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6988U - 一种混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6988U
CN220336988U CN202321609850.2U CN202321609850U CN220336988U CN 220336988 U CN220336988 U CN 220336988U CN 202321609850 U CN202321609850 U CN 202321609850U CN 220336988 U CN220336988 U CN 220336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ixing
groups
pip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98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金培
王毅
朱毅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eif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eif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eif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eif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98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6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6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6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器,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所述混合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混合组件的侧面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区中段串接有风机,连接管的进口端连接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的外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混合壳体的内腔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环,每组所述连接环的内环面均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倾斜连接有多组导流板,通过外界空气经过多组导流板形成旋涡空气气流,废气通过注气口进入气腔内,通过多组第一气孔和多组第二气孔使得高温废气对涡空气气流进行喷射,第二气孔的气道为斜角度设计,第二气孔喷射出来的风实现旋风效果进而高温废气与旋涡空气气流混合更加均匀,便于混合高温气体重新进入发动机内再次进行燃烧。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高温废气与新鲜空气进行混合,形成高温混合气体,然后温混合气体再次进入到发动机内进行燃烧;
目前通过一条EGR管路将部分废气从排气管引入进气管,但是废气直接导入进气管后往往与新鲜进气不能有效混合,造成进入各缸的废气量不相同,进而导致燃烧恶化,排放超标等后果,影响整机性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合器,包括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混合组件的侧面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区中段串接有风机,所述连接管的进口端连接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的外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
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混合壳体,所述混合壳体的内腔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环,每组所述连接环的内环面均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倾斜连接有多组导流板,所述混合壳体的内部连接有注气环,且注气环和混合壳体之间形成气腔,所述混合壳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注气口,且注气口和气腔为连通结构,所述注气环的内环面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开设有多组第一气孔,所述注气环的内环面边缘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倾斜开设有多组第二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组所述导流板均呈U字型结构,且每组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每组连接环内环面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注气环的内环面两端边缘均设置有斜面,且多组第二气孔分布在靠近混合壳体出口端的一组斜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和混合壳体的进口端相连,所述出气管的进口端和混合壳体的出口端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出口端和注气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内部由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设置有入口段、收缩段和出口段,所述文丘里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检测通道和第二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和入口段为连通结构,所述第二检测通道和出口段为连通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压传感器的检测端分别位于第一检测通道和第二检测通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气孔的气道为斜角度设计,所述第二气孔喷射出来的风实现旋风效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混合器,通过外界空气经过多组导流板形成旋涡空气气流,废气通过注气口进入气腔内,通过多组第一气孔和多组第二气孔使得高温废气对涡空气气流进行喷射,第二气孔的气道为斜角度设计,第二气孔喷射出来的风实现旋风效果进而高温废气与旋涡空气气流混合更加均匀,便于混合高温气体重新进入发动机内再次进行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混合器中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混合器中混合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一种混合器中连接环和多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混合器注气环、多组第一气孔和多组第二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混合器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混合器中检测组件的俯视图;
图9为8图中B-B的剖视图。
图10一种混合器中检测组件风道的示意图。
图中:1、混合组件;11、混合壳体;12、连接环;13、导流板;14、注气环;15、气腔;16、注气口;17、第一气孔;18、第二气孔;2、进气管;3、出气管;4、连接管;5、风机;6、检测组件;61、文丘里管;62、入口段;63、收缩段;64、出口段;65、第一检测通道;66、第二检测通道;7、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器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器,包括混合组件1,混合组件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3,混合组件1的侧面连接有连接管4,连接管4的区中段串接有风机5,连接管4的进口端连接有检测组件6,检测组件6的外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7。
需要说明的是,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混合组件1的内部,发动机部分高温废气通过风机5使得连接管4内部产生负压,进而高温废气经过检测组件6进入混合组件1内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高温混合气体通过出气管3重新进入发动机内。
请参阅图2-6和图10,混合组件1包括混合壳体11,混合壳体11的内腔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环12,每组连接环12的内环面均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倾斜连接有多组导流板13,混合壳体11的内部连接有注气环14,且注气环14和混合壳体11之间形成气腔15,混合壳体11的外表面开设有注气口16,且注气口16和气腔15为连通结构,注气环14的内环面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开设有多组第一气孔17,注气环14的内环面边缘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倾斜开设有多组第二气孔18,每组导流板13均呈U字型结构,且每组导流板13的两端分别与每组连接环12内环面相连,注气环14的内环面两端边缘均设置有斜面,且多组第二气孔18分布在靠近混合壳体11出口端的一组斜面上,进气管2的出口端和混合壳体11的进口端相连,出气管3的进口端和混合壳体11的出口端相连,连接管4的出口端和注气口16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外界空气经过多组导流板13形成旋涡空气气流,废气通过注气口16进入气腔15内,通过多组第一气孔17和多组第二气孔18使得高温废气对涡空气气流进行喷射,进而高温废气与旋涡空气气流混合更加均匀,便于混合高温气体重新进入发动机内再次进行燃烧。
请参阅图7-9,检测组件6包括文丘里管61,文丘里管61的内部由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设置有入口段62、收缩段63和出口段64,文丘里管6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检测通道65和第二检测通道66,第一检测通道65和入口段62为连通结构,第二检测通道66和出口段64为连通结构,气压传感器7的检测端分别位于第一检测通道65和第二检测通道66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文丘里管61的入口段62与发动机废气出口相连,文丘里管61的出口段64与连接管4的进口端相连,高温废气经过入口段62时气压不变,经过收缩段63时气压逐渐下降,经过出口段64时气压逐渐上升,使得出口段64气压小于入口段62气压,通过气压传感器7获得入口段62和出口段64的压力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混合组件1的内部,外界空气经过多组导流板13形成旋涡空气气流,废气通过注气口16进入气腔15内,通过多组第一气孔17和多组第二气孔18使得高温废气对涡空气气流进行喷射,第二气孔18的气道为斜角度设计,第二气孔18喷射出来的风实现旋风效果,进而高温废气与旋涡空气气流混合更加均匀;
发动机部分高温废气通过风机5使得连接管4内部产生负压,进而高温废气经过检测组件6进入混合组件1内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高温混合气体通过出气管3重新进入发动机内。

Claims (8)

1.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组件(1),所述混合组件(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3),所述混合组件(1)的侧面连接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的区中段串接有风机(5),所述连接管(4)的进口端连接有检测组件(6),所述检测组件(6)的外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1)包括混合壳体(11),所述混合壳体(11)的内腔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环(12),每组所述连接环(12)的内环面均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倾斜连接有多组导流板(13),所述混合壳体(11)的内部连接有注气环(14),且注气环(14)和混合壳体(11)之间形成气腔(15),所述混合壳体(11)的外表面开设有注气口(16),且注气口(16)和气腔(15)为连通结构,所述注气环(14)的内环面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开设有多组第一气孔(17),所述注气环(14)的内环面边缘呈圆周状且等间距倾斜开设有多组第二气孔(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流板(13)均呈U字型结构,且每组导流板(13)的两端分别与每组连接环(12)内环面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环(14)的内环面两端边缘均设置有斜面,且多组第二气孔(18)分布在靠近混合壳体(11)出口端的一组斜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的出口端和混合壳体(11)的进口端相连,所述出气管(3)的进口端和混合壳体(11)的出口端相连,所述连接管(4)的出口端和注气口(16)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6)包括文丘里管(61),所述文丘里管(61)的内部由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设置有入口段(62)、收缩段(63)和出口段(64),所述文丘里管(6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检测通道(65)和第二检测通道(66),所述第一检测通道(65)和入口段(62)为连通结构,所述第二检测通道(66)和出口段(64)为连通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传感器(7)的检测端分别位于第一检测通道(65)和第二检测通道(66)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孔(18)的气道为斜角度设计,所述第二气孔(18)喷射出来的风实现旋风效果。
CN202321609850.2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混合器 Active CN220336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9850.2U CN22033698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混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9850.2U CN22033698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混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6988U true CN220336988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2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9850.2U Active CN220336988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混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6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51002U (zh)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三介质混合装置
CN112282983B (zh) 天然气发动机用扰流式集成混合器
CN203499859U (zh) 增压柴油机文丘里管废气再循环装置
WO2022036996A1 (zh) 转子增压燃气轮机
CN108397311B (zh) 一种气体发动机进气混合腔
CN220336988U (zh) 一种混合器
CN206092214U (zh)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的三元一体式混合装置
CN202645779U (zh)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混合器
CN116816555A (zh) 一种混合器
CN112211757A (zh) 一种增压柴油机egr率柔性可调的系统及调整方法
JP4713406B2 (ja) 多気筒エンジン
CN209781067U (zh) 一种柴油机用简易高效egr混合装置
CN111577494B (zh) 一种带废气进孔的进气歧管
CN203962232U (zh) 改良的进气导管件
CN112746876A (zh) 一种改善发动机排气脉冲压力的废气涡轮增压器涡轮箱
CN207161203U (zh) 一种带单螺杆增压器的发动机
CN112160852B (zh) 一种进气混合装置与一种发动机
CN219605438U (zh) 一种预混式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18760161U (zh) 双通道进气的高效燃气混合装置
CN220979704U (zh) 一种气体混合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和发动机
CN218235284U (zh) 一种发动机汽缸头气道结构
CN210660362U (zh) 一种egr混合装置
KR20150141215A (ko) 엔진 시스템용 라인어셈블리
JP2007170306A (ja) 多気筒エンジン
CN216811955U (zh) 脉冲混合器和天然气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