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0072U - 座舱主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舱主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0072U
CN220430072U CN202322141962.6U CN202322141962U CN220430072U CN 220430072 U CN220430072 U CN 220430072U CN 202322141962 U CN202322141962 U CN 202322141962U CN 220430072 U CN220430072 U CN 220430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mounting cover
middle frame
diversi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19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洪涛
张超
汪健明
陶琴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19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0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0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0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舱主机及车辆,座舱主机用于车辆,座舱主机包括:中框、安装盖及控制组件,中框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冷却液;容置腔设置有一开口,安装盖盖设于开口,且安装盖与中框可拆卸连接;控制组件设置在安装盖背离容置腔的一侧。通过上述方式能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以及有效的减小座舱主机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座舱主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舱主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座舱主机也称智能座舱主机,通过搭载智能化/网联化车载设备实现人、路、车、云智能交互,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化要求日益增加,智能座舱主机集成化随着功能的迭代优化而提高,从而使得智能座舱主机的功耗不断加大,因此散热成为智能座舱主机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外,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使得成本优化也成为智能座舱主机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舱主机及车辆,用于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及减小座舱主机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申请提供一种座舱主机,用于车辆,座舱主机包括:中框、安装盖及控制组件,中框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冷却液;容置腔设置有一开口,安装盖盖设于开口,且安装盖与中框可拆卸连接;控制组件设置在安装盖背离容置腔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盖背离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抵接部,抵接部与控制组件的高功率区域对应设置,且抵接部与高功率区域抵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舱主机还包括:软接件,设置于抵接部与高功率区域之间,控制组件通过软接件与抵接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接件包括:导热硅胶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设置有导流入口及导流出口,容置腔内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入口与导流通道的一端连接,导流出口与导流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其中,导流通道沿安装盖的垂直方向的投影与控制组件沿垂直方向的投影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导流板,导流板位于安装盖与中框之间,以与安装盖及中框围设形成导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盖背离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抵接部,抵接部与控制组件的高功率区域抵接,安装盖背离抵接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柱,散热柱与抵接部对应设置,且散热柱位于导流通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舱主机还包括:导流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端及第二接口端,第一接口端与导流入口连接,以使第一接口端与导流通道连通,第二接口端与导流出口连接,以使第二接口端与导流通道连通;驱动件,与导流件连接,用于驱动冷却液沿导流件及导流通道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舱主机还包括:第一接口件,设置于导流入口,且第一接口件与中框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一接口端通过第一接口件与导流入口连接;第二接口件,设置于导流出口,且第二接口件与中框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二接口端通过第二接口件与导流出口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座舱主机。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座舱主机,其中,座舱主机包括中框、安装盖及控制组件,其中,中框设置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容置腔,安装盖盖设于容置腔的开口处,控制组件设置于安装盖背离容置腔的一侧,基于此,控制组件上的热量能通过安装盖传导至冷却液,从而快速高效的进行散热,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安装盖与中框可拆卸连接,在座舱组件需要配置更换不同的控制组件时,安装盖作为与控制组件配套的置换件,只需更换与控制组件对应的安装盖,从而无需更换结构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的中框,进而减少座舱主机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座舱主机的中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中框与安装盖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中框和安装盖组装后的A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车辆的座舱主机也称智能座舱主机,通过搭载智能化/网联化车载设备实现人、路、车、云智能交互,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化要求日益增加,智能座舱主机集成化随着功能的迭代优化而提高,从而使得智能座舱主机的功耗不断加大,因此散热成为智能座舱主机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在实际生产中座舱主机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配备不同的控制组件,而由于控制组件的结构不同,为了满足座舱主机的散热需求,往往需要为控制组件重新配备对应的中框,这无疑极大的增加了座舱主机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舱主机,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申请座舱主机的中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中框与安装盖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其中,座舱主机包括:中框100、安装盖200及控制组件(图未示)。
中框100设置有容置腔110,容置腔110用于容置冷却液;容置腔110设置有一开口,安装盖200盖设于开口,且安装盖200与中框100可拆卸连接;控制组件设置在安装盖200背离容置腔110的一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00中设置有容置腔110,其中容置腔110用于容置冷却液,容置腔110设置有开口,安装盖20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开口处,控制组件作为座舱主机的主要发热元件,设置在安装盖200背离容置腔110的一侧,基于此控制组件的热量可通过安装盖200传导至容置腔110的冷却液中,以实现快速高效的散热,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安装盖200作为为控制组件热量导体,其可根据控制组件的具体结构设置为对应的结构形状,以适应控制组件发热特点,以有效的确保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而在本申请中,安装盖200与中框100通过上述位置关系实现可拆卸连接,基于该方式,使得座舱主机在配置不同的控制组件时只需更换对应安装盖200即可有效的确保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从而无需更换结构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的中框100,进而减少座舱主机的生产成本。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00还通过密封圈与中框100密封连接,以防止冷却液泄露,座舱主机中的控制组件及其它电路元件造成损坏,从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稳定性。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座舱主机,其中,座舱主机包括中框100、安装盖200及控制组件,其中,中框100设置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容置腔110,安装盖200盖设于容置腔110的开口处,控制组件设置于安装盖200背离容置腔110的一侧,基于此控制组件上的热量能通过安装盖200传导至冷却液,从而快速高效的进行散热,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安装盖200与中框100可拆卸连接,在座舱组件需要配置更换不同的控制组件时,安装盖200作为与控制组件配套的置换件,只需更换与控制组件对应的安装盖200,从而无需更换结构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的中框100,进而减少座舱主机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安装盖200背离容置腔1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抵接部210,抵接部210与控制组件的高功率区域对应设置,且抵接部210与高功率区域抵接。
具体地,进一步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00背离容置腔110的一侧设置有抵接部210,例如垂直方向X1延伸的凸台结构,其中,抵接部210与控制组件中的高功率区域对应设置,基于此设置方式,能使得控制组件上的高功率区域能有效的与安装盖200抵接,进而有效的将控制组件的热量经过安装盖200传导至冷却液中。例如,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板,其中,电路板中的电阻、处理电路及控制电路等为控制组件中的高功耗高发热元件,对应的这些高功耗高发热元件所处的区域即为控制组件上对应的高功率区域。
其中,垂直方向X1是指安装盖200的垂直方向,即安装盖200的厚度方向。
可选地,座舱主机还包括:软接件(图未示)。软接件设置于抵接部210与高功率区域之间,控制组件通过软接件与抵接部210抵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软接件为柔软部件,软接件设置于抵接部210与高功率区域之间,基于此控制组件通过软接件与抵接部210抵接,能防止高功率区域与抵接部210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导热不佳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控制组件与安装盖200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软接件为兼具导热性和柔软性的导热硅胶件,其中,导热硅胶在高功率区域与抵接部210之间,并在收到挤压后会变形并与高功率区域和抵接部210充分的接触,从而有效的提升控制组件与安装盖200之间热量传递效率,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中框100设置有导流入口(图未标)及导流出口(图未标),容置腔110内设置有导流通道111,导流入口与导流通道111的一端连接,导流出口与导流通道111的另一端连接;其中,导流通道111沿安装盖200的垂直方向X1的投影与控制组件沿垂直方向X1的投影重叠。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00上还设置有导流入口和导流出口,容置腔110内设置有导流通道111,其中,导流入口与导流通道111的一端连接,导流出口与导流通道111的另一端连接,基于此使得容置腔110内的冷却液可以循环流动,从而有效的增加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导流通道111沿安装盖200的垂直方向X1的投影与控制组件沿垂直方向X1的投影重叠,基于此能使得冷却液流动的区域沿垂直方向X1在安装盖200的投影与控制组件沿垂直方向X1在安装盖200上的投影重叠,从而有效地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2及图3所示,图3是图2中中框和安装盖组装后的A向截面示意图。容置腔110内设置有多个导流板230,导流板230位于安装盖200与中框100之间,以与安装盖200及中框100围设形成导流通道111。具体地,如图2及图3所示,容置腔110内设置有多个导流板230,其中,部分导流板230可由安装盖200背离控制组件的一侧的部分侧壁沿垂直方向X1延伸形成,另一部分导流板230由容置腔110的内侧壁沿垂直方向X1延伸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导流板230也可有其它方式制作而成,其中,导流板230位于安装盖200与中框100之间,并于安装盖200即中框100围设形成上述的导流通道111。进一步地,导流板230包括纵向子导流板231及横向子导流板232,其中,纵向子导流板231的板面与垂直方向X1平行,横向导流板230的板面与垂直方向X1垂直,其中,横向子导流板232使得冷却液在垂直于垂直方向X1的平面内沿第一导流方向X2流动,纵向子导流板231使得冷却液在平行于垂直方向X1的平面内沿第二导流方向X3流动,基于此设置,能有效的增加冷却液的流动性,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安装盖200背离容置腔110的一侧设置有抵接部210,抵接部210与控制组件的高功率区域抵接,安装盖200背离抵接部210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柱220,且散热柱220位于导流通道111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10具体结构即位置关系,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这里不再详细赘述。其中,安装盖200背离抵接部210的一侧设置散热柱220,散热柱220和抵接部210沿垂直方向X1设置于安装盖200相背的两侧,且部分散热住与抵接部210对应设置,也即散热柱220和抵接部210沿垂直方向X1位于同一直线上,另一部分散热柱220分布于安装盖200的其它区域,其中,全部散热柱220均位于导流通道111内,基于此设置控制组件的热量沿抵接部210传递至散热柱220,而散热柱220位于导流通道111内能有效的增加安装盖200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的增加安装盖200的散热面积,进而有效的提升控制组件及安装盖200的散热效率,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座舱主机还包括:导流件(图未示)及驱动件(图未示),导流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端及第二接口端,第一接口端与导流入口连接,以使第一接口端与导流通道111连通,第二接口端与导流出口连接,以使第二接口端与导流通道111连通;驱动件与导流件连接,用于驱动冷却液沿导流件及导流通道111循环流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与导流通道111组成座舱主机的冷却循环通道,驱动件与导流件连接以驱动冷却循环通道内的冷却液循环流动,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为水管,在其它实施例中,导流件也可以为其它管道件。
可选地,座舱主机还包括:第一接口件300及第二接口件400。其中,第一接口件300设置于导流入口,且第一接口件300与中框100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一接口端通过第一接口件300与导流入口连接;第二接口件400设置于导流出口,且第二接口件400与中框100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二接口端通过第二接口件400与导流出口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件300和第二接口件400均为同类型的接口件,第一接口件300和第二接口件400分别通过对应的密封圈与导流入口及导流出口密封连接,以有效的防止冷却液发生侧漏,从而影响座舱主机中的电路元件例如控制组件等的运行,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件300采用双密封圈与中框100进行密封连接,其中,一密封圈的压缩量为百分之二十,另一密封圈的压缩量为百分之三十五,基于此能良好地保证第一接口件300与中框100的导流入口的密封,第二接口件400也采用与第一接口件300相同的方式与中框100进行密封连接,具体可参见上述内容阐述的,这里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一接口件300和第二接口件400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中框100连接,能有效的降低座舱主机的制造难度,减小座舱主机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导流件通过第一接口件300和第二接口件400与中框100连接,使得导流件能与第一接口件300和第二接口件400作为导流配套组件,使得座舱主机在不同的整车装配环境中,只需更换对应的导流配套组件,即可有效的完成装配,从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适用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座舱主机除了包括上述部件外还包括显示屏等元件,其中,显示屏等元件集中设置于中框100上,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本文不详细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阐述的座舱主机。
综上,本申请提供一种座舱主机,其中,座舱主机包括中框100、安装盖200及控制组件,其中,中框100设置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容置腔110,安装盖200盖设于容置腔110的开口处,控制组件设置于安装盖200背离容置腔110的一侧,基于此控制组件上的热量能通过安装盖200传导至冷却液,从而快速高效的进行散热,进而有效的提升座舱主机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安装盖200与中框100可拆卸连接,在座舱组件需要配置更换不同的控制组件时,安装盖200作为与控制组件配套的置换件,只需更换与控制组件对应的安装盖200,从而无需更换结构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的中框100,进而减少座舱主机的生产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附图仅是为了展示本申请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并不因此限定本申请实用新型产品的具体结构尺寸。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用于车辆,所述座舱主机包括:
中框,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冷却液;
安装盖,所述容置腔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安装盖盖设于所述开口,且所述安装盖与所述中框可拆卸连接;
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盖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控制组件的高功率区域对应设置,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高功率区域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主机还包括:
软接件,设置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高功率区域之间,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软接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接件包括:导热硅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设置有导流入口及导流出口,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入口与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流出口与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导流通道沿所述安装盖的垂直方向的投影与所述控制组件沿所述垂直方向的投影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安装盖与所述中框之间,以与所述安装盖及所述中框围设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控制组件的高功率区域抵接,所述安装盖背离所述抵接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柱,且所述散热柱位于所述导流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主机还包括:
导流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端及第二接口端,所述第一接口端与所述导流入口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接口端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端与所述导流出口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接口端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
驱动件,与所述导流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沿所述导流件及所述导流通道循环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主机还包括:
第一接口件,设置于所述导流入口,且所述第一接口件与所述中框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件与所述导流入口连接;
第二接口件,设置于所述导流出口,且所述第二接口件与所述中框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端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件与所述导流出口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舱主机。
CN202322141962.6U 2023-08-09 2023-08-09 座舱主机及车辆 Active CN220430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1962.6U CN220430072U (zh) 2023-08-09 2023-08-09 座舱主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1962.6U CN220430072U (zh) 2023-08-09 2023-08-09 座舱主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0072U true CN220430072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1962.6U Active CN220430072U (zh) 2023-08-09 2023-08-09 座舱主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0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17868A1 (en) Cool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20430072U (zh) 座舱主机及车辆
CN112821185B (zh) 半导体激光器及半导体激光器侧泵模块
CN212542541U (zh) 液冷板、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CN219478428U (zh) 一种用于智能座舱主机的水冷散热结构
CN209880767U (zh) 动力电池水冷装置及动力电池
CN109696008B (zh) 一种流体冷却装置
CN219592918U (zh) 冷板式液冷散热器
CN210607541U (zh)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膜加热液冷板
CN213026888U (zh) 一种激光源器件
CN220527111U (zh) 一种电池箱体结构
CN220604774U (zh) 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电池模组和汽车
CN219499823U (zh) 控制器、电动总成和车辆
CN217226322U (zh) 散热均匀的光学镜片模具
CN214944910U (zh) 冷却装置
CN221102278U (zh) 一种带液冷系统的电池包上壳体
CN221226218U (zh) 功率器件液冷装置
CN220065893U (zh) 电池安装板和电池模组
CN218634648U (zh) 一种恒流高频高压电弧电源
CN219499230U (zh) 逆变器
CN218266628U (zh) 一种用于油压机的冷却装置
CN221043592U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215819136U (zh)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和设备
CN214253131U (zh) 控温式服务器
CN214381932U (zh) 大功率水冷机箱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