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5157U - 一种裁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裁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5157U
CN220445157U CN202322121725.3U CN202322121725U CN220445157U CN 220445157 U CN220445157 U CN 220445157U CN 202322121725 U CN202322121725 U CN 202322121725U CN 220445157 U CN220445157 U CN 220445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blade
angle
knif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217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培
王正春
利齐帅
石洪海
蒋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217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5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5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5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裁切装置,包括第一裁切组件和第二裁切组件;第一裁切组件包括第一刀架以及设置于第一刀架上的第一裁切刀,第一裁切刀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第一刀刃;第二裁切组件和第一裁切组件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裁切组件包括第二刀架以及设置于第二刀架上的第二裁切刀,第二裁切刀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刀刃;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可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且在第一方向上靠近第二刀刃的第一刀刃与第二刀刃呈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裁切装置解决现有裁切装置的使用寿命短,裁切有毛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裁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裁切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无记忆效应,且安全环保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锂离子电池PACK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以下工序:贴胶、极耳裁切、焊接保护板、折弯和尺寸测量等。一般电芯来料极耳均预留较长,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电芯极耳需要裁切到规定尺寸长度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即与保护板焊接。极耳裁切品质的好坏影响后工序的保护板焊接,若极耳裁切品质不佳,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质量,甚至可能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报废。
现有的裁切装置包括上裁刀和下裁刀,上裁刀和下裁刀均只有一个刀口面可以使用,使得上裁刀和下裁刀的使用寿命短,造成维护成本高;此外,上裁刀和下裁刀长时间使用后就会出现磨损,裁切刀口不锋利,使电芯极耳裁切不断,电芯极耳毛刺、锯齿,影响极耳的裁切品质,从而造成极耳的良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裁切装置的使用寿命短,裁切有毛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裁切装置,包括第一裁切组件和第二裁切组件;
所述第一裁切组件包括第一刀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刀架上的第一裁切刀,所述第一裁切刀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第一刀刃;
所述第二裁切组件和所述第一裁切组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裁切组件包括第二刀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刀架上的第二裁切刀,所述第二裁切刀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刀刃;
所述第一裁切刀和所述第二裁切刀可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且在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刀刃的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二刀刃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裁切刀包括第一裁切面和第二裁切面,两个所述第一裁切面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裁切面,所述第一裁切面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为所述第一刀刃,所述第二裁切面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为所述第一刀刃,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裁切刀呈菱形,所述第一裁切面和所述第二裁切面之间的夹角为a或180°-a,a为7°至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裁切刀还包括导向角,所述导向角为所述第一裁切面和所述第二裁切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的角位,所述导向角包括第一切角和第二切角,所述第一切角和所述第二切角共线,所述第一裁切刀还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表面,所述第一切角设置在所述第一裁切面和所述表面的相交处,所述第二切角设置在所述第二裁切面和所述表面的相交处。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导向角分别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且两个所述导向角通过圆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角沿第一方向的导向距离为0.5mm至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裁切刀具有第三裁切面和第四裁切面,两个所述第三裁切面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四裁切面,所述第三裁切面和所述第四裁切面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三裁切面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为所述第二刀刃,所述第四裁切面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为所述第二刀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裁切刀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裁切刀的中部,所述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所述第三裁切面沿第二方向尺寸的2倍至3倍,所述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所述第四裁切面沿第二方向尺寸的2倍至3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裁切刀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裁切刀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刀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裁切刀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裁切刀,两个所述第一裁切刀沿第三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裁切刀呈V形设置;
所述第二刀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裁切刀,两个所述第二裁切刀沿第三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裁切刀与所述第一裁切刀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裁切装置,第一裁切刀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刀刃,在一个第一刀刃达到使用寿命后更换使用其它第一刀刃,有利于提高第一裁切刀的使用寿命,且第二裁切刀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刀刃,在一个第二刀刃达到使用寿命后更换使用其它第二刀刃,有利于提高第二裁切刀的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降低裁切装置的维修成本和电池的制造成本;此外,在裁切时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使裁切件的待裁切处位于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之间,且在第一方向上靠近第二刀刃的第一刀刃与第二刀刃呈夹角设置,使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之间无间隙,形成类似剪刀的裁切方式对裁切件的待裁切处进行裁切,对裁切件的待裁切处进行平稳裁切,能够确保裁切断面的平整,避免裁切件的待裁切处变形,减少毛刺和锯齿等异常,提高裁切后的裁切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裁切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裁切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裁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裁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裁切组件;11-第一刀架;12-第一裁切刀;20-第二裁切组件;21-第二刀架;22-第二裁切刀;30-电芯;
121-第一刀刃;122-第一裁切面;123-第二裁切面;124-第一导向角;125-第一通孔;221-第二刀刃;222-第三裁切面;223-第四裁切面;224-限位部;225-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可选实施例或优选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裁切装置,该裁切装置包括机架(图中未画出)、设置于机架上的驱动组件(图中未画出)以及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裁切组件10和第二裁切组件20,第一裁切组件10和第二裁切组件20沿第一方向(即图1中的Z方向)排列,其中:
第一裁切组件10包括第一刀架11以及设置于第一刀架11上的第一裁切刀12,第一裁切刀12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第一刀刃121;
第二裁切组件20包括第二刀架21以及设置于第二刀架21上的第二裁切刀22,第二裁切刀2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刀刃221;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裁切组件10和第二裁切组件20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使第一刀刃121和第二刀刃221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以进行裁切动作。具体地,当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裁切组件10和第二裁切组件20相互靠近,对电芯30的极耳裁切处(即裁切件的待裁切处)进行裁切时,第一裁切刀12所在的平面和第二裁切刀22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第一裁切刀12和第二裁切刀22抵接,电芯30的极耳裁切处位于第一裁切刀12和第二裁切刀22之间,且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刀刃221的第一刀刃121与第二刀刃221呈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裁切刀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刀刃,在一个第一刀刃达到使用寿命后更换使用其它第一刀刃,有利于提高第一裁切刀的使用寿命,且第二裁切刀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刀刃,在一个第二刀刃达到使用寿命后更换使用其它第二刀刃,有利于提高第二裁切刀的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降低裁切装置的维修成本和电池的制造成本;此外,在裁切时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使裁切件的待裁切处位于第一裁切刀和第二裁切刀之间,且在第一方向上靠近第二刀刃的第一刀刃与第二刀刃呈夹角设置,使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之间无间隙,形成类似剪刀的裁切方式对裁切件的待裁切处进行裁切,对裁切件的待裁切处进行平稳裁切,能够确保裁切断面的平整,避免裁切件的待裁切处变形,减少毛刺和锯齿等异常,提高裁切后的裁切件的品质。
本实施例中,裁切件的待裁切处可以为极耳,下面为了便于描述,裁切件的待裁切处均用极耳表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裁切件的待裁切处也可以为极片等。
结合图3所示,第一裁切刀12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沿第二方向(即图1中的X方向排列)相对设置,第一裁切刀12还包括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裁切面122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裁切面123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裁切面122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裁切面123,第一裁切面122和上表面的相交处设置为第一刀刃121,第一裁切面122和下表面的相交处设置为第一刀刃121,第二裁切面123和上表面的相交处设置为第一刀刃121,第二裁切面123和下表面的相交处设置为第一刀刃121。由此,第一裁切刀12包括了八个第一刀刃121,这八个第一刀刃121可互换使用,在一个第一刀刃121达到使用寿命后更换使用其它第一刀刃121,使第一裁切刀12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裁切装置的维修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裁切刀12的形状呈菱形,即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呈夹角设置。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的夹角为a或180°-a,a为7°至13°,即当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时,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的夹角为a,当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的夹角呈钝角时,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的夹角为180°-a。由此,将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a或180°-a,有利于对第一裁切刀12进行导向,使第一刀刃122形成朝向第二刀刃221下压垂直的状态,有利于对极耳进行裁切,进一步确保裁切断面的平整,还能够避免第一刀刃122出现崩口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第一裁切刀12还包括导向角124,导向角122设置在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的夹角呈锐角的角位,导向角122包括第一切角和第二切角,其中第一切角设置在第一裁切面122和上表面的相交处,或者第一切角设置在第一裁切面122和下表面的相交处,第二切角设置在第二裁切面和上表面的相交处,或者第二切角设置在第二裁切面和下表面的相交处,第一切角和第二切角共线。其中,第一切角是指第一裁切面122和上表面的相交处切除掉的结构,或者是指第一裁切面122和下表面的相交处切掉的结构,在第一裁切刀12中仅可见第一切角的边缘,第一切角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第二切角是指第二裁切面123和上表面的相交处切除掉的结构,或者是指第二裁切面123和下表面的相交处切掉的结构,在第一裁切刀12中仅可见第二切角的边缘,第二切角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导向角122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刀刃122出现崩口的现象,以及能够有效避免毛刺的产生。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裁切刀12设置有四个导向角124,第一裁切刀12的两个锐角角位均设置有两个导向角124,同一个锐角角位的两个导向角124分别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即一个导向角124设置在上表面,另一个导向角124设置在下表面,且同一个锐角角位的两个导向角124通过圆角连接。由此,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导向角124通过圆角连接,能够使第一刀刃121更顺畅地裁切极耳,避免第一刀刃121裁切极耳时产生碰撞导致刀刃出现崩口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切角和第二切角的具体尺寸不做进一步地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对圆角的尺寸不做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示例性地,圆角的半径可以为0.5mm至1mm。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角124沿第一方向的导向距离为0.5mm至1mm,即图3中L1的尺寸为0.5mm至1mm。由此能够保证第一刀刃121在朝向第二刀刃221下压闭合时,第一刀刃121与第二刀刃221能够更好地配合,以对极耳进行裁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刀架1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裁切刀12,两个第一裁切刀12沿第三方向(即图2中的Y方向排列)设置,两个第一裁切刀12之间呈夹角设置,两个第一裁切刀12的结构相同,即两个第一裁切刀12可以呈V形设置。由此,在第一刀架11上设置两个第一裁切刀12,两个第一裁切刀12配合使用,便于两个第一裁切刀12任意调换方向,还能够避免防止第一裁切刀12对极耳造成干涉。本实施例中对两个第一裁切刀12之间的夹角不做进一步地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需要保证两个第一裁切刀12相接触,且两个第一裁切刀12靠近第二裁切刀22的一端在同一直线上,以及两个第一裁切刀12远离第二裁切刀22的一端在同一直线上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裁切刀12和第一刀架11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更换第一刀刃121。具体地,第一裁切刀12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25,第一刀架1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通过第一通孔125与第一裁切刀1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一通孔125可实现第一裁切刀12和第一刀架11的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一通孔125的数量,但是第一固定件的数量与第一通孔125的数量相同。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第一裁切刀12的中部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125,这四个第一通孔125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固定件的数量也为四个。本实施例中对第一通孔125的直径不做进一步地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示例性地,第一通孔125的直径为3mm至5mm。
结合图4所示,第二裁切刀22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二裁切刀22还包括第三裁切面222和第四裁切面223,第三裁切面222和第四裁切面223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三裁切面222和第四裁切面22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三裁切面222相对设置,两个第四裁切面223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三裁切面222分别连接两个第四裁切面223,第三裁切面222和上表面的相交处设置为第二刀刃221,第三裁切面222和下表面的相交处设置为第二刀刃221,第四裁切面223和上表面的相交处设置为第二刀刃221,第四裁切面223和下表面的相交处设置为第二刀刃221。由此,第二裁切刀22包括了八个第二刀刃221,这八个第二刀刃221可以互换使用,在一个第二刀刃221达到使用寿命后更换使用其它第二刀刃221,使第二裁切刀22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裁切装置的维修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二裁切刀22的形状呈矩形,即第三裁切面222和第四裁切面223之间的夹角为90°。为了避免第二裁切刀22的角位较尖锐,第二裁切刀22的角位可以设置为圆角,即第三裁切面222和第四裁切面223通过圆角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三裁切面222和第四裁切面223之间的夹角为90°的情况下,确定了第一裁切面122和第二裁切面123之间的夹角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计算出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刀刃221的第一刀刃121和第二刀刃221之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第二裁切刀22还包括限位部224,限位部224设置在第二裁切刀22的中部,当第一裁切刀12和第二裁切刀22对极耳完成裁切时,限位部224能够对第一裁切刀12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用于对第一裁切刀12的下压距离进行限制,防止第一裁切刀12过压。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4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三裁切面22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限位部224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四裁切面223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即限位部224的厚度大于第三裁切面222和第四裁切面223的厚度,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限位部224的厚度为第三裁切面222的厚度的2倍至3倍,限位部224的厚度为第四裁切面223的厚度的2倍至3倍。
本实施例中对限位部224的边缘至第三裁切面222之间的距离不做进一步地限定,以及对限位部224的边缘至第四裁切面223之间的距离不做进一步地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保证第一刀刃121在朝向第二刀刃221下压闭合时,第二刀刃221超出第一裁切刀12靠近第二刀刃221的钝角角位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二刀架2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裁切刀22,两个第二裁切刀22沿第三方向(即图2中的Y方向排列)设置,且两个第二裁切刀22分别与一个第一裁切刀12对应设置,两个第二裁切刀22并排设置,两个第二裁切刀22的结构相同。由此,在第二刀架21上设置两个第二裁切刀22,两个第二裁切刀22配合使用,便于两个第二裁切刀22任意调换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二裁切刀22和第二刀架21可拆卸连接,由此便于更换第二刀刃221。具体地,限位部22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225,第二刀架2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二通孔225与第二裁切刀22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固定件和第二通孔225可实现第二裁切刀22和第二刀架21的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二固定件和第二通孔225的数量,但是第二固定件的数量与第二通孔225的数量相同。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4上设置有四个第二通孔225,这四个第二通孔225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二固定件的数量也为四个。本实施例中对第二通孔225的直径不做进一步地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示例性地,第二通孔225的直径为3mm至5mm。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裁切组件和第二裁切组件;
所述第一裁切组件包括第一刀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刀架上的第一裁切刀,所述第一裁切刀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第一刀刃;
所述第二裁切组件和所述第一裁切组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裁切组件包括第二刀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刀架上的第二裁切刀,所述第二裁切刀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刀刃;
所述第一裁切刀和所述第二裁切刀可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且在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刀刃的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二刀刃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裁切刀包括第一裁切面和第二裁切面,两个所述第一裁切面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裁切面,所述第一裁切面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为所述第一刀刃,所述第二裁切面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为所述第一刀刃,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裁切刀呈菱形,所述第一裁切面和所述第二裁切面之间的夹角为a或180°-a,a为7°至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裁切刀还包括导向角,所述导向角为所述第一裁切面和所述第二裁切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的角位,所述导向角包括第一切角和第二切角,所述第一切角和所述第二切角共线,所述第一裁切刀还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表面,所述第一切角设置在所述第一裁切面和所述表面的相交处,所述第二切角设置在所述第二裁切面和所述表面的相交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导向角分别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且两个所述导向角通过圆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角沿第一方向的导向距离为0.5mm至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裁切刀具有第三裁切面和第四裁切面,两个所述第三裁切面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四裁切面,所述第三裁切面和所述第四裁切面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三裁切面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为所述第二刀刃,所述第四裁切面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为所述第二刀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裁切刀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裁切刀的中部,所述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所述第三裁切面沿第二方向尺寸的2倍至3倍,所述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为所述第四裁切面沿第二方向尺寸的2倍至3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裁切刀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裁切刀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刀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裁切刀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裁切刀,两个所述第一裁切刀沿第三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裁切刀呈V形设置;
所述第二刀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裁切刀,两个所述第二裁切刀沿第三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裁切刀与所述第一裁切刀一一对应设置。
CN202322121725.3U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裁切装置 Active CN220445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1725.3U CN220445157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裁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1725.3U CN220445157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裁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5157U true CN22044515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5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21725.3U Active CN220445157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裁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5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9032B (zh) 电池电极的制作方法
CN220445157U (zh) 一种裁切装置
CN209647336U (zh) 一种冲切刀具及冲切工装
CN210359535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裁切定刀结构
CN203733882U (zh) 电池极片无毛刺超速切分机
CN210651009U (zh) 裁切设备
CN213563206U (zh) 一种舍弃式外r槽刀
CN212823108U (zh) 一种合金锯片
CN216992264U (zh) 一种电池极片模切及去除毛刺装置
JP5817031B1 (ja) 鉛蓄電池用極板群の製造方法及び鉛蓄電池用極板の酸化被膜除去方法
CN208467400U (zh) 用于剪切金属复合料带的四向剪切刀具
CN214392532U (zh) 一种裁切刀结构
CN218083121U (zh) 一种胶膜裁切机
CN219052944U (zh) 一种基于轮毂加工的多刃部刀片结构
CN215616366U (zh) 一种聚晶金刚石刀具
CN214443374U (zh) 一种具有吸尘功能的锂电池冲切治具
CN219151706U (zh) 一种极片一分多的分切装置
CN105127516B (zh) 一种蓄电池极板耳三面切削装置
CN217832075U (zh) 一种电池极片往复切割刀具
CN213002911U (zh) 裁切设备
CN219294182U (zh) 一种提升模芯锋利度及极片品质的模具结构
CN215969182U (zh) 一种用于微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生产的夹具
CN220993001U (zh) 一种用于电极帽的修磨装置
CN214053807U (zh) 一种高效成形加工用三面刃刀盘
CN217529384U (zh) 一种聚合物电芯极耳裁切的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