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8879U - 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8879U
CN220438879U CN202322189362.7U CN202322189362U CN220438879U CN 220438879 U CN220438879 U CN 220438879U CN 202322189362 U CN202322189362 U CN 202322189362U CN 220438879 U CN220438879 U CN 220438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mounting groove
main body
cooling pipelin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93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1893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8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8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8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其中,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主板和风扇,壳体纵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出风口,出风口内设有散热鳍片,风扇吹出的气流对主板降温后流经散热鳍片从出风口流出。散热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用于为壳体提供支撑;第一冷却管路,设置于支撑框架的纵向一端,用于对壳体的位于散热鳍片正下方的底壁进行冷却;以及第二冷却管路,设置于支撑框架上,第二冷却管路邻近第一冷却管路设置,用于对壳体的位于主板正下方的底壁进行冷却。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能够同时为主板和出风口处的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对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计算机通常利用风扇、热管及散热鳍片实现对笔记本计算机中主板的散热。由于芯片集成度、封装密度以及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主板的能耗越来越大,当长时间高功耗使用笔记本计算机时,其自身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并不尽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主板和风扇,壳体纵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出风口,出风口内设有散热鳍片,风扇吹出的气流对主板降温后流经散热鳍片从出风口流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用于为壳体提供支撑;第一冷却管路,设置于支撑框架的纵向一端,用于对壳体的位于散热鳍片正下方的底壁进行冷却;以及第二冷却管路,设置于支撑框架上,第二冷却管路邻近第一冷却管路设置,用于对壳体的位于主板正下方的底壁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还包括:集冷板,由导热材料制成,集冷板设置于支撑框架上,第二冷却管路沿集冷板的下表面曲折延伸。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设有向下凹陷的冷却管路安装槽,冷却管路安装槽位于支撑框架的纵向一端,且自支撑框架的横向一端延伸至横向另一端;第一冷却管路铺设于冷却管路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管路的上表面与集冷板的上表面基本平齐。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还设有镂空的板体安装槽,集冷板可拆卸地嵌入板体安装槽。
进一步地,集冷板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附连部,附连部在主体部的横向一端与主体部连接;板体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主体部的主体安装槽和用于安装附连部的附连安装槽。
进一步地,冷却管路安装槽的横向两端沿横向均凸出于主体安装槽的横向两端;冷却管路安装槽的横向一端与附连安装槽相面对,且与附连安装槽之间存在间隔。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还设有位于主体安装槽横向一侧的镂空槽,镂空槽位于冷却管路安装槽与附连安装槽之间。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杆,用于在远离主体安装槽的一侧连接冷却管路安装槽与附连安装槽。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还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分别供第一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向下穿过支撑框架;其中,第一冷却管路自第一通孔进入冷却管路安装槽内,并朝远离主体安装槽的方向沿横向延伸至冷却管路安装槽的一侧横向端部,之后朝远离主体安装槽的方向弯折,并反向延伸至冷却管路安装槽的另一侧横向端部,之后朝接近主体安装槽的方向弯折,并反向延伸至第二通孔。
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能够同时为主板和出风口处的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对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本申请内容中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本身,本申请内容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本申请所有的、全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申请所作的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申请有全面的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集冷板和第一冷却管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框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并未按比例绘制,并且出于说明目的,在整个附图中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素通常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还应该注意的是,附图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优选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本身。附图没有示出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每个方面,并且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撑框架;
11——主体安装槽;110——板材;
12——附连安装槽;
13——冷却管路安装槽;131——第一通孔;132——第二通孔;
14——镂空槽;
15——镂空槽;
16——连接杆;
21——集冷板;211——主体部;212——附连部;
22——第二冷却管路;221——进液口;222——出液口;
30——第一冷却管路;31——进液口;32——出液口;
400——壳体;410——主板;420——风扇;430——散热鳍片;440——热管;450——电池;46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多个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方法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
参见图1,移动终端通常包括:壳体400,以及设置于壳体400内的主板410、风扇420、散热鳍片430以及热管440。壳体400纵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出风口460,散热鳍片430设置于出风口460内,热管440将主板410的热量传导至出风口460处,风扇420吹出的气流依次流经热管440和散热鳍片430从出风口460流出。前述壳体400纵向一侧的端部为壳体400远离用户的一端。例如,当移动终端为笔记本计算机时,壳体400纵向一侧的端部为笔记本计算机的转轴所在的一端。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当长时间高功耗使用移动终端时,这类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不尽人意。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利用外置的散热装置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外置的散热装置包括风扇,在使用过程中,风扇的出风口通常正对移动终端的主板410,利用风扇面对移动终端出风,以进行强制对流散热。由于外置的风扇噪音高,且使用时距离用户较近,用户会感受到气流流动,使用体验稍差。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发明人在使用中发现,移动终端主板410处的热量有一部分会传导至位于出风口460内的散热鳍片430,来自壳体400内风扇420的气流在流经散热鳍片430时,由于已经携带了主板410的大量热量,使得散热鳍片430处的热量难以迅速被带走,导致散热鳍片430处的温度高。而当利用外置风扇420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时,通常难以兼顾对主板410和散热鳍片430同时进行散热。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0,第一冷却管路30以及第二冷却管路22。支撑框架10用于为壳体400提供支撑。第一冷却管路30设置于支撑框架10的纵向一端,用于对壳体400的位于散热鳍片430正下方的底壁进行冷却。第二冷却管路22设置于支撑框架10上,第二冷却管路22邻近第一冷却管路30设置,用于对壳体400的位于主板410正下方的底壁进行冷却。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管路30和第二冷却管路22,能够同时为主板410和出风口460处的散热鳍片430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对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由于未使用外置风扇对移动终端的主板410进行散热,因此无风扇噪音的问题,并且用户也不会感受到气流流动,体验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集冷板21,由导热材料制成,集冷板21设置于支撑框架10上,第二冷却管路22沿集冷板21背离壳体400的一侧表面(即集冷板21的下表面)曲折延伸。容易理解,主板410上集成了各种精密的电子元件,如果冷却不均匀可能会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坏。本申请实施例由于设置有集冷板21,在利用第二冷却管路22对主板410进行散热时,能够避免第二冷却管路22与壳体400底壁的局部直接导热接触而导致对壳体400底壁的冷却不均匀,从而避免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而对于散热鳍片430而言,其通常仅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纵向一侧边缘,利用第一冷却管路30直接对其进行降温,不会造成散热鳍片430的损坏,同时还能够提高第一冷却管路30对散热鳍片430的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设有向下凹陷的冷却管路安装槽13,冷却管路安装槽13位于支撑框架10的纵向一端,且自支撑框架10的横向一端延伸至横向另一端。第一冷却管路30铺设于冷却管路安装槽13内。由于第一冷却管路30铺设于冷却管路安装槽13内,一方面便于实现第一冷却管路30在支撑框架10上定位,另一方面,避免第一冷却管路30明显凸出于散热装置上表面,影响美观。
第一冷却管路30的上表面与集冷板21的上表面基本平齐,从而使得第一冷却管路30的上表面与集冷板21的上表面能够同时与移动终端的壳体400导热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还设有镂空的板体安装槽,集冷板21可拆卸地嵌入板体安装槽。当集冷板21嵌入板体安装槽后,集冷板21的上表面可以稍凸出支撑框架10的上表面(例如凸出0.1-1mm),以与移动终端的壳体400导热接触。
集冷板21可以为铜板,铜板的导热性能好。支撑框架10可以由非导热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可以由密度板制成。
第一冷却管路30和第二冷却管路22可以为铜管,铜管内部流动有冷却剂。冷却剂例如可以为水。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其第一冷却管路30和第二冷却管路22可以与冷却系统相连,以由冷却系统对来自第一冷却管路30和第二冷却管路22的冷却剂进行冷却,并在冷却后循环回第一冷却管路30和第二冷却管路22。可以通过设置隔音减震结构对冷却系统进行降噪,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集冷板21包括主体部211和与主体部211连接的附连部212,附连部212在主体部211的横向一端与主体部211连接,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此处的横向一端可以理解为支撑框架10的左右方向。附连部212与主体部211可以一体成型。
参见图4,板体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主体部211的主体安装槽11和用于安装附连部212的附连安装槽1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主体安装槽11通常对应的是移动终端主板410所在的位置。主体安装槽11通常位于整个支撑框架10的横向中部,且与冷却管路安装槽13相邻。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风扇420位于主板410的横向一侧。冷却管路安装槽13的横向两端沿横向均凸出于主体安装槽11的横向两端。冷却管路安装槽13的横向一端与附连安装槽12相面对,且与附连安装槽12之间存在间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管路安装槽13与附连安装槽12之间的对应移动终端风扇420区域的部位,该部位通常无需额外进行冷却,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在此处形成间隔,而未设置冷却管路或集冷板21,从而有利于冷却管路或集冷板21布置在更需要散热的主板410附近,为主板410提供更多的冷量。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有利于针对移动终端的散热部位进行精确散热,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支撑框架10还设有位于主体安装槽11横向一侧的镂空槽14,该镂空槽14位于冷却管路安装槽13与附连安装槽12之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对应移动终端风扇420区域的部位设有镂空槽14,从而使得该处区域能够被暴露至外部,进行自然散热。
当移动终端的风扇42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风扇420分别位于主板410的横向一侧。相应地,支撑框架10还设有位于主体安装槽11横向另一侧的镂空槽15。
支撑框架10还包括连接杆16,用于在远离主体安装槽11的一侧连接冷却管路安装槽13与附连安装槽12,以增强散热装置的强度。
支撑框架10还包括;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用于分别供第一冷却管路30的进液口31和出液口32向下穿过支撑框架10。第一通孔131和第二通孔132分别位于主体安装槽11与冷却管路安装槽13相接的位置,且分别位于主体安装槽11的横向两端,便于第一冷却管路30的进液口31和出液口32与外部的冷却系统连接。第一冷却管路30自第一通孔131进入冷却管路安装槽13内,并朝远离主体安装槽11的方向沿横向延伸至冷却管路安装槽13的一侧横向端部,之后朝远离主体安装槽11的方向弯折,并反向延伸至冷却管路安装槽13的另一侧横向端部,之后朝接近主体安装槽11的方向弯折,并反向延伸至第二通孔132。如此布置,能够增加对应散热鳍片430处的冷却管路的长度,提高对散热鳍片43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管路22的进液口221和出液口222均自附连部212延伸至支撑框架10外部。第二冷却管路22自进液口221沿附连部212曲折延伸,然后延伸至主体部211,在主体部211曲折延伸后返回附连部212并延伸至出液口22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便于第二冷却管路22的进液口221和出液口222与外部的冷却系统连接。
参见图1,主板410的远离出风口460的纵向一侧区域用于布置电池450。由于电池450工作时需要保证温度在一定范围以上,因此,为了防止散热装置对主板410远离出风口460一侧的电池450区域进行冷却,造成电池450工作异常,在一些实施例中,附连安装槽12朝远离冷却管路安装槽13的纵向一侧沿纵向凸出于主体安装槽11,主体安装槽11的远离冷却管路安装槽13的纵向一侧区域为非冷却区域。该非冷却区域可以整体为镂空结构,或者,该非冷却区域为支撑框架10的一部分,例如为与支撑框架10一体成型的板材110。
某些情况下,电池450左侧的区域也可以用于布置电路或显卡等。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附连部212用于对该区域的部件进行散热。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远离冷却管路安装槽13的纵向一端形成多个齿部,相邻两个齿部之间的间隙作为气流通道,以便于移动终端出风口460流出的气流向外扩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的分别位于两个镂空槽一侧的横向端部也形成多个齿部。当移动终端位于风扇420的横向两侧也设置出风口460时,相邻两个齿部之间的间隙便于移动终端出风口460流出的气流向外扩散。
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根据特定移动终端内部期器件的分布情况,针对性地对移动终端的局部进行散热,从而能够提高冷量的利用效率,提高散热效果。
对于本申请的实施例,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和风扇,所述壳体纵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有散热鳍片,所述风扇吹出的气流对所述主板降温后流经所述散热鳍片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支撑框架,用于为所述壳体提供支撑;
第一冷却管路,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纵向一端,用于对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散热鳍片正下方的底壁进行冷却;以及
第二冷却管路,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二冷却管路邻近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设置,用于对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主板正下方的底壁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冷板,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集冷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二冷却管路沿所述集冷板的下表面曲折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设有向下凹陷的冷却管路安装槽,所述冷却管路安装槽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纵向一端,且自所述支撑框架的横向一端延伸至横向另一端;
所述第一冷却管路铺设于所述冷却管路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路的上表面与所述集冷板的上表面基本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设有镂空的板体安装槽,所述集冷板可拆卸地嵌入所述板体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冷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附连部,所述附连部在所述主体部的横向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所述板体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主体部的主体安装槽和用于安装所述附连部的附连安装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安装槽的横向两端沿横向均凸出于所述主体安装槽的横向两端;
所述冷却管路安装槽的横向一端与所述附连安装槽相面对,且与所述附连安装槽之间存在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设有位于所述主体安装槽横向一侧的镂空槽,所述镂空槽位于所述冷却管路安装槽与所述附连安装槽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杆,用于在远离所述主体安装槽的一侧连接冷却管路安装槽与附连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分别供所述第一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向下穿过所述支撑框架;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自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冷却管路安装槽内,并朝远离所述主体安装槽的方向沿横向延伸至所述冷却管路安装槽的一侧横向端部,之后朝远离所述主体安装槽的方向弯折,并反向延伸至所述冷却管路安装槽的另一侧横向端部,之后朝接近所述主体安装槽的方向弯折,并反向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
CN202322189362.7U 2023-08-14 2023-08-14 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Active CN220438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9362.7U CN220438879U (zh) 2023-08-14 2023-08-14 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9362.7U CN220438879U (zh) 2023-08-14 2023-08-14 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8879U true CN220438879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9362.7U Active CN220438879U (zh) 2023-08-14 2023-08-14 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8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65924U (zh) 无人机及散热结构
US2007007637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ystem for providing for the transfer of thermal energy
CN217445577U (zh) 一种油冷散热电源线路板
CN110785701A (zh) 散热系统及摄影摄像设备
CN217283820U (zh)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CN207994912U (zh) 电力电子功率柜
CN220438879U (zh) 移动终端的散热装置
CN117270661A (zh) 一种带显示屏的迷你主机分区散热结构
KR100908333B1 (ko) 발포금속을 이용한 방열장치
CN112286325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器
CN215819287U (zh) 一种风冷式电磁屏蔽电源
CN21089981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线路板模组
CN210402260U (zh) 一种散热效能良好的散热片
JPH10107192A (ja) ヒートシンク
CN114442771A (zh) 一种液冷风冷一体化的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
CN210042701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功率变换器
CN114449841A (zh) 散热器机柜
CN216775393U (zh) 风冷散热装置及密集型芯片系统
CN220323817U (zh) 笔记本电脑
CN209949707U (zh) 风冷水冷相结合的服务器组
CN213338634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器
CN221261620U (zh) 散热系统及一体机
CN218676787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固态电解质电容器
CN220653862U (zh) 一种电路板快速散热的拖车
CN221507422U (zh) 一种机箱组件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