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4360U - 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4360U
CN220914360U CN202322664151.4U CN202322664151U CN220914360U CN 220914360 U CN220914360 U CN 220914360U CN 202322664151 U CN202322664151 U CN 202322664151U CN 220914360 U CN220914360 U CN 220914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battery pack
heat
po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41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远
吴艳凤
尤悦丘
王骁
郑卫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41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4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4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4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池包包括壳体、多个电芯和至少一个换热件,多个所述电芯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极柱;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件具有至少一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极柱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提高了极柱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快充能力。

Description

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普通充电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和用户的需求,为了解决“续航焦虑、充电慢”的问题,超级快充技术开始广泛被关注。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在充电的过程中,电池包中电芯的极柱过流面积小导致发热高,极柱在电池包内自然散热,散热速度慢,从而使极柱易损伤,降低了极柱的过流能力,影响了电池包的快充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提高了极柱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快充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电池包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壳体;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极柱;至少一个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件具有至少一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极柱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通过在换热件上形成折弯部,使电池包在快充的过程中,电芯与换热件发生热交换,电芯能较快地降低温度,以有利于电芯的正常使用。同时,极柱可以与折弯部发生热交换,通过折弯部带走极柱的热量,从而提高了极柱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快充能力。而且,壳体对电芯和换热件具有防护作用,避免电芯和换热件受损,以延长电芯和换热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由所述换热件的边缘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极柱所在的一侧折弯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换热件之间圆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件内形成有第一换热流道,所述折弯部内形成有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彼此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片,所述折弯部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极柱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极柱的自由端,所述连接片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极柱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边缘且与所述折弯部的侧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或,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邻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导热绝缘垫片,所述导热绝缘垫片设在所述连接片和所述折弯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与所述折弯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与所述连接片的接触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并排侧立放置,所述极柱位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所述换热件位于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折弯部由所述换热件的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朝向所述极柱折弯形成,所述折弯部与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极柱均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极柱;所述换热件的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折弯部,所述换热件的两个所述折弯部与多个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所述极柱分别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换热件分别设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换热件均设有所述折弯部,所述极柱与两个所述换热件的所述折弯部均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托盘,所述托盘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均敞开;两个盖板,两个所述盖板分别设在所述托盘的彼此相对的所述两侧,两个所述盖板和所述托盘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芯和所述换热件均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壳体未示出;
图4是图3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包;
1、壳体;11、托盘;12、盖板;13、容纳空间;
2、电芯;21、极柱;22、导热层胶;
3、换热件;31、折弯部;
4、连接片;5、导热绝缘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包括壳体1、多个电芯2和至少一个换热件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具体而言,多个电芯2均设在壳体1内,电芯2具有极柱21。换热件3设在壳体1内,换热件3具有至少一个折弯部31,折弯部31与极柱21接触。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换热件3和多个电芯2均设在壳体1内,换热件3位于壳体1的内壁和电芯2之间,换热件3与电芯2接触,折弯部31与换热件3相连。如此设置,壳体1对多个电芯2和换热件3均具有防护作用,使电芯2和换热件3不易损伤,以有利于电芯2和换热件3的长期使用。此外,在电池包100快充的过程中,电池包100的电芯2会发热,电芯2上的极柱21也会发热。其中,换热件3可以与电芯2发生热交换,以使电芯2的温度降低,从而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另外,通过设置折弯部31与极柱21接触,使折弯部31可以与极柱21发生热交换,以带走极柱21的热量,从而加快了极柱21的降温速度,提高了极柱21的散热能力,减小对极柱21的过流能力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大倍率快充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100,通过在换热件3上形成折弯部31,使电池包100在快充的过程中,电芯2与换热件3发生热交换,电芯2能较快地降低温度,以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同时,极柱21可以与折弯部31发生热交换,通过折弯部31带走极柱21的热量,从而提高了极柱21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快充能力。而且,壳体1对电芯2和换热件3具有防护作用,避免电芯2和换热件3受损,以延长电芯2和换热件3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折弯部31由换热件3的边缘的一部分朝向极柱21所在的一侧折弯形成。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换热件3可以设在多个电芯2的上方,折弯部31可以由换热件3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向下折弯形成。或者,换热件3也可以设置在多个电芯2的下方,折弯部31由换热件3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向上折弯形成。如此设置,折弯部31和换热件3为一体件,提高了折弯部31与换热件3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换热件3的使用稳定性。此外,换热件3与折弯部31的结构简单,生产难度低,从而提高了换热件3和折弯部31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电池包100的生产成本。而且,也便于电池包100装配,从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装配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换热件3可以设置成整体折弯或局部折弯,换热件3的折弯情况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以更好的满足实际应用。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4,折弯部31与换热件3之间圆滑连接。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折弯部31与换热件3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如此设置,提高了折弯部31与换热件3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折弯部31不易断裂而与换热件3分离,从而提高了折弯部31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了折弯部31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结构强度,提高了电池包100使用性能。此外,也便于运输,避免搬运换热件3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被换热件3和折弯部31的连接处划伤,提高了折弯部31的使用安全性。而且,也提高了换热件3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换热件3内形成有第一换热流道(图未示出),折弯部31内形成有第二换热流道(图未示出),第二换热流道与第一换热流道彼此连通。例如,在电池包100快充的过程中,电芯2和极柱21会发热,第一换热流道内的换热介质(例如液体)可以与电芯2发生热交换,以带走电芯2上的热量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可以与极柱21发生热交换,以带走极柱21上的热量。由此,通过使第二换热流道和第一换热流道连通,第一换热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可以流动至第二换热流道内进行换热,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内流动将热量带走,从而降低电芯2和极柱21的温度,减小对极柱21的过流能力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快充能力。此外,简化了第二换热流道的结构,无需单独针对折弯部31进行独立的流道设计,并且折弯部31和换热件3的连接处也不会影响换热介质的流动,从而更加有利于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换热介质的顺畅流动,以提高电芯2和极柱21的散热能力。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4,换热件3与多个电芯2之间设有导热胶层22,多个电芯2通过导热胶层22与换热件3粘接。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当换热件3位于多个电芯2的上方时,导热胶层22的下侧与电芯2的上侧接触,导热胶层22的上侧与换热件3的下表面接触。当然,当换热件3位于多个电芯2的下方时,导热胶层22也可以设置在电芯2的下侧和换热件3的上表面之间。由此,换热件3可以通过导热胶层22与多个电芯2相连,加强了换热件3与多个电芯2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牢固,从而提高了换热件3长期使用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电池包100的长期使用。此外,导热胶层22具有导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电芯2的热量传递到换热件3上,以便于电芯2的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电池包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片4,折弯部31通过连接片4与极柱21接触。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折弯部31与极柱2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连接片4位于折弯部31和极柱21之间,多个电芯2的极柱21分别与连接片4相连。由此,极柱21上的热量能传递至连接片4上,从而能避免热量全部集中在极柱21上,减少了对极柱21的损坏。此外,折弯部31可以通过与连接片4的接触同时与多个电芯2的多个极柱21发生热交换,从而有利于折弯部31带走多个极柱21上的热量,以提升多个极柱21的散热性能。另外,折弯部31与连接片4发生热交换,从而降低连接片4的温度,也能使极柱21上的温度传递到连接片4上,以降低极柱21的温度,进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快充能力。而且,多个电芯2通过连接片4相连,有利于多个电芯2之间的电连接,从而有利于电池包100的正常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4,连接片4连接在极柱21的自由端,连接片4的邻近折弯部31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极柱21的邻近折弯部31的边缘且与折弯部31的侧面贴合。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连接片4朝向电芯2的一侧与极柱21远离电芯2的一侧连接,当换热件3设在多个电芯2的上方时,连接片4的上端延伸超出极柱21的上端,且连接片4的朝向折弯部31的一侧表面与折弯部31的侧面贴合。或者,当换热件3设在多个电芯2的下方时,连接片4的下端延伸超出极柱21的下端,且连接片4的朝向折弯部31的一侧表面与折弯部31的侧面贴合。如此设置,在电池包100充电的过程中,保证连接片4与多个电芯2的极柱21的自由端相连的同时,有利于连接片4与折弯部31的充分接触,也增大了连接片4与折弯部3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连接片4的散热面积,更加有利于折弯部31与连接片4的热交换,进一步地提高了极柱21的散热性能。
可选地,连接片4朝向电芯2的一侧与极柱21的自由端端面焊接。由此,连接片4可以稳定地与极柱21相连,提高了连接片4与极柱21的连接强度,从而避免连接片4从极柱21上脱落,以保证连接片4的正常使用,进而有利于电池包100的长期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折弯部31位于连接片4的远离电芯2的一侧。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折弯部31与换热件3包裹部分电芯2,当折弯部31形成在换热件3的左侧时,从左向右依次为折弯部31、连接片4和极柱21。由此,便于折弯部31和换热件3与电芯2的装配,装配难度低,操作简单,从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装配效率。此外,折弯部31与换热件3的连接处的折弯度较小,从而便于折弯部31与换热件3的生产加工,提高了折弯部31与换热件3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折弯部31位于连接片4的邻近电芯2的一侧(图未示出)。例如,当折弯部31形成在换热件3的左侧时,从左向右依次为连接片4和折弯部31,折弯部31位于极柱21的上方或者下方。如此设置,可以节约电池包100内沿电芯2长度方向(也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空间,便于折弯部31、换热件3与电芯2的紧凑装配,从而节约了电池包100内的空间,提高了电池包100的体积能量密度,也有利于电池包100的使用和运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4,电池包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导热绝缘垫片5,导热绝缘垫片5设在连接片4和折弯部31之间。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导热绝缘垫片5的一侧与连接片4朝向折弯部31一侧接触,导热绝缘垫片5的另一侧与折弯部31的朝向极柱21的一侧接触。在电池包100快充的过程中,电芯2的极耳(图未示出)产生的热量能传递到极柱21上,然后极柱21上的热量传递到连接片4上,连接片4上的热量传递到导热绝缘垫片5上,接着导热绝缘垫片5上的热量传递到了折弯部31上(热量在电池包100中的传递路径如图4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同时电芯2的热量也通过导热胶层22传递到换热件3上,随后通过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将热量带到电池包100外。如此设置,使连接片4与折弯部31绝缘连接,从而能避免连接片4与折弯部31发生短路,有利于电池包100的正常使用。此外,导热绝缘垫片5具有导热的作用,连接片4的热量能通过导热绝缘垫片5传递到折弯部31上,从而可以降低连接片4与极柱21的温度。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4,导热绝缘垫片5与折弯部31的接触面积大于导热绝缘垫片5与连接片4的接触面积。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导热绝缘垫片5的一端与折弯部31远离换热件3的一端齐平,导热绝缘垫片5的另一端延伸至超出连接片4的邻近换热件3的边缘。如此设置,增大了导热绝缘垫片5与折弯部31的导热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连接片4和极柱21的散热速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极柱21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快充能力,提升了电池包100的使用性能。
可选地,导热绝缘垫片5可以通过粘胶、卡扣或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与连接片4和折弯部31装配。如此设置,当导热绝缘垫片5与连接片4和折弯部31通过粘胶连接时,粘胶能导热,并且粘胶提高了导热绝缘垫片5与连接片4和折弯部31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的电池包100的使用性能。而且,粘胶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当导热绝缘垫片5与连接片4和折弯部31通过卡扣的连接方式连接时,既提高了导热绝缘垫片5与连接片4和折弯部31的连接强度,又便于安装、拆卸和替换导热绝缘垫片5,从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装配和拆卸效率。当导热绝缘垫片5与连接片4和折弯部31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时,能使导热绝缘垫片5与连接片4和折弯部31充分接触,从而进一步便于热量从连接片4传递到导热绝缘垫片5上,再从导热绝缘垫片5上传递到折弯部31上,进而提高了使连接片4散热速度。此外,过盈配合方式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提高了电池包100的装配速度,也可以减少电池包100内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电池包100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导热绝缘垫片5的材料可以为特制导热硅胶或特制陶瓷。当导热绝缘垫片5为特制导热硅胶时,导热硅胶能导热且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从而使导热绝缘垫片5与连接片4和折弯部31的连接更加地牢固,提高了电池包100的结构稳定性。当导热绝缘垫片5为特制陶瓷时,陶瓷具有优异的绝缘和耐高温性能,从而避免连接片4与折弯部31发生短路,也延长了导热绝缘垫片5的使用寿命。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多个电芯2沿电芯2的厚度方向(例如,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前后方向)并排侧立放置。极柱21位于电芯2的长度方向(例如,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端。换热件3位于电芯2的宽度方向(例如,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侧,折弯部31由换热件3的沿电芯2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朝向极柱21折弯形成,折弯部31与多个电芯2的极柱21均接触。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换热件3沿前后方向延伸,换热件3与多个电芯2的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侧侧面接触,折弯部31也沿前后方向延伸,折弯部31与多个电芯2的位于电芯2的同一端的多个极柱21分别接触。由此,换热件3能同时与多个电芯2进行热交换,折弯部31能同时与多个极柱21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多个电芯2和多个极柱21的散热性能。而且,换热件3、电芯2和折弯部31布局合理,保证电芯2和极柱21的散热的同时,也是电池包100内部更加地紧凑,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壳体1内部的空间。此外,换热件3与折弯部31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电芯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极柱21,换热件3的沿电芯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折弯部31,换热件3的两个折弯部31与多个电芯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极柱21分别接触。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换热件3的左右两侧的折弯部31分别由换热件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朝向极柱21所在的一侧折弯形成,多个电芯2的左侧的极柱21与换热件3左侧的折弯部31接触,多个电芯2的右侧的极柱21与换热件3右侧的折弯部31接触,电芯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极柱21分别为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如此设置,对于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位于电芯2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电芯2而言,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均可以通过对应位置的折弯部31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电芯2的散热性能,减少了电芯2上各处的温差,更加有利于电芯2的长期使用,进一步地延长了电芯2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快充能力。
进一步地,参照图2,换热件3为两个,两个换热件3分别设在电芯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换热件3均设有折弯部31,极柱21与两个换热件3的折弯部31均接触。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电芯2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换热件3接触,位于电芯2上方的换热件3的沿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折弯部31,并且折弯部31向下延伸。位于电芯2的下方的换热件3的沿左右方向的两端也分别形成有折弯部31,并且折弯部31向上延伸。也就是说,位于电芯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极柱21分别与两个折弯部31接触。如此设置,增大了电芯2与换热件3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芯2的散热速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避免电芯2过热而损伤,进一步延长了电芯2的使用寿命。此外,也增大了极柱21与折弯部3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极柱21的散热速度,从而进一步减小对极柱21过流能力的影响,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包100的快充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壳体1包括托盘11和两个盖板12。
具体而言,托盘11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均敞开,两个盖板12分别设在托盘11的彼此相对的两侧,两个盖板12和托盘11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13,多个电芯2和换热件3均设在容纳空间13内。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托盘11沿多个电芯2的周向延伸,托盘11的上侧和下侧均敞开,两个盖板12分别与托盘1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相连以限定出容纳空间13。如此设置,托盘11和两个盖板12可以从多个方向保护多个电芯2和换热件3,从而避免多个电芯2和换热件3受损。此外,可以提高托盘11和盖板12的加工精度,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了可以1的加工精度。另外,有利于托盘11与多个电芯2以及换热件3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电池包100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换热件3可以通过冲压或挤出工艺成型。由此,换热件3的加工精度高,结构强度高,提高了换热件3的加工效率,也提高了换热件3的平整度,更加有利于换热件3的长期使用。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图未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包100,提升了车辆的快充性能,也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内”、“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极柱;
至少一个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件具有至少一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极柱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由所述换热件的边缘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极柱所在的一侧折弯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换热件之间圆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内形成有第一换热流道,所述折弯部内形成有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彼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片,所述折弯部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极柱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极柱的自由端,所述连接片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极柱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边缘且与所述折弯部的侧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或
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邻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导热绝缘垫片,所述导热绝缘垫片设在所述连接片和所述折弯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与所述折弯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与所述连接片的接触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并排侧立放置,所述极柱位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
所述换热件位于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折弯部由所述换热件的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朝向所述极柱折弯形成,所述折弯部与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极柱均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极柱;
所述换热件的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折弯部,所述换热件的两个所述折弯部与多个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所述极柱分别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换热件分别设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换热件均设有所述折弯部,所述极柱与两个所述换热件的所述折弯部均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均敞开;
两个盖板,两个所述盖板分别设在所述托盘的彼此相对的所述两侧,两个所述盖板和所述托盘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芯和所述换热件均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22664151.4U 2023-09-27 2023-09-27 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20914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4151.4U CN220914360U (zh) 2023-09-27 2023-09-27 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4151.4U CN220914360U (zh) 2023-09-27 2023-09-27 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4360U true CN220914360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3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4151.4U Active CN220914360U (zh) 2023-09-27 2023-09-27 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4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63214B1 (en) Battery module
JP6109210B2 (ja) 優れた冷却効率およびコンパクトな構造を有する電池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中型もしくは大型の電池パック
EP2838133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stability-improved structure and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JP5478099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KR101047937B1 (ko) 탄성 가압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EP2933861A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excellent heat dissipation ability and battery pack employed with the same
CN102751545A (zh) 电池组
CN10903778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结构及其18650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2768843A (zh) 集流板和电池模组
CN220914360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10600641A (zh) 一种48v系统锂离子蓄电池模组
EP4273996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02195010A (zh) 具备导板的电池包
CN113054284A (zh) 电池模组、相应的方法和电池包
EP3624217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219321457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9497901U (zh) 局部散热组件及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218975576U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9716992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21856898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218827520U (zh) 一种散热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21009076U (zh) 圆柱模组
CN214227085U (zh) 集流板和电池模组
CN216850143U (zh) 一种水冷动力电池模组及汽车
CN218101437U (zh) 圆柱电芯电池包和电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