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9498U -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9498U
CN220369498U CN202320621471.9U CN202320621471U CN220369498U CN 220369498 U CN220369498 U CN 220369498U CN 202320621471 U CN202320621471 U CN 202320621471U CN 220369498 U CN220369498 U CN 220369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electrode
assembly
power supply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14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锋
褚庆臣
周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14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9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9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9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一种雾化芯包括:基体;雾化电极,设于所述基体的至少一端且具有裙边结构;在所述基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裙边结构的外边缘超出所述基体的外边缘。一种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上述的雾化芯,设于所述雾化壳内。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组件;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上述的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将雾化电极设于基体的至少一端,且使雾化电极设置裙边结构,便于雾化芯装配至雾化组件时定位及盲装;在基体的径向方向上,裙边结构的外边缘超出基体的外边缘,增大了雾化电极的面积且加强了结构强度,降低装配至雾化组件时雾化电极被压损的概率。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及供电组件,供电组件对雾化组件供电,雾化组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雾化液加热雾化,并产生气溶胶。其中,部分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在雾化组件与供电组件装配过程中,存在雾化组件的雾化芯无法有效定位,导致批量组装困难且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雾化组件的雾化芯无法有效定位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一种雾化芯,包括:
基体;
雾化电极,设于所述基体的至少一端且具有裙边结构;在所述基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裙边结构的外边缘超出所述基体的外边缘。
上述的雾化芯,通过将雾化电极设于基体的至少一端,且使雾化电极设置裙边结构,便于雾化芯装配至雾化组件时定位及盲装;在基体的径向方向上,裙边结构的外边缘超出基体的外边缘,增大了雾化电极的面积且加强了结构强度,降低装配至雾化组件时雾化电极被压损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与所述雾化电极电性连接的发热膜,所述基体内设导液通道,所述发热膜贴附于所述导液通道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所述雾化电极,两个所述雾化电极均位于所述基体的同一端且关于所述基体的轴线对称分布。
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雾化壳;
上述的雾化芯,设于所述雾化壳内。
上述的雾化组件,雾化芯装配时能快速定位及盲装,极大提升组装效率及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壳内设有容置所述裙边结构的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气管及第一密封件,所述导气管插设于所述雾化壳内且内设雾化通道,所述基体设于所述雾化通道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基体靠近所述雾化电极的一端,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雾化通道内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基体远离所述雾化电极的一端,所述导气管的外壁与所述雾化壳的内壁界定出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的储液腔,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连通所述储液腔的螺旋形的换气通道。
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电连接单元,所述导电连接单元设于所述雾化电极及供电组件之间,并用于将所述雾化电极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于所述雾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并与所述雾化电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电极部及垂直于所述电极部的伸出部,所述电极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所述伸出部呈平面板状并与所述雾化电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极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于所述雾化壳内,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内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所述第二电极呈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座设于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极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设有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三电极及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设于所述供电组件内,所述第三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座内并与所述第二电极抵接,所述第三电极呈环形并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上述的雾化组件;
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组件装配时能快速定位及盲装,极大提升组装效率及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供电壳及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供电壳内,所述供电壳与所述雾化壳可拆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轴测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剖面图;
图4为图3所示雾化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雾化组件中第二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雾化组件中第一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一安装座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二电极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二安装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雾化组件;20、供电组件;21、供电壳;22、电池;23、支架;24、电路板;100、雾化芯;110、基体;111、导液通道;120、雾化电极;130、发热膜;200、雾化壳;201、储液腔;210、雾化盖体;220、雾化座;300、导气管;301、雾化通道;302、导通孔;400、第二密封件;401、换气通道;401a、进气口;401b、出气口;402、第一凸筋;500、第一密封件;501、限位槽;502、第二凸筋;503、第三凸筋;504、凹槽;600、导电连接单元;610、第一电极;611、电极部;612、伸出部;620、第一安装座;621、定位槽;622、限位筋;623、沉台;630、第二电极;640、第二安装座;641、容置槽;642、通气孔;650、第三电极;660、第三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初始”、“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为一实施例中雾化芯100的轴测图;图2为图1所示雾化芯100的剖视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0的剖面图;图4为图3所示雾化组件10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所示雾化组件10中第二密封件400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雾化组件10中第一密封件500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一安装座620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二电极630的示意图;图10为图7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二安装座640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结构。
请参考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100包括基体110及雾化电极120,雾化电极120设于基体110的至少一端且具有裙边结构;在基体110的径向方向上,裙边结构的外边缘超出基体110的外边缘。
需说明的是,基体110的径向方向为图1及图2所示X方向。在基体110的径向方向上,裙边结构的外边缘超出基体110的外边缘,也即裙边结构的外轮廓要超出于基体110的外轮廓。
上述的雾化芯100,通过将雾化电极120设于基体110的至少一端,且使雾化电极120设置裙边结构,便于雾化芯100装配至雾化组件10时定位及盲装;在基体110的径向方向上,裙边结构的外边缘超出基体110的外边缘,增大了雾化电极120的面积且加强了结构强度,降低装配至雾化组件10时雾化电极120被压损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10呈圆柱状,便于雾化芯100装配至雾化组件10时盲装;雾化电极120的裙边结构整体可以呈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体110还可以呈棱柱状或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及图2,雾化芯100还包括与雾化电极120电性连接的发热膜130,基体110内设导液通道111,发热膜130贴附于导液通道111的内壁。
可以理解的是,发热膜130作为雾化芯100的热阻单元,雾化电极120作为雾化芯100对外电连接的接引单元。当雾化芯100使用时,发热膜130将由基体110外表面浸润至导液通道111内的雾化液加热雾化,以产生气溶胶。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及图2,雾化芯100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雾化电极120,两个雾化电极120均位于基体110的同一端且关于基体110的轴线对称分布。
需说明的是,基体110的轴线方向为图4及图5所示Y方向。极性相反的两个雾化电极120沿基体110的轴线方向对称分布于雾化芯100的同一端部,更利于雾化芯100在装配时盲装及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10为陶瓷材质且内部疏松多孔,发热膜130为钌铑合金材质,雾化电极120通过印刷工艺设于基体110的至少一端。上述雾化芯100的整体制作工艺流程为:使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刷发热膜130的图案,用辊轮卷曲发热膜130的图案;将带发热膜130的辊轮放入模具内注塑陶瓷浆料成注塑体;将带有发热膜130和基体110的辊轮取出,然后将注塑体脱脂再放入真空炉烧结成陶瓷体;在烧结完后的基体110一端使用治具印刷雾化电极120;将带有雾化电极120的基体110再次放入真空炉中烧结,烧结完便完成制作。
请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10包括上述的雾化芯100及雾化壳200,雾化芯100设于雾化壳200内并用于加热雾化液,雾化壳200与供电组件20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3,雾化壳200包括雾化盖体210及雾化座220,雾化盖体210罩设于雾化座220上,雾化盖体210与雾化座220内部形成容腔,雾化芯100容置于容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盖体210及雾化座220为分体式结构且二者为可拆卸连接,例如,雾化盖体210及雾化座220可以通过插接、卡接方式固定以实现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盖体210及雾化座220还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请参考图3,雾化壳200内设有容置裙边结构的限位槽501。如此,便于裙边结构的定位及安装。
具体地,请参考图3、图4及图6,雾化组件10还包括导气管300及第一密封件500,导气管300插设于雾化壳200内且内部具有雾化通道301,基体110设于雾化通道301内,第一密封件500套设于基体110靠近雾化电极120的一端,限位槽501设于第一密封件500。
需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限位槽501的内壁具有台阶面,裙边结构容置于限位槽501内,台阶面压置于裙边结构上,能够对雾化电极120的裙边结构定位,防止雾化电极120位置发生挪移。第一密封件500为硅胶或橡胶材质,第一密封件500的内周设有第二凸筋502,第二凸筋502与基体110的外壁过盈配合;第一密封件500的外周设有第三凸筋503,第三凸筋503与雾化通道301的内壁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雾化组件10还包括设于雾化通道301内的第二密封件400,第二密封件400套设于基体110远离雾化电极120的一端,雾化壳200的内壁与导气管300的外壁界定出与雾化通道301连通的储液腔201,第二密封件400具有连通储液腔201的螺旋形的换气通道401。
此处,参考图3,导气管300的侧壁设有导通孔302,储液腔201与雾化通道301通过导通孔302连通,雾化液存储于储液腔201内。在使用时,雾化液由储液腔201经导通孔302流向雾化芯100,供电组件20用于为雾化组件10提供电能,雾化芯100在电驱动作用下对雾化液加热雾化,并产生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
具体地,结合参考图5,换气通道401具有进气口401a及出气口401b,进气口401a设于第二密封件400的内周并与雾化通道301连通,出气口401b设于第二密封件400的外周并与储液腔201连通。当用户完成一次抽吸后,外部气体由雾化通道301经进气口401a进入换气通道401,并由出气口401b溢出至储液腔201内,以实现储液腔201内新的气压平衡。
需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第二密封件400为硅胶或橡胶材质,第二密封件400的外周设有第一凸筋402,第一凸筋402与雾化通道301的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第二密封件400与雾化通道301之间的密封。第一凸筋402的数量不仅限于一,也即第二密封件400的外周可以均布多条第一凸筋402。
在本实施例中,换气通道401呈螺旋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通道401还可以呈其他不规则形状。
请参考图7,雾化组件10还包括导电连接单元600,导电连接单元600设于雾化电极120及供电组件20之间,并用于将雾化电极120与供电组件20电性连接。
具体地,导电连接单元600包括第一电极610及第一安装座620,第一安装座620设于雾化壳200内并与第一密封件500连接,第一电极610固定于第一安装座620内并与雾化电极120抵接。
需说明的是,参考图6,第一密封件500具有用于收容第一安装座620的凹槽504。参考图7及图8,雾化芯100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雾化电极120,导电连接单元600也包括极性相反的两个第一电极610,极性相同的第一电极610与雾化电极120抵接。极性相反的两个第一电极610均插设于第一安装座620的定位槽621内,且在定位槽621内壁凸设限位筋622,限位筋622使极性相反的两个第一电极610分隔开,防止两个第一电极610窜动接触而导致短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620的一端插设于第一密封件500内,第一安装座620的另一端为圆柱体结构且固定雾化壳200的内壁上,从而实现第一安装座620的固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及图4,第一电极610具有电极部611及垂直于电极部611的伸出部612,电极部611容置于第一安装座620内,伸出部612呈平面板状并与雾化电极120抵接。
需说明的是,参考图7及图8,电极部611容置于第一安装座620的定位槽621内,伸出部612位于定位槽621外,第一安装座620具有与伸出部612限位配合的沉台623,伸出部612呈平面板状并与雾化电极120抵接,能增加第一电极610与雾化电极120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第一电极610与雾化电极120的电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部611与伸出部612为一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部611与伸出部612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请参考图9及图10,导电连接单元600还包括第二电极630及第二安装座640,第二安装座640设于雾化壳200内,第二电极630固定于第二安装座640内并与第一电极610抵接,第二电极630呈环形。
需说明的是,导电连接单元600包括极性相反的两个第一电极610,供电组件20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供电电极,极性相同的一个第一电极610与一个供电电极通过第二电极630电性连接,极性相同的另一个第一电极610与另一个供电电极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如此,在保证雾化组件10与供电组件20电连接稳定的基础上,节约电子雾化装置的内部空间。
具体地,请参考图10,第二安装座640设于用于容纳第二电极630的容置槽641,容置槽641的内壁设有通气孔642642。如此,外部空气会由通气孔642进入雾化通道301,此时能够启动雾化组件10以使雾化液转化为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
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孔64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通气孔6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至少两个,在此对通气孔642的形状及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9,导电连接单元600还包括第三电极650及第三安装座660,第三安装座660设于供电组件20内,第三电极650固定于第三安装座660内并与第二电极630抵接,第三电极650呈环形并用于将第二电极630与供电组件20电性连接。
需说明的是,第三电极650的数量不仅限于一个,也即第三电极65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且各第三电极650设于第二电极630及供电电极之间。当第二电极630与供电电极间距过大时,在第二电极630及供电电极之间加设第三电极650,通过第三电极650电性连接第二电极630及供电电极,有效解决第二电极630长度过长安装不便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极650与供电电极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第三电极650与第二电极630抵接以实现电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座660可拆卸地设于供电组件20的供电壳2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座660还可以一体成型于供电组件20的供电壳21内。
请参考图7,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10及供电组件20,供电组件20与雾化组件10电性连接。
具体地,供电组件20包括供电壳21及电池22,电池22设于供电壳21内,雾化壳200与供电壳2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座220与供电壳21通过螺接方式固定,例如雾化座220设有外螺纹,供电壳21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座220与供电壳21还可以通过磁吸方式固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供电组件20还包括支架23及电路板24,支架23固定于供电壳21上且设有入气孔,电路板24固定于支架23上并与电池22电性连接。
在使用上述电子雾化装置时,用户从雾化壳200的吸嘴处开始抽吸,外部空气从支架23的入气孔进入供电壳21内,电路板24上的控制电路启动电池22为雾化芯100供电,雾化芯100上的发热膜130通电升温,将从储液腔201内浸润到基体110上的雾化液加热,以产生气溶胶,气溶胶随着用户的抽吸动作而进入用户的口腔,从而完成整个抽吸过程。
此处,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例如可对草本类气溶胶生成基质烘烤加热而产生气溶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
雾化电极,设于所述基体的至少一端且具有裙边结构;在所述基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裙边结构的外边缘超出所述基体的外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与所述雾化电极电性连接的发热膜,所述基体内设导液通道,所述发热膜贴附于所述导液通道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所述雾化电极,两个所述雾化电极均位于所述基体的同一端且关于所述基体的轴线对称分布。
4.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壳;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设于所述雾化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壳内设有容置所述裙边结构的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气管及第一密封件,所述导气管插设于所述雾化壳内且内设雾化通道,所述基体设于所述雾化通道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基体靠近所述雾化电极的一端,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雾化通道内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基体远离所述雾化电极的一端,所述导气管的外壁与所述雾化壳的内壁界定出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的储液腔,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连通所述储液腔的螺旋形的换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电连接单元,所述导电连接单元设于所述雾化电极及供电组件之间,并用于将所述雾化电极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于所述雾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并与所述雾化电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电极部及垂直于所述电极部的伸出部,所述电极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所述伸出部呈平面板状并与所述雾化电极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极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于所述雾化壳内,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内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所述第二电极呈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设于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极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设有通气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三电极及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设于所述供电组件内,所述第三电极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座内并与所述第二电极抵接,所述第三电极呈环形并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
14.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4-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包括供电壳及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供电壳内,所述供电壳与所述雾化壳可拆卸连接。
CN202320621471.9U 2023-03-20 2023-03-20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369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1471.9U CN220369498U (zh) 2023-03-20 2023-03-20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1471.9U CN220369498U (zh) 2023-03-20 2023-03-20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9498U true CN220369498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1471.9U Active CN220369498U (zh) 2023-03-20 2023-03-20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9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5886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726705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580448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61189A1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20369498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61032A1 (zh) 雾化芯具有套管的雾化器
CN216088832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195844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830344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837089U (zh) 方便组装的雾化装置
WO2023151383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N21475913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74693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7771508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0557426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628840U (zh) 发热结构、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5958370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78153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59371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6796491U (zh) 一种加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673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675131U (zh) 一种一体式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288746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9271832U (zh) 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