有出液孔,所述储液腔中的液体基质由所述出液孔流至所述多孔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所述出气孔;
所述固定部的内壁与所述多孔件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壁设有台阶面,所述储液件的远端设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翻边抵接,以对所述固定部进行纵向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翻边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的截面为矩形、三角形或菱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件的第一侧的局部的纵向投影位于所述气管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极环和第二电极环,设于所述储液件的远端,所述第一电极环及所述第二电极环分别与所述发热轨迹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极环及所述第二电极环连接电源,以对所述发热轨迹通电。
14.一种雾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孔件,所述多孔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用于吸收液体基质,所述第二侧设有发热轨迹,所述发热轨迹能加热保持在所述多孔件中的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其中,所述多孔件上设有自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发热轨迹基本上环绕所述出气孔布置。
1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还包括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池组件。
CN202321907126.8U 2023-07-19 2023-07-19 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458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7126.8U CN220458620U (zh) 2023-07-19 2023-07-19 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7126.8U CN220458620U (zh) 2023-07-19 2023-07-19 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8620U true CN220458620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7126.8U Active CN220458620U (zh) 2023-07-19 2023-07-19 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8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2691B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4382193U (zh) 雾化器以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384876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117077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568485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069308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US10869507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4668190A (zh) 横向导液的雾化器
CN113287790A (zh) 电子雾化设备及其雾化装置
CN114259091A (zh) 雾化结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386077U (zh) 用于雾化器的导液元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20U (zh) 雾化器、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0653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07351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568352U (zh) 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237174A1 (zh) 烟弹和具有它的电子烟
CN11534966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112974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55133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1082744U (zh) 发热芯、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857140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55132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10912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31873U (zh) 电子雾化设备及其雾化装置
CN21855132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