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5269U - 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 Google Patents

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5269U
CN220375269U CN202321612687.5U CN202321612687U CN220375269U CN 220375269 U CN220375269 U CN 220375269U CN 202321612687 U CN202321612687 U CN 202321612687U CN 220375269 U CN220375269 U CN 220375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ver body
radio frequency
cover member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26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伟
宋卓
徐林奕晖
杨凯
文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26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5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5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5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其可以包括第一盖体、用于套设第一盖体的第二盖体,以及附着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上的射频识别标签等。其中,第二盖体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与第一盖体产生相对移动,并使得射频识别标签产生断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在第二盖体在被拧开时,即可破坏射频识别标签,从而实现防伪的目的。

Description

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繁荣,高档酒类产品的消费日益普及。但利益的趋势下,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逐渐增多。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不仅损害了生产厂家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由于其芯片具有全球唯一的编码,信息稳定,仿制成本高,可存储大量信息并可以简单地进行读写,可由消费者通过商家提供的专用识别装置快速、方便的识别商品的真伪并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全程跟踪。因此被许多商家使用在瓶盖等液体商品包装的防伪上。
在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带有检测连线(TT)的新型高频射频识别标签。该新型高频射频识别标签包含读取功能部分和检测连线部分。该新型高频射频识别标签可以记录检测连线是否经过断裂,达到开启检测的效果。
但是在瓶盖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为防止射频识别标签在外部被人以各种方式取下,一般射频识别标签都被放置在瓶盖内部,由于瓶盖体积限制,射频识别标签与瓶盖结构粘接面积较小,导致射频识别标签在瓶盖内部受力时压敏胶很难提供足够的力将标签破坏。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伪瓶盖,以实现在盖体被拧开的同时,即可破坏盖体内设置的射频识别标签,从而实现防伪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防伪瓶盖,以实现在盖体被拧开的同时,即可破坏射频识别标签,从而实现防伪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瓶盖,包括:
第一盖体;
用于套设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二盖体;
附着于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上的射频识别标签;
其中,所述第二盖体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盖体产生相对移动,并使得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产生断裂。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体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的盖体构件;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至少有一部分粘附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且至少有一部分被粘附于所述盖体构件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套设于盖体构件上的罩体构件;其中,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一侧粘附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盖体构件的顶部,而另一侧被罩体构件所压合或粘附。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配合所述罩体构件,以朝向所述盖体构件压合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压合件,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合件和所述盖体构件之间,其中,所述压合件为所述罩体构件的一部分和/或与所述罩体构件相连的独立构件;
和/或,所述防伪瓶盖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罩体构件相连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压合件包括: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凸起部、环形构件或弧形构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和/或,当所述压合件为所述罩体构件相连的独立构件时,所述压合件通过连接结构、胶粘或摩擦力与所述罩体构件连接,以在所述罩体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使得所述盖体构件作同步跟转;
和/或,所述压合件所覆盖的区域的圆心角大于等于5°;
和/或,所述压合件至少为两个以上且直径不同的环绕件,各环绕件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径向呈嵌套式分布;其中,所述环绕件为连续的闭合构件或不连续的开放构件;所述环绕件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盖体构件的上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一部分的槽体,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所述槽体并压紧位于所述槽体内的射频识别标签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密封构件至少为所述盖体构件的顶部的一部分。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罩体构件之间形成用于卡紧射频识别标签的卡紧结构;其中,所述卡紧结构为锯齿状结构、啮合结构或卡扣结构中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和/或,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盖体构件的顶部平齐;所述罩体构件上还开设有镂空区,以避让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中的芯片;
和/或,所述连接结构为用于使得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罩体构件相连的焊接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卡扣连接结构、卡槽连接结构或滑动连接结构中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盖体构件的腔体内壁和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螺纹连接或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罩体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成所述相对移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盖体构件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的锁附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盖体/所述盖体构件旋转预设的角度后,使得所述第二盖体/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第一盖体相互锁附并作同步跟转。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锁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盖体的轴向布置的锁附组件,所述锁附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外壁上的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所述盖体构件的内壁上的锁止件;其中,当所述锁止件在跟随所述第二盖体/所述盖体构件转动所述预设的角度后,触碰所述卡扣,以形成所述相互锁附;
和/或,预设的角度大于等于3°。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芯片和线路结构;其中,所述线路结构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射频读取部的天线线圈,/和检测连线;当所述线路结构包括所述天线线圈时,所述芯片与所述天线线圈电连接,所述天线线圈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所述盖体构件的接缝相交,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天线线圈与所述芯片形成断路;当所述线路结构包括所述天线线圈和所述检测连线时,所述芯片分别与所述天线线圈和所述检测连线电连接,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所述盖体构件的接缝相交,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芯片形成断路。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设有辅助所述天线线圈/所述检测连线断裂的切线区;
所述切线区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切线,其中,所述模切线的形状为直线、折线或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模切线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切穿和/或不切穿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切口。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防伪料瓶,包括:带有瓶口的瓶体,上述防伪瓶盖,所述防伪瓶盖设于所述瓶体上;其中,所述防伪瓶盖用于密封所述瓶体的瓶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可以在第二盖体被拧开时,即可破坏射频识别标签,从而实现防伪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一种防伪瓶盖正面剖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一种防伪瓶盖应用在旋转下沉式防伪瓶盖的正面剖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一种防伪瓶盖应用在旋转顶升式防伪瓶盖的正面剖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一种防伪瓶盖应用在平面式防伪瓶盖中破坏结构俯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一种防伪瓶盖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盖体构件与第一盖体产生相对位移的俯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一种防伪瓶盖应用于独立式压合件的防伪瓶盖的正面剖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一种防伪瓶盖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顺时针旋转瓶盖并带动第一盖体旋转的俯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一种防伪瓶盖应用于带有检测连线的射频识别标签的防伪瓶盖俯视图;
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防伪瓶盖正面剖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防伪瓶盖正面剖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防伪瓶盖的罩体构件的剖视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防伪瓶盖正面剖视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一种防伪瓶盖正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盖体、2-盖体构件、2a-套筒部、2b-密封构件、20-卡合结构、21-第二锯齿状结构、22-槽体、23-第二啮合部、3-罩体构件、31-第一锯齿状结构、33-第一啮合部、4-射频识别标签、5-线路结构、50-天线线圈、51-检测连线、6-芯片、8-压合件、8a-第一环绕件、8b-第二环绕件、9-瓶口结构、10-粘接层;A-卡扣、B1-盖体构件的内螺纹、C1-第一盖体外螺纹、C2-第一盖体内螺纹、D-锁止件、E-瓶口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取词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瓶盖,其可以包括第一盖体1、用于套设第一盖体1的第二盖体,以及附着于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上的射频识别标签4等。
其中,第二盖体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与第一盖体1产生相对移动,并使得射频识别标签4产生断裂。
由于射频识别标签4是附着于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上,因此,当第二盖体受到外力的作用与第一盖体1分离时,可产生相应的移动,例如旋转运动、轴向的滑移,或旋转式升降等移动,以使得射频识别标签4跟随第二盖体的移动而产生断裂,进而导致结构受损,无法再继续使用,从而实现防伪的功能。
具体地,上述第二盖体包括:套设于第一盖体1上的盖体构件2。上述射频识别标签4至少有一部分粘附于第一盖体1的顶部,且至少有一部分被粘附于盖体构件2上。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标签4仅以通过粘接层10附着于第一盖体1和盖体构件2上为例作说明,显然,在实际应用中,射频识别标签4还可以通过自粘、焊接、熔接或摩擦结合等方式设置于第一盖体1和盖体构件上,在此不再作具体的限定和赘述。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第二盖体包括套设于第一盖体1上的盖体构件2、套设于盖体构件2上的罩体构件3。其中,射频识别标签4的一侧粘附于第一盖体1和盖体构件2的顶部,而另一侧被罩体构件3所压合或粘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罩体构件3和盖体构件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防伪瓶盖还包括:用于使得盖体构件2和罩体构件3相连的连接结构,具体来说,可通过焊接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卡扣连接结构、卡槽连接结构或滑动连接结构等连接结构(图中未标示)中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以实现盖体构件2和罩体构件3之间的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实现罩体构件3与盖体构件2之间的紧密连接,并使得用户在用力旋转罩体构件3时,罩体构件3带动盖体构件2一同旋转。此外,还可通过罩体构件3对进行盖体构件2及第一盖体1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并且,本实施例仅以盖体构件2的内螺纹B1与第一盖体1的外螺纹C1进行螺纹连接为例作简要说明,在此不再作具体的限定和赘述。
另外,值得的一提的是,上述螺纹连接结构优选为斜纹连接结构或平纹连接结构。滑动连接结构可优选为滑槽和滑块的配合连接等。
另外,值得的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盖体1和盖体构件2的顶部平齐。罩体构件3上还开设有镂空区,以避让射频识别标签4中的芯片6。并且,第一盖体1设置于镂空区的下方,以使得第一盖体1的顶部与盖体构件2的顶部可平齐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防伪瓶盖还包括:用于配合罩体构件3,以朝向盖体构件2压合射频识别标签4的压合件8,射频识别标签4至少部分位于压合件8和盖体构件2之间,其中,压合件8为罩体构件3的一部分和/或与罩体构件3相连的独立构件。通过压合件8有助于使得射频识别标签4与罩体构件3以及盖体构件2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从而便于罩体构件3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带动盖体构件2将射频识别标签4位于罩体构件3和盖体构件2之间的部分进行跟转,从而使得该部分与位于第一盖体1的顶部的部分彼此受剪切力而易于破坏,进而实现快速破坏射频识别标签的目的。此外,由于压合件8的作用,可更能有效地固定位于盖体构件2上的射频识别标签4,防止射频识别标签4在罩体构件3在转动时脱离盖体构件2的表面,从而影响射频识别标签4的破坏效果。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压合件8可以压紧射频识别标签4,也可以嵌入射频识别标签4内,以防止射频识别标签4在跟随罩体构件3和盖体构件2作同步转动时,出现脱离的情况产生。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安装需求,本实施例中的压合件8包括: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凸起部、环形构件或弧形构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压合件8所覆盖的区域的圆心角大于等于5°,以使得压合件对射频标签施加足够的压合力或摩擦力,从而确保射频标签跟随第二盖体转动时断裂。
此外,值得一说的是,本实施例中压合件8的材质为PE、PP、ABS、PET、PC、硅胶、乳胶或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当压合件8为罩体构件3相连的独立构件时,压合件8通过连接结构、胶粘或摩擦力与罩体构件3连接,以在罩体构件3受到外力作用时,使得盖体构件2作同步跟转。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盖体构件2的腔体内壁和第一盖体1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螺纹连接或滑动连接,以使得罩体构件3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成相对移动。其中,螺纹连接为斜纹连接或平纹连接。滑动连接(图中未示出)可优选为滑槽连接结构,例如滑槽和滑块的配合连接等。
举例来说,防伪瓶盖通过瓶口连接件E密封防伪料瓶的瓶口时,如图2所示,若第一盖体1上设置有外螺纹C1时,外螺纹C1与第一盖体1内设置的用于密封料瓶的瓶口结构9的内螺纹C2方向相同,则可使得上述相对移动为旋转下沉式移动,以破坏射频识别标签4的结构。若第一盖体1的外螺纹C1与其内部的内螺纹C2方向相反,则可使得上述相对移动为旋转顶升式,以破坏射频识别标签4的结构。若第一盖体1的外螺纹C1和内螺纹C2均为水平螺纹时,则可使得上述相对移动为平面旋转式,以破坏射频识别标签4的结构。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防伪瓶盖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之间的锁附结构,用于在第二盖体旋转预设的角度后,使得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相互锁附并作同步跟转。通过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的配合,使得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在产生相对转动,并转动至一定角度后,两者之间形成相互锁附而作同步。再进一步地,上述防伪瓶盖还包括:设置于盖体构件2和第一盖体1之间的锁附结构,用于在盖体构件2旋转预设的角度后,使得盖体构件2和第一盖体1相互锁附并作同步跟转。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上述锁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盖体1的轴向布置的锁附组件,锁附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盖体1的外壁上的卡扣A,设置于第二盖体的内壁上的锁止件D。其中,当锁止件D在跟随第二盖体转动预设的角度后,触碰卡扣A,以形成相互锁附。其中,本实施例中仅以锁止件D设置于盖体构件2上为例作说明,第二盖体包括:套设于第一盖体1上的盖体构件2,锁附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盖体1的外壁上的卡扣A,设置于盖体构件2的内壁上的锁止件D。其中,当锁止件D在跟随盖体构件2转动预设的角度后,触碰卡扣,以形成相互锁附,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于罩体构件3上,对此不再作具体的限定和赘述。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预设的角度大于等于3°。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射频识别标签4包括:芯片6和线路结构5。其中,线路结构5包括:用于形成射频读取部的天线线圈50。芯片6与天线线圈电连接,天线线圈与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盖体1与盖体构件2的接缝相交,在外力的作用下,天线线圈50与芯片6形成断路。
并且,如图7或图8所示,本实施例以线路结构5包括天线线圈50和检测连线51(例如检测连线TT)为例作说明,其中,芯片6分别与天线线圈50和检测连线电连接,检测连线51与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的接缝相交,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盖体1与盖体构件2的接缝相交,在外力的作用下,检测连线51与芯片形成断路。检测连线51与第一盖体1与盖体构件2的接缝相交,通过该设置,在盖体构件2转动时仅破坏检测连线51,而不破坏天线线圈和芯片6,从而可记录并识别被开启的次数,达到开瓶防伪检测的功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射频识别标签设有辅助天线线圈50和/检测连线51断裂的切线区,以便于在第二盖体在受到外力而转动时,可快速破坏上述天线线圈50/检测连线51。
在此,值得一说的说,本实施例中的切线区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切线,其中,模切线的形状为直线、折线或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其中,作为优选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模切线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切穿和/或不切穿射频识别标签的切口。该切口可以为连续的线段和/或断续的线段所构成。并且,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切口中断续的线段的切口长度与相邻的两个切口之间的间隔距离之间的比例为10:1~1:1。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本实施例中切口的可以为全穿切口,也可以为半穿切口,并且,当切口为半穿切口时,切口深度可以为射频识别标签4的厚度的10%~9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标签4优选为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标签例如高频RFID标签或超高频RFID标签,以记录检测连线是否经过断裂,达到开启检测的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伪料瓶适用于酒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伪料瓶可不限于酒瓶,也可以其他类型的瓶体,例如饮料瓶,化妆瓶等,在此,不再作赘述和限定。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瓶盖,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盖体可仅由套设于第一盖体1上的盖体构件2构成。盖体构件2的上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射频识别标签4的一部分的槽体22,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槽体22并压紧位于槽体22内的射频识别标签4的密封构件。其中,密封构件至少为盖体构件2的顶部的一部分。具体的,盖体构件2包括:用于套设于第一盖体1外部且开设有通口的套筒部2a、与套筒部2a相配合并用于密封通口的密封构件2b等,其中,套筒部2a与密封构件可一体成型,也可为连接的两个独立部件。并且,套筒部2a上开设有槽体22,以在安装射频识别标签4的一部分后,被密封构件2b密封压合,从而当盖体构件2受到外力的作用与第一盖体1分离时,可产生相应的移动,例如旋转运动、轴向的滑移,或旋转式升降等移动,以使得射频识别标签4跟随盖体构件2的移动而产生断裂,进而导致结构受损,无法再继续使用,从而实现防伪的功能。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瓶盖,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压合件8可以为两个以上且直径不同的环绕件,各环绕件沿第一盖体1的径向呈嵌套式分布。各环绕件可为独立构件或一体成型的结构。请参考图11所示,压合件8仅以两个环绕件为例,例如图11中所示的第一环绕件8a和第二环绕件8b,且压合件8与罩体构件3一体成型为例作说明。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增加压合件8对射频识别标签4的压紧作用,增强摩擦力,以更能有效地固定位于盖体构件2上的射频识别标签4,防止射频识别标签4在罩体构件3在转动时脱离盖体构件2的表面,从而影响射频识别标签4的破坏效果。
另外,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安装以及拆卸需求,上述环绕件为连续的闭合构件或不连续的开放构件。环绕件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另外,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盖体构件2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压合件8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20,以增加射频识别标签4在第二盖体上的固定牢度。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瓶盖,本实施例是对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盖体构件2和罩体构件3之间形成用于卡紧射频识别标签4的卡紧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卡紧结构优选为呈阶梯状分布的啮合结构,例如图12中所示的设置于罩体构件3上的第一啮合部33,以及设置于盖体构件2上的第二啮合部23。
通过该啮合结构的作用,可更能有效地固定位于盖体构件2上的射频识别标签4,防止射频识别标签4在罩体构件3在转动时脱离盖体构件2的表面,从而影响射频识别标签4的破坏效果。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瓶盖,本实施例是对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盖体构件2和罩体构件3之间形成用于卡紧射频识别标签的卡紧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卡紧结构优选为设置于罩体构件3上的第一锯齿状结构31,以及设置于盖体构件2上的第二锯齿状结构21,以在相对两侧实现对射频识别标签4的卡紧连接。
通过该锯齿状结构的作用,可更能有效地固定位于盖体构件2上的射频识别标签4,防止射频识别标签4在罩体构件3在转动时脱离盖体构件2的表面,从而影响射频识别标签4的破坏效果。
实施例六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料瓶,包括:带有瓶口的瓶体,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防伪瓶盖。其中,防伪瓶盖设于瓶体上,且用于密封瓶体的瓶口防伪瓶盖。
具体的,第一盖体1的周向内壁用于螺纹结合防伪料瓶上的瓶口结构9或套设于防伪料瓶上的瓶口连接件E,以密封防伪料瓶的瓶口其中,瓶口结构9为防伪料瓶的瓶颈上设置的外螺纹结构或其他固定第一盖体1的结构。瓶口连接件E可以优选为用于开启防伪瓶盖,例如第一盖体,且螺纹连接第一盖体的外螺纹组件。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盖体;
用于套设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二盖体;
附着于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上的射频识别标签;
其中,所述第二盖体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盖体产生相对移动,并使得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产生断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的盖体构件;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至少有一部分粘附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且至少有一部分被粘附于所述盖体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套设于盖体构件上的罩体构件;其中,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一侧粘附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盖体构件的顶部,而另一侧被罩体构件所压合或粘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配合所述罩体构件,以朝向所述盖体构件压合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压合件,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合件和所述盖体构件之间,其中,所述压合件为所述罩体构件的一部分和/或与所述罩体构件相连的独立构件;
和/或,所述防伪瓶盖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罩体构件相连的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件包括: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凸起部、环形构件或弧形构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和/或,当所述压合件为所述罩体构件相连的独立构件时,所述压合件通过连接结构、胶粘或摩擦力与所述罩体构件连接,以在所述罩体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使得所述盖体构件作同步跟转;
和/或,所述压合件所覆盖的区域的圆心角大于等于5°;
和/或,所述压合件至少为两个以上且直径不同的环绕件,各环绕件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径向呈嵌套式分布;其中,所述环绕件为连续的闭合构件或不连续的开放构件;所述环绕件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构件的上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一部分的槽体,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所述槽体并压紧位于所述槽体内的射频识别标签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密封构件至少为所述盖体构件的顶部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罩体构件之间形成用于卡紧射频识别标签的卡紧结构;其中,所述卡紧结构为锯齿状结构、啮合结构或卡扣结构中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和/或,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盖体构件的顶部平齐;所述罩体构件上还开设有镂空区,以避让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中的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用于使得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罩体构件相连的焊接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卡扣连接结构、卡槽连接结构或滑动连接结构中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构件的腔体内壁和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螺纹连接或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罩体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成所述相对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的锁附结构,用于在所述盖体构件旋转预设的角度后,使得所述盖体构件和所述第一盖体相互锁附并作同步跟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盖体的轴向布置的锁附组件,所述锁附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外壁上的卡扣,设置于所述盖体构件的内壁上的锁止件;其中,当所述锁止件在跟随所述盖体构件转动所述预设的角度后,触碰所述卡扣,以形成所述相互锁附;
和/或,预设的角度大于等于3°。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芯片和线路结构;其中,所述线路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射频读取部的天线线圈,/和检测连线;当所述线路结构包括所述天线线圈时,所述芯片与所述天线线圈电连接,所述天线线圈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盖体构件的接缝相交,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天线线圈与所述芯片形成断路;当所述线路结构包括所述天线线圈和所述检测连线时,所述芯片分别与所述天线线圈和所述检测连线电连接,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盖体构件的接缝相交,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芯片形成断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设有辅助所述天线线圈/所述检测连线断裂的切线区;
所述切线区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切线,其中,所述模切线的形状为直线、折线或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模切线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切穿和/或不切穿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切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的锁附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盖体旋转预设的角度后,使得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一盖体相互锁附并作同步跟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盖体的轴向布置的锁附组件,所述锁附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外壁上的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上的锁止件;其中,当所述锁止件在跟随所述第二盖体转动所述预设的角度后,触碰所述卡扣,以形成所述相互锁附;
和/或,预设的角度大于等于3°。
16.根据权利要求1、14或15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芯片和线路结构;其中,所述线路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射频读取部的天线线圈,/和检测连线;当所述线路结构包括所述天线线圈时,所述芯片与所述天线线圈电连接,所述天线线圈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接缝相交,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天线线圈与所述芯片形成断路;当所述线路结构包括所述天线线圈和所述检测连线时,所述芯片分别与所述天线线圈和所述检测连线电连接,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接缝相交,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芯片形成断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设有辅助所述天线线圈/所述检测连线断裂的切线区;
所述切线区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切线,其中,所述模切线的形状为直线、折线或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模切线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切穿和/或不切穿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切口。
18.一种防伪料瓶,包括:带有瓶口的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瓶盖,所述防伪瓶盖设于所述瓶体上;其中,所述防伪瓶盖用于密封所述瓶体的瓶口。
CN202321612687.5U 2023-06-21 2023-06-21 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Active CN220375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2687.5U CN220375269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2687.5U CN220375269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5269U true CN220375269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9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2687.5U Active CN220375269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5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2981B1 (en) Non-removable closure with integral RFID
JP5503880B2 (ja) ドラム缶等容器用キャップシー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ドラム缶等容器の二重密閉装置
US20080238675A1 (en) Rfid tag system
CN105015912B (zh) 一种防伪瓶盖
JP4047821B2 (ja) Icタグを有するボトルとボトルの開封検出方法
JP2005222452A5 (zh)
CA2749756C (en) Screw closure having a security ring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ntainer having a screw closure
US20120091091A1 (en) Tamper-evident seal for a bottle closure
CN201367170Y (zh) Rfid防伪瓶盖
CN220375269U (zh) 防伪瓶盖及防伪料瓶
KR100967340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칩 파기형 병입상품 위조방지 장치
CN203714409U (zh) 一种智能瓶盖
JP6109566B2 (ja) Icタグを備えて成る複合容器蓋及び包装容器
CN2913218Y (zh) 拧损型防伪瓶盖
CN202807382U (zh) 一种带自毁功能的旋转式防伪瓶盖
TWM487485U (zh) 一種無線射頻防偽標籤結構
JP5950719B2 (ja) Icタグを備えて成る複合容器蓋及び包装容器
CN201376718Y (zh) 一种rfid防伪瓶盖
CN201439406U (zh) 一种电子标签自毁装置
JP6096554B2 (ja) Icタグを備えて成る複合容器蓋
CN205418491U (zh) 铝箔封口开启盖
AU2020410913A1 (en) Anti-counterfeiting tag for a container
JP2010189016A (ja) ドラム缶等容器用キャップシー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ドラム缶等容器の二重密閉装置
RU159788U1 (ru) Укупор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ейнера
CN210365050U (zh) 防伪盖及防伪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