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3324U - 产氢气合生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产氢气合生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3324U
CN220413324U CN202321731903.8U CN202321731903U CN220413324U CN 220413324 U CN220413324 U CN 220413324U CN 202321731903 U CN202321731903 U CN 202321731903U CN 220413324 U CN220413324 U CN 220413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producing
optimizing
synbiotic
conve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19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天育
杨雅涵
傅宙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generative Health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generative Health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generative Health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generative Health Bio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3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3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 Jellies, Jams, And Syr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产氢气合生元系统,产氢气益生元装置包含第一本体与第一出料单元设置于第一本体下方。产氢气益生菌装置包含第二本体与第二出料单元设置于第二本体下方。合流装置包含合流本体与连接管,合流本体设置于第一出料单元与第二出料单元下方,连接管的一端与合流本体相连通。优化装置包含优化纳米颗粒具有产氢气益生元的装置于本体,整合成为具有氢气合生元组合。装填装置优化产氢气合生元的完整流程与设备,提供人类和动物肠道微生物菌丛的代谢出产氢和肠脑轴是免疫调节因子作用于滋润皮肤、抗压和发炎疾病。

Description

产氢气合生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产氢气合生元系统。
背景技术
「益生菌(probiotics)」一般而言,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称之为「益生菌(probiotics)」。由于肠道菌有数千数万个品种,大多数为正常菌落包括益生菌例如乳酸菌。多数的益生菌都是耐酸或是厌养菌,且在科学研究中证实某一株菌对人体有益之后,则称为益生菌。
「益生元(prebiotics)」是益生菌的营养来源。例如一些不能消化的食物源,在肠道内可以选择性刺激益生菌生长,因而增进人体健康。若两者配合一起使用形成加成效果,则称之为「合生元(synbiotics)」,有助改善肠道系统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然而,目前合生元在功效产生的效率上仍有不足,且尚未有能优化生产合生元的系统。
大量氢气(H2)的使用具有爆炸性,小量氢气的使用具有抗发炎和抗氧化压力的作用。所以细菌(包括霉菌)如果在特定环境的益生元作用下适量的产氢气和免疫调节因子,将具有较佳抗发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因此,现有技术和设备实有待改善透过氢气益生元促进肠脑轴是健康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包含产氢气益生元装置、产氢气益生菌装置、合流装置、优化装置、以及装填装置。产氢气益生元装置包含第一本体与第一出料单元设置于第一本体下方。产氢气益生菌装置包含第二本体与第二出料单元设置于第二本体下方。合流装置包含合流本体与连接管,合流本体设置于第一出料单元与第二出料单元下方,连接管的一端与合流本体相连通。优化装置包含优化本体与输送管,优化本体设置于连接管的另一端并与连接管相连通,输送管的一端与优化本体相连通。装填装置设置于输送管的另一端。整个输送过程可以在粉末或是水相中进行,出料为粉剂、锭剂、胶囊或是水剂包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料单元为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出料单元为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合流装置的连接管的一端与合流本体的底部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合流装置更包含第一搅拌器为适合粉末或水相运作的设备,设置于合流本体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化装置更包含第二搅拌器为适合粉末或水相运作的设备,设置于优化本体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化装置更包含第三本体与第三出料单元,第三出料单元设置于第三本体下方且设置于优化本体上方,第三本体为组合纳米颗粒具有产氢气益生元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出料单元为适合粉末或水相运作的设备,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整合装填装置如产氢合生元包装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化装置的输送管的一端与优化本体的底部相连通。优化产氢气合生元是透过组合纳米颗粒益生元和益生菌的流程与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填装置包括出料为适合产出粉剂、锭剂、胶囊、喷雾或是水剂的装置,设置于输送管的另一端,且位于输送管的下方。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态样将最易于理解。应注意的是,根据行业标准操作规程,各种特征结构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事实上,为了论述的清晰性,可以任意地增大(多)或减小(少)各种特征结构的尺寸(内容)。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的示意图。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优化方式的产氢气合生元的方法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产氢气合生元系统 100:产氢气益生元装置
110:第一本体 120:第一出料单元
200:产氢气益生菌装置 210:第二本体
220:第二出料单元 300:合流装置
310:合流本体 320:连接管
330:第一搅拌器 400:优化装置
410:优化本体 420:输送管
430:第二搅拌器 440:第三本体
450:第三出料单元 500:装填装置
20:方法 S210:步骤
S220:步骤 S230:步骤
S240:步骤 S250:步骤
A:粉剂 B:锭剂
C:胶囊 D:喷雾
E:水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亦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另外,空间相对用语,如「下」、「上」等,是用以方便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在图式中的相对关系。这些空间相对用语旨在包含除了图式中所示的方位以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位。装置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而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对叙述亦可相对应地进行解释。
在本文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词汇,指明其所记载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与/或组件,但不排除其所述或额外的其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与/或其中的群组。
近年来,碳的净零排放兴起,各个地区多提出相关的减碳政策与技术发展。氢气经济(Hydrogen Economy)正在逐渐成形,为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并限制气候变迁,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从水中制造氢气,氢气燃烧后只会将水蒸气释放到大气中、且不排放二氧化碳。利用生物废弃物内细菌和残余纤维可以制造氢气作为发电和发动机应用!这种体外的制氢趋势的产能足够引用为生物体内的产氢气运用于抗氧化和抗发炎应用。
使用吸入少量的氢气可以使用于发炎性疾病和退化性疾病已有许多报告;使用口服镁片在体内产氢气也是应用于保健食品。本实用新型创意在于整合氢气益生元加诸产氢益生菌优化为产出合生元的设备,提供生物体内的产氢气运用于抗氧化和抗发炎应用包括巴金森症、伤口愈合、退化疾病和肺部窘迫等疾病。
氢是一种高能燃料,经常用作火箭燃料,但许多技术挑战阻碍了大规模氢经济的产生。氢气还可以在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燃料电池在与水电解相反的过程中有效地产生电能。截至2019年,氢气主要用作工业原料,主要用于氨和甲醇的生产以及石油精炼。氢气制造技术,主要分类为灰氢、蓝氢、蓝绿氢、与绿氢。灰氢,属于化石碳氢化合物,主要是天然气的蒸汽重整。蓝氢,主要通过碳捕获和储存的碳氢化合物。蓝绿氢,主要通过甲烷热解对甲烷进行热分解,但氢气储存不稳定。绿氢,主要为通过电解水获得可再生能源和电力。
以下列举多个实施例及实验例以更详尽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然其仅为例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为了清楚起见,在领域中为已知的特征并且对于理解所描述的原则为非必需的特征与元件,将会予以省略。
实施例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产氢气合生元系统10,包含产氢气益生元装置100、产氢气益生菌装置200、合流装置300、优化装置400、以及装填装置500。
产氢气益生元装置100包含第一本体110与第一出料单元120,第一出料单元120设置于第一本体110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料单元120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第一出料单元120为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具体而言,第一出料单元120是属于现有习知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具体而言,将产氢益生元填装于第一本体110内,当要进行混和时,产氢益生元经由第一出料单元120流出。通过上宽下窄的设计,使产氢益生元能被控制流量与流向。
产氢气益生菌装置200包含第二本体210与第二出料单元220,第二出料单元220设置于第二本体210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料单元220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第二出料单元220为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具体而言,第二出料单元220是属于现有习知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具体而言,将产氢益生菌填装于第二本体210内,当要进行混和时,产氢益生菌经由第二出料单元220流出。通过上宽下窄的设计,使产氢益生菌能被控制流量与流向。
合流装置300包含合流本体310、连接管320、与第一搅拌器330,合流本体310设置于第一出料单元120与第二出料单元220下方,连接管320的一端与合流本体310相连通。第一搅拌器330设置于合流本体310的底部,第一搅拌器330为适合粉末或水相运作的设备;具体而言,第一搅拌器330是属于现有习知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具体而言,产氢益生元与产氢益生菌汇集于合流本体310,并经由第一搅拌器330混和,以获得产氢合生元。
优化装置400包含优化本体410、输送管420、第二搅拌器430,优化本体410设置于连接管320的另一端并与连接管320相连通,输送管420的一端与优化本体410相连通。换言之,连接管320的一端与合流本体310相连通、连接管320的另一端与优化本体410相连通,使合流本体310与优化本体410通过连接管320相连通。第二搅拌器430设置于优化本体410的底部,第二搅拌器430为适合粉末或水相运作的设备;具体而言,第二搅拌器430是属于现有习知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20的两端分别设有控制阀,以控制合流本体310内的产氢合生元流向优化本体4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化装置400更包含第三本体440与第三出料单元450,第三出料单元450设置于第三本体440下方且设置于优化本体410上方,第三本体440为组合纳米颗粒具有产氢气益生元的装置,第三出料单元450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整合装填装置500(如产氢合生元包装设备);具体而言,第三本体440是属于现有习知作为组合纳米颗粒具有产氢气益生元的设备。具体而言,纳米材质填装于第三本体440内,当要进行混和时,纳米材质经由第三出料单元450释出。通过上宽下窄的设计,使纳米材质能被控制释出的总量与释出方向。纳米材质被释入优化本体410内,并经由第二搅拌器430混和纳米材质与产氢合生元,粉末或是水相中进行,以获得优化产氢合生元。
装填装置500设置于输送管420的另一端。换言之,输送管420的一端与优化本体410相连通、输送管420的另一端与装填装置500相连通,使位于优化本体410内的优化产氢合生元通过输送管420输送至装填装置500,以进行分装与填充为粉剂A、锭剂B、胶囊C、喷雾D或是水剂E包装的整合输出。具体而言,装填装置500是属于现有习知的设备,做为产出粉剂A、锭剂B、胶囊C、喷雾D或水剂E的现有习知装置。
虽然下文中利用一系列的操作或步骤来说明在此揭露的方法,但是这些操作或步骤所示的顺序不应被解释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某些操作或步骤可以按不同顺序进行及/或与其它步骤同时进行。此外,并非必须执行所有绘示的操作、步骤及/或特征才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此所述的每一个操作或步骤可以包含多个子步骤或动作。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产氢气合生元的方法流程图。本实用新型的产氢气合生元的方法20包含:步骤S210,将产氢益生元填装于第一本体110;步骤S220,将产氢益生菌填装于第二本体210;步骤S230,混和产氢益生元与产氢益生菌于适合粉状或水相的合流本体310,获得产氢合生元;步骤S240,混和产氢合生元与纳米材质于优化本体410,获得优化产氢合生元;步骤S250,装填优化产氢合生元于装填装置500,其为产出粉剂A、锭剂B、胶囊C、喷雾D或水剂E的装置。
在步骤S210中,将产氢益生元填装于第一本体110,当要进行混和时,产氢益生元经由第一出料单元120流出。通过上宽下窄的设计,使产氢益生元能被控制流量与流向。在一些实施例中,产氢益生元包括,但不限于姜黄素、小檗碱(黄连素)、儿茶素、膳食纤维、菊粉(inulin)、木糖、甘露糖、糊精、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菊粉是一种天然可溶性膳食纤维,来自菊苣植物的根部。它是由许多果糖单元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碳水化合物(一种多醣)。菊粉和低聚果糖,也称为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属于果聚醣类碳水化合物。这些健康食品成分的其他同义词是菊苣根纤维和菊苣根萃取物。这里的菊粉一词指所有类型的菊粉,包括低聚果糖和菊苣根纤维。
在步骤S220中,将产氢益生菌填装于第二本体210当要进行混和时,产氢益生菌经由第二出料单元220流出。通过上宽下窄的设计,使产氢益生菌能被控制流量与流向。在一些实施例中,产氢菌包括,但不限于梭菌属(Clostridium)、双歧杆菌属(Bifidobaererium)、龟山岛嗜高温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肠杆菌科属(Enterobaeteriaceac)、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一种或多种。
在步骤S230中,混和产氢益生元与产氢益生菌于适合粉状或水相的合流本体310,获得产氢合生元。具体而言,产氢益生元与产氢益生菌汇集于合流本体310,并经由第一搅拌器330混和,以获得产氢合生元。产氢益生元与产氢益生菌以适当比例进行混和,以获得产氢效率高的产氢合生元。
步骤S240中,混和产氢合生元与纳米材质于优化本体410,获得优化产氢合生元。具体而言,纳米材质填装于第三本体440内,当要进行混和时,纳米材质经由第三出料单元450释出。通过上宽下窄的设计,使纳米材质能被控制释出的总量与释出方向。纳米材质被释入优化本体410内,并经由第二搅拌器430混和纳米材质与产氢合生元,以获得优化产氢合生元。在一些实施例中,纳米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纳米铁。在一些实施例中,纳米材质内容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纳米铁氧化还原制造氢气。
步骤S250中,装填优化产氢合生元于装填装置500,其为产出粉剂A、锭剂B、胶囊C、喷雾D或水剂E的装置。具体而言,优化产氢合生元通过输送管420从优化本体410输送至装填装置500,以进行分装与填充运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一定浓度的氢分子存在气相或水相中,可让使用者透过吸入或是口服富含氢分子,使身体气道或肠道产出氢气和免疫调节因子促进循环及新陈代谢,且有抗氧化的辅助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喷雾或是吸入气体流速(50~100ml/min)水中的氢气浓度为约一百万分之一(1parts per million,1pp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吸入或是口服氢气合生元后,再将使用者透过喷雾呼吸道和口服肠胃道黏膜吸收含有氢气的合生元增加循环、代谢、免疫调节促进抗发炎和抗氧化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输氢气或氢水合生元至面盆浸泡使用者的脸部、身体或足部,达到人类和动物的身体保湿、抗皱、抗发炎、抗氧化及肌肤紧致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头部后仰使头部及后颈部泡入氢水中,刺激头颈部血液循环,达到放松头颈部的肌肉,释放抗压与发炎疾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宠物可以直接在口服或是清洗后享受泡澡乐趣,利用喷雾、口服或浸泡设备氢气合生元暴露的宠物可降低异味、改善皮肤干燥、抗压和抗发炎、提升毛发柔顺度和光泽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产氢气益生元装置,包含第一本体与第一出料单元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下方;
产氢气益生菌装置,包含第二本体与第二出料单元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下方;
合流装置,包含合流本体与连接管,该合流本体设置于该第一出料单元与该第二出料单元下方,该连接管的一端与该合流本体相连通;
优化装置,包含优化本体与输送管,该优化本体设置于该连接管的另一端并与该连接管相连通,该输送管的一端与该优化本体相连通;以及
装填装置,设置于该输送管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料单元为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料单元为适合粉末或水相的设备,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合流装置的该连接管的一端与该合流本体的底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合流装置更包含第一搅拌器为适合粉末或水相运作的设备,设置于该合流本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优化装置更包含第二搅拌器为适合粉末或水相运作的设备,设置于该优化本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优化装置更包含第三本体与第三出料单元,该第三出料单元设置于该第三本体下方且设置于该优化本体上方,该第三本体为组合纳米颗粒具有产氢气益生元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出料单元为适合粉末或水相运作的设备,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优化装置的该输送管的一端与该优化本体的底部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产氢气合生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填装置设置于该输送管的另一端,该装填装置为适合产出粉剂、锭剂、胶囊、喷雾或水剂的装置。
CN202321731903.8U 2023-06-02 2023-07-04 产氢气合生元系统 Active CN22041332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5645 2023-06-02
TW112205645U TWM646795U (zh) 2023-06-02 2023-06-02 產氫氣合生元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3324U true CN220413324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1903.8U Active CN220413324U (zh) 2023-06-02 2023-07-04 产氢气合生元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3324U (zh)
TW (1) TWM64679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6795U (zh) 202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3817A (zh) 一种黑木耳膨化超微粉的制备方法
CN103798541B (zh) 无抗生素的育肥期猪饲料
CN103125779A (zh) 一种肉鸡用生物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60557A (zh) 一种酵母发酵生产制备富硒鸡饲料的方法
CN108308468A (zh) 一种具有通便、养胃功能的铁皮石斛酵素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20413324U (zh) 产氢气合生元系统
CN105533684A (zh) 以抗性淀粉为壁材的肠道益生菌微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03385925A (zh)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火麻仁酶解发酵液及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160629A (zh) 自供电便携式生态系统
CN107853478A (zh) 一种降低牛甲烷排放的含酶中草药发酵饲料添加剂
CN106072660B (zh) 一种负载纳米硒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23015A (zh) 一种肉仔鸡专用合生素
CN106334245A (zh) 一种便携式氢气呼吸机
CN106381125A (zh) 中草药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高储气密度气体水合物中的应用
CN103495136A (zh) 一种治疗畜禽胃肠道寄生虫病的发酵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50912A (zh) 能有效利用自然能及外力的自供电生态系统
CN207760334U (zh) 一种利用沼液喷淋提高沼气产量的装置
CN106150913A (zh) 能有效利用自然能的自供电生态系统
CN104306398A (zh) 负氢离子抗氧化剂和锌、硼元素补充剂的低成本制备方法
CN202539172U (zh) 一种用仿生学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装置
CN100333652C (zh) 一种微米糖参马桃花鹿补肾消疲奶粉制备方法
CN103283970A (zh) 一种凝结芽孢杆菌饲料添加剂
CN106242023A (zh) 氧气循环利用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CN106150914A (zh) 自供电生态系统
CN203219910U (zh) 分子共振饲料发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