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9880U - 模块化烹饪电器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烹饪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69880U CN220369880U CN202321900205.6U CN202321900205U CN220369880U CN 220369880 U CN220369880 U CN 220369880U CN 202321900205 U CN202321900205 U CN 202321900205U CN 220369880 U CN220369880 U CN 220369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module
- cooking
- pan
- cooking appliance
- t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烹饪电器,涉及烹饪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包括主机、第一烹饪容器、第二烹饪容器以及至少一个加热模块,第一烹饪容器的容积小于第二烹饪容器的容积。当食材体积较小时,只需要主机搭配第一烹饪容器即可完成空气炸烹饪,此时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势。当食材体积较大时,通过增设加热模块能扩大承载和加热面积,因而能选用第二烹饪容器来完成空气炸烹饪,实现了多场景使用,增强了实用性,模块化设计易于进行拆装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电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模块化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高速、高温空气循环技术对食品进行炸制的新型家用电器,因其做出的食品与传统电炸锅相比无需额外放油,仅凭借食物本身的油脂即可达到油炸的效果,既安全又经济,备受消费者青睐。
因多数家庭的厨房空间较拥挤,用户往往因为其体积较小的优势而选择空气炸锅来烹饪。但是,现有空气炸锅的炸桶容积是固定的,当整鸡整鱼这类食材的体积超过炸桶的容积时,无法使用空气炸锅进行烹饪,用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烹饪电器,通过模块化的组合方式,使其能根据食材的体积大小选用第一烹饪容器或第二烹饪容器进行空气炸烹饪,解决了用户对不同大小食材的空气炸烹饪需求,实现了多场景使用,增强了实用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烹饪电器,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框架,所述底座上设有传热单元,所述框架上设有热风模块,所述热风模块的表面设有出风孔;
第一烹饪容器和第二烹饪容器,二者的一侧均设有能与所述出风孔对接的进风孔,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二烹饪容器的容积;以及
至少一个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底座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传热单元能独立承载并加热所述第一烹饪容器,所述加热模块能与所述传热单元共同承载并加热所述第二烹饪容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与所述加热模块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模块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及所述第一凹陷部中均设有触点,一个所述加热模块的第一凸出部能插入另一个所述加热模块的第一凹陷部中,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出部或第二凹陷部以与所述加热模块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的表面设有电源开关和控制区,所述控制区用于控制所述热风模块、所述传热单元及所述加热模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和所述第二烹饪容器均包括桶体、上盖和观察窗,所述上盖与所述桶体连接,所述观察窗设置于所述上盖的顶部或所述桶体的侧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和所述第二烹饪容器还包括桶把手和开盖按键,所述桶把手设置于所述桶体的侧面,所述开盖按键设置于所述桶把手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孔开设于所述桶体一侧的边缘,所述进风孔包括水平段和两个竖直段,两个所述竖直段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的两端连通;或
所述进风孔开设于所述桶体一侧的边缘,所述进风孔包括竖直段和两个水平段,两个所述水平段分别与所述竖直段的两端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块化烹饪电器还包括煎盘和煮锅,所述煎盘和所述煮锅均能放置于所述加热模块上,所述煎盘和所述煮锅的底面面积不大于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面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煎盘包括盘体和至少一个盘把手,所述盘把手设置于所述盘体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煮锅包括锅体、锅把手和锅盖,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锅把手设置于所述锅体的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食材体积较小时,只需要主机搭配小容积的第一烹饪容器即可完成空气炸烹饪,此时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势。当食材体积较大时,通过增设加热模块能扩大承载和加热面积,因而能选用大容积的第二烹饪容器来完成空气炸烹饪,实现了多场景使用,增强了实用性,模块化设计易于进行拆装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块化烹饪电器第一种形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块化烹饪电器第二种形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机的立体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烹饪容器的立体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烹饪容器的立体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热模块的立体视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机与两个加热模块组合后的立体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块化烹饪电器第三种形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块化烹饪电器第四种形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块化烹饪电器第五种形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块化烹饪电器第六种形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机;11、底座;111、第二凹陷部;12、框架;121、电源开关;122、控制区;13、传热单元;14、热风模块;21、第一烹饪容器;211、第一桶体;212、第一上盖;213、第一观察窗;214、第一桶把手;215、第一开盖按键;22、第二烹饪容器;221、第二桶体;222、第二上盖;223、第二观察窗;224、第二桶把手;225、第二开盖按键;3、加热模块;31、第一凸出部;32、第一凹陷部;4、煎盘;41、盘体;42、盘把手;5、煮锅;51、锅体;52、锅把手;53、锅盖;100、出风孔;200、进风孔;2001、水平段;2002、竖直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包括主机1、第一烹饪容器21、第二烹饪容器22以及一个加热模块3,第一烹饪容器21的容积小于第二烹饪容器22的容积。
主机1包括底座11及与底座11连接的框架12,如图3所示,底座11上设有传热单元13,框架12上设有热风模块14,热风模块14的表面设有出风孔100。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烹饪容器21和第二烹饪容器22的一侧均设有能与出风孔100对接的进风孔200,第一烹饪容器21的容积小于第二烹饪容器22的容积。加热模块3与底座11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如图2所示,加热模块3能与传热单元13共同承载并加热第二烹饪容器22,如图1所示,传热单元13能独立承载并加热第一烹饪容器21。
当食材体积较小时,只需要主机1搭配第一烹饪容器21即可完成空气炸烹饪,此时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势。当食材体积较大时,通过增设加热模块3能扩大承载和加热面积,因而能选用第二烹饪容器22来完成空气炸烹饪,实现了多场景使用,增强了实用性,模块化设计易于进行拆装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底座11与框架12呈L形连接,底座11远离框架12的一侧与加热模块3可拆卸连接。底座11与框架12呈L形连接,框架12不占用底座11上的空间,加热模块3与底座11远离框架12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使第二烹饪容器22的扩展方向与出风孔100中吹出的热风方向相同,食材能被更好地加热,烹饪的效率较高,也使得第二烹饪容器22的形状为较为规整的长方体,空间的利用率高,便于食材的放置和取出。当然,第一烹饪容器21和第二烹饪容器22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并不限定为长方体。
如图6和图7所示,加热模块3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31和第一凹陷部32,第一凸出部31上及第一凹陷部32中均设有触点(图中未示出),触点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图8所示,一个加热模块3的第一凸出部31能插入另一个加热模块3的第一凹陷部32中,如图3所示,底座11远离框架12的一侧设有第二凹陷部111以与加热模块3的第一凸出部31连接。通过第一凸出部31和第一凹陷部32的配合,容易将两个加热模块3整齐地拼接在一起,通过触点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连接,底座11与加热模块3的电连接也是由触点来实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1远离框架12的一侧设置第二凸出部(图中未示出),第二凸出部能与加热模块3的第一凹陷部32连接,同样能实现底座11与加热模块3的连接。
如图2所示,框架12的表面设有电源开关121和控制区122,控制区122用于控制热风模块14、传热单元13及加热模块3。电源开关121用于控制模块化烹饪电器的通断电,控制区122则用来控制热风模块14、传热单元13及加热模块3的工作状态,控制区122可以选用触摸屏这种形式,也可以选择按键控制这种形式,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区122采用触摸屏这种形式。此种集中控制的方式可以避免多个模块组合后产生操作混乱,方便统一进行管理,同时无需在每个模块上设置控制装置,有利于降低成本且易于进行操作。
如图1所示,第一烹饪容器21包括第一桶体211、第一上盖212和第一观察窗213,第一上盖212与第一桶体211连接,第一观察窗213设置于第一上盖212的顶部。透过第一观察窗213,能在不打开第一上盖212且不中止烹饪的情况下观察第一烹饪容器21中食材的烹饪进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观察窗213设置于第一桶体211的侧面,同样能起到观察第一烹饪容器21中食材的烹饪进度的作用。
如图2所示,第二烹饪容器22包括第二桶体221、第二上盖222和第二观察窗223,第二上盖222与第二桶体221连接,第二观察窗223设置于第二上盖222的顶部。第二烹饪容器22的结构与第一烹饪容器21类似,区别在于尺寸大小不同。
进一步的,第一烹饪容器21还包括第一桶把手214和第一开盖按键215,第一桶把手214设置于第一桶体211的侧面,第一开盖按键215设置于第一桶把手214上。在烹饪过程中,第一烹饪容器21内流动着高温气体,如果第一上盖212此时被不慎打开,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设置第一开盖按键215在第一桶把手214上,只有按压第一开盖按键215才能将第一上盖212打开,提高模块化烹饪电器使用的安全性。
第二烹饪容器22还包括第二桶把手224和第二开盖按键225,第二桶把手224设置于第二桶体221的侧面,第二开盖按键225设置于第二桶把手224上。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桶把手214为竖向把手,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桶把手224为横向把手。因尺寸上的差别较大,第一烹饪容器21上的第一桶把手214和第二烹饪容器22上的第二桶把手224选用不同的形态以便于进行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进风孔200包括水平段2001和两个竖直段2002,进风孔200开设于第一桶体211和第二桶体221一侧的边缘,两个竖直段2002分别与水平段2001的两端连通,水平段2001靠近第一桶体211或第二桶体221的底部。相应的,热风模块14上的出风孔100也采用此种形态。由于进风孔200开设于第一桶体211和第二桶体221的一侧边缘,此种形态的进风孔200和出风孔100能使热风模块14产生的高温气流尽可能少的直接冲击第一烹饪容器21和第二烹饪容器22中的食材,而是首先绕开食材,再形成包围食材的环绕气流,使第一烹饪容器21和第二烹饪容器22中的食材,特别是整鸡整鱼这类较大体积的食材更均匀地受热,避免局部过熟,实现更好地烹饪效果。
进风孔200的形态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水平段2001靠近第一桶体211的顶部,两个竖直段2002的位置基本不变,相当于将图4和图5中的进风孔200旋转了180度。当然,图4和图5中的进风孔200还可以旋转90度,从而得到包括一个竖直段2002和两个水平段2001的进风孔200。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块化烹饪电器包括第一烹饪容器21、煎盘4和煮锅5,煎盘4和煮锅5均能放置于加热模块3上,煎盘4和煮锅5的底面面积不大于加热模块3的顶面面积。为了实现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加热模块3的顶面、煎盘4的底面和煮锅5的底面均为矩形,且三者的大小相同。通过增设煎盘4和煮锅5,能对多种菜品同时进行不同效果的分区烹饪,既有空气炸、又有煮和煎,实现了多场景使用,增强了实用性,提高了用户体验。当然,煎盘4可以换成煮锅5以对更多食材进行烹煮,煮锅5也可以换成煎盘4以对更多食材进行煎烤。加热模块3可以设置多于两个,例如采用三个或者更多加热模块3与主机1连接,从而获得更多的烹饪位置,满足一次烹饪大量食材的需要。
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煎盘4包括盘体41和盘把手42,盘把手42设置于盘体41的一侧。煎盘4进行烹饪后温度较高,通过设置盘把手42可以防止烫伤,盘把手42可以设置两个,分别位于盘体41相对的两侧,从而更便于对煎盘4进行移动。
如图9所示,煮锅5包括锅体51、锅把手52和锅盖53,锅盖53与锅体51可拆卸连接,锅把手52设置于锅体51的侧面。如图10所示,当锅盖53与锅体51分离时,可以将锅体51当做火锅使用以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锅盖53上也可以设置类似第一烹饪容器21的第一观察窗213这种结构以便在烹饪过程中对锅体51中的食材进行观察。
图11所示的是第二烹饪容器22搭配锅体51的模块化组合方案,此时需要主机1搭配两个加热模块3,在对大体积食材进行空气炸的同时还能煮火锅。
图12所示的是第二烹饪容器22搭配煎盘4的模块化组合方案,此时需要主机1搭配两个加热模块3,在对大体积食材进行空气炸的同时还能对食材进行煎烤。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烹饪电器通过改变加热模块3的数量以及选用不同的烹饪工具,能进行多样的个性化组合,其所能实现的模块化组合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呈现的方案。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框架,所述底座上设有传热单元,所述框架上设有热风模块,所述热风模块的表面设有出风孔;
第一烹饪容器和第二烹饪容器,二者的一侧均设有能与所述出风孔对接的进风孔,所述第一烹饪容器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二烹饪容器的容积;以及
至少一个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底座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传热单元能独立承载并加热所述第一烹饪容器,所述加热模块能与所述传热单元共同承载并加热所述第二烹饪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与所述加热模块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及所述第一凹陷部中均设有触点,一个所述加热模块的第一凸出部能插入另一个所述加热模块的第一凹陷部中,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出部或第二凹陷部以与所述加热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表面设有电源开关和控制区,所述控制区用于控制所述热风模块、所述传热单元及所述加热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和所述第二烹饪容器均包括桶体、上盖和观察窗,所述上盖与所述桶体连接,所述观察窗设置于所述上盖的顶部或所述桶体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饪容器和所述第二烹饪容器还包括桶把手和开盖按键,所述桶把手设置于所述桶体的侧面,所述开盖按键设置于所述桶把手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开设于所述桶体一侧的边缘,所述进风孔包括水平段和两个竖直段,两个所述竖直段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的两端连通;或
所述进风孔开设于所述桶体一侧的边缘,所述进风孔包括竖直段和两个水平段,两个所述水平段分别与所述竖直段的两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煎盘和煮锅,所述煎盘和所述煮锅均能放置于所述加热模块上,所述煎盘和所述煮锅的底面面积不大于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面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盘包括盘体和至少一个盘把手,所述盘把手设置于所述盘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锅包括锅体、锅把手和锅盖,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锅把手设置于所述锅体的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00205.6U CN220369880U (zh) | 2023-07-18 | 2023-07-18 | 模块化烹饪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00205.6U CN220369880U (zh) | 2023-07-18 | 2023-07-18 | 模块化烹饪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69880U true CN220369880U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9562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00205.6U Active CN220369880U (zh) | 2023-07-18 | 2023-07-18 | 模块化烹饪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69880U (zh) |
-
2023
- 2023-07-18 CN CN202321900205.6U patent/CN2203698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1518B (zh) | 多功能早餐机 | |
CN201088488Y (zh) | 具有小型烹饪器的烤箱 | |
JP2006280441A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201675702U (zh) | 一种集合煮蛋、煎、烤、蒸、煮功能的器具 | |
CN106821018A (zh) | 一种多功能早餐机 | |
CN201052067Y (zh) | 一种多功能炖锅 | |
CN204483906U (zh) | 一种双面烧烤器 | |
CN220369880U (zh) | 模块化烹饪电器 | |
EP4205611A1 (en) | Overturnable dual-purpose multifunctional air fryer | |
US12016489B2 (en) | Cooking appliances | |
CN205386076U (zh) | 便捷式多功能电饭煲 | |
CN211795874U (zh) | 一种便携式电热烹饪器 | |
EP1649794A2 (en) | Built-in cooking appliance | |
CN208988475U (zh) | 一种烹饪锅具 | |
CN219782357U (zh) | 一种多功能烤箱 | |
CN216724219U (zh) | 一种功率分配合理的烹饪装置 | |
CN215738396U (zh) | 用于烹饪的装置 | |
KR102650631B1 (ko) | 가변형 인덕션 조리장치 | |
CN213345253U (zh) | 多功能早餐机 | |
CN209391809U (zh) | 料理装置 | |
CN202604638U (zh) | 一种组合早餐机 | |
CN218355837U (zh) | 蒸汽空气炸锅 | |
CN221616811U (zh) | 一种加热装置 | |
CN217987364U (zh) | 一种二合一多功能烹饪设备 | |
CN209360361U (zh) | 组合式锅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