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4459U - 防撞梁及无人车 - Google Patents

防撞梁及无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4459U
CN220374459U CN202321773442.0U CN202321773442U CN220374459U CN 220374459 U CN220374459 U CN 220374459U CN 202321773442 U CN202321773442 U CN 202321773442U CN 220374459 U CN220374459 U CN 220374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collision beam
unmanned vehicle
contact edge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34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子铭
张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 High Tech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 High Tech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 High Tech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 High Tech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734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4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4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44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及无人车,其中,该防撞梁包括:防撞触边、连接件和防撞梁支架;所述防撞触边横向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支架的一端;所述防撞梁支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无人车;所述防撞梁支架竖直设置,以使得所述防撞梁支架的两端位于不同的高度。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及无人车,在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不会直接全部反馈到无人车,而是被防撞梁支架吸收一部分,可以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无人车;防撞梁所占空间较小,加装防撞梁后对无人车的尺寸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防撞梁及无人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撞梁及无人车。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驾驶等技术的普及,无人车也随之发展,对于无人车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防撞梁作为安装在无人车前后方向的最外侧装置,是无人车外部的主要防护措施之一。防撞梁外部的防撞触边,在无人车与外部物体发生接触时,防撞梁首先与外部物体接触,迫使无人车停止运动,能有效的保护车体及内部零件,减少对无人车的损伤。
目前的防撞梁一般与车架是一体式的结构,防撞梁作为车架的一部分;在碰撞受力时,防撞梁所受的冲击力会全部反馈到整个车架,没有缓冲和吸收碰撞力的过程。可以在防撞梁中增加弹性件等吸能装置,但这会较大程度地加大无人车整车的尺寸,所以有时会出现无人车无法通过电梯等狭窄区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梁及无人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触边、连接件和防撞梁支架;
所述防撞触边横向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支架的一端;
所述防撞梁支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无人车;
所述防撞梁支架竖直设置,以使得所述防撞梁支架的两端位于不同的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撞梁支架为L型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弯折的板状结构,且所述连接件的水平截面为L型或C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撞梁还包括:第一螺栓组合;
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防撞触边的内侧,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组合与所述防撞触边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撞梁还包括:第二螺栓组合;
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螺栓组合与所述防撞梁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撞梁还包括:第三螺栓组合;
所述第三螺栓组合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支架的另一端,用于将所述防撞梁支架的另一端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无人车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螺栓组合沿横向或纵向设置;
在螺栓组合沿横向设置的情况下,横向设置的螺栓组合的数量为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撞梁还包括:安装座;
所述防撞梁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安装座用于连接无人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撞触边内部设有安全触边开关。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设置在所述无人车移动方向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案中,竖直设置防撞梁支架,并在防撞梁支架的一端设置防撞触边,另一端连接无人车,以将防撞梁整体安装在无人车上;在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不会直接全部反馈到无人车,而是被防撞梁支架吸收一部分,可以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无人车。该防撞梁不需要额外设置弹性件等吸能装置,防撞梁所占空间较小,加装防撞梁后对无人车的尺寸影响较小。
防撞梁的部件之间通过螺栓组合连接,不仅方便实现拆卸组装,能够满足减小整车尺寸的需求,且在发生碰撞时,螺栓组合处最先溃缩,防撞梁支架、连接件等也可形变溃缩,从而实现缓冲吸能,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无人车的防护。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撞梁的一种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有防撞梁的无人车的一种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撞触边;2、连接件;3、防撞梁支架;4、安装座;5、第一螺栓组合;6、第二螺栓组合;7、第三螺栓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梁,可以安装在无人车上,对无人车起到保护作用。参见图1所示,该防撞梁包括:防撞触边1、连接件2和防撞梁支架3。其中,防撞触边1横向设置,并通过连接件2设置在防撞梁支架3的一端;防撞梁支架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无人车;防撞梁支架3竖直设置,以使得防撞梁支架3的两端位于不同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防撞梁设有横向的防撞触边1,防撞触边1为防撞梁最外侧的结构,当无人车发生碰撞时,防撞触边1首先碰撞;其中,该防撞触边1可以为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等,在碰撞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此外可选地,该防撞触边1内部可以设有安全触边开关。当防撞梁发生碰撞时,防撞触边1受到碰撞,并压缩变形,从而可以触发该安全触边开关,产生碰撞信号,并可以将碰撞信号发送至无人车,使得无人车可以下发制动指令,采取紧急制动,实现整车急停。该安全触边开关各个位置均可反馈碰撞信号,即任意位置发生碰撞时,均可以向无人车反馈碰撞信号,更加安全可靠。
防撞梁支架3为梁式结构,其具有两端,其中一段用于连接该防撞触边1,另一端用于连接无人车,以能够将该防撞梁固定在无人车上,对无人车起到保护作用,将该防撞梁设置在无人车上,一种无人车此时的结构可参见图2所示。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防撞梁支架3竖直设置,使得防撞梁的两端位于不同的高度,如图所示,防撞梁支架3的下端连接防撞触边1,上端连接无人车。由于无人车一般是水平移动,当无人车发生碰撞时,防撞触边1发生碰撞,外部物体会向防撞触边1施加水平方向的力;由于防撞触边1所在的高度与无人车安装防撞梁的位置(即防撞梁支架3的上端)的高度之间存在高度差,故该水平方向的力并不会直接传递至无人车,而是会对防撞梁支架3起到弯折的作用,防撞梁支架3可以发声一定的形变,从而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减缓传递至无人车的冲击力。
并且,防撞触边1通过连接件2设置在防撞梁支架3的一端,如图所示,防撞触边1通过连接件2设置在防撞梁支架3的下端。利用连接件2,不仅方便实现对防撞触边1的安装,且利用连接件2间接的将防撞触边1安装到防撞梁支架3上,防撞触边1与防撞梁支架3之前容易存在空间大小可变的缝隙;在碰撞时防撞触边1与防撞梁支架3之间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错位,也可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撞梁,竖直设置防撞梁支架3,并在防撞梁支架3的一端设置防撞触边1,另一端连接无人车,以将防撞梁整体安装在无人车上;在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不会直接全部反馈到无人车,而是被防撞梁支架3吸收一部分,可以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无人车。该防撞梁不需要额外设置弹性件等吸能装置,防撞梁所占空间较小,加装防撞梁后对无人车的尺寸影响较小。
可选地,防撞梁支架3为L型结构。防撞梁支架3采用L型的弯折结构,更有利于碰撞时发生形变,吸能效果较好。
类似地,连接件2为弯折的板状结构,且连接件2的水平截面为L型或C型。弯折板状结构的连接件2,其具有多个面,防撞触边1和防撞梁支架3安装在连接件2的不同面;在发生碰撞时,该弯折的板状结构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变,吸收部分冲击力。如图2所示,该连接件2的水平截面为L型,其具有两个面,其中一个面的法线沿纵向设置,该面用于连接防撞触边1,另一个面的法线沿纵向设置,该面用于连接防撞梁支架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横向”和“纵向”为以车体作为参照物所设置的方向,车体的左右方向为横向,如图1中的X轴所在方向,车体的前后方向为纵向,如图1中Y轴所在方向。
可选地,传统的防撞梁与无人车车架是一体式结构,不可拆卸或拆卸较为困难,无人车在经过电梯等某些狭窄区域时,可能需要拆下防撞梁才可经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撞梁的各部件之间通过包括螺栓和螺母的螺栓组合连接,方便拆卸,以方便无人车经过狭小区域;并且,在发生碰撞时,连接处的螺栓组合最先发生溃缩,从而能够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
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该防撞梁还包括:第一螺栓组合5。连接件2设置在防撞触边1的内侧,并通过第一螺栓组合5与防撞触边1可拆卸连接。其中,防撞触边1的外侧指的是发生碰撞时,碰撞位置所在的一侧,相应地,防撞触边1的内侧指的是另外一侧;将连接件2设置在防撞触边1的内侧,使得在拆卸掉防撞触边1后,可以减小防撞梁纵向上的尺寸,方便装有该防撞梁的无人车能够通过狭小地带。
类似地,如图1所示,该防撞梁还可以包括:第二螺栓组合6;连接件2通过第二螺栓组合6与防撞梁支架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和/或,该防撞梁还可以包括:第三螺栓组合7;第三螺栓组合7设置在防撞梁支架3的另一端,用于将防撞梁支架3的另一端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无人车上。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防撞梁还包括:安装座4;防撞梁支架3的另一端与安装座4相连;安装座4用于连接无人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座4可以固定在无人车上,例如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无人车上;防撞梁支架3通过连接该安装座4,从而实现与无人车之间的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第三螺栓组合7用于连接该防撞梁支架3和安装座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撞梁的部件之间通过螺栓组合连接,可以实现将防撞梁固定在无人车上;并且,可以采用逐级拆装的方式,从而机动地改变无人车的尺寸。例如,防撞梁包括上述的第一螺栓组合5、第二螺栓组合6和第三螺栓组合7,在安装防撞梁的过程中,可以先利用第三螺栓组合7将防撞梁支架3的上端安装在无人车上,例如安装至固定在无人车车架的安装座4上,之后再利用第二螺栓组合6将连接件2安装至防撞梁支架3的下端,最后利用第一螺栓组合5将防撞触边1安装至连接件2上。
安装有该防撞梁的无人车需要经过狭窄区域时,若无人车整体尺寸过长,则可以拧下相应的螺栓组合,从而拆下相应的部件,方便无人车通过。例如,防撞梁包括上述的第一螺栓组合5、第二螺栓组合6和第三螺栓组合7,可以通过拆下第一螺栓组合5,将防撞梁的防撞触边1拆下;如果尺寸依然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拆下第二螺栓组合6,将防撞梁的防撞触边1和连接件2拆下;若还不满足要求,则可以通过拆下第三螺栓组合7,将防撞触边1、连接件2和防撞梁支架3组成的主体结构拆下,再次减小无人车整体尺寸,方便无人车通过狭窄区域。
此外,在发生碰撞时,连接处的螺栓组合最先发生溃缩,且防撞梁支架3也能够起到形变溃缩的效果,从而实现缓冲。具体地,当无人车发生碰撞时,由于防撞梁的各个部位之间通过螺栓组合连接,多个螺栓组合依次溃缩,从而可以实现逐级溃缩;处于前端危险位置的部件损坏后,后侧的部件可能还是完好的,从而更换维修时只需要更换前端损坏的部件,可以间接降低防撞梁的成本。并且,由于该防撞梁与无人车不是一体式的结构,防撞触边1的受力通过连接件2传递到防撞梁支架3,防撞梁支架3开始吸收并传递撞击力,在传递过程中,防撞梁支架3也会先实现缓冲吸能,吸收掉一部分冲击力,其余的力才会传递至无人车,保证传递至无人车的力较小,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护无人车,大大提高对于无人车的防护效果。
此外,可选地,由于防撞梁支架3竖直设置,若螺栓组合也是竖直设置,容易受到较大的剪切力,影响螺栓的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组合沿横向或纵向设置。
如图1所示,若连接件2设置在防撞触边1的内侧,则第一螺栓组合5纵向设置。第二螺栓组合6可以横向设置,也可以纵向设置,具体基于连接件2的形状而定;如图1所示,连接件2为L型,该第二螺栓组合6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螺栓组合5的设置方向不同,其为横向设置。第三螺栓组合7可以横向设置,也可以纵向设置;但第三螺栓组合纵向设置时,也容易收到较大的剪切力,故如图1所示,该第三螺栓组合7也为横向设置。
并且,在螺栓组合沿横向设置的情况下,为避免防撞梁中的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横向设置的螺栓组合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所示,第一螺栓组合5和第三螺栓组合7的数量均为2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部件之间通过螺栓组合连接,不仅方便实现拆卸组装,能够满足减小整车尺寸的需求,且在发生碰撞时,螺栓组合处最先溃缩,防撞梁支架3、连接件2等也可形变溃缩,从而实现缓冲吸能,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无人车的防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车,如图2所示,该无人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该防撞梁设置在无人车移动方向外侧。其中,无人车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故该防撞梁设置在无人车的前侧或后侧。并且,为了能够同时对无人车的前后侧进行保护,如图2所示,可以在前后侧分别增设该防撞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触边(1)、连接件(2)和防撞梁支架(3);
所述防撞触边(1)横向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支架(3)的一端;
所述防撞梁支架(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无人车;
所述防撞梁支架(3)竖直设置,以使得所述防撞梁支架(3)的两端位于不同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支架(3)为L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为弯折的板状结构,且所述连接件(2)的水平截面为L型或C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栓组合(5);
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所述防撞触边(1)的内侧,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组合(5)与所述防撞触边(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螺栓组合(6);
所述连接件(2)通过所述第二螺栓组合(6)与所述防撞梁支架(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螺栓组合(7);
所述第三螺栓组合(7)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支架(3)的另一端,用于将所述防撞梁支架(3)的另一端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无人车上。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螺栓组合沿横向或纵向设置;
在螺栓组合沿横向设置的情况下,横向设置的螺栓组合的数量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4);
所述防撞梁支架(3)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4)相连;所述安装座(4)用于连接无人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触边(1)内部设有安全触边开关。
10.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设置在所述无人车移动方向外侧。
CN202321773442.0U 2023-07-07 2023-07-07 防撞梁及无人车 Active CN220374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3442.0U CN220374459U (zh) 2023-07-07 2023-07-07 防撞梁及无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3442.0U CN220374459U (zh) 2023-07-07 2023-07-07 防撞梁及无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4459U true CN220374459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3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3442.0U Active CN220374459U (zh) 2023-07-07 2023-07-07 防撞梁及无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44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6392B2 (en) Crash module for a rail vehicle
EP3379598A1 (en) Battery pack protective frame and battery pack
KR20210039672A (ko) 전기차용 샤시 플랫폼 모듈
CN211568102U (zh)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08860332B (zh) 门槛边梁与地板纵梁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20374459U (zh) 防撞梁及无人车
CN115621652A (zh) 具有降低的槛高度的结构电池
CN107571918B (zh) 电动汽车前舱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15257945A (zh) 一种前围板下横梁结构及汽车
JP2024024932A (ja) 車両
CN210526649U (zh) 一种防撞吸能结构
CN210126425U (zh) 铝合金安装装置
CN217778752U (zh) 车辆的支撑组件及车辆
CN112277786A (zh) 一种车辆大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287894U (zh) 发动机罩结构、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CN114954325A (zh) 防撞梁和车辆
CN202163494U (zh) 一种车辆吸能梁结构
CN221250576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1137663U (zh) 防护组件、电池安装结构、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08202684B (zh) 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
CN218769838U (zh) 动力电池结构和电动车
CN217575355U (zh) 一种梁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1393695U (zh) 车辆侧面柱碰传力结构及车辆
CN219573503U (zh)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所用试验壁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