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4253U -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 - Google Patents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4253U
CN220424253U CN202321007376.6U CN202321007376U CN220424253U CN 220424253 U CN220424253 U CN 220424253U CN 202321007376 U CN202321007376 U CN 202321007376U CN 220424253 U CN220424253 U CN 220424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mostatic
inflammatory
adhesion
layer
fib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73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果
陈梓博
甄毅
陈灏
许杉杉
韩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0073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4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4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4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该纤维体包括:防粘连纤维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两侧分别设有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为具有仿生结构的电纺超细纤维膜层。本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在植入7天到14天内,内、外两侧止血抗炎海绵层逐渐溶解,中间防粘连纤维层暴露,防粘连纤维层特殊的纳米孔径可使间皮细胞正常铺展进行愈合,而成纤维细胞表现为球形,无法铺展成梭形,产生纤维蛋白形成纤维带,帮助伤口愈合,减少炎症、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防止粘连形成的效果。

Description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术创伤后,腹腔受到损伤,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脱落的间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参与炎症反应,含有大量纤维蛋白的血浆液渗出,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沉积后形成网状粘连,黏附在相邻组织。正常情况下,纤溶系统将在72小时将纤维蛋白降解。但在手术后组织损伤局部缺血的状况下,纤溶蛋白酶活性减低,纤维蛋白不能有效降解清除,最后形成纤维粘连。手术后的粘连将导致多种并发症,这不仅增大了医生进行后续手术的难度,也将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防治手术后粘连的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聚合物物理隔离治疗等方式。其中,手术治疗包括粘连松解术、改善外科手术技术,粘连松解术可以消除粘连或降低粘连的程度,尽可能恢复原有的解剖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外科手术技术是尽可能选择创伤小的外科手段,提倡微创手术,尽可能减少对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减少异物进入体内,避免感染,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止血,缩短术后肠蠕动减弱时间,尽早进行活动。药物治疗是使用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抗凝血药物、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使用奥曲肽、抗转化生长因子抗体及抗血管通透因子抗体等。聚合物物理隔离治疗是采用多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薄膜用于预防术后粘连,已有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和符合材料,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如透明质酸、纤维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聚合物隔离法防粘连是一个极具远景的领域,是一种交叉融合的学科,涉及到生物医学、临床学、化学、物理及材料等学科。聚合物隔离法是防治术后粘连中研究最广、最受认可的,由于可降解吸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防止粘连形成的同时又不影响伤口愈合,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可降解吸收高分子材料成为备受关注的材料。近年来,聚合物物理隔离治疗逐渐被用于防治手术后粘连,如聚乳酸、透明质酸和壳聚糖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腹部手术、肌腱粘连和脊柱手术。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代生物材料以各种生物惰性材料为主,主要包括骨钉、骨板和人工关节等。第二代生物材料以生物活性玻璃、生物陶瓷和可吸收缝合线等生物活性材料为代表。第三代生物材料则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原位组织再生材料等仿生材料为代表,该代更注重精细调控材料微纳结构、生物力学等物理性质的优化,或合并多种化学或生物因子,以刺激组织修复。
目前,关于第三代生物材料也有一些,例如:1、专利申请CN200920077602.1,一种用于外科缝线、疝和体壁修复网片和防粘连膜片的纤维,包括聚丙烯芯层(1)、聚偏二氟乙烯皮层(2),芯层(1)、皮层(2)为同心结构,经复合纺丝形成同心结构复合纤维,两者的厚度比例为(3-4)/(2-1)。该纤维较聚丙烯纤维具有更理想的生物相容性;更优异的生物稳定性;对操作性损伤的抵抗力增强;出色的延伸能力和机械性能;良好线体柔顺性,更易操作和打节;更高的患者舒适度高;更好的记忆性;血栓形成机率更低。2、专利申请CN201120275271.X,公开了一种止血材料防粘连膜,包括防粘连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层,在防粘连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层表面设置具有止血、抑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可降解止血材料层。该膜结构合理,不但具有防粘连作用,而且具有止血、抑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但是,现有防粘连材料大多不具备止血抗炎的作用,而防粘连材料在良好的血液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因此,研发出一种具有止血抗炎、良好生物相容性、降解周期合理、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害、可防粘连的复合材料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具有止血、抗炎、良好生物相容性、降解周期合理、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害、可防粘连的纤维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该纤维体包括:防粘连纤维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两侧分别设有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为具有仿生结构的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防粘连纤维层呈具有特殊纳米孔径的多孔结构,孔径的大小为8~9μm。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防粘连纤维层是聚乳酸-乙二醇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己内酯-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二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烯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透明质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或聚己内酯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一体成型。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均为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壳聚糖、凝血酶以及脱细胞化肝细胞外基质复合止血层。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均为海绵状多孔结构,孔直径大小为8~9μm。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防粘连纤维层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与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的面积均相等。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总厚度为330μm~39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1、内、外两侧的止血抗炎海绵层可吸引红细胞和活化的血小板产生纤维蛋白凝块,从而达到止血效果;还可以加速生长因子结合,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以调节基因转录,从而进一步帮助伤口愈合,并且具有减少炎症、疼痛和肿胀(包括其他术后并发症)的效果,使得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具有快速止血、抗菌抗炎的作用。在体外溶血评估中止血速度和效果上均优于市售产品,降低了近10分钟的凝血时间,临床上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更低。由此可见,
2、防粘连纤维层的具有特殊纳米孔径结构可在不影响创口愈合同时有效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以及具有仿生结构,极大降低了植入物处的炎症反应,使得成纤维细胞无法在表面铺展形成机理膜,在电纺层表面成球形,无法穿透形成粘连组织,防止粘连形成。
3、本实用新型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在植入7天到14天内,内、外两侧止血抗炎海绵层逐渐溶解,可快速止血的同时有效减少炎症反应,临床上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更低;中间防粘连纤维层暴露,其特殊的纳米孔径结构使间皮细胞可在表层正常铺展开愈合创口,而成纤维细胞表现为球形,无法铺展成梭形,产生纤维蛋白形成纤维带,帮助伤口愈合,减少炎症、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防止粘连形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防粘连纤维层2;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该纤维体包括:防粘连纤维层2,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两侧分别设有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为具有仿生结构的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粘连纤维层2呈具有特殊纳米孔径的多孔结构,孔径的大小为8~9μm。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粘连纤维层2是重均分子量为5~50万的聚乳酸-乙二醇共聚物(PELA)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己内酯-羟基乙酸共聚物(PGCL)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二醇(PEG)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烯醇(PVA)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PLA)电纺超细纤维膜层、透明质酸(HA)电纺超细纤维膜层或聚己内酯(PCL)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防粘连纤维层2是在5号不锈钢枕头(直径为1~5mm)、电压为10~30KV、溶液流速为1~5ml/h、接收距离为15~25cm的条件下通过多喷头静电纺丝制成,是具有特殊纳米孔径的电纺层,特殊孔径结构使间皮细胞可在表层铺展开愈合创口,且可在防止粘连产生的同时不阻碍创口愈合;表面具有仿生结构,极大降低了植入物处的炎症反应。防粘连纤维层2的特殊结构使得成纤维细胞无法在表面铺展形成机理膜,让成纤维细胞在电纺层表面成球形,而无法铺展成梭形,产生纤维蛋白形成纤维带,无法穿透形成粘连组织,从而达到防止粘连形成的效果。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一体成型。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和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均为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壳聚糖、凝血酶以及脱细胞化肝细胞外基质复合止血层。
需要说明的是,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和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创新地使用了TOCN(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脱细胞化肝细胞外基质(L-ECM)、壳聚糖、凝血酶以及脱细胞化肝细胞外基质复合,TOCN本申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壳聚糖可吸引红细胞和活化的血小板产生纤维蛋白凝块,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同时,脱细胞化肝细胞外基质在机理上可以加速生长因子结合,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以调节基因转录,从而进一步帮助伤口愈合,并且具有减少炎症、疼痛和肿胀(包括其他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这几种材料通过物理交联等方法结合后,将具有快速止血、抗菌抗炎的作用,在体外溶血评估中止血速度和效果上均优于市售产品,降低了近10分钟的凝血时间,临床上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更低。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均为海绵状多孔结构,孔直径大小为8~9μm。
需要说明的是,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和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采用海绵状多孔结构,海绵结构可吸收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将血小板等凝血因子浓缩,吸引红细胞和活化的血小板产生纤维蛋白凝块,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加速生长因子的结合,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以调节基因转录,从而进一步帮助伤口愈合,并且具有减少炎症、疼痛和肿胀(包括其他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最终达到快速止血、抗菌抗炎的作用。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连接。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纺超细纤维膜层(防粘连纤维层2)与止血抗炎海绵层(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有效结合,止血抗炎海绵层采用物理交联,使得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能够快速成凝胶粘附于创口表面,2h后即完全凝胶化被稀释吸附,止血效果确切,且不影响创口愈合,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与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的面积均相等。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防粘连纤维层2与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通过浸泡于、冷冻干燥、热压一体成型。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总厚度为330μm~390μm。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该纤维体包括:
防粘连纤维层(2),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两侧分别设有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为具有仿生结构的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呈具有特殊纳米孔径的多孔结构,孔径的大小为8~9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是聚乳酸-乙二醇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己内酯-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二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烯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透明质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或聚己内酯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均为海绵状多孔结构,孔直径大小为8~9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与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的面积均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总厚度为330μm~390μm。
CN202321007376.6U 2023-04-27 2023-04-27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 Active CN220424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7376.6U CN220424253U (zh) 2023-04-27 2023-04-27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7376.6U CN220424253U (zh) 2023-04-27 2023-04-27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4253U true CN220424253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701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7376.6U Active CN220424253U (zh) 2023-04-27 2023-04-27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4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45635B1 (en) Bioabsorbable wound dressing
KR101853283B1 (ko) 조직 복구용 섬유막 및 그 제품 및 제조 방법
US6689374B2 (en) Biodegradable and/or bioabsorbable fibrou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article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CN111278478A (zh) 用于锚固植入式医疗装置的套件
CN104248777A (zh) 组织修复支架、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5394600B2 (ja) 吸収性医科用合成コーティング材料、その製法およびその医学的使用
KR100564366B1 (ko) 나노 섬유형 부직포를 이용한 조직 재생용 차폐막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EP3934707B1 (en) Biodegradable mesh implant for soft tissue repair, in particular hernia repair
CN106943634A (zh) 一种具有抗感染功能的可吸收人工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0464930B1 (ko) 조직재생 유도용 차폐막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EP2011523B1 (de) Blutstillendes Vlies
CN220424253U (zh)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
DE20122661U1 (de) Biologisch absorbierbarer Wundverband
WO2016022708A1 (en) Method of causing delayed hemostasis
CN116549742A (zh) 具有止血、抗炎、防粘连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018283A (zh) 以聚芳醚酮为基底的多层级纳米纤维人工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72751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wounds
Ghosh et al. 11 A Critique
Bhat et al. Soft Tissue Applications
KR20130076549A (ko) 유착방지기능을 갖는 수술용 메쉬 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