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1131U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1131U
CN220341131U CN202321779104.8U CN202321779104U CN220341131U CN 220341131 U CN220341131 U CN 220341131U CN 202321779104 U CN202321779104 U CN 202321779104U CN 220341131 U CN220341131 U CN 220341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hell
relay
magnetic pole
p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91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奀垚
贾冰冰
付灵懿
裴兆威
赵雨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uo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791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1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1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1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外壳以及容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壳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以及围设形成所述通孔的外周壁,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无骨架的线圈以及套设于所述线圈外的塑胶壳,所述线圈的至少一对引出脚向外突伸出所述塑胶壳,并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周壁向外引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不仅能够有效将整体高度缩短,以减少其占用空间,而且方便用户安装,并能达到优化抗振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通过控制小电流通断来控制大电流通断的电磁开关,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控制继电器内部线圈的得失电,使得衔铁动作,并由衔铁带动接触系统中的动接触件动作,以接通或断开接入负载控制回路中的两个引出片。在传统的继电器中,其线圈的引出脚一般都是沿中心轴线方向竖直引出,从而导致产品整体高度增加,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也不便于产品整体安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继电器,以克服现有继电器整体体积大、占用空间多以及安装不方便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包括:外壳以及容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壳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以及围设形成所述通孔的外周壁,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无骨架的线圈以及套设于所述线圈外的塑胶壳,所述线圈的至少一对引出脚向外突伸出所述塑胶壳,并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周壁向外引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圈包括由线圈线绕制形成的线圈本体及位于所述线圈线两端的线圈引脚,所述引出脚包括所述线圈引脚以及与所述线圈引脚电性连接的插接脚,所述插接脚突伸出所述外周壁,且所述插接脚的硬度大于所述线圈引脚的硬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周壁的底部具有由缺口形成的限位凹槽,所述塑胶壳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以限制所述线圈的安装位置的限位凸块,所述塑胶壳与所述限位凸块一体成型;所述限位凸块面向所述线圈的一侧呈阶梯状,其包括凸伸至所述线圈下侧的下台阶及设于所述下台阶上的上台阶,所述上台阶面向所述线圈的一侧呈弧形以与所述塑胶壳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脚为并排设置的导电棒且一体成型于所述限位凸块;所述插接脚的一端注塑在所述限位凸块内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其另一端突伸出所述限位凸块用以插接于PCB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磁极芯和衔铁,所述衔铁可转动的布置在所述磁极芯的顶部,所述衔铁的厚度为1~1.3mm;所述线圈套装在所述磁极芯上,用于在通电后将所述磁极芯和所述衔铁磁化,以使所述磁极芯和所述衔铁之间产生磁吸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极芯设有位于所述线圈底部的磁极盘,所述磁极盘呈D字形设置,所述磁极盘的直边与所述下台阶朝向所述磁极芯的面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端开口处;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周壁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的安装面进行配合的安装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件包括由塑料注塑形成的托架,所述托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周壁,且所述托架具有面朝所述引出脚引出方向的一个侧平面,该侧平面用作为所述继电器的安装接触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呈圆弧形,其内圆弧面所处的虚拟圆的直径与所述外壳的外径一致,所述垫块固定贴靠在所述外壳的外圆周侧面上且介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托架之间,所述托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垫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块的上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外翻边,所述托架内凹设有与所述外翻边匹配的插槽,所述外翻边固定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采用无骨架线圈,并在线圈外部套设有塑胶壳,线圈依靠塑胶壳与继电器的外壳装配,线圈的引出脚均向外突伸出塑胶壳,并从外壳的外周壁向外引出,从而有效将继电器整体高度缩短,以减少其占用空间;
2)继电器的外壳通过垫块固定有托架,利用托架面朝引出脚引出方向的一个侧平面作为继电器的安装接触面,安装时通过该安装接触面来支撑在PCB板上,既能够防止继电器在安装于PCB板时发生移动,又可控制插接脚及引出片插入PCB板的高度,极大的方便用户安装;
3)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衔铁的厚度,使衔铁重量减轻,从而使产品整体质量减轻,减少惯性,达到优化抗振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外壳;11、通孔;12、外周壁;101、限位凹槽;2、线圈;201、插接脚;3、塑胶壳;301、限位凸块;3011、下台阶;3012、上台阶;4、托架;401、安装接触面;402、插槽;5、垫块;501、外翻边;6、磁极芯;61、磁极盘;7、衔铁;71、弹簧;8、磁壳;9、磁极片;10、衔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外壳1、驱动机构和陶瓷管组件(图中未示出),外壳1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11以及围设形成通孔11的外周壁12,驱动机构容置在外壳1的通孔11内,陶瓷管组件安装在外壳1的顶部,并与驱动机构联动,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陶瓷管组件中的动接触件动作,以接通或断开陶瓷管组件中接入负载控制回路中的两个引出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三个引出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陶瓷管组件不作为本申请的改进之处,其采用的是现有常规技术,因此不再展开详细赘述。
参阅图5,驱动机构包括线圈2、磁极芯6、衔铁7、磁壳8、磁极片9和衔铁架10。其中,磁壳8呈圆管状,装设在外壳1内,且其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磁极芯6设有磁极盘61及连接在磁极盘61顶部中心的芯轴,磁极芯6通过磁极盘61与磁壳8的底部固定连接,磁极芯6的芯轴竖直向上延伸;线圈2处在磁壳8的内部,并套装在芯轴上。磁极片9呈环形,焊接在磁壳8的顶部,衔铁架10固定在磁极片9上,衔铁7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衔铁架10上,并处在磁极芯6的芯轴的顶部。当线圈2通电时,能够将磁极芯6、衔铁7、磁壳8及磁极片9磁化,并在其之间形成磁回路,以使磁极芯6和衔铁7之间产生磁吸力,即衔铁7被吸附在磁极芯6上。
此外,衔铁7的底部被一弹簧71弹性抵置,当线圈2断电时,磁吸力消失,衔铁7在弹簧71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作为本申请的改进重点之一,线圈2采用的是无骨架线圈,其外部套设有塑胶壳3,在本申请中塑胶壳3不限于是通过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包裹在线圈2上。线圈2的至少一对引出脚向外突伸出塑胶壳3,并从外壳1的外周壁12向外引出,采用此侧引出方式能够有效将继电器整体高度缩短,以减少其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中,线圈2具有一个,相对应的配置两个引出脚。当然,如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线圈2,则配置相应数量个引出脚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其中,线圈2包括由线圈线绕制形成的线圈本体(未标示)及位于线圈线两端的线圈引脚(未图示),引出脚包括线圈引脚以及与线圈引脚电性连接的插接脚201,插接脚201突伸出外周壁12。
进一步的,本申请外壳1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外壳1的外周壁12的底部具有由一弧形缺口形成的限位凹槽101,限位凹槽101的正投影视图呈方形。塑胶壳3的一侧设有一体成型的限位凸块301,限位凸块301呈与限位凹槽101匹配的方形,两个插接脚201并排布置在限位凸块301。包裹着线圈2的塑胶壳3自下向上装入在外壳1的底端开口处,并使限位凸块301落入限位凹槽101内,通过限位凸块301与限位凹槽101的配合以限制线圈2的安装位置,由此以便确定插接脚201的引出方向。
其中,限位凸块301面向线圈2的一侧呈阶梯状,其包括凸伸至线圈2下侧的下台阶3011及设于下台阶3011上的上台阶3012,上台阶3012面向线圈2的一侧呈弧形以与塑胶壳3相匹配,且上台阶3012的上端面贴靠在限位凹槽101的上壁。磁极芯6底部的磁极盘61呈D字形设置,磁极盘61的直边与下台阶3011朝向磁极芯6的面相匹配并相互贴靠,由此确保各零部件位置相对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插接脚201的硬度大于线圈引脚的硬度,插接脚201采用的是金属导电棒,其材质可选用镍铜合金,两个插接脚201各自的一端均相互绝缘地注塑在限位凸块301内,并分别与线圈2的两个线圈引脚电性连接,两个插接脚201各自的另一端用于焊接在外部的PCB板上,且插接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两个引出脚采用侧引出方式,因此本申请继电器采用横卧式安装在外部的PCB板上,也就是说继电器的中心线与PCB板平行。此外,陶瓷管组件中的两个或三个引出片同样是侧引出方式,且引出方向与两个引出脚的方向相同,以便于与PCB板进行焊接。在此情况下,由于继电器的外壳1为圆柱形,为了防止继电器在安装于PCB板时发生移动,本申请还在外壳1的外周壁12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的安装面(即PCB板面)进行配合的安装部件。
参阅图2和图4,安装部件包括托架4和垫块5,托架4通过垫块5固定连接在外壳1上。具体的,垫块5呈圆弧形,其内圆弧面所处的虚拟圆的直径与外壳1的外径一致,垫块5贴靠在外壳1的外圆周侧面上介于外壳1和托架4之间,并处在限位凹槽101的正上方。其中,垫块5与外壳1通过专用夹具来保证相对位置准确,并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垫块5的上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外翻边501,托架4朝向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与外壳1和垫块5相适配的圆弧槽,且该圆弧槽内凹设有与外翻边501匹配的插槽402,托架4与垫块5插接配合,使外翻边501插设于插槽402内,并使用粘胶固定。托架4具有面朝引出脚引出方向的一个侧平面,该侧平面用作为继电器的安装接触面401,安装时通过该安装接触面401来支撑在PCB板上,既能够防止继电器在安装于PCB板时发生移动,又可控制引出脚及引出片插入PCB板的高度,极大的方便用户安装。
其中,托架4为采用塑料注塑形成的塑胶件,能够起到一定的绝缘作用。
除此之外,作为本申请另一改进,衔铁7的厚度设置为1~1.3mm。传统衔铁的厚度通常为1.5mm,其厚度大,使得产品整体质量大,导致抗振性能不好。若衔铁7的厚度若小于1mm,则对其自身强度及导磁性能会产生影响。因此,本申请衔铁7厚度优选采用1.2mm,使衔铁7重量减轻,从而使产品整体质量减轻,减少惯性,达到优化抗振性能的目的。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继电器采用无骨架线圈2,并在线圈2外部套设塑胶壳3,线圈2依靠塑胶壳3与继电器的外壳1装配,线圈2的引出脚均向外突伸出塑胶壳3,并从外壳1的外周壁12向外引出,从而有效将继电器整体高度缩短,以减少其占用空间;继电器的外壳1通过垫块5固定有托架4,利用托架4面朝引出脚引出方向的一个侧平面作为继电器的安装接触面401,安装时通过该安装接触面401来支撑在PCB板上,既能够防止继电器在安装于PCB板时发生移动,又可控制插接脚201及引出片插入PCB板的高度,极大的方便用户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衔铁7的厚度,使衔铁7重量减轻,从而使产品整体质量减轻,减少惯性,达到优化抗振性能的目的。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包括外壳(1)以及容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11)以及围设形成所述通孔(11)的外周壁(1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无骨架的线圈(2)以及套设于所述线圈(2)外的塑胶壳(3),所述线圈(2)的至少一对引出脚向外突伸出所述塑胶壳(3),并从所述外壳(1)的所述外周壁(12)向外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包括由线圈线绕制形成的线圈本体及位于所述线圈线两端的线圈引脚,所述引出脚包括所述线圈引脚以及与所述线圈引脚电性连接的插接脚(201),所述插接脚(201)突伸出所述外周壁(12),且所述插接脚(201)的硬度大于所述线圈引脚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壁(12)的底部具有由缺口形成的限位凹槽(101),所述塑胶壳(3)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101)配合以限制所述线圈(2)的安装位置的限位凸块(301),所述塑胶壳(3)与所述限位凸块(301)一体成型;所述限位凸块(301)面向所述线圈(2)的一侧呈阶梯状,其包括凸伸至所述线圈(2)下侧的下台阶(3011)及设于所述下台阶(3011)上的上台阶(3012),所述上台阶(3012)面向所述线圈(2)的一侧呈弧形以与所述塑胶壳(3)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脚(201)为并排设置的导电棒且一体成型于所述限位凸块(301);所述插接脚(201)的一端注塑在所述限位凸块(301)内并与所述线圈(2)电连接,其另一端突伸出所述限位凸块(301)用以插接于PCB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磁极芯(6)和衔铁(7),所述衔铁(7)可转动的布置在所述磁极芯(6)的顶部,所述衔铁(7)的厚度为1~1.3mm;所述线圈(2)套装在所述磁极芯(6)上,用于在通电后将所述磁极芯(6)和所述衔铁(7)磁化,以使所述磁极芯(6)和所述衔铁(7)之间产生磁吸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芯(6)设有位于所述线圈(2)底部的磁极盘(61),所述磁极盘(61)呈D字形设置,所述磁极盘(61)的直边与所述下台阶(3011)朝向所述磁极芯(6)的面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底端开口处;所述外壳(1)的所述外周壁(12)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的安装面进行配合的安装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包括由塑料注塑形成的托架(4),所述托架(4)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周壁(12),且所述托架(4)具有面朝所述引出脚引出方向的一个侧平面,该侧平面用作为所述继电器的安装接触面(4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还包括垫块(5),所述垫块(5)呈圆弧形,其内圆弧面所处的虚拟圆的直径与所述外壳(1)的外径一致,所述垫块(5)固定贴靠在所述外壳(1)的外圆周侧面上且介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托架(4)之间,所述托架(4)固定安装于所述垫块(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5)的上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外翻边(501),所述托架(4)内凹设有与所述外翻边(501)匹配的插槽(402),所述外翻边(501)固定插设于所述插槽(402)内。
CN202321779104.8U 2023-07-07 2023-07-07 继电器 Active CN220341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9104.8U CN220341131U (zh) 2023-07-07 2023-07-07 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9104.8U CN220341131U (zh) 2023-07-07 2023-07-07 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1131U true CN220341131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6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9104.8U Active CN220341131U (zh) 2023-07-07 2023-07-07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1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47089B1 (en) Coaxial relay
WO1997044849A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witching device
EP3091552A1 (en) Magnetic switch
CN220341131U (zh) 继电器
CN108511272B (zh) 一种改良式直立磁保持继电器
JPH05166449A (ja) 電磁継電器
WO2021237878A1 (zh) 一种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抗振性能的继电器
CN216054511U (zh) 一种易装配型耐短路电流的直流接触器触头结构
CN211265370U (zh) 一种高组装精度的继电器
CN216353984U (zh) 一种圆柱式继电器
CN210156327U (zh) 小型化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
CN221101960U (zh) 继电器
CN210984631U (zh) 一种弹片复位防转动式继电器
CN220382014U (zh) 扁平化大电流继电器
CN220963156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20963168U (zh) 继电器
CN210467719U (zh) 一种实验落舱控制柜用继电器
CN209859876U (zh) 磁保持继电器
JP2014203784A (ja) 接点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リレー
CN220021020U (zh) 一种电磁系统及具有其的小型断路器
CN214378252U (zh) 一种薄片快速复位继电器
EP3695428A1 (en) Remote controllable switch
CN110729153A (zh) 一种弹片复位防转动式继电器
CN112614746B (zh)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CN221262241U (zh) 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