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8192U - 一种电芯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8192U
CN220358192U CN202322006288.0U CN202322006288U CN220358192U CN 220358192 U CN220358192 U CN 220358192U CN 202322006288 U CN202322006288 U CN 202322006288U CN 220358192 U CN220358192 U CN 220358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ttery cell
radiating
heat dissipation
cel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62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胜
刘长来
夏诗忠
杨诗军
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e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me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e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me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62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8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8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8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模组,包括电芯、散热管及两个散热板;电芯的中部沿第一方向贯设有散热通道;两个散热板位于散热通道的两侧,且分别与电芯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热传递接触,各散热板设有容腔及导流口,导流口连通对应的容腔,两个导流口中的一个为输入口、另一个为输出口,输入口用以输入冷却介质;散热管穿设于散热通道、并与散热通道的内壁面热传递接触,且其两端分别连通两个容腔,用以将自输入口输入的冷却介质输送至与输出口相连通的容腔内。本方案能够同时对电芯的中部及端面散热,避免电芯中部过热,提高散热效率,延长电芯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强调更长的续航里程、更长的使用寿命、更高的动力性能及性价比,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动力电池系统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更好的循环寿命以及更低的成本。同时动力电池系统必须采用冷却系统冷却电芯来保证电芯在长时间大功率放电后温度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例如,专利CN 217641532 U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圆柱形电芯、及圆柱形电芯模组,其将折线形的冷却板和具有壳体平面结构的圆柱形电芯组装成电池模组后,提高模组的空间使用率,且增加冷却接触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然而,该专利中的冷却板仅接触电芯的侧面,也即采用电池侧壁散热,导致电芯中心的热量不易散去,长期运行易导致电芯循环寿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芯模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池侧壁散热,导致电芯中心的热量不易散去,长期运行易导致电芯循环寿命下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该电芯模组包括:
电芯,其中部沿第一方向贯设有散热通道;
两个散热板,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热传递接触,各所述散热板设有容腔及导流口,所述导流口连通对应的所述容腔,两个所述导流口中的一个为输入口、另一个为输出口,所述输入口用以输入冷却介质;以及,
散热管,穿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并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内壁面热传递接触,且其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容腔,用以将自所述输入口输入的冷却介质输送至与所述输出口相连通的所述容腔内。
可选地,所述电芯呈圆柱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芯的高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电芯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均布设于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且各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散热板热传递接触;
所述散热管对应设有多个,各所述散热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散热通道内,且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容腔。
可选地,所述散热管包括连接管及免热熔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一所述散热板、并连通对应的所述容腔,所述免热熔接头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散热板、并连通对应的所述容腔,所述连接管远离对应的所述散热板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免热熔接头内。
可选地,所述散热管还包括防漏套管,所述防漏套管套设于所述连接管及所述免热熔接头外,并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防漏套管的内壁贴合于所述连接管及所述免热熔接头的外壁,且所述防漏套管的外壁贴合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防漏套管为铜质防漏套管,且其表面涂覆有导热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插设于所述免热熔接头内时,能够使得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贴合于对应的所述散热板。
可选地,所述散热板为铜质散热板,且其表面涂覆有导热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模组中,散热通道沿第一方向贯设于电芯的中部,而散热管穿设于散热通道中,并与散热通道的内壁热传递接触,也即与电芯的中部热传递接触,从而散热管中的冷却介质在流动时,能够快速带走电芯中部的热量;同时,电芯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还分别与两个散热板热传递接触,以借助两个散热板对电芯于第一方向上的两个端面进行散热。如此,能够在及时散去电芯中部热量,避免电芯中部过热的同时,还能够对电芯端面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延长电芯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芯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芯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芯模组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散热板的爆炸图;
图7为图5中散热管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芯模组;1、电芯;1a、散热通道;2、散热板;2a、容腔;2b、导流口;2c、输入口;2d、输出口;21、底板;22、盖板;3、散热管;31、连接管;32、免热熔接头;33、防漏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7,本电芯模组100包括电芯1、散热管3及两个散热板2;电芯1的中部沿第一方向贯设有散热通道1a;两个散热板2位于散热通道1a的两侧,且分别与电芯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热传递接触,各散热板2设有容腔2a及导流口2b,导流口2b连通对应的容腔2a,两个导流口2b中的一个为输入口2c、另一个为输出口2d,输入口2c用以输入冷却介质;散热管3穿设于散热通道1a、并与散热通道1a的内壁面热传递接触,且其两端分别连通两个容腔2a,用以将自输入口2c输入的冷却介质输送至与输出口2d相连通的容腔2a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模组100中,散热通道1a沿第一方向贯设于电芯1的中部,而散热管3穿设于散热通道1a中,并与散热通道1a的内壁热传递接触,也即与电芯1的中部热传递接触,从而散热管3中的冷却介质在流动时,能够快速带走电芯1中部的热量;同时,电芯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还分别与两个散热板2热传递接触,以借助两个散热板2对电芯1于第一方向上的两个端面进行散热。如此,能够在及时散去电芯1中部热量,避免电芯1中部过热的同时,还能够对电芯1端面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延长电芯1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不做限制,可以是电芯1的长度方向、高度方向、宽度方向或其他方向,只要能够保证散热通道1a贯设于电芯1的中部即可。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散热通道1a贯设于电芯1的中部,也即电芯1对应散热通道1a的两端形成有开口。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芯1呈圆柱体设置,且第一方向为电芯1的高度方向。如此,使得电芯1周侧各处到散热管3的距离相等,以在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使得电芯1各处能够均匀散热,进而延长电芯1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示例中,第一方向以F示出。
更进一步地,电芯1设有多个,多个电芯1均布设于两个散热板2之间,且各电芯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与两个散热板2热传递接触;散热管3对应设有多个,各散热管3穿设于对应的散热通道1a内,且两端分别连通两个容腔2a。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散热板2之间设置多个电芯1,并对应设置多个散热管3,以借助两个散热板2对多个电芯1同步散热,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散热管3包括连接管31及免热熔接头32,连接管31的一端连接于一散热板2、并连通对应的容腔2a,免热熔接头32一端连接于另一散热板2、并连通对应的容腔2a,连接管31远离对应的散热板2的一端能够插接于免热熔接头32内。本实施例中,在一个散热板2上设置免热熔接头32,另一个散热板2上设置连接管31。如此,在组装电芯模组100时,能够在将电芯1穿设于连接管31或免热熔接头32上后,将连接管31与免热熔接头32对中,再将两个散热板2相互靠近,此时连接管31能够插接于免热熔接头32上,使得电芯模组100的组装简单便捷。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免热熔接头32的内壁设有密封橡胶或其他密封件,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接管31与对应的散热板2通过真空钎焊连接。并将连接有免热熔接头32的散热板2设置为底板21及盖板22的形式,底板21与盖板22共同围设形成容腔2a,且将免热熔接头32与底板21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激光焊接将底板21与盖板22也焊接在一起。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将底板21与盖板22之间通过螺接件可拆卸连接,并底板21与盖板22之间设置密封圈。
进一步地,散热管3还包括防漏套管33,防漏套管33套设于连接管31及免热熔接头32外,并位于散热通道1a内。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管31及免热熔接头32外套设防漏套管33,以避免连接管31与免热熔接头32之间意外脱离而造成冷却介质泄露,进而降低电芯1直接与冷却介质直接接触的几率,提高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水。此外,在组装电芯模组100上,将防漏套管33的两端涂抹防水粘结剂,先将防漏套管33的一端粘结于一散热板2上,然后再靠近于另一散热板2上,以将防漏套管33的另一端通过防水粘结剂与另一散热板2粘结,进而降低自防漏套管33泄露冷却液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性能。
更进一步地,防漏套管33的内壁贴合于连接管31及免热熔接头32的外壁,且防漏套管33的外壁贴合于散热通道1a的内壁。本实施例中,将连接管31、免热熔接头32、防漏套管33及散热通道1a的内壁对应直接接触,以提高热传递效率,进而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防漏套管33为铜质防漏套管,且其表面涂覆有导热绝缘层。本方案中,将防漏套管33设置为铜质防漏套管,以提高其导热效率;同时在防漏套管33的外壁涂设导热绝缘层,以避免其对电芯1的电传递造成干扰,保证电芯1正常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绝缘层为导热硅胶层。
进一步地,连接管31插设于免热熔接头32内时,能够使得电芯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贴合于对应的散热板2。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散热板2分别直接贴设于电芯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以提高对电芯1侧壁的散热能力。具体地,散热板2为铜质散热板,且其表面涂覆有导热绝缘层。如此,在进一步提高散热板2对电芯1的散热能力的同时,避免散热板2对电芯1的电传递造成干扰。同样的,在本方案中,散热板2上的导热绝缘层为导热硅胶层,导热硅胶层还可起到缓冲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电芯,其中部沿第一方向贯设有散热通道;
两个散热板,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热传递接触,各所述散热板设有容腔及导流口,所述导流口连通对应的所述容腔,两个所述导流口中的一个为输入口、另一个为输出口,所述输入口用以输入冷却介质;以及,
散热管,穿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并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内壁面热传递接触,且其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容腔,用以将自所述输入口输入的冷却介质输送至与所述输出口相连通的所述容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呈圆柱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芯的高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均布设于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且各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散热板热传递接触;
所述散热管对应设有多个,各所述散热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散热通道内,且两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包括连接管及免热熔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一所述散热板、并连通对应的所述容腔,所述免热熔接头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散热板、并连通对应的所述容腔,所述连接管远离对应的所述散热板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免热熔接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还包括防漏套管,所述防漏套管套设于所述连接管及所述免热熔接头外,并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套管的内壁贴合于所述连接管及所述免热熔接头的外壁,且所述防漏套管的外壁贴合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套管为铜质防漏套管,且其表面涂覆有导热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插设于所述免热熔接头内时,能够使得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贴合于对应的所述散热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为铜质散热板,且其表面涂覆有导热绝缘层。
CN202322006288.0U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电芯模组 Active CN220358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6288.0U CN220358192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电芯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6288.0U CN220358192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电芯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8192U true CN220358192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4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6288.0U Active CN220358192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电芯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8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98692A1 (zh) 充电端子、充电枪、充电桩及车辆
CN220358192U (zh) 一种电芯模组
CN116759700A (zh) 一种电芯模组
CN219497922U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217158332U (zh) 电池箱
CN109786885B (zh) 电池模组
CN218299932U (zh) 一种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2787011B (zh) 电芯单元及动力电池模组
CN110534830B (zh) 一种电池包和汽车
CN115000589A (zh) 液冷板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CN219843026U (zh) 冷却组件、冷却系统及电池包
CN220367991U (zh) 储能装置
CN113871810B (zh) 极耳和具有其的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20527097U (zh) 电池组件及车辆
CN221150207U (zh)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13546401U (zh) 方形电池模组液冷装置
CN219435958U (zh) 一种电池组液冷装置
CN218299922U (zh) 一种均衡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及单体电池
CN21616179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8731384U (zh) 一种集成热管理结构的单体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20914360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9497900U (zh) 电池和电池模组
CN216745562U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CN221080127U (zh) 液冷组件以及电池模组
CN219716992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