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0062U - 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0062U
CN220420062U CN202322030955.9U CN202322030955U CN220420062U CN 220420062 U CN220420062 U CN 220420062U CN 202322030955 U CN202322030955 U CN 202322030955U CN 220420062 U CN220420062 U CN 220420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controller
display screen
signal trans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09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春阳
张颢瀚
王瑞琦
刘柯
章建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09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0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0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0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操控设备包括壳体、操作模组、电源和信号收发器。壳体以可拆卸吸附方式固定于一目标物上,实现操控设备的位置自定义。壳体内设置有收容空间,信号收发器、操作模组和电源设置在收容空间内。电源电连接于信号收发器和操作模组,以提供电力。信号收发器电连接于操作模组,操作模组能够接收用户操作并产生控制信号。信号收发器能够将控制信号传输至一与操控设备连接的被控设备,以实现对被控设备的无线控制。整车控制系统包括操控设备和中控模组,被控设备为中控模组的其中一功能模组,操控设备无线连接于中控模组,中控模组用以根据操控设备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车辆的对应功能模组动作。

Description

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由定位、无线控制的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搭载的操控设备也在不断升级。从传统的实体按键,到如今的中控屏幕,借助这些操控设备,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快捷地改变车内功能,以获得更好地乘车体验。
但无论是实体按键,还是中控屏幕,大多为有线控制设备,位置固定,这使得驾驶员在使用时需要大量时间去适应。且现有的操控设备多设置于驾驶员位置周边,后排乘客如需调整车内功能必须经由驾驶员进行操作,一方面容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影响行车安全,另一方面乘客无法自主调整,影响乘车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进一步提升车上人员的乘车体验,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控设备,包括壳体、操作模组、电源和信号收发器;所述壳体以可拆卸吸附方式固定于一目标物上;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收容空间;
所述信号收发器、所述操作模组和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电源电连接于所述信号收发器和所述操作模组,以提供电力;
所述信号收发器电连接于所述操作模组,所述操作模组能够接收用户操作并产生控制信号;所述信号收发器能够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一与所述操控设备连接的被控设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基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围绕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而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基板为磁吸板,所述可拆卸吸附方式为磁吸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模组为机械按键、触控板和开关的其中一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控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和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显示屏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信息,所述信息为与所述被控设备相关联的状态信息和图案信息的其中至少一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围绕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而形成一端开口的所述收容空间,其中,当所述显示屏盖设在所述开口上时,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操作模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上;或者,当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时,所述操作模组从所述开口上露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控设备还包括触控显示屏和控制器,所述触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所述操作模组为所述触控显示屏,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触控显示屏显示信息,所述信息为与所述被控设备相关联的状态信息和图案信息的其中至少一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控设备还包括震动模组和控制器,所述震动模组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操作模组动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震动模组震动以反馈操作结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控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信号收发器接收来自一终端设备的控制对象调整指令,所述控制对象调整指令包括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控制所述操控设备与所述目标被控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操作模组所产生的控制信号,能够由所述信号收发器经由所述通讯连接传输至所述目标被控设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操控设备和中控模组,所述被控设备为所述中控模组的其中一功能模组,所述操控设备无线连接于所述中控模组,所述中控模组用以根据所述操控设备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车辆的对应功能模组动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车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操控设备,至少一个所述操控设备与至少一个所述功能模组具有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能够基于用户的操作而被改变。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通过可移动式操控设备配合整车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无线操控车内功能,方便乘客参与车内功能控制,保障驾驶员行车安全,优化乘客乘车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操控设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控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操控设备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操控设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车控制系统1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操控设备;
110-显示屏;
120-操作模组;
121-触控显示屏;
130-壳体;
131-侧板;
132-基板;
133-收容空间;
134-开口;
140-信号收发器;
150-电源;
160-控制器;
170-震动模组;
180-感应器;
2-方向盘;
3-车把手;
4-扶手箱;
5-中控台;
1-整车控制系统;
200-中控模组;
210-门锁控制模组;
220-空调控制模组;
230-音响控制模组;
240-车窗控制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操控设备示意图。如图所示,操控设备100包括壳体130、操作模组120、电源150和信号收发器140;所述壳体130以可拆卸吸附方式固定于一目标物上;所述壳体130内设置有收容空间133;述信号收发器140、所述操作模组120和所述电源150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133内;所述电源150电连接于所述信号收发器140和所述操作模组120,以提供电力;所述信号收发器140电连接于所述操作模组120,所述操作模组120能够接收用户操作并产生控制信号;所述信号收发器140能够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一与所述操控设备100连接的被控设备。
从而,可以将操控设备100固定于车体、手机、升降地桩等实体目标物上。具体地,在驾驶车辆时,操控设备100能够固定于车内扶手、靠背、车窗等位置,乘客及驾驶员通过操作操控设备100对车内功能进行调控;离开车辆时,操控设备100能够固定于手机、证件、钱包上随身携带,充当车钥匙及短程遥控器的功能;部分操控设备100带有显示屏110,停车后,操控设备100能够固定于升降地桩、警示牌上并显示联系方式。实际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情况。而且,由于壳体130以可拆卸吸附方式固定于一车体(图未示出)上,操控设备100能够随时拆装,且满足吸附条件即可固定于车内任意位置。驾驶员能够根据自身习惯调整操控设备100的位置,缩短适应期,提升驾驶体验。当操控设备100固定于乘客位周围时,乘客也能参与到车内功能的控制中,如调整空调温度、开启车载音乐、车门上锁等。一方面分担了驾驶员的操作,有助于驾驶员更集中于行车,另一方面由乘客自主调节车内功能,能够更迅速、更准确地实现需求,大幅提升乘车体验。当操控设备100处于自由状态时,用户可以直接手持操控设备100进行无线操控,大幅提升可操控的范围。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0内设置有收容空间133,信号收发器140、操作模组120和电源150设置在收容空间133内。信号收发器140、操作模组120、电源150与壳体130间设置有缓冲材料,以减少车辆颠簸造成内部电子元件与壳体130间磕碰磨损,延长操控设备100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电源150包含电池仓及充电模组,在固定状态及自由状态下均可充电,以保证位置改变后仍有充足电力启动设备。
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收发器140电连接于操作模组120,操作模组120能够接收用户操作并产生控制信号,信号收发器140能够将控制信号传输至一与操控设备100连接的被控设备。即,操作模组120先与被控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配对,指定二者定向通讯关系,当用户对操作模组120进行触摸、点击、按压等操作时,操作模组120将动作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发送至信号收发器140,信号收发器140再将控制信号定向发送至与操控设备100已配对的被控设备,从而实现通过操控设备100对车内被控设备进行精准、实时、无线操控的功能。被控设备为车辆中控系统中至少一功能模组,包括但不限于门锁、空调、音响等。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0包括基板132和侧板131,侧板131围绕基板132的边缘设置而形成收容空间133。信号收发器140、操作模组120与电源150均固定于基板132表面,以减小操控设备100体积。基板132与侧板131间采用卡扣、螺栓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便于检修、更换零部件。基板132为磁铁板或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板,可拆卸吸附方式为磁吸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吸附方式也可以是真空吸附、卡扣连接等方式。
请参考图2,操控设备100可以设置在车内的预设位置上,所述预设位置可以是但不限于方向盘2、车把手3、扶手箱4、中控台5等位置上。一些实施例中,在车内如方向盘2、车把手3、扶手箱4、中控台5等常用位置预埋磁力装置,所述磁力装置能够产生磁场,基板132受磁场吸引从而将操控设备100固定在车上,所述磁力装置不限于磁铁、电磁装置。要改变操控设备100的位置,只需对其施加外力取下,再靠近目标位置吸附固定即可。除操控设备100的磁吸板外,预埋的磁力装置还可吸附钥匙、手机等含金属材质的物品,充当固定支架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132也可为磁铁板,产生磁场的同时将自身吸附于铁磁性金属部件上,从而将操控设备100吸附固定在把手、车背等部件上。
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模组120为机械按键、触控板和开关的其中一种。参见图1,操作模组120为机械按键,内嵌于壳体130中,且与信号收发器140、电源150连接。用户通过敲击机械按键就能够对车内功能实现无视野盲操控,有助于驾驶员集中注意力,保障行车安全。
一些实施例中,操控设备100还包括显示屏110和控制器160;控制器160设置在收容空间133内,显示屏110电连接于控制器160和电源150,控制器160控制显示屏110显示信息,信息为与被控设备相关联的状态信息和图案信息的其中至少一种。借助显示屏110的显示,用户仅凭操控设备100便能掌握被控设备实时信息,有助于精准化操控。如,当被控设备为车内空调时,将操控设备100与车内空调配对,配对完成后控制器160控制显示屏110显示空调图标及空调当前温度、扬风等状态信息,用户观察信息后确认当前空调未开启,通过敲击按键开启空调,信号收发器140发送“开启”信号至空调控制模块,并接收空调控制模块反馈的状态信息反馈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根据反馈信息更改显示屏110显示为空调已开启及空调当前温度;用户再次观察显示信息后判断当前空调温度较低,通过长按按键提升空调温度,显示屏110随之改变显示的温度数值。
一些实施例中,侧板131围绕基板132的边缘设置而形成一端开口134的收容空间133,显示屏110盖设在开口134上,且位于操作模组120背离基板132的一侧上。当用户操作时,视线能够随手部动作落在显示屏110上,主要应用于操控设备100固定位置较低的情况,更符合用户处在高位需要低头观察的操控习惯。
一些实施例中,操控设备100还包括震动模组170和控制器160,震动模组170设置于收容空间133内,并电连接于控制器160,操作模组120动作时,控制器160控制震动模组170震动以反馈操作结果。通过震动反馈,用户无需观察确认操作结果,更好地实现盲操作,提升操作体验,保障行车安全。
一些实施例中,电源150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组,车内预埋的磁吸装置内置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当操控设备100通过磁吸固定时,磁吸装置随即对操控设备100进行无线充电,无需另外充电即可保证操控设备100的使用电力,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收发器140接收来自一终端设备的控制对象调整指令,控制对象调整指令包括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控制器160用于基于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控制操控设备100与目标被控设备通讯连接,操作模组120所产生的控制信号,能够由信号收发器140经由通讯连接传输至目标被控设备。即用户可使用手机、pad、车机等无线通讯终端设备,改变操控设备100所配对的车内被控设备,实现一个操控设备100即可多用。如,当前操控设备100控制空调,操作模组120产生的控制信号经信号收发器140发送至空调,用户通过车机发出控制对象调整指令,将配对关系更改为操控设备100控制音响,此时用户再操作操控设备100时,操作模组120产生的控制信号将被信号收发器140发送至音响,进而改变音响状态。通过控制对象调整指令,用户能够使用同一操控设备100分别对多个设备进行操控,大幅提升操控设备100的适用性。
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收发器140还可接收来自一终端设备的显示控制指令,控制器160响应显示控制指令控制显示屏110或者触控显示屏121显示图案信息,图案信息与被控设备相关。即用户可通过手机、pad、车机等终端设备,自定义操控设备100显示屏110所显示的内容,便于用户更好地掌握被控设备的实时信息。如,当前操控设备100仅显示空调开关及温度,用户通过手机app对操控设备100进行设置,修改其显示内容为空调开关、温度及扬风状态,操控设备100随即根据用户自定义内容进行显示。
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操控设备100示意图。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操控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操控设备100的区别点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壳体130呈长条形,相较第一实施例方块状的壳体130,适用于更加狭长空间。根据实际布置位置的需求,壳体130及收容空间133还可定制为其他造型,如柱体、长方块等,从而适应更多操控手势及布置地形。
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操控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操控设备100的区别点还在于:显示屏110设置在侧板131上,操作模组120则从开口134上露出。当用户操作时,视线能够从低于手部操作位落在显示屏110上,主要应用于操控设备100固定位置与用户齐平或较高的情况,更符合用户抬手按键的操控习惯。
参见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操控设备100示意图。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操控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操控设备100的区别点还在于:第三实施例的操控设备100还包括触控显示屏121和控制器160,触控显示屏121设置于侧板131背离基板132一侧的表面上,并电连接于控制器160和电源150。操作模组120为触控显示屏121,相较第一实施例,用户通过触控屏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手势操作,如滑动调节、放缩调节、点按触控等,对车内功能的控制更精准、更灵活。控制器160控制触控显示屏121显示信息,信息为与被控设备相关联的状态信息和图案信息的其中至少一种。如,当被控设备为车内空调时,将操控设备100与车内空调配对,配对完成后控制器160控制触控显示屏121显示空调图标及空调当前温度、扬风等状态信息,用户观察信息后确认当前空调未开启,通过点击触控显示屏121上显示的按钮开启空调,信号收发器140发送“开启”信号至空调控制模块,并接收空调控制模块反馈的状态信息反馈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根据反馈信息更改触控显示屏121显示为空调已开启及空调当前温度;用户再次观察信息后判断当前空调温度较低,通过滑动触控显示屏121上滑条提升空调温度,显示屏110随之改变显示的温度数值。
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操控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操控设备100的区别点还在于:操控设备100还包括感应器180,感应器180设置于壳体130表面,并电连接于电源150、信号收发器140和控制器160,控制器160基于感应器180的感应信号确定操控设备100的固定状态,并切断或联通信号接收器与被控设备的通讯。当感应器180感知操控设备100已固定于车体上时,控制器160联通信号接收器与被控设备间的通讯,用户能够通过操控设备100操控车内功能;当操控设备100因颠簸、触碰等意外滑落,感应器180感知操控设备100未固定并反馈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切断信号接收器与被控设备间的通讯,避免误触改变车内功能,用户可通过操作模块动作,或固定操控设备100,恢复信号接收器与被控设备间的通讯。
参见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车控制系统1示意图,包括上述操控设备100和中控模组200,被控设备为中控模组200的其中一功能模组,如门锁控制模组210、空调控制模组220、音响控制模组230、车窗控制模组240等。操控设备100无线连接于中控模组200,中控模组200用以根据操控设备100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车辆的对应功能模组动作。所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蓝牙连接、红外连接、NFC连接、WIFI连接等连接方式。通过上述无线连接控制方式,解除操控设备100的位置限定,用户操控范围更加广泛,操控体验得到大幅提升。
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控设备100安装位置示意图,整车控制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操控设备100,操控设备100分别设置在方向盘2、车把手3、扶手箱4、中控台5等位置上,至少一个操控设备100与至少一个功能模组具有对应关系,对应关系能够基于用户的操作而被改变。即操控设备100与功能模组间对应关系如下:
1、一个操控设备操控一个功能模组,如操控设备a操控空调,操控设备b操控音响。此时,可在车内不同位置布局多个操控设备,各操控设备定向操控不同的功能模组,驾驶员可凭借记忆习惯进行盲操,保障行车安全。
2、一个操控设备操控多个功能模组,如操控设备a可同时操控空调和音响。此时,仅需在一个位置布局一个操控设备,即可实现对多个功能的控制,实现资源最大利用。
3、多个操控设备操控同一功能模组,如操控设备a、操控设备b均用于操控空调。此时,针对同一功能可在车内不同位置同时进行操控,应用于多人乘车环境下,乘客可通过周边固定的操控设备参与车内功能的控制,无需再经由驾驶员进行操控,提升乘客乘车体验,避免驾驶员注意力分散。
以上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不限于一种,用户可自主选择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进行组合使用,提升个性化体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操作模组、电源和信号收发器;所述壳体以可拆卸吸附方式固定于一目标物上;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收容空间;
所述信号收发器、所述操作模组和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电源电连接于所述信号收发器和所述操作模组,以提供电力;
所述信号收发器电连接于所述操作模组,所述操作模组能够接收用户操作并产生控制信号;所述信号收发器能够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一与所述操控设备连接的被控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围绕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而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基板为磁吸板,所述可拆卸吸附方式为磁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模组为机械按键、触控板和开关的其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显示屏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信息,所述信息为与所述被控设备相关联的状态信息和图案信息的其中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围绕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而形成一端开口的所述收容空间,其中,当所述显示屏盖设在所述开口上时,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操作模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上;或者,当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时,所述操作模组从所述开口上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设备还包括触控显示屏和控制器,所述触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所述操作模组为所述触控显示屏,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触控显示屏显示信息,所述信息为与所述被控设备相关联的状态信息和图案信息的其中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设备还包括震动模组和控制器,所述震动模组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操作模组动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震动模组震动以反馈操作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信号收发器接收来自一终端设备的控制对象调整指令,所述控制对象调整指令包括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控制所述操控设备与所述目标被控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操作模组所产生的控制信号,能够由所述信号收发器经由所述通讯连接传输至所述目标被控设备。
10.一种整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1-9任一项所述的操控设备和中控模组,所述被控设备为所述中控模组的其中一功能模组,所述操控设备无线连接于所述中控模组,所述中控模组用以根据所述操控设备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车辆的对应功能模组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整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操控设备,至少一个所述操控设备与至少一个所述功能模组具有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能够基于用户的操作而被改变。
CN202322030955.9U 2023-07-28 2023-07-28 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Active CN220420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0955.9U CN220420062U (zh) 2023-07-28 2023-07-28 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0955.9U CN220420062U (zh) 2023-07-28 2023-07-28 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0062U true CN220420062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4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0955.9U Active CN220420062U (zh) 2023-07-28 2023-07-28 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00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05602A (ko) * 2017-05-09 2020-01-15 젠썸 게엠베하 팬 축 접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05602A (ko) * 2017-05-09 2020-01-15 젠썸 게엠베하 팬 축 접지
KR102266351B1 (ko) 2017-05-09 2021-06-17 젠썸 게엠베하 팬 축 접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20062U (zh) 操控设备以及整车控制系统
WO2014136377A1 (ja) 通信補助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996777B2 (en) Mobile device dock
EP2211310B1 (en) Dual purpose wireless device
JP6065977B2 (ja) 携帯機器を用いた車両操作システム
US20100198428A1 (en) Multi-purpose fob system
US20100176914A1 (en) Control and Signaling Device for Vehicles
CN105163974A (zh) 具有分离的显示单元的机动车信息娱乐系统
EP1772995B1 (en)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al loads of a vehicle
US9533577B2 (en) System for operating an instrument cluster of a vehicle and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hich can be detachably held by a holder on the vehicle
GB2359965A (en) Operating devices in a vehicle remotely via apparatus connected to the steering wheel where the operating elements move in two and/or three dimensions
CN105340248B (zh) 通信系统、车载装置以及方法
JP6628751B2 (ja) 受動無線アクセサリスイッチパック
US116609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nctions of a vehicle using a detachable control device
CN103095943A (zh) 利用智能手机控制车载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EP2332788B1 (en) Antitheft apparatus for equipment with prime mover
CN107831825B (zh) 用于安装到参与车辆上并在其间转移用户配置文件的柔性模块化屏幕装置
CN105247844B (zh) 交通工具用音频装置
JP2002318684A (ja) 自動車内の機能要素またはコントロール類に関する説明情報を供給する情報システム
CN207216325U (zh) 一种无线控制器
KR20220123575A (ko) 사용자 제어 시스템 및 차량을 제어하는 방법
CN203211231U (zh) 车载无线影音娱乐控制系统
US10310611B1 (en) Portable controller
CN105635443A (zh) 一种车载手机控制装置及导航提醒方法
JP2005170338A (ja) 車両用情報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