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4206U - 载药支架 - Google Patents

载药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4206U
CN220404206U CN202320963930.1U CN202320963930U CN220404206U CN 220404206 U CN220404206 U CN 220404206U CN 202320963930 U CN202320963930 U CN 202320963930U CN 220404206 U CN220404206 U CN 220404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g
wire
medicine
layer metal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39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兵民
刘晶
徐善才
郝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mat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mat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mat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mat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39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04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4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4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载药支架,所述载药支架包括若干复合丝,若干复合丝相连接并形成网状且中空的载药支架,复合丝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多个中间层金属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内层金属丝外,且多个呈间隔分布的中间层金属管共同形成复合丝的中间层,外层金属管套置并连接在多个中间层金属管外,外层金属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药物功能小孔。上述载药支架,多个呈间隔分布的中间层金属丝能够提供较好的柔顺力,使得载药支架的柔顺力较好。而且采用三层结构,结构强度较好,能够提高支撑力,不易发生移位,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而且载药支架上的复合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

Description

载药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载药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易发生移位的载药支架。
背景技术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通常累及颅内动脉,包括被颅骨和硬脑膜包裹的动脉和位于蛛网膜下腔的动脉。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栓栓塞,并伴有或不伴有低灌注,导致短暂或永久性脑缺血事件。缺血性中风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高复发率要求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有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表明,药物治疗短期安全性较好,但长期卒中复发率仍较高,且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较高(狭窄≥70%,≤99%)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显著。血管内介入治疗由于创伤较小,术后血管即刻开通率高,但一年内支架再狭窄率较高。而支架上装载雷帕霉素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从而减少远期再发卒中的风险。
现有的载药支架大多采用激光雕刻的方法加工而成,但激光雕刻支架的柔顺性较差。编织支架虽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和贴壁性,但是编织的支架因支撑力较低,容易产生移位的现象,影响产品的有效性。因此兼顾金属支架的柔顺性和支撑力对于支架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支撑力、柔顺力较好及不易发生移位的载药支架。
本申请提供一种载药支架,包括若干复合丝,若干所述复合丝相连接并形成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所述复合丝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且多个呈间隔分布的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共同形成所述复合丝的中间层,所述外层金属管套置并连接在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所述外层金属管连接所述中间层,所述内层金属丝具有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外层金属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药物功能小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功能小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不规则形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功能小孔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功能小孔在所述复合丝径向的尺寸为0.03-0.1mm,在所述复合丝轴向上的尺寸为0.05-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金属丝与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均呈紧密结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金属管与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均呈紧密结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丝具有冷拔成形结构,且在冷拔成形之前,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所述冷拔变形量为30%-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药支架包括多个由所述复合丝形成环形折线状结构,多个所述环形折线状结构相邻的连接点相焊接并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药支架包括由所述复合丝形成的平面菱形网状结构,所述平面菱形网状结构弯曲并将弯曲后的首尾邻接的连接点相焊接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药支架的网状呈菱形孔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药支架整体呈中空圆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呈间隔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的间距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复合丝之间的连接通过各复合丝的所述中间层金属管相焊接。或者说,所述载药之间的复合丝之间的连接点均为所述中间层金属管,且所述连接点为焊接连接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功能小孔表面覆盖了可吸收膜层,也即设置有人体吸收的膜层,如此膜层的设置可以对药物进行延缓药物释放。例如,所述药物功能小孔中填充有药物,例如,所述药物包括紫杉醇和雷帕霉素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载药支架,包括若干复合丝,若干所述复合丝相连接并形成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所述复合丝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如此,多个呈间隔分布的中间层金属丝能够提供较好的柔顺力,使得载药支架的柔顺力较好。而且采用三层结构,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结构强度较好,能够提高支撑力,不易发生移位,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而且载药支架上的复合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复合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复合丝的带内轮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复合丝的内层金属丝和中间层金属管插入外层金属管中的状态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复合丝开设药物功能小孔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制作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制作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制作方法的复合丝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载药支架的制作方法的复合丝形成平面菱形网状结构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载药支架,请参阅图1,载药支架10包括若干复合丝11,若干所述复合丝11相连接并形成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10,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复合丝11包括内层金属丝111、外层金属管112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113,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113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111外,且多个呈间隔分布的所述中间层金属管113共同形成所述复合丝的中间层,所述外层金属管112套置并连接在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113外,所述外层金属管112连接所述中间层,所述内层金属丝111具有中空管状结构,请参阅图5,所述外层金属管11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药物功能小孔1121,例如,多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1121均与所述内层金属丝111的中空管状结构相连通,当然也可以不连通,再如,所述药物功能小孔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之间的间隙相连通,再如,小孔的位置位于复合管的中空部分,也即小孔于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不重叠,或者说小孔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的安装位置相错开。药物功能小孔可以作为支架的载药孔和药物释放孔,加工小孔的方法可以是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例如,所述药物功能小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不规则形态中的至少一种,当然,不规则形状例如为异性孔,非圆形孔、多边形孔、椭圆形孔、圆角矩形孔、跑道形孔等,当然也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任何其它形状孔,可以用于提供载药孔和药物释放孔功能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功能小孔在所述复合丝径向的尺寸为0.03-0.1mm,在所述复合丝轴向上的尺寸为0.05-3mm,如此,能够较好地提供载药作用和药物释放作用。上述载药支架,包括若干复合丝,若干所述复合丝相连接并形成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所述复合丝包括内层金属丝111、外层金属112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113,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如此,多个呈间隔分布的中间层金属丝能够提供较好的柔顺力,使得载药支架的柔顺力较好。而且采用三层结构,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结构强度较好,能够提高支撑力,不易发生移位,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而且载药支架上的复合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金属丝111与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113均呈紧密结合。再如,所述外层金属管112与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113均呈紧密结合。如从,结合紧密性较好。再如,所述复合丝11具有冷拔成形结构,也即,所述复合丝在组合内层金属丝111、外层金属112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113后,采用冷拔成形工艺冷拔至所需尺寸,冷拔成形后的结构即为冷拔成形结构。具体的,在冷拔成形之前,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所述冷拔变形量为10%-75%,优选的,所述冷拔变形量为30%-40%。如此,拉拔完成后,内层金属丝与中间层金属管紧密结合;中间层金属管与外层金属管紧密结合。经申请人研究发现,通过将冷拔变形量为30%-40%,且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时,形成的复合丝刚性及柔顺性较好,而且在载药和释放药过程中,不易变形,且能够在保证适当弯曲性的前提下,支架不易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载药支架10包括多个由所述复合丝11形成环形折线状结构12,多个所述环形折线状结构12相邻的连接点121相焊接并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10。图6中,示意出了由环形折线状结构12形成载药支架10的A、B、C、D的四个过程,在A过程中,所述复合丝11形成环形折线状结构12;在B过程中,相邻两个环形折线状结构12相互靠拢,且相邻两个连接点121相互靠近;在C过程中,相邻两个环形折线状结构12的相邻两个连接点121相互焊接,在D过程中,多个环形折线状结构12依次将相邻的两个连接点121相互焊接,即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10。如此,使支架上的复合丝11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同时非焊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顺性。再如,环形折线状结构12的各复合丝11可以预先采用热定型形成环形折线结构,然后再将环形折线结构首尾焊接形成所述环形折线状结构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载药支架10包括由所述复合丝11形成的平面菱形网状结构13,所述平面菱形网状结构13弯曲并将弯曲后的首尾邻接的连接点131相焊接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10。图7中,示意出了由平面菱形网状结构13形成载药支架10的A、B、C的三个过程,图7的A过程中,由所述复合丝11形成的平面菱形网状结构13,可以预先采用热成型工艺将述复合丝11平面折线状结构,再将多个平面折线状结构相邻节点连接形成所述平面菱形网状结构13,图7的B过程中,再用热成型工艺将平面菱形网状结构13弯曲形成环状未封闭结构13a,并让首尾相邻的连接点131相互靠拢,图7的C过程中,将相邻的连接点131相固定,例如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而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10。如此,邻的两组复合管通过将中间层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支架上的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同时非焊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载药支架10的网状呈菱形孔状。再如,所述载药支架10整体呈中空圆形截面。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架的支撑力,同时非焊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112呈间隔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的间距相等。再如,请继续参阅图5,多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112呈三个一组,各组药物功能小孔之间的间距相等。再如,每一组的三个药物功能小孔112中,其相互间距相等。如此,能够较好地提供载药和释药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复合丝之间的连接通过各复合丝的所述中间层金属管相焊接。或者说,所述载药之间的复合丝之间的连接点均为所述中间层金属管,且所述连接点为焊接连接点。具体的,将连接中间层所处的位置为每组丝的连接点上。将外层管通过磨削、抛光等方法去掉一部分,露出部分中间层,中间层为不锈钢管等易于焊接的材料。每组丝单独定型并将中间层露出来后,相邻的两组复合管通过将中间层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支架上的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同时非焊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功能小孔表面覆盖了可吸收膜层,也即设置有人体吸收的膜层,如此膜层的设置可以对药物进行延缓药物释放。例如,所述药物功能小孔中填充有药物,例如,所述药物包括紫杉醇和雷帕霉素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载药支架,包括若干复合丝,若干所述复合丝相连接并形成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所述复合丝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如此,多个呈间隔分布的中间层金属丝能够提供较好的柔顺力,使得载药支架的柔顺力较好。而且采用三层结构,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结构强度较好,能够提高支撑力,不易发生移位,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而且载药支架上的复合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载药支架的制作方法,所述载药支架为如上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载药支架,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分别提供所述内层金属丝、所述外层金属管及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其中,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金属丝的材质包括镍钛合金、镍钛基合金、钴铬合金、铂金或钯金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中间层金属管材质包括镍钛合金、不锈钢、钴铬合金、铂金、铂钨合金、铂铱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和/或,所述内层金属丝的材质包括镍钛合金、镍钛基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选用内部为金属丝、中间层金属管,外部为外层金属管,依次相互紧密结合形成复合丝,后续用来编制形成载药支架。
具体实际应用中,金属丝外径与金属管外径的比例按照产品最终所需的强度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金属丝的外径略小于中间层金属管的内径,金属丝外径小于金属管内径0.01-0.15mm。中间层的金属管的外径略小于外层的内径,中间层金属管外径小于金属管内径0.01-0.15mm。除去中间层金属管的位置,外层金属管与内层金属丝之间为中空结构。内层金属丝与外层金属管的尺寸按照最终产品所需的强度进行调整,中间层金属管所处的位置依据产品不同部分的功能进行确定。
S200:将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并将所述外层金属管套置并连接在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形成复合胚体;
具体的,复合管胚体为三层结构,内层为金属丝,中间层为间隔分开的金属管,外层为金属管。将内层金属丝依次穿入中间层金属管中,相邻的两个中间层金属管之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相邻两个中间层金属管之间为中空结构,内层金属丝连接中间层金属管。请参阅图8,其为内层金属丝、所述外层金属管及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形成复合丝的若干过程,分别为A、B、C、D、E、F、G、H的七个过程。
图8的A过程中,内层金属丝与中间层金属管对齐后依次将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也即形成了图8的B过程,内层金属丝依次穿入中间层金属管。图8的C过程为内层金属丝穿入中间层金属管后状态,相邻中间层金属管呈间隔分布,间距可相等或者至少部分相异,优选的,相邻中间层金属管间距相等,内层金属丝连接中间层金属管。图8的D过程为内层金属丝和中间层金属管组合体在与外层金属管穿过前的状态图,图8的E过程为内层金属丝和中间层金属管组合体正穿过外层金属管的状态图,图8的F过程为内层金属丝和中间层金属管组合体穿入外层金属管后的状态图,所述外层金属管套置并连接在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形成复合胚体。图8的G过程实际为复合胚体中的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的位置示意图。
S300:将所述复合胚体分别依次进行一体拉拔处理、退火处理、表面处理形成复合丝;
图8的H过程为将复合坯体进行一体拉拔处理后整体变长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将复合坯体进行一体拉拔及单次或数次退火,退火温度为600-900℃;
例如,所述一体拉拔处理为冷拔处理,冷拔变形量为10%-75%;优选的,所述冷拔处理中,冷拔变形量为30%-40%。
例如,采用液压拉拔一体机进行拉拔处理。例如,将复合胚体进行一体拉拔及单次或数次退火。例如,所述退火处理中,退火温度为600-900℃;例如,所述一体拉拔处理为冷拔处理,冷拔变形量为10%-75%;优选的,所述冷拔处理中,冷拔变形量为30%-40%。如此,经申请人研究发现,通过将冷拔变形量为30%-40%,且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时,形成的复合丝刚性及柔顺性较好,而且在载药和释放药过程中,不易变形,且能够在保证适当弯曲性的前提下,支架不易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载药支架弯曲性能差,编织的支架因支撑力较低,容易产生移位的现象,影响产品的有效性。因此,载药支架制作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整体维持一定的弯曲性,以便通过迂曲血管,另一方面,载药支架内部要维持一定的刚性和支撑力,同时要保证具有一定的柔顺性,避免因载药支架内部发生移位而使得载药及释药失效。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时,且将冷拔变形量为30%-40%,能够确保复合丝变形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在弯曲性和刚性之间上的较好平衡,形成的复合丝刚性及柔顺力较好,能够提供较好的支撑力,而且在载药释药过程,不易变形移位。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复合胚体进行表面处理,以去除去掉表面的氧化物并使表面光亮。例如,所述表面处理为机械剥离、机械磨削、化学处理和电抛光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机械剥离、机械磨削、化学处理或电抛光的方式将三层金属复合体的最外一层金属管去掉,或者采用这些方式的组合去掉最外层金属管的表层氧化物,余下紧密结合的金属丝和中间层的金属管。将金属丝和金属管的复合丝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去掉表面的氧化物并使表面光亮,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是电抛光、化学处理和机械抛光,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
S400:将所述复合丝定型并编制形成载药支架,其中相邻所述复合丝通过焊接方式相互固定以形成环形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
上述载药支架的制作方法,采用述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其中,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中间层金属管采用强度较大的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钴铬合金等材质,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将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并将所述外层金属管套置并连接在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形成复合胚体,将复合胚体分别依次进行一体拉拔处理、退火处理、表面处理,能够提高复合丝的刚性和支撑力,例如金属管采用不锈钢材料的部位,其刚度相对于镍钛合金材料,提高了300%。将复合丝制作形成载药支架,载药支架圆周部分位置采用非镍钛的强度较大的材料,且支架在轴向以及收缩张开的过程中承受小于1%的变形,其结构强度较好,能够提高支撑力,不易发生移位,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而且,相邻所述复合丝通过焊接相固定以形成环形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复合丝通过焊接固定起来,进一步使载药支架上的复合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此外,多个呈间隔分布的中间层金属丝能够提供较好的柔顺力,使得载药支架的柔顺力较好。而且采用三层结构,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结构强度较好,能够提高支撑力,不易发生移位,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而且载药支架上的复合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冷拔处理中,冷拔变形量为10%-75%,优选的,所述冷拔处理中,冷拔变形量为30%-40%,经申请人研究发现,通过将冷拔变形量为30%-40%,且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时,形成的复合丝刚性及柔顺性较好,而且在载药和释放药过程中,不易变形,且能够在保证适当弯曲性的前提下,支架不易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复合丝定型并编制形成载药支架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复合丝上开设多个药物功能小孔。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在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中留有相应小孔,当然也可以在形成复合丝之后再开设多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优选的选择后者。例如,在中空复合管上加工数个药物功能小孔(后续简称小孔),小孔的位置位于复合管的中空部分,也即小孔于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不重叠,或者说小孔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的安装位置相错开。小孔形态可为圆形、方形、不规则形态。中空复合管径上的小孔在径向的尺寸为0.03-0.1mm,在轴向上的尺寸为0.05-3mm。加工小孔的方法可以是激光加工和电火花加工中的至少一种,且不限于此。加工的小孔作为支架的载药孔和药物释放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药支架为多根复合丝组成,其中,所述步骤S400:将所述复合丝定型并编制形成载药支架,包括步骤S411、步骤S412、步骤S413及步骤S414,具体的为如下步骤:
S411:将所述复合丝分别按照预设尺寸进行截断处理;
将复合丝进行截断。截断的复合丝的长度可以根据目标尺寸支架的每一组丝的长度进行截断,或者依据整个支架需要的金属丝的长度进行截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每一组丝的长度可以参照图9的A或者B过程中的复合丝定型后形状的长度而定。需要说明的是,图9及图7为其中一种编制形成载药支架的过程,先由图9制定形成平面菱形网状结构,然后再由图7将平面菱形网状结构制成载药支架。
S412:将各所述复合丝定型成平面折线状结构;
S413:将各所述平面折线状结构相互焊接并定型形成平面菱形网状结构;
S414:所述平面菱形网状结构弯曲并将弯曲后的首尾邻接的连接点相焊接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
具体的,请参阅图9的A过程,其为将复合丝定型成平面折线状结构。将每组复合丝放置在热定型工装中进行热定型,定型后的形状为平面折线状结构。再如,中间层金属管所处的位置为每组复合丝的连接点,或者说是折点上,非连接点部分上带有药物功能小孔或者栽药孔。具体的,将复合丝的外金属层管通过磨削、抛光等方法去掉一部分,露出部分中间层金属管,中间金属管为不锈钢管等易于焊接的材料。每组复合丝单独定型并将中间层金属管露出来后,相邻的两个平面折线状结构通过将中间层金属管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支架上的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同时非焊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顺性。每组复合丝单独定型形成平面折线状结构后,将相邻的两组平面折线状结构进行焊接,焊接点为两组平面折线状结构上设置的连接点(如图9的A过程、B过程、C过程及D过程所示),图9的A过程为单个平面折线状结构的示意图及局部J的放大图,可以看出其上具有药物功能小孔,图9的B过程为将相邻两组平面折线状结构靠拢,图9的C过程为将相邻两个平面折线状结构的连接点相固定,比如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图9的D过程为多个平面折线状结构相互连接后形成平面菱形网状结构。相邻的两个平面折线状结构可以是同一种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结构。将不同组的平面折线状结构依次焊接后(如图9的D过程所示)形成平面菱形网状结构。请继续参阅图7,其为将平面菱形网状结构形成载药支架的过程,首先将焊接在一起的平面菱形网状结构定型成圆环状态(如图7的B过程所示),再将圆环的首尾相互焊接成支架最终形态(如图7的C过程所示),即形成载药支架。
请参阅图6,其为采用复合丝编制载药支架的另外一个具体实施例。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药支架为多根复合丝组成,其中,所述步骤S400:将所述复合丝定型并编制形成载药支架,包括步骤S421、步骤S422、步骤S42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21:将所述复合丝分别按照预设尺寸进行截断处理;
将复合丝进行截断。截断的复合丝的长度可以根据目标尺寸支架的每一组丝的长度进行截断,或者依据整个支架需要的金属丝的长度进行截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每一组丝的长度可以参照图6的A过程中的每一组复合丝定型后形状的长度而定。
S422:将各所述复合丝定型并首尾焊接相连接形成环形折线状结构;
请参阅图6的A过程,其为环形折线状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将每组复合丝放置在热定型工装中进行热定型,定型后的形状为环形折线状结构。
S423:将各所述环形折线状结构依次相互焊接固定形成环形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
图6中,示意出了由环形折线状结构12形成载药支架10的A、B、C、D的四个过程,在A过程中,所述复合丝11形成环形折线状结构12;在B过程中,相邻两个环形折线状结构12相互靠拢,且相邻两个连接点121相互靠近;在C过程中,相邻两个环形折线状结构12的相邻两个连接点121相互焊接,在D过程中,多个环形折线状结构12依次将相邻的两个连接点121相互焊接,即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10。如此,使支架上的复合丝11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同时非焊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顺性。再如,环形折线状结构12的各复合丝11可以预先采用热定型形成环形折线结构,然后再将环形折线结构首尾焊接形成所述环形折线状结构12。
本实施例中,将每组复合丝放置在热定型工装中进行热定型,定型后的形状为环形折线状结构(如图6的A过程所示)。将连接中间层所处的位置为每组丝的连接点上。将外层管通过磨削、抛光等方法去掉一部分,露出部分中间层,中间层为不锈钢管等易于焊接的材料。每组复合丝单独定型并将中间层露出来后,将每组丝的头尾进行焊接从而成为闭合的环形折线状结构(如图6的A过程所示)。相邻的两组如图6的A过程所示通过将中间层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如图6的B过程和C过程所示),焊接完成后的形态为支架的最终构型(如图6的D过程),即形成所述载药支架10。
相邻的两组环形折线状结构可以是同一种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结构。由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不同组的复合管进行焊接,支架上每组复合管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同时非焊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定型处理中,定型为热定型处理,所述热定型的温度为350~580℃。例如,热定型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定型、曲面定型、超弹型调控热处理,热定型的温度为350~580℃。本实施例中,将焊接完成的支架进行热处理以消除产品焊接后产生的应力,热处理的温度350-580℃,热处理时间为10分钟以内。如此,能够进一步保证载药支架的支撑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形成载药支架之后,还包括对所述载药支架行表面处理,将产品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机械抛光、电化学抛光、磨粒流抛光、化学抛光等方法以及它们的组合,其中优选为机械抛光与电化学抛光的组合。如此,能够进一步保证载药支架的支撑力。
例如,药物功能小孔,也即载药孔内装载有药物,药物可包括紫杉醇或雷帕霉素。支架外表面设置有人体吸收的膜层,表面膜层覆盖支架表面的小孔,用于延缓药物释放。
上述载药支架的制作方法,采用述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其中,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中间层金属管采用强度较大的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钴铬合金等材质,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将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并将所述外层金属管套置并连接在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形成复合胚体,将复合胚体分别依次进行一体拉拔处理、退火处理、表面处理,能够提高复合丝的刚性和支撑力,例如金属管采用不锈钢材料的部位,其刚度相对于镍钛合金材料,提高了300%。将复合丝制作形成载药支架,载药支架圆周部分位置采用非镍钛的强度较大的材料,且支架在轴向以及收缩张开的过程中承受小于1%的变形,其结构强度较好,能够提高支撑力,不易发生移位,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而且,相邻所述复合丝通过焊接相固定以形成环形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复合丝通过焊接固定起来,进一步使载药支架上的复合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此外,多个呈间隔分布的中间层金属丝能够提供较好的柔顺力,使得载药支架的柔顺力较好。而且采用三层结构,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结构强度较好,能够提高支撑力,不易发生移位,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而且载药支架上的复合丝之间不容易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支架的支撑力。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冷拔处理中,冷拔变形量为10%-75%,优选的,所述冷拔处理中,冷拔变形量为30%-40%,经申请人研究发现,通过将冷拔变形量为30%-40%,且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时,形成的复合丝刚性及柔顺性较好,而且在载药和释放药过程中,不易变形,且能够在保证适当弯曲性的前提下,支架不易变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例如”、“又如”等,旨在对本申请进行举例说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复合丝,若干所述复合丝相连接并形成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所述复合丝包括内层金属丝、外层金属管及多个中间层金属管,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呈间隔套置并连接在所述内层金属丝外,且多个呈间隔分布的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共同形成所述复合丝的中间层,所述外层金属管套置并连接在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所述外层金属管连接所述中间层,所述内层金属丝具有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外层金属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药物功能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功能小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药物功能小孔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功能小孔在所述复合丝径向的尺寸为0.03-0.1mm,在所述复合丝轴向上的尺寸为0.05-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金属丝与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均呈紧密结合;和/或,所述外层金属管与多个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均呈紧密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丝具有冷拔成形结构,且在冷拔成形之前,所述内层金属丝外径小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内径0.01-0.15mm;所述外层金属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层金属管外径0.01-0.15mm,冷拔变形量为10%-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支架包括多个由所述复合丝形成的环形折线状结构,多个所述环形折线状结构相邻的连接点相焊接并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支架包括由所述复合丝形成的平面菱形网状结构,所述平面菱形网状结构弯曲并将弯曲后的首尾邻接的连接点相焊接形成所述网状且中空的所述载药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支架的网状呈菱形孔状,和/或,所述载药支架整体呈中空圆形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功能小孔表面覆盖了可吸收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呈间隔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药物功能小孔的间距相等;和/或,若干复合丝之间的连接通过各复合丝的所述中间层金属管相焊接。
CN202320963930.1U 2023-04-25 2023-04-25 载药支架 Active CN220404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3930.1U CN220404206U (zh) 2023-04-25 2023-04-25 载药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3930.1U CN220404206U (zh) 2023-04-25 2023-04-25 载药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4206U true CN220404206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1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3930.1U Active CN220404206U (zh) 2023-04-25 2023-04-25 载药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4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3152B2 (en) Helical hybrid stent
EP0975279B1 (en) Prostheses with selectively welded crossing strands
US7226475B2 (en) Stent with variable properties
CN104487024B (zh) 支架和支架送递装置
EP1955673B1 (en) Flexible st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40143317A1 (en) Medical devices
JP5895325B2 (ja) 薬剤溶出型医療器具の作成方法
WO1998046168A9 (en) Prostheses with selectively welded crossing strands
CN103153354A (zh) 形成药物溶出性医疗器械的方法
CA2607689A1 (en) Tubular stent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455657A (zh) 一种预防中风的可植入编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A2606546A1 (en)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7038272B2 (ja) 一体型医療デバイス、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170035589A1 (en) Monolithic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EP2938290B1 (en) Stents having a hybrid pattern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220404206U (zh) 载药支架
EP3123983B1 (en) Flexible stent
CN116965991A (zh) 载药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RU2637619C2 (ru) Спиральный гибридный стент
CN219439316U (zh) 取栓支架
JP4835113B2 (ja) ステント
CN213156741U (zh) 一种自膨支架
CN115778488A (zh) 取栓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CN218852900U (zh) 血液透析专用支架
US20210378849A1 (en) Stent with Enhanced Low Crimping Prof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