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5562U -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5562U
CN216745562U CN202123061315.1U CN202123061315U CN216745562U CN 216745562 U CN216745562 U CN 216745562U CN 202123061315 U CN202123061315 U CN 202123061315U CN 216745562 U CN216745562 U CN 216745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der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613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613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5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5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5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该散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固定板,换热器包括容纳介质的换热管和设置于换热管两端的集流管组件,换热管和集流管组件内部连通,固定板设于换热管的一侧面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变频空调,包括上述散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得换热器包括容纳介质的换热管,从而使得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的优点,加强了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背景技术
变频空调随着其内部控制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散热量也越来越大。为了将变频空调控制器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通过设置散热装置来对变频空调控制器进行散热降温。
现有的散热装置中,通常存在散热效果差、性能稳定性低下等缺点,从而影响变频空调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固定板,所述换热器包括容纳介质的换热管和设置于所述换热管两端的集流管组件,所述换热管和所述集流管组件内部连通,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换热管的一侧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使得所述换热器包括容纳介质的所述换热管,从而使得所述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的优点,加强了换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换热管两端的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均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且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所述隔板相互沿所述集流管组件的轴线方向交替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均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组件的轴线方向交替分布的所述隔板,从而可以变更并增加制冷剂流道,增加制冷剂紊流,提高换热面积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管壁径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隔板插设于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管壁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呈平板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换热管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换热管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增加了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与连接牢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内开设有多条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换热管内沿所述换热管轴线方向呈直线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螺纹孔与外置元器件进行固定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在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螺纹孔,从而便于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螺纹孔安装在各种元件的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和外置元器件的壳体之间的连接接触位置涂覆有导热层。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固定板和外置元器件的壳体之间的连接接触位置涂覆有所述导热层,从而增加外置元器件的壳体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空调,包括控制器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控制器上,用于对所述控制器降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通过使得所述换热器包括容纳介质的所述换热管,从而使得所述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的优点,加强了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散热装置;10、换热器;11、换热管;111、换热通道;12、集流管组件;121、第一集流管;122、第二集流管;123、通孔;124、端盖;13、第一接管;14、第二接管;15、隔板;20、固定板;2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至图3,散热装置100通常应用于变频空调中,为了将变频空调控制器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通过设置散热装置100来对变频空调控制器进行散热降温。
现有的散热装置中,通常存在散热效果差、性能稳定性低下等缺点,从而影响变频空调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为解决现有的散热装置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100,包括换热器10和固定板20,换热器10包括容纳介质的换热管11和设置于换热管11两端的集流管组件12,换热管11和集流管组件12内部连通,固定板20设于换热管11的一侧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得换热器10包括容纳介质的换热管11,从而使得散热装置100具有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的优点,加强了换热效果。
如图1及图2所示,集流管组件12包括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之间的轴线互相平行,且分别连接于换热管11的两端。散热装置100可以具有多排换热管11,多排换热管11相互平行且沿第一集流管121或第二集流管122的轴线方向并列设置。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100采用四排换热管11。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接管13和第二接管14,第一接管13和第二接管14均设于集流管组件12上,并位于换热管11的同一端。
其中,第一接管13和第二接管14均沿垂直于第一集流管121轴线的方向连接于第一集流管121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散热装置100一般都是设置于变频空调的控制器PCB板上,以此对变频空调进行散热,由于PCB板的体积通常较小,因此散热装置100的占地空间也要尽可能的小,因此通过使得第一接管13和第二接管14均沿垂直于第一集流管121轴线的方向连接于第一集流管121上,从而节省了散热装置100的设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接管13和第二接管14并不局限于设置于第一集流管121上,且第一接管13和第二接管14也并不局限于位于换热管11的同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管13和第二接管14还可以设置于第二集流管122上,或者设置于集流管组件12的端部,亦或第一接管13和第二接管14分别设置于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上,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上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端盖124以封闭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的两端,端盖124焊接在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内部,且端盖124设置为朝向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内部凹陷,以增加端盖124与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的焊接面积,并提升了焊接后的密闭性。
进一步地,当换热管11设置为两根时,第一集流管121或第二集流管122内设置有隔板15;当换热管11的设置数量为两根以上时,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内均设置有隔板15,隔板15设置于相邻两个换热管11之间,且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内的隔板15相互沿集流管组件12的轴线方向交替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内均设置有沿集流管组件12的轴线方向交替分布的隔板15,从而可以变更并增加制冷剂流道,增加制冷剂紊流,提高换热面积和效率。也就是说,隔板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管11内的制冷剂呈S型流通,增大了换热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5设置为与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相适配的圆盘状,用于阻挡制冷剂从隔板15处流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隔板也可以为长方板等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的管壁径向开设有通孔123,隔板15插设于通孔123中并与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的管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固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0选用微通道换热器10。这里主要是利用了微通道换热器10结构紧凑、轻巧、高效的特点,从而使得散热装置100适用于同样体积比较小的控制器PCB板,节省了散热装置100的设计空间。
由于换热器10选用微通道换热器10,因此换热管11其实也就是微通道换热器10中的扁管,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换热管11,且每根换热管11中至少开设有两条换热通道111,换热通道111在换热管11内沿换热管11轴线方向呈直线型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制冷剂在换热通道111中流通,已达到换热降温的效果,而且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潜力可以通过增加内部换热通道111来获得降温效果的最大提升,并且可满足多种机型散热要求,通用性更强。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20呈平板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固定板20并不局限于呈平板状,也可根据换热管11的分布情况去进行适应性调整,比如,也可呈圆板状等,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的,固定板20与换热管11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如此能够增加固定板20和换热管11之间的连接强度与连接牢固性。也便于换热管11通过固定板20将热量传递至需要降温的地方。
当然,固定板20与换热管11之间并不局限于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板20与换热管11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连接,只要能够增强固定板20和换热管11之间的连接强度与连接牢固性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固定板20与外置元器件连接,在固定板20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21,方便根据实际工况用螺纹件通过螺纹孔21将固定板20与外置元器件进行固定安装,从而便于固定板20通过螺纹孔21安装在各种元件的壳体上,同时也方便对固定板20和外置元器件进行拆卸维修。
当然,固定板20和外置元器件并不局限于通过螺纹孔21螺纹连接,也可以将固定板20与外置元器件的壳体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螺纹孔21设置为多排,多排螺纹孔21沿集流管组件12的轴向分布,且每排螺纹孔21位于相邻的换热管11之间,方便固定板20螺纹连接在外置元件的壳体上操作。
进一步地,由于固定板20的一面焊接换热管11,另一半连接需要对其进行散热的外置元器件,外置元器件与换热管11之间隔了一个固定板20,为了增强固定板20的导热效果,将固定板20和外置元器件的壳体之间的连接接触位置涂覆有导热层,以此来增加外置元器件的壳体和固定板20之间的传热效果。
优选地,导热层为导热硅脂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层还可以为其他导热材料,只要能够实现导热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100,通过使得换热器10包括容纳介质的换热管11,从而使得散热装置100具有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的优点,加强了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空调,包括控制器和散热装置100,散热装置100安装于控制器上,用于对控制器降温。该变频空调也具有跟上述散热装置100同样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0)和固定板(20),所述换热器(10)包括容纳介质的换热管(11)和设置于所述换热管(11)两端的集流管组件(12),所述换热管(11)和所述集流管组件(12)内部连通,所述固定板(20)设于所述换热管(11)的一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组件(12)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
所述第一集流管(12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2)内均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11)之间,且第一集流管(12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2)内的所述隔板(15)相互沿所述集流管组件(12)的轴线方向交替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组件(12)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第一集流管(121)和第二集流管(122),所述第一集流管(121)或所述第二集流管(122)内设置有隔板(15),且所述隔板(15)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2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2)的管壁径向开设有通孔(123),所述隔板(15)插设于所述通孔(123)中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2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122)的管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呈平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与所述换热管(11)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为微通道换热器(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1)内开设有多条换热通道(111),所述换热通道(111)在所述换热管(11)内沿所述换热管(11)轴线方向呈直线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21),所述固定板(20)通过所述螺纹孔(21)与外置元器件进行固定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和外置元器件的壳体之间的连接接触位置涂覆有导热层。
11.一种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控制器上,用于对所述控制器降温。
CN202123061315.1U 2021-12-07 2021-12-07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Active CN216745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1315.1U CN216745562U (zh) 2021-12-07 2021-12-07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1315.1U CN216745562U (zh) 2021-12-07 2021-12-07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5562U true CN216745562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2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61315.1U Active CN216745562U (zh) 2021-12-07 2021-12-07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5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8985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electrical element
KR20140100605A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KR102210929B1 (ko) 배터리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216745562U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变频空调
CN219086074U (zh)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CN218299932U (zh) 一种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8568986U (zh) 模组托盘以及电池模组
CN217903153U (zh) 热管双极板
CN212340032U (zh) 动力电池组件及其换热器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2874592U (zh) 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
CN210202321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110534830B (zh) 一种电池包和汽车
CN116642224A (zh) 一种电控散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110999U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CN110277606B (zh) 动力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443637U (zh) 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19778989U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
CN216671754U (zh) 动力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818315U (zh) 一种用于散热的多孔折叠微通道扁管
CN218101442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945774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箱体组件
CN21631189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219801034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112467170B (zh) 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